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貴從「濁毒伏絡」論治B肝肝硬化

2020-12-17 人民網湖南頻道

  B肝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慢性肝病發展至晚期的主要變化,病情纏綿難愈,變化多端,屬於中醫「鼓脹」範疇,古人將「鼓脹」列為風、癆、膨、膈四大疑難病證之一。李佃貴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創造性地提出「濁毒學說」,並根據B肝肝硬化發病特點,創造性的提出了「濁毒伏絡」之病因病機,採用「化濁解毒、軟肝化堅、活血養血」三步療法辨證施治,療效顯著。

  「濁毒伏絡」概念

  所謂伏邪,又稱伏氣、伏毒,清代劉吉人《伏邪新書》中有明確概念:「感六淫而不即病,不定期後方發者,總謂之曰伏邪;已發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隱伏,亦謂之曰伏邪。」凡外感六淫病邪,侵入人體後伏藏於內,不立即發病,過一段時間才出現症狀者,或者已經發病但未治癒致使邪氣內伏者,均為伏邪。

  B肝所致肝硬化為「伏邪」致病,其一因為B型肝炎肝硬化具備伏邪發病特點,B肝肝硬化感染HBV後不即發病,潛伏於體內,因患者機體免疫狀態不同及不同誘因而有不同潛伏期及轉變趨向,或潛伏體內,一發病即為肝硬化,或B肝活動遷延不愈發展成肝硬化,其二因為B肝肝硬化具備伏邪病情纏綿難愈的病情變化特點。

  B肝肝硬化伏邪為「濁毒」,研究發現HBV為溼熱屬性之毒邪,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表明,HBV的複製活躍程度與溼熱疫毒輕重有一定的相關性,即HBV複製愈活躍,溼熱疫毒程度愈重。 溼濁同類,溼輕濁重,積溼成濁,濁較溼不易祛除,熱邪蘊久為毒邪。故B肝肝硬化啟動因子為「濁毒」,「濁毒」既為致病因素,也為病理產物。濁毒兩邪合而作祟,其特性可歸納為:傳染性、潛伏性、頑固性、循序漸進性(累加性)。

  伏邪部位為肝絡,因在B肝肝硬化發病中,濁毒致病具有特定臟腑經絡屬性即噬肝性,濁邪作為引經之邪,引毒邪入肝絡,濁毒內伏肝絡,伺機發病。由於絡脈具有邪氣「易入難出」的絡脈特點,所以濁、毒之邪侵入肝絡而成肝絡病,濁毒由表入裡,肝絡病由氣及血,由滯到瘀,導致肝絡壅滯,甚則瘀塞不通。濁毒入絡,絡氣鬱滯,或絡氣虧虛推動無力而澀滯,氣化不利則津凝為痰,氣失流暢則血行澀滯,痰瘀阻滯,膠結濁毒而成癥成積,發為肝硬化。

  「濁毒伏絡」發病機理

  濁毒內伏肝絡為主要病因。B肝病毒作為疾病的啟動因子,經血液傳播,不經人體肌表,直中太陰脾經與厥陰肝經。B肝病毒為溼熱屬性之毒邪,溼凝成濁,熱蘊為毒,濁毒為B肝肝硬化的啟動因素,毒性伏邪是病邪傳變的基礎,濁邪是引經之邪,引毒邪入肝絡,濁毒之邪,相關為害,深伏血分,才成為伏邪,成為B肝肝硬化致病之因。濁之成因,約略有二:外感溼熱疫毒,由表入裡,由氣及血,阻於中焦,交蒸於肝膽;或肝鬱克脾,脾虛不能轉輸精微,胃虛不能腐熟水谷,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凝成濁,溼濁內生。毒之成因,亦有兩途:熱甚為火,火入血分為毒;或初為溼盛, 溼盛則濁凝,濁凝則為痰,溼濁痰鬱久則化熱,熱極則生毒。熱為毒之漸,毒為熱之極,毒寓於熱,熱由毒生,變由毒起。故毒由溫熱轉化而來,亦可由溼濁演變而生,從而引起複雜的病理改變。濁毒既為致病因素,同時也為病理產物。

  「濁毒伏絡」病機演變

  由濁毒伏邪起病,濁毒之病理特性兼「濁」「毒」兩者之長,濁以毒為用,毒以濁為體,最先累及氣分,濁毒邪壅經絡,膠著難愈,氣機不暢,阻滯氣機;濁毒再入營血,邪不得散,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化生痰濁瘀血;最後濁毒深陷血分,濁毒、痰濁、瘀濁相互搏結,病邪深入,毒燔則迫血妄行,可生「血證」,濁毒痰瘀久積肝絡,損傷肝絡,敗壞形體,痰濁瘀均為陰邪,易於凝結,最終形成肝硬化。

  疾病初期,濁毒均輕,伏於肝絡,病在氣分。濁毒之邪,既生於陽,又生於陰,濁邪性趨下,易襲陰位,肝經為陰中之陽,因此首犯中焦氣分,影響脾胃氣機。疾病中期,濁重毒輕,濁凝成痰,病在營分。濁毒伏邪進入營分,與水谷精氣相合,濁重毒輕,濁性更為穢濁,濁凝成痰,最終形成濁、毒、痰相互膠結之勢。疾病晚期,濁輕毒重,毒燔迫血,病在血分。

  濁邪為盛,邪氣難祛,由營分及血分,最易導致肝的氣血失調,肝脈瘀滯,久則成瘀,毒盛則傳變迅速,濁毒深入,深陷血分,毒邪灼傷脈絡,甚則毒燔迫血妄行,發為「血證」,濁毒久居體內,日久及腎,腎氣失於蒸騰氣化,導致水液停蓄,更損肝絡;或腎虛精虧,精血同源,肝腎之絡失於濡養而絡病生。病久可見腎之陰陽俱虛,肝之陰血不足之證。由於氣滯、溼阻、痰凝、瘀血往往與濁毒並存,形成濁、毒、瘀、痰交阻的病機,不僅使病程遷延難愈,而且易於復發,難於根治,若久治不愈,則毒瘀久聚成癥,發展為肝癌。

  「濁毒伏絡」論治

  化濁解毒,從三焦分消

  濁毒致病具有難治性、頑固性的特點,若徒解其毒則濁難祛,徒化其濁則毒愈甚,因此分離濁毒,孤立邪勢,是治療的關鍵,故採用分解濁毒、分道而消的治法,使濁毒從上、中、下三焦分道而消, 貫穿開上、暢中、滲下的治則,使濁祛而毒孤。李佃貴在治療B肝肝硬化,常選用白豆蔻、厚樸、半夏、蒼朮、黃連、黃柏等藥以暢中,同時常用苦杏仁、藿香、前胡等藥以宣上焦之氣,開水之上源,同時,選用木通、滑石、茯苓等藥導溼下行以滲下。

  軟肝消癥,活血利水

  由於濁毒往往與氣滯、溼阻、痰凝、瘀血並存,形成濁、毒、瘀、痰交阻的病機,久治不愈,則毒瘀久聚成癥,形成肝硬化,故李佃貴常應用軟堅消癥之法治之,如鱉甲、龜板、穿山甲、生瓦楞子、生牡蠣、雞內金、三稜、莪朮、山慈菇等。濁邪為盛,最易導致肝的氣血失調,肝脈瘀滯,久則成瘀,「血不利則為水」,故李佃貴十分注意水血同治,肝脾兼調, 以「新瘀宜急散,久瘀宜緩攻」為原則,且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病程長短、體質特色酌情用藥,病情輕、病程短、體質強者,選用三稜、莪朮、水蛭等峻攻破血之品;病重病程長體質弱者選用當歸、丹參、赤芍、白芍、鬱金等平和之品。

  扶正祛邪,健脾養肝益腎

  伏絡之濁毒是否發病,主要取決於正氣的強弱,由於臟腑氣血功能失調和機體防禦功能減弱,以致正不抗邪,並招致濁毒伏邪入營入血,濁毒羈留主要部位在肝、脾、腎。毒易耗傷肝陰,肝腎同源,肝陰不足易致腎陰不足,日久陰損及陽,致腎陽不足。濁性黏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足,故B肝剛硬化的治療應注重扶正祛邪。李佃貴在臨床中常選用熟地、枸杞、山茱萸、首烏、山藥、龜板等厚味滋陰,育陰化氣,選用黃芪、黨參、肉蓯蓉、菟絲子、山藥、茯苓等補腎健脾,力圖使氣得峻補,則上行而啟上,中焦運行,壅滯疏通,中滿自消下虛自實。

  對於「濁毒伏絡」的B肝肝硬化,臨床每見證候交叉複合,若從一方一法論治,難免顧此失彼,李佃貴堅守「濁毒伏絡」病機之本,集數法於一方,熔攻補於一爐,兼顧主次,各個擊破,獲取良效。(陳豔哲 孟憲鑫 張金麗)

(責編:羅帥、曾璐)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李佃貴向河北省圖書館捐贈《中醫濁毒論》專著
    記者張淑會攝河北新聞網8月9日訊(記者張淑會)今天下午,國醫大師李佃貴學術專著捐贈儀式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行。李佃貴教授將自己50餘年臨床學術思想精華——《中醫濁毒論》系列專著,5套共計55冊,無償捐增給了河北省圖書館。李佃貴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50餘年。他帶領科研團隊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濁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物,「濁毒證」廣泛存在於臨床多種疾病之中。
  • B肝轉為早期肝硬化,還能逆轉嗎?B肝變成肝硬化,會有啥症狀?
    最近兩個星期李先生在進行B肝複查的時候,醫生說他已經有肝硬化的趨勢了,這讓他變得更加焦慮,他急切地詢問醫生病情還能不能逆轉。相信很多的B肝病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非常害怕,認為治不好了,心裡的負擔也越來越大。那麼肝臟出現硬化,還有好轉的可能嗎?醫生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疑惑。B肝轉為早期肝硬化還有好轉的可能嗎?
  • 小夥用錯藥兩年,B肝變肝硬化,光透力技術助其恢復健康!
    「我實在想不通,我每天按時吃藥,每年都去查肝功能,為什麼B肝還變成肝硬化?」拿到檢查結果的小蘇痛苦萬分。  吃藥兩年,B肝變肝硬化  2年前的高考體檢,18歲的小蘇查出B肝大三陽,當時谷丙轉氨酶200左右,B肝病毒DNA109cps/ml,B超提示肝膽脾回聲正行範圍。
  • 女子體檢查出肝硬化!為何打了B肝疫苗還會中招?
    患上肝硬化這個消息對於周女士來說仿佛晴天霹靂,其父就是因為肝硬化去世的,但是沒想到的是自己也得了此病。而且不幸的是,自己的兒子也在這次檢查中發現患上了B肝大三陽。周女士:我和兒子都打過疫苗,按道理不應該傳染上呀?
  • 確診肝硬化盲目喝偏方3個月,導致全身黃疸!偏方治肝病真有效嗎
    半年前診斷為肝硬化,患者本來有B肝病史,一直沒有吃過抗病毒的藥物,現在查出肝硬化也是早期,此時抗病毒和抗纖維化治療,完全有希望讓病情得到逆轉。而孫先生過於相信當地民間的一些偏方,用茵陳和另外幾味草藥放到鍋裡煮水喝。喝了三個月,身體越來越乏力,皮膚、眼睛開始發黃,來就診時體檢報告顯示膽紅素指標200以上,已經造成了肝損傷。
  • B肝患者長期食欲不振再加以下任一症狀,警惕肝硬化
    肝硬化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我國的肝硬化患者多由B肝病毒感染髮展而來。由於肝硬化和B肝在症狀表現上有很多相似性,給患者早期識別帶來了很大難度,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發覺。
  • 慢性B肝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嗎?慢性B肝都有哪些危害?
    慢性B肝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嗎?慢性B肝都有哪些危害? [山東省立醫院李洪光] 慢性B肝患者B肝病毒呈現陽性,發病時間並不明確,患者往往伴有全身無力感、肝區疼痛,噁心、腹脹以及肝脾腫大和壓痛等,這屬於慢性病,若一直放任不管,會對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 世界首個高仿真B肝病毒致人肝硬化小鼠模型誕生
    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君教授團隊歷經5年的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B肝病毒致人肝硬化的高仿真小鼠模型,可在小鼠體內模擬B肝病毒(HBV)自然感染誘發的人類慢B肝肝硬化全過程,解決了HBV感染與發病機制研究和抗B肝肝硬化新藥研發缺少高質量動物模型的國際性難題
  • 有B肝的人群,胸口上長出蜘蛛痣,一定要小心肝硬化形成!
    有B肝的人群,胸口上長出蜘蛛痣,一定要小心肝硬化形成! 中國是一個B肝大國,對於很多B肝的患者來講,認為只要平時多加注意一些,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作為患有B肝的朋友來講,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因為有些變化,雖然不疼不癢的,但是有可能是病情加重了,有B肝的人群,胸口上長出蜘蛛痣,一定要小心肝硬化形成!
  • 34歲B肝小三陽,左上腹部偶爾疼痛,口苦尿黃,有可能是肝硬化嗎
    該文分享的是一位34歲的B肝小三陽,針對某些症狀產生的一些疑問和恐慌:34歲B肝小三陽,左上腹部偶爾疼痛,口苦尿黃,有可能是肝硬化嗎。通過之前我文章的介紹,大家了解到B肝的發病有時候比較隱匿,發病期間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甚至單一的實驗室檢查也不能很好的發現病情的發展。只有通過完善的檢查,連續的檢測,綜合比對才能確定病情是否有所進展。
  • B肝不能吃大蒜,會加重炎症,更易得肝硬化?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是檢查出B肝後,總是擔心大蒜會刺激到炎症,不敢再吃,於是想諮詢醫生B肝到底能不能吃大蒜。B肝吃大蒜更易得肝硬化?其實有點小題大做了從B肝發展成肝硬化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這還是在沒有規範治療的情況下,如果吃大蒜就能得肝硬化,未免過於誇張。
  • 一村民因家族性B肝致肝硬化,光透力技術為其重返健康助力!
    他肝硬化住院後,家中多人查出感染B肝病毒   年過六旬的何先生家住東西湖,如果不是這次因為他肝硬化住院,一家人還沒意識到B肝正在威脅他們的健康。  前段時間,身體一直健朗的何先生總感覺渾身乏力、腹部脹痛,在家人的陪同下,何先生來到醫院檢查身體,一檢查竟被查出肝硬化,何先生非常意外,不願相信這個事實。醫生經過仔細詢問後,建議陪同前來的何先生妻子和兒子也去做一個相關檢查。檢查結果一出來,一家人更加難以接受,何先生妻子和兒子的檢查結果均為B肝病毒攜帶者。
  • 史上最全21種治B肝中成藥,醫生總結6大分型,肝好更健康!
    可以分為包括急性肝炎、慢性B肝、重型肝炎、肝硬化、淤膽型肝炎等。   常見的檢查有B肝兩對半和HBV DNA檢測。 :疏肝解鬱,健脾和中   常見中成藥及功效:   1、逍遙散: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兩脅作痛,口燥咽幹,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脹痛;
  • 肝硬化是肝癌麼 這病不治易轉變成肝癌
    癌症是一種危險疾病,其中肝癌無疑是最痛苦的癌症,而肝癌很多時候都是肝臟疾病所致,有人說肝硬化就是肝癌,這種說法正確嗎?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肝硬化是肝癌麼,肝硬化的症狀有哪些,肝硬化怎麼預防。肝硬化是肝癌麼肝硬化並不是肝癌,這兩種疾病雖然都是肝臟疾病,雖然它們的關係很密切,但並不能混為一談。
  • 一位年輕的肝硬化患者引發的感悟:B肝患者,有一件事真的不能省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B肝-肝硬化-肝癌」這個肝病三部曲,查出B肝後,都知道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堅持吃藥,但是有件事可能許多B肝患者都忽略了,導致最後病情加重。一位年輕的肝硬化患者引發的感悟:B肝患者,有一件事真的不能省,這到底是指哪件事?
  • B肝小三陽,肝功能和B超都正常,肝區隱隱疼痛,有可能肝硬化嗎
    B肝病情的判斷,是臨床上的一個難點,難在兩個方面。一方面,B肝的症狀多數為非特異性的症狀,例如腹部疼痛可能是肝病症狀,也可能是腸胃等其他病理或非病理因素導致;另一方面,是B肝的檢查項目的不確切性,部分檢查並不能準確反映B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臟損傷程度。
  • 肝硬度值為19.5,屬於肝硬化早期還是中期?可能根本不是肝硬化
    另外,肝硬度檢查為非損傷性檢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早期肝硬化確診時的檢驗風險。不過,肝硬度值檢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肝穿刺活檢。臨床上認為,肝硬度檢查結果小於7kPa屬於正常,當大於11kPa或可提示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或肝纖維化。我們會發現,在B肝的複查項目中經常會遇到肝硬度值檢測,其目的是在於避免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漏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B肝變肝硬化,有多少人毀於一個「忍」字?醫生跟你有話說
    B肝「變成」肝硬化,表示疾病已經向不好的方向發展。絕大多數肝硬化,是建立在肝纖維化的基礎上,而肝纖維化是伴隨肝細胞的炎症而出現的一種肝臟的自我修復反應,類似於我們看到皮膚一邊發炎一邊結疤一樣。慢性B肝、肝硬化、肝癌是肝臟疾病的三個不同階段,俗稱肝病三部曲。其實,中間的「部」字用「步伐」的步,顯得更貼切一些。不只是B肝,C肝、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可能會走肝病的三部曲。但是,B肝變成肝硬化,為什麼跟「忍」有關係呢?
  • 36歲B肝大三陽,肝區和後背疼,可能是肝硬化嗎,需要做什麼檢查
    依然需要寫在前面的是,B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國的綜合發病率並不高,多數能保持終身不發病。不過,對於感染史比較長,有不良生活習慣者,也要重視某些外在的症狀表現。B肝發病後的表現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能主觀感受到的症狀但是檢查不到,還有一種是能感受到且能檢查到,最後一種是感受不到,但是通過客觀檢查才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