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眩暈遇上耳鳴,需要小心自己的耳朵了

2020-12-20 瀟湘晨報

(圖片來自網絡,與正文無關)

據介紹,前幾日,因氣溫變化受涼感冒,加上疫情緩解以後前期延誤的工作需要加班加點完成,夜間還得照顧二胎,睡眠不足,譚女士早上起床後突然感覺眩暈,時有天旋地轉的感受,動一動腦袋眩暈感就更加強烈,有時候胃裡還有翻江倒海的感受,吃的東西全吐了出來,休息後眩暈感反而還加重了,同時還出現了左側耳鳴,耳朵有點悶脹感,諮詢熟人醫師後,給予了尼麥角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後不見好轉,反而逐漸加重,不能行走,恐慌之餘,譚女士慕名來到了長沙市第一醫院眩暈專科門診就診。

眩暈專家餘孝君在仔細詢問其病史,為其進行體格檢查並完善了前庭功能及綜合耳鼻喉科聽力檢查後,確診劉女士患的是 " 突聾 ",其發病考慮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紊亂、內聽血管痙攣等。其受涼、勞累、壓力大、睡眠不足為其主要誘因。在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照顧下,目前譚女士的症狀逐漸好轉。

突聾是指 72 小時內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 ≥20Dbhl,伴發的眩暈症狀可能在聽力減退前、中、後發生。與突聾極為相似的還有一種梅尼埃病

,是一種特發的內耳膜迷路積水疾病,臨床上表現為反覆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脹滿感,發作間歇期無眩暈症狀。

典型的梅尼埃病診斷並不難,但對於首次發病的患者,要與突聾伴眩暈患者進行鑑別有一定的困難。

兩者可同時表現為聽力減退、耳鳴、眩暈等症狀,單就臨床表現不易區分,此時需藉助一些輔助檢查進行鑑別,比如在純音聽力表現方面,首次發病的梅尼埃病患者主要表現為低頻部分的聽力損失,且聽力損失的程度會比突聾要輕,而突聾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一般比較重,且以高頻或全頻損失表現為主,但也有低頻損害者,此類低頻損害患者如是第一次發病臨床上就難與梅尼埃病相鑑別,這就需要醫生密切隨訪。另外,藉助高低刺激聽性腦幹反應(ABR)檢查,如果出現患耳的Ⅰ—Ⅴ間期延長,則考慮突聾伴眩暈的可能性較大。

餘孝君說,類似於前文提到的譚女士,發病前有勞累及壓力大,首次出現眩暈及耳鳴、耳悶脹感,此時雖然她自己沒有感覺聽力減退(可能被耳鳴感所掩蓋),但如果診斷為梅尼埃病,則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其引發的聽力喪失會是永久性的。

餘孝君強調,聽力學檢查對於突聾與梅尼埃病的鑑別有重要作用,如果通過這些檢查仍然不能將兩者加以區分,我們應該從兩者疾病的後果出發,均先按照突聾伴眩暈的疾病診斷進行處理,因為挽救聽力至關重要,一旦耳聾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聽力恢復將會非常困難。

通訊員唐波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耳朵經常出現持續性耳鳴、耳聾眩暈,很可能是患上了神經性耳鳴
    現代生活中,噪音多樣,很多的噪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有的甚至導致了自己睡眠不好,甚至患病。如今的耳鳴患者是越來越多了,這其中不僅僅是老年性耳鳴、耳聾,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患上了神經性耳鳴。什麼是神經性耳鳴?
  • 眩暈、耳悶塞、耳鳴、聽力下降警惕突發性耳聾
    「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悶塞感、眩暈,都要檢查聽力。」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翠芳提醒,突發性耳聾,及時治療很重要。以為是耳朵進了水,結果查出突發性耳聾「以前沒試過,以為是很小的事情,慢慢就會恢復,哪裡想到那麼嚴重!」躺在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病床上,王小姐還很後怕。之前,她感覺到耳悶塞感,好像一直有水泡音,還以為是遊泳時水進了耳朵。
  • 眩暈和耳鳴是這種致殘性疾病的重要信號!這5類人尤其要小心
    這一次的眩暈持續了一個小時,武先生這才意識到,這兩年來,自己眩暈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也越來越嚴重,於是作了全身檢查,結果被確診為梅尼埃病。 剛開始耳鳴的聲音可能小一些,逐漸逐漸聲音會變大 ,低頻性的一個耳鳴,病人可能像那種火車頭一樣咣咣的聲音,然後到了一定程度後會變為高頻性的耳鳴,就是像蟬鳴一樣。
  • 眩暈、耳鳴、聽力喪失,遇上梅尼埃該如何用藥?
    AAO-HNS 提出的診斷標準(1)兩次持續至少 20 分鐘的旋轉性眩暈自發性發作(2)聽力測量確認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3)耳鳴和/或耳脹滿感需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診治流程1.反覆發作的眩暈,單次眩暈發作持續 20 分鐘以上,發作時伴有耳鳴,耳悶感,聽力下降,恢復期聽力逐漸恢復,眩暈消失。 反覆發作後聽力下降不能回復到正常水平。  2. 耳鼻喉科就診,行純音測聽等檢查,排查其他疾病,符合診斷標準者,臨床診斷梅尼埃病。3. 急性期抗暈動治療,恢復期低鹽飲食, 根據情況口服倍他司汀、利尿劑,觀察是否可以減少發作。4.
  • 眩暈、耳鳴,別不當回事兒!市立醫院耳內科、耳源性眩暈門診開診
    它們的出現,將對耳源性眩暈實現專病專治,使眾多的耳源性眩暈患者得到更規範、準確的治療,使廣大患者加強對耳源性眩暈疾病的認識,並選擇正確的就診方向,也可幫助其他科室進行鑑別診斷,為廣大眩暈患者消除疾患,解除痛苦。  沒拿耳鳴當回事兒  男青年完全失聰  25歲的小王是名健壯的男青年,平日裡也愛好運動,總覺得自己年富力強不會有什麼病。
  • 為什麼坐飛機耳鳴 坐飛機耳鳴耳朵疼如何應對?
    為什麼坐飛機耳鳴 坐飛機耳鳴耳朵疼如何應對?時間:2017-08-16 11:54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坐飛機耳鳴 坐飛機耳鳴耳朵疼如何應對? 專家溫馨提醒廣大耳鳴患者,耳鳴預示您的身體可能存在健康隱患,應引起重視,那麼坐飛機耳鳴也是因為身體出現了疾病嗎?
  • 突發一側耳聾耳鳴小心腦瘤在作祟
    核心提示:聽力突然下降、耳鳴等耳朵方面出現問題,多數人會選擇到耳科就診。但有一種腦瘤導致的早期症狀恰恰是耳聾耳鳴,因為很多患者初診都在耳鼻喉科,聽神經瘤的早期診斷率較低,易造成誤診誤治,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視。
  • 耳鳴眩暈的原因是什麼
    耳鳴眩暈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2020-12-11 08:49山東省耳鼻喉醫院 耳鳴眩暈的原因是什麼,耳鳴眩暈是一種任何人都可能再次發生的現象,很多人可能認為它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所以再次發生並不重要。但事實上,眩暈會造成很多傷害,所以大家要引來看重。
  • 耳鳴眩暈頭痛,這些可能是高血壓徵兆
    最近半年來,張先生耳朵有類似蟬的鳴叫聲,弄得他白天上班非常煩躁,晚上也無法安心入睡。起初家人以為是因為他用腦過度,精神緊張所致,也找過中醫進行調理,折騰來折騰去,耳鳴症狀還是沒有減輕。最近,張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醫院,檢查出原來張先生患上了高血壓。張先生沒搞明白,耳鳴症狀怎麼就變成高血壓了呢? 據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孫寶貴教授介紹,高血壓被稱為「無形殺手」,它起病隱匿,不易被發現。
  • 耳鳴不止?原因可能不在耳朵,或是這些疾病徵兆,別不當回事
    耳鳴,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就是耳朵裡嗡嗡地響,還以為是上火了,可是發現吃了幾天去火藥後並沒有好轉。一般情況,短暫的耳鳴是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一直持續的發生耳鳴,或者還伴隨有其他的症狀,比如頭暈或者眩暈,疾病的根源可能不在耳朵,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 耳鳴的原因有哪些?耳鳴是腎虛嗎?3種耳鳴要當心,有可能耳聾
    不過一旦出現持續的耳鳴則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此時,應該儘早就醫找出病源。耳鳴可區分為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前者是只有本人自己才能聽到的耳鳴,這一般是感知幻覺造成的,而且這種耳鳴也是人們最常遇到的,問題可能出現在耳朵的任何部位,也可能跟大腦、中樞神經有關。
  • 眩暈症的症狀 經常有這種感覺小心是病了
    眩暈症的症狀對於患上眩暈症的人來說,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出現眩暈的症狀,偶爾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的情況,那麼,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是患上了這種病,往往在出現頭暈、嘔吐的時候都不自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眩暈症的症狀有哪些?1.大多數眩暈症患者會突然出現旋轉性眩暈,就是會覺得周圍的物體沿一定方向水平旋轉或搖晃,只要閉目休息一定時間,症狀便會減輕或消除。
  • 耳朵進水,經常掏耳 小心耳鳴「找上門」
    耳朵是身體很重要的部位,如果老是嗡嗡作響,會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但是,對於耳鳴現象,多數人的解決辦法是:忍忍就過去了。5月15日,市二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劉定榮接受採訪時表示,排除疾病因素,引起耳朵嗡嗡作響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耳朵進水、經常掏耳朵等,只要生活中多加注意,完全可以避免。
  • 晨起單側耳鳴需重視 或是耳朵中風
    56歲的陳女士10多天前出現右耳耳鳴,前兩天,右耳突然聽不清楚了,被確診為耳中風。大家熟悉腦中風,耳中風卻少有所聞。耳中風又叫突發性耳聾,老人出現單側耳鳴要及早重視。  廣西南寧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李豔鳴介紹,耳中風一般認為是由於微循環障礙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內耳神經細胞損傷。
  • 耳朵嗡嗡作響原是頸椎問題 專家:小心頸源性耳鳴
    最近他頸部肌肉僵硬不適感又來了,而且右耳還出現了耳鳴。他急忙到耳鼻喉科就診,經過檢查,耳朵並無明顯異常。專科醫生建議他減輕工作壓力,適當多休息。在休息了半個月後,耳朵還是響個不停,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找到針灸康復科教授範德輝求診,被確診為頸源性耳鳴。專家釋疑:頸椎與耳鳴的關係範德輝教授介紹,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專心學習或工作時,都需要安靜的環境。
  • 一邊耳朵聽不到?小心聽神經瘤
    專家表示,對於出現單側反覆耳鳴、突發耳聾,一定要提高重視,及時檢查,排除聽神經瘤。  聽力下降竟是聽神經瘤  「我右耳的聽力下降,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不僅聽力下降,而且還有耳鳴,打電話時常常要把手機移到左側的耳朵去聽。起初我並沒當回事,以為只是工作比較吃力,疲勞所致,如果不是最後右耳完全聽不見,我可能還是不當回事。」周興說。
  • 耳機霸佔耳朵 腦袋眩暈抗議(組圖)
    王子恆攝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果你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耳朵,定期去醫院作耳朵常規檢查,那是對耳朵的「關愛」;時常買一些好聽的CD來「犒勞」耳朵,那是對耳朵的「疼愛」;但如果你讓耳朵終日處在MP3的轟炸中,甚至為了時髦又是打耳洞,又是接受耳燭香燻,還不注意衛生導致感染髮炎,那就是對耳朵的「溺愛」甚至殘害了!
  • 什麼是耳鳴?耳鳴越來越重,和什麼有關?早了解早預防
    身體其它部位如果出現問題,經過改善緩解,可以促使這些部位恢復成原樣,但是,也存在特殊的部位,如果面臨大問題,隱患不容小覷,例如耳朵,尤其是現在很多人會面臨耳朵方面問題,其中又以耳鳴最顯著,那麼,什麼是耳鳴呢?
  • 網友經常戴無線耳機,耳朵時常耳鳴嗡嗡作響
    入耳式降噪耳機確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不少安靜,但不建議常佩戴,因為你極有可能會出現感音神經性耳鳴,對耳朵造成一定的傷害。該網友就是個列子,據他描述他每天幾乎佩戴兩個小時,最近發現不佩戴耳機時,在安靜的環境可以明顯感覺到耳鳴,頻率很低,嗡嗡作響,不過如果環境較吵的話他卻感知不到,網友覺得很奇怪,去醫院掛耳鼻咽喉科檢查,發現自己被臨床診斷為「感音神經性耳鳴」,而該網友使用的耳機正如所圖中所示,外觀有點類似Airpods Pro降噪耳機,不過不知道是哪家的牌子,拋開品牌不說,其實不管是什麼產品的耳機,都不適宜常佩戴
  • 有眩暈、耳鳴等症狀的要注意了
    4年前的一天,48歲的張女士一覺睡醒之後暈的天旋地轉,噁心嘔吐,而且耳鳴和聽力下降。 剛開始發病時,一年發作1~2次,咬咬牙在床上躺一天就熬過去了,現在發展到幾乎每天都要發作。更嚴重的是,右耳像塞了一團棉花,聽力越來越差,還有耳鳴。反覆發作致使張女士心情煩悶,睡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