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蝸開機八個月,感覺很好

2020-12-19 聽不見的TA們

嘿,大家好,我很久沒來啦,最近的一篇開機日記,是一百多天前的了,當時寫的是開機43天後的體驗,是去年11月中旬的事了。

先做一個簡單回顧

開機43天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應付簡單的一對一交流了,劃重點——簡單——是類似於「今天天氣好嗎」這樣短小、容易猜到下文的句子,如果再長一點、複雜一點,那我就得繳「耳蝸」投降了。

那時候我聽到的聲音中「機械音效」蠻重的,這就導致我分辨不出男聲和女聲,聽歌體驗也不好。

所以整體上並不是很滿意,加上當時進步也慢,我乾脆就罷筆了。

如果要形容當時戴上耳蝸的聽力水平,我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

雙側耳蝸+雙側助聽器 = 雙側助聽器(發病前水平)

當時的我,大大的腦袋上一共戴上四個儀器,兩個耳蝸+兩個助聽器,才能達到發病前戴助聽器的水平。

這個結論不是我「想像」出來的。說起來也是誤打誤撞,有一天晚上我在做聽力訓練,怎麼練都不滿意,然後我突發奇想,既然說耳蝸高頻好、助聽器低頻好,那我兩種一起戴,能不能恰好補上?

說試就試,一試,我當時眼淚就湧出來了。

因為這一下,我曾經的聽覺記憶就回來了,我一下子發覺原來發病後,包括耳蝸剛開機這一個月,我的世界顏色全沒了,只剩下黑白兩色了,僅僅是因為喪失了細膩、豐富的聽覺體驗。

如果你也曾經覺得耳蝸沒達到期待,甚至不想再戴它了,千萬別,再給自己一點時間適應下,哪怕一個月,也是好的。

剛開始戴耳蝸,要經歷好幾段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耐心,要等待。

現在的狀態,開機八個月

還是用公式來表達,我現在的水平是:

雙側耳蝸 ≈ 雙側助聽器

可以說很好、滿意,雖然不至於很滿意,但是現在的我已經開心很多,言行舉止也活潑了很多。

先用數據說話,貼一張我前幾天去醫院做的聽力測試圖:

(戴耳蝸狀態下)

之前我能聽到的是70分貝,現在看圖片,我可以聽到40分貝了,可以說是進步巨大。

我聽詞語的正確率也達到了60%,也就是說十個詞,我大約能聽清楚六個了。

至於句子正確率70%這個,不好做參考,因為聽的句子比較少,並且當時大約聽了十幾個句子,其中我能完整複述出來的只有四五句。

現在從細節和整體兩個方面,來說一下個人感受。

細節上:

1、對聲音的捕捉能力好太多!甚至比之前戴助聽器的時候還要好!

每天大約有好幾次,我能在毫無準備意識的情況下,聽清楚一個較短的句子。

比如買東西的時候,我低著頭付帳,能聽見售貨員說「要不要塑膠袋?」

還有拿外賣的時候,我隔著門縫能聽到外賣小哥說「給個好評噢!」

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捕捉聲音的時候,心裡還有些小激動,嘿嘿。

2、能聽清楚某個字的發音細節了。

這是前幾天去醫院測林氏六音(a、i、u、m、s、sh)時發現的。

第一次開機的時候我只能聽出來一個「a」,一個月後我能勉強分清s和sh,而現在我可以全部聽出來並且精準分辨。

比如i,我之前以為它是一段單調、平滑的聲音,但現在我聽得出來它裡面有好幾段的聲音變化。這個聽覺體驗,我暫時還沒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只能說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很美妙。

延伸到字詞上,我也有這樣的聽覺體驗。

比如我發現有很多字的發音,其實是我以前想像出來的,因為聽不到,所以附會了一些發音上去,但是實際上這個字的發音根本不是我以為的樣子。

這個發現很重要,給了我很大信心,它意味著我現在開始語訓的話,可以更輕鬆地建立聽覺記憶。我是語前聾,所以說「建立」;對語後聾的小夥伴來說,則是「喚起」。

整體上:

1、一對一交流順暢很多

我現在進行一對一交流還是會打岔,經常要求對方再講幾遍。但是,我對口型的依賴小了很多。

以前我聽不懂的時候,會讓對方再講一遍,同時努力看他口型;

但是現在,我讓對方再講一遍的時候,雖然也在看口型,但更多的是依賴「聽」,比如前幾天我跟一個同事說話,她說到「語言」這個詞,我聽不清,請她再重複一遍,我當時很努力地看口型,完全沒看懂,但是我的耳朵聽清楚了發音,於是我脫口而出「語言?」同事也笑著點了點頭。

看口型這事兒也得詳細說一下,最近好幾個人問我,能不能不看口型聽懂別人說話,我說不能。但實際上,我對口型的依賴性已經大幅度降低了。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延遲」。

我之前聽人說話,都是先看口型,看懂了,再聯繫到聲音上,口型+聲音結合之後,我才能下判斷,噢,他說的是這個字。

步驟是這樣:

看口型→聽聲音→(在記憶庫裡)挑出口型與聲音匹配度最高的字→得出結論

這中間「聽」的作用不大,更依賴看口型。

所以我現在聽人說話,還是習慣先看口型,再搜索匹配。

但是有好幾次我發現這樣不適用了,就是因為「延遲」。

什麼意思?

就是我其實已經聽清楚了,但是我出於前20年的習慣,還是會命令大腦去解碼唇語,然後搜索、匹配字詞。

這會導致什麼現象?

第一反應:收到,馬上行動!

第二反應:愣住,大腦過一遍,我沒看清楚他嘴巴,要不要再看一遍?

第三反應:不對,剛剛聽清楚了,他說xxxx。

第四反應:真的是xxxx嗎?我之前老聽錯,這次對不對啊?

第五反應:對,沒錯,快去做吧!

這時候要是有個人在旁邊看到這一幕,他可能會在心裡嘀咕,「這人開始反應很快啊,怎麼現在跟智障似的?」

不過,你也懂的,這是大個好事兒。

聽力提高,對口型依賴度下降,反應速度也肯定會越來越快。

2、可以勉強應付小型會議/多人交流

其實蠻不想寫這一段,因為一想到開會,就會覺得累。開會真不是一般的累。努力跟上的話,還是能聽清楚一部分的,但是非常、非常耗費精神。累得要死,就不說了,偷個懶,這一段跳過。

3、聽歌體驗好太多,我的幸福源泉又回來了~

剛開機那陣子聽不了歌,特別難受,因為聲音很機械、很乾巴巴,一點「人」的感覺都沒有,現在則好多了。

開機八個月後的整體評價,0——10分,我給7分。

扣掉1分是因為一對一還是打岔。

再扣掉2分是因為小型會議/多人交流真的不行,太累了。

其他情況

針對一些經常看到的問題,給一個匯總回答:

1、植入體還疼不疼?

不疼了!

2、會耳鳴嗎?

不會,但是會腦鳴,一累就腦鳴,腦袋裡面嗡嗡嗡的,還有情緒起伏大,比如特別開心的時候,也會腦鳴,哈哈哈。

3、體外機能吸牢嗎?

我特地打薄了兩側頭髮,免得頭髮太多,體外機吸不住腦殼。但還是不太滿意,平時走路肯定沒問題,但是一跑起來就容易滑落。所以一定要用尼龍繩夾子夾住頭髮,加上一層保護網。

4、怎麼語訓的?

第一個,我不建議剛做完耳蝸,立馬就語訓,那個時候你大腦還沒適應耳蝸的電子聲,語訓起來可能進步會很慢,反而打擊到你。剛開始把自己放在聲音環境當中,多跟人交流比較好,等後面能聽懂耳蝸聲音、能聽出一些聲音細節的時候再語訓,事半功倍。

第二,語訓方式有很多,找自己最喜歡的,不用太刻意,有人用聽音樂的方式語訓,有人去康復學校語訓,像我自己喜歡古文,一開始就是用聲律啟蒙和唐詩宋詞來語訓的,當然並不建議大家這麼做,因為古文缺乏實用性,用日常對話、現代文來語訓是最好的。我是因為實在不喜歡語訓,才選的這個折中的法子。

第三,語訓時長也不是越長越好,千萬不要累著自己,也不用太著急,慢慢來就好了,相信耳蝸。我一開始還會練練,後面半年就沒練了,就是跟人說說話,完全野路子,也比較隨意,現在的情況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第四,語前聾和語後聾的康復狀況不一樣,如果你是語前,不要「只」找語後的小夥伴問經驗,容易被打擊到。我個人認為語前和語後存在著質變的差異,一個是一出生就聽不見,沒有建立過聽覺記憶,從來沒有調動過相關的神經、肌肉;另一個是聽到過幾個月或者幾年的聲音,相關的神經肌肉都用過,就算後來廢而不用,恢復起來也肯定比語前的更快。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好參考對象,這很重要。

今天就說到這裡了,如果大家有啥問題,可以留言問我,我看到就會回復。拜拜,大家晚安。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享國家政策最高補貼70%?特校力聲特人工耳蝸開機
    上周,力聲特來到安徽某學校,老師、學生們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在進行植入手術後,他們已經等待了一個月,開機的日子終於到了,每一個人都迫不及待。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裡,來自力聲特的醫學專家耐心地為各位同學和老師講解人工耳蝸的各個組成部分和作用、開機前的注意事項,通過觀看宣傳片,讓每一個人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預計可能發生的情況和解決方法。
  • 開機秒懂,1歲人工耳蝸寶寶上演各種表情包
    日前,濤濤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團隊的精心手術下植入人工耳蝸,開機那一刻他不停變換各種表情,與外界再次「聯音」。8月3日上午,當再次見到濤濤時,已經是人工耳蝸植入後的一個月,這次他是來進行「人工耳蝸」開機測試的。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及人工耳蝸後期維護五個維度給大家講明工耳蝸費用明細,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乾貨,為方便查看敬請收藏。人工耳蝸品牌選擇的費用人工耳蝸的選擇主要有國產品牌人工耳蝸和國外品牌人工耳蝸。目前國內的人工耳蝸品牌主要是上海力聲特和杭州諾爾康。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最大特點是性價比高,是目前最便宜的耳蝸產品,適合工薪階層家庭使用。
  • 人工耳蝸開機一年,如何用音頻軟體訓練聽力
    電話音就是電子音,只要聽懂了電子音,自然就能打電話,人工耳蝸開機一年,如何用音頻APP訓練聽力?拔高大題有一些音頻不是那種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而是帶有一點地區特色,比如這款音頻聲音很嘹亮,聽起來有點北京胡同裡的感覺,特大氣。帶有一點口音的音頻,也是很值得去聽的,在聲調方面也就是一聲二聲,還有捲舌音,會下的有點重,這樣更容易聽出來,能讓自己更好的理解四聲調和平翹舌。
  • 義烏失聰小男孩植入人工耳蝸 過上「有聲之年」
    人工耳蝸植入一個月安安適應得不錯去年10月,某品牌主辦的「天使聽見愛」公益活動在浙江啟動,來自金華義烏的聽障小男孩安安成了第一個接受項目資助的幸運兒。一個月前,安安在北京接受了免費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因為手術需要恢復,植入的人工耳蝸一個月後才能開機。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聽力康復 | 人工耳蝸享受不了音樂?不存在的
    小潘,(1988- )前庭導水管擴大症,20年助聽器史,2015年11月植入奧地利人工耳蝸。5歲時下降至中重度聽損,助聽器補償尚可,16歲時下降至極重度聽損後助聽器只有聲感。許多人問過我,植入了人工耳蝸後能否聽到完整的音樂。
  • 聽損兒童人工耳蝸術後康復與溝通
    據了解,人工耳蝸是目前最成功的電刺激醫學器官替代裝置。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超過25萬名耳蝸植入者,其中兒童耳蝸植入佔很大一部分。從沒有通過新生兒篩查,被診斷為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到選擇人工耳蝸植入,就開始了漫長的康復旅程。
  • 成人聽損到底要不要做耳蝸?看看這些過來人怎麼說①——琳子
    ————受訪用戶①琳子女,80後,語前聾2016年10月植入人工耳蝸至今開機已三年琳子:我是前庭水管擴大導致的聽損此外,我也非常相信我的主治醫生,相信醫學,相信耳蝸,家裡人也比較支持,種種因素讓我做耳蝸比較順暢。琳子:我是2016年11月開機,由於植入的是聽覺剝奪側耳,所以自己的預期就相對低了些。所謂聽覺剝奪,就是超過15年沒有進行過幹預的。
  • 小齡寶寶雙側耳蝸植入安全嗎 #耳蝸寶寶 雙側植入 #人工耳蝸
    有些家長朋友想給孩子兩個耳朵都做人工耳蝸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做雙側人工耳蝸植入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做的8、9個月的孩子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效果都很好,之所以說是安全的呢,是因為現在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非常成熟。手術時間也比較快一般單側植入一個小時之內肯定完成了,雙側植入加上換臺子的時間、換麻醉,這個過程加起來一定在3個小時之內都完成了。而且從我們做的8、9個月的孩子雙側植入來看,第一孩子術後的康復等各方面都很快,不需要經過特意的康復。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從助聽器到人工耳蝸,從網絡搜索到你看到這篇文章,說明你或者你身邊的家人也許對人工耳蝸有剛性需求,人工耳蝸基礎知識已經看過很多,你想了解的一定是關於人工耳蝸的更深入具體知識。筆者最近收到很多患者諮詢,就人工耳蝸問題,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以下乾貨。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上海市兒童醫院疫情期間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圖說:滬兒童醫院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劉炫言)近日,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CHARGE症候群患兒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並順利開機。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耳蝸植入後,在康復訓練中「唇讀」是否有必要
    5歲時,童童做了單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植入後聽覺反應很好,康復期聽覺和言語恢復得都不錯。半年後,童童進入正常小學,因為怕人笑話不願意戴人工耳蝸,沒過多久,童童就因為學習、交流跟不上又返回了聾校。原來,孩子的家長在耳蝸開機後從來沒有讓孩子進行過唇讀……  好了,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孩子過度使用唇讀,聽覺交流就會變差;但如果孩子在康復早期不用唇讀,不使用視覺輔助,聽覺和語言康復效果也不理想。
  • 成人耳聾也能植入人工耳蝸 納入醫保後費用大大降低
    今日開診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接診醫生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生 陳曉雲  繼先天性耳聾小小孩植入人工耳蝸後,去年9月,附一醫開展了成人人工耳蝸植入術,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恢復聽力。一年來,醫院已成功為9名耳聾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
  • 「耳蝸寶寶」第一次聽見聲音嚇哭,網友紛紛留言鼓勵
    耳蝸寶寶就是如此。雖然他們被上帝咬過,失去了天生的清楚地傾聽世界的能力,但是父母的愛會一直守護他們,科技也會給他們帶來幫助和改變。親貝網小編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令人感動的視頻:耳蝸寶寶初次開機聽見了聲音,那場景令無數網友動容。視頻中,小寶寶藉助人工耳蝸第一次聽見聲音。
  • 一歲以內植入人工耳蝸還需要言語康復嗎#耳蝸寶寶#人工耳蝸手術
    >一歲以內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蝸我是很贊同這種一歲以內的孩子做完人工耳蝸後不需要康復的說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聽到的是電刺激的聲音,只要家長教他說話基本上不需要特意的去康復。他就能獲得很好的聽力和言語的效果。
  • 別怕,有人工耳蝸,還有手術費補貼!
    3月25日,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主任張朝梅團隊,為小海進行了單側人工耳蝸植入。「目前開機調試正常,術後3-6個月,小海會逐漸聽懂大家說的語言;後期待家庭條件允許時,再將另一側人工耳蝸植入後,效果會更好。」張主任表示。「從無聲到有聲,植入人工耳蝸是最有效的手段。但人工耳蝸造價比較昂貴,加上手術費用以及術後康復,許多患兒家庭無力承擔而不得不選擇放棄。」據了解,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費補貼仍在繼續。
  • 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丟失後需要開顱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日來,網上有一則幫弟弟尋找「人工耳蝸」的事件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據其在網上發布的啟示所述,其弟弟所佩戴的耳蝸大概價值20多萬,如果找不到,弟弟有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有不少網友在看到了這個尋物啟事之後,出於熱心,將其轉至微博上和朋友圈,沒想到很快引發全網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