(轉載自:英國女王大學微博)
求學時,你是否也曾被數學這門科目折磨過?是否也曾深深地焦慮過或自暴自棄過?
「為什麼別人都會我不會,是我笨嗎?」
「為什麼我明明這麼努力,但數學還是考不好?」
「我是不是真的學啥啥不行,乾飯第一名……」
對於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們來說,這種因對數學的害怕和擔心帶來的焦慮,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或生理症狀。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孩子平時做起題來還算得心應手,但一到考試就頭腦一片空白,什麼解題步驟、公式定理統統想不起來,導致每次考捲髮下來才一拍大腿「哎呀!送分題!」
英國女王大學心理學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對於數學的焦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甚至還會影響孩子在未來學習數學概念和公式定理的能力。
英國女王大學心理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英國和義大利的學校中挑選了200位6歲的學齡兒童,教授了他們此前從未學習過的數學內容,包括十位數的加減法,以及大於號、小於號的應用。
在實驗開始前,他們對孩子們的數學能力進行了評估,而在教學結束後和教學結束一周後又分別做了兩次評估。結果顯示:孩子對數學的焦慮感越強烈,他們的數學基礎也就越弱,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也就相應更少。
研究還發現,雖然這些參與實驗的孩子只有6歲,但他們已經開始對數學感到焦慮。儘管學界對「數學焦慮是否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成績」仍存在爭議,但我們的研究已證實:數學焦慮對幼兒的數學學習有影響。
如果對數學的焦慮會導致幼兒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比同齡孩子要少,那麼對數學感到焦慮的學生在擇業時傾向於避開與數學有關的職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數學焦慮給人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在學生時期,它可能是一種終生存在的影響。對數學感到焦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會對數字感到頭疼,比如,有可能在財務和健康方面做出糟糕的決策。
舉個最近的例子來說,對數學感到焦慮的人在解讀有關COVID-19的統計數據和圖表時會感到「老大難」,但是卻不得不根據這些數字信息選擇自己合適的生活方式。
對數學感到焦慮的人還常常面臨拖延症、迴避挑戰和自卑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也會阻礙人們的成功。因此,我們需要對數學焦慮症進行早期評估和幹預,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還能幫助他們克服焦慮的情緒。
所謂言傳身教,父母可能會把自己對數學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因此,一些幹預方法側重於提高父母的自信,讓他們對自己輔導孩子數學的能力感到自信;同時為他們提供可以在家裡跟孩子一起玩的數學遊戲。電腦軟體和手機應用也很適合用來學習數學,而且這些軟體一般零基礎、易上手。
其他研究表明,幫助學生成功解決數學問題,這樣的經歷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幫助他們克服焦慮。其實強烈的數學焦慮未必會導致考試低分,但卻限制了孩子們的潛能,而有老師陪伴學習數學可有效地減輕這種焦慮。
雖然數學焦慮會導致各種負面結果,但它們是完全可以克服和避免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在孩子剛入學或更早時就開始培養他們對待數學的積極態度。
作為巴黎高科優質教育基地,酷巴娃學園早於幾年前就領先開闢數學啟蒙課、趣味數學課和各年齡段奧數邏輯課,由名校專業數學老師帶著孩子們,啟用新加坡數學教學法,一起進入神奇有趣的數學世界,在遊戲中開拓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開啟數學大腦,探索數學的奧妙,愛上數學之美。奧數邏輯課則在趣味數學的基礎上,內容更加豐富和高深,遊戲及訓練題目難度增加,強化在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並融合袋鼠數學的思維挑戰方式,練習往年考試真題,實現從學習數學到熱愛數學的完美進階。酷巴娃的專業數學老師們來自瑪麗居裡大學數學系、巴黎高科應用數學專業等名校,教學重點突出,邏輯思維嚴密,耐心因材施教,舉一反三,循循善誘,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每周末1小時課程,具體上課時間請掃碼文末二維碼諮詢酷巴娃小助手。從適合5歲兒童的數學啟蒙一直到適合初中生的數學課,三人成班,每天一課,快來報名吧!
學生反饋:
酷巴娃奧數班群樂趣多,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家長的正面反饋很鼓舞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