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統籌/蔣雋
文字整理/蔣雋 吳小攀
製圖/範英蘭
2020,非同尋常的一年。今日參加中考的孩子們,感受應該尤其深刻。在考驗中成長,你們必定更加茁壯。而今日寫下的,也不僅是一份答卷,更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筆。
廣州中考開考,語文作文題歷來最受矚目。本次中考語文的作文題目是:《我能為你做點什麼》,今年的廣州中考作文題有什麼特點呢?羊城晚報特別邀請了四位廣州本土文化大咖為你解讀。
【作文點評】
出新出彩不容易
點評人:劉平清(廣州圖書館副館長、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文學博士)
從立意來說,這個題目的當下性色彩不那麼濃厚——不會讓人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會聯想到當下的社會熱點。但其導向性也很明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它涉及「和諧」、「友善」兩個關鍵詞,當然,和「文明」、「誠信」也能沾點邊,這些都是我們社會提倡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指導原則。
同時,這個題目更強調的是主體「我」為客體「你」做點什麼,落腳點在「做」,當然是做於對方有益的事情。主題凸顯提倡的是「我」服務他人、對他人的奉獻與關懷。
這個題目中規中矩,難度適中,但要出新出彩,可能不容易。
中規中矩、難度適中,是說能讓學生拿到題目有話說。比如,在同學、鄰居、好友甚至父母等廣義的「你」,陷入某種人生的困境、困難、情緒的低潮甚至是考試失手、父母離婚,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可能遇到、能想到的人生處境——由此展開寫記敘文、議論文都可以。
但正因為題目可以寫的東西多,出新出彩就難,特別是議論文——題目本身包括的發散性思維相對不足。當然,不排除有些學生想像力、虛構能力強,在記敘文上大顯身手。
看到題目內心溫暖
點評人:張梅(作家、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寫給未來的你》作者)
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人情味的考題。它非常接地氣,又有人文關懷,不會高高在上,讓人覺得束之高閣。
相信考生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馬上充滿了溫暖,思維也因此迅速擴展。這樣的主題對於現在的少年來說,也是著眼於紳士淑女風範的培養。我記得某個著名女士講述自己如何選擇身邊人時說:「所有人都問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只有他問我:我可以為你做什麼?」所以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
「我能為你做點什麼」,這個提問看似普通,但放眼世界,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大部分人都是問:「你可以為我做什麼?」高下立判。
這是一個人的素養內涵的體現,是他看待這個世界的試金石,也是儒家文化的精神的體現。能夠有這種涵養的人,就是我們當今世界要培養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聽過身邊的一些朋友說,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總會問:你可以幫我買房子嗎?可以幫我買寶馬嗎?可以幫我找工作嗎?卻很少孩子問「我可以幫你做點什麼」,現在終於有機會說了,利用了中考的這個機會。即使考試結束了,這個考題也會永遠地駐在他們開始成長的心靈中。
記住,你一生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肯定是那個永遠在為別人考慮的人。若你身邊有這樣的一個朋友,那將會成為你最大的福氣,比你擁有多少錢都更寶貴。
也向出此考題的老師們致敬,炎炎夏日,為孩子們的考試忙碌著,他們也是高尚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選擇誰是「你」體現了「我」與周遭世界社會關係
點評人:劉二囍(廣州24小時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創辦人)
這一屆中考作文題《我能為你做點什麼》,是一道十分具有社會意義的題目。
在這道題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做點什麼」,而是「你」。宗教哲學家馬丁·布伯有本書叫做《我和你》,布伯提醒我們思考我-你與我-他之間的關係問題。聯繫此題:為什麼在這裡我們不說「我能為他/她做點什麼」,而是「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在後者中,「我」與被詢問者形成一種無法迴避的直接對話關係。假如前面有個老人忽然扶著腰走路,我不會對旁人說「我能為他做點什麼」,而是會直接上去問這個老人「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在此,提問不再是一種猶豫式的提問,已然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你」的另一個重要性在於:「你」是誰。這個「你」可能是父母,可能是親屬,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這個世界的任何人。我選擇將誰視作「你」,這種選擇便體現了「我」與周遭世界社會關係的態度,也考驗了「我」的道德範圍——有人只會為自己親人做點什麼;有人會幫助朋友,但也僅限於朋友之內;有人對陌生人也能說出「我能為你做點什麼」。這種對周遭社會角色的態度,將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中的所作所為。
守成中超越,借鑑中創新
點評人:吳穗華(廣東廣雅教育集團廣州片學校初中語文大科組科長)
文隨時代亦更新。今年廣州中考作文試題,可以說是守成中超越,借鑑中創新。
2015年「廣州風格」、2016年「適合」、2017年「總會想起那張照片」、2018年「原來這麼簡單」、2019年「別擔心,我可以的」——近五年廣州中考作文的命題方向經歷了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在複雜邏輯關係上的辨析、對思維廣度與深度的考查及關注自我強調對象意識等不同維度的積極探索。
今年題目緊貼課標,突出素養,意識超前。一方面,延續了去年以句子形式要求考生進行審讀與表達的命題特點;另一方面,昭示人文關懷,獨出機杼,不隨時流,兼具想像力、情境性、開放性和對象意識,區分度高。與往年相比,質樸平實、讓考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綜合考查寫作能力的命題實質不變。
標題中重點就是「我」和「你」,構成相生相促的關係,「做點什麼」是兩者之間的橋梁,既可以理解為請求、呼喚,也可以理解為默想、反思。「你」可小至一人一物,也可大至集體國家世界。這需要考生在素材的內容層次上表現這種關係聯結,才能與標題達成匹配。
因為本題並沒有設置過多的審題障礙,所以有些考生容易在記敘「做點什麼」上花心思與筆墨,反而忽略在敘事層次中如何表現自己一開始意識不到應該為你做點什麼或想不到能夠做點什麼、到後來思考或行動起來期待「做點什麼」的演進及這個過程。
另外,不能忽略「能」字,這是自我審視、自我導向、自主選擇、自主提升的重要表現。「能」和「應」「該」不同,強調的是可以、能夠,即在自我能力範圍內的自我價值體現。
只有這樣充分考慮幾個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材料切入角度與敘述過程中的重心及層次展開,才能真正聚焦題意。
寫作與世界的關係是小等於大,甚至是小大於大的關係。今年的作文試題寫作內容廣泛,為考生展示寫作才華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本題構思可考慮以下三點:
第一,寫洞察力。可寫出對自己在一時一地具體場景下有所觸動萌發「為你做點什麼」的頓悟及「能做什麼」的判斷。可寫出個人訴求與集體意識的交合、私人故事和社會時代故事的相融。考生應該在文中重點寫「能做」的期許及「什麼」的具體內容,從而顯示自己在與他人和世界相處的過程中的獨特視角及主動的自我支配。
第二,寫行動力。沒有細節一切都等於零。考生可以展示在向「你」提出「能做什麼」的過程中的精微感受、理性認知和價值探尋。比如為堅守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能做什麼的思考和行動,或做了一些之後的再反思再行動。
第三,寫感召力。這個題目兼具時代氣息與永恆價值,超越時空限制。考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既要結合時代背景作新的解釋,也要思考彌久不變的真理。比如感觸於成長曆程、難忘老師教誨、思懷同窗情誼、念恩陌生人的善舉、有感於國家艱困、大智大勇者的逆行、弱小群體的生存……希望自己「能為你做點什麼」。
題目的感召力很強,考生也應充分回應,寫親歷,寫銘記,寫重啟;寫熱愛自然、寫感念生活、寫回饋社會……只有善良、同情、正直、勇敢、豁達、向上等意志品質深深根植於自我品格中,才會發現生活中的可歌可泣。
總的來說,今年的命題繼續將寫作切實看作是社會性的互動實踐,引導考生回溯真實情境中發生的事件,建構自己世界的同時,與外界形成共同理解,考察考生在人生和社會中不斷學習所需要的資質和能力。所謂「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通過立人來立己、達人來達己。
中考作文試題是一面鏡子,可以呈現當下社會對育人目標的期待、語文教學的理念、考生真實的寫作水平。本題超越現象、告別事相、接地氣,全面考查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自我實現欲、人生智慧、理性定力以及寫作才情、寫作學養、寫作意識。若考生平日熱愛生活、胸襟開闊、視野廣博 ,善於察納萬物、內省自我、激活思維,必能從容下筆,顯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來源|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樊美玲
實習生|陳愷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