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秒懂,1歲人工耳蝸寶寶上演各種表情包

2020-08-29 重慶仁品耳鼻喉官方

1歲的濤濤(化名)出生後雙耳聽力較正常人偏低,因此家長十分重視,時刻都小心翼翼。一天,午睡醒來,孩子聽力下降到極重度聾。日前,濤濤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團隊的精心手術下植入人工耳蝸,開機那一刻他不停變換各種表情,與外界再次「聯音」。


耳科主任張朝梅提醒各位家長,新生兒要做好聽力篩查,一定發現問題要積極應對和幹預,方能儘可能減少聽力障礙對孩子語言、認知發育的影響。

不明原因讓男童聽力急速下降

濤濤一家來自四川達州。2012年姐姐1歲,被查出先天性雙耳聽力障礙,因此一家人對于濤濤的聽力更加關注,生下來就做了聽力篩查,好在濤濤只是比正常人稍微偏低一點。但是,醫生提醒,有了大孩子聽力不好的前車之鑑,因此,小的需要嚴密觀察聽力情況。

果不其然,幾個月後濤濤出現聽力下降,等家長帶到醫院檢查時,左耳聽力已經下降為95分貝,右耳聽力下降為80分貝,診斷為極重度耳聾,當地醫院建議到更大的醫院治療。一家人頓時陷入極度不安。

人工耳蝸基金援助重建聽覺


以前和孩子說話,他會轉頭去尋找聲音,現在孩子完全沒有反應。為了讓濤濤重回有聲世界,一家人商量不能再像姐姐那樣被耽擱,必須要籌錢治療。

或許大家有所不知,人工耳蝸價值不菲,即便是國產的,一個也是七八萬,而濤濤家經濟條件十分有限。幸好,家長慕名從四川來到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並獲得了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專項公益援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

6月26日,夫妻倆帶著濤濤趕到重慶,再一次檢查聽力時,左耳已經下降到110分貝,右耳下降到100分貝,建議儘快安裝人工耳蝸,否則一旦拖延下去,對孩子語言、認知發育會造成嚴重影響。

6月底,張朝梅主任帶領耳科團隊為濤濤進行了微創人工耳蝸植入術,術後第二天,濤濤精神良好,玩耍自如。

開機秒懂,不停變換內心情緒


8月3日上午,當再次見到濤濤時,已經是人工耳蝸植入後的一個月,這次他是來進行「人工耳蝸」開機測試的。工程師首先將言語處理器也就是體外裝置和植入體進行連接,接著用專業的調試軟體,對濤濤所聽到聲音的音量進行調試,目的是調試到一個最適合的狀態。

由於孩子才1歲,不能通過外界創造的聲音進行測試,開機時孩子父母顯得既緊張又激動,而所有的在場人員也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錯過孩子的一些微表情。


開機了,聲音逐漸進入。只見濤濤突然愣住幾秒,像是在感受聲音的傳輸;時而使勁搖頭,努力把體外裝置掙脫;時而變得煩躁,把手中的零食扔掉;時而開始哇哇大哭;時兒停止哭聲進食。通過濤濤的各種反應,工程師把音量調節到最適合他的狀態,同時也意味著開機成功。

家長留心,聽障寶寶有跡可循


俗話說「十聾九啞」,若未及時介入幹預,寶寶錯過語言發育關鍵期,可能產生言語障礙,甚至導致性格問題。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主任張朝梅提醒,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早期發現聾寶寶,若及時幹預和康復,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甚至可使語言的發展接近正常兒童。

張朝梅說,家長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如果發現寶寶有以下跡象,應儘早帶寶寶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查。

1. 聽覺反應遲鈍:在寶寶耳邊約10公分處搖鈴,寶寶無轉頭、眨眼、皺眉或改變活動等反應;在寶寶身後叫他時不回頭。

2. 語言發育遲緩:一般寶寶在2個月時能發「a、o、e」等元音,5個月時能依依呀呀,6個月時會轉頭尋找呼叫他的人,7個月時能發dada mama的聲音,10個月時會模仿成人發一、二等字音,11個月能有意識並正確地發出相應的字音如「拿、走、姨、奶」,1歲時能主動稱呼爸爸媽媽。若寶寶語言發育跟不上正常孩子,家長要警惕。

在寶寶被確診為聽力障礙後,家長應該積極幹預和治療。在聽力損失不嚴重的情況下,可選擇配置助聽器;如果聽力損傷嚴重,達到重度或極重度耳聾,建議植入人工耳蝸。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享國家政策最高補貼70%?特校力聲特人工耳蝸開機
    上周,力聲特來到安徽某學校,老師、學生們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在進行植入手術後,他們已經等待了一個月,開機的日子終於到了,每一個人都迫不及待。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裡,來自力聲特的醫學專家耐心地為各位同學和老師講解人工耳蝸的各個組成部分和作用、開機前的注意事項,通過觀看宣傳片,讓每一個人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預計可能發生的情況和解決方法。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不過,目前該耳蝸僅供18歲(含)以上成年人使用,17歲及以下患者尚不能植入。力聲特僅有體配機,體配機+植入體價格約在5.8萬左右;耳背機+植入體約在6.8萬左右;植入體+體配機+耳背機(將上市)的價格約在7.6萬左右。
  • 小齡寶寶雙側耳蝸植入安全嗎 #耳蝸寶寶 雙側植入 #人工耳蝸
    有些家長朋友想給孩子兩個耳朵都做人工耳蝸,可是擔心孩子現在還不到一歲。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做雙側人工耳蝸植入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做的8、9個月的孩子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效果都很好,之所以說是安全的呢,是因為現在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非常成熟。手術時間也比較快一般單側植入一個小時之內肯定完成了,雙側植入加上換臺子的時間、換麻醉,這個過程加起來一定在3個小時之內都完成了。而且從我們做的8、9個月的孩子雙側植入來看,第一孩子術後的康復等各方面都很快,不需要經過特意的康復。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CI24RE CA/ST、耳蝸與植入體是通過電極來連接,通道/電極數目22,最大刺激速率(PPS)31000 次/秒,刺激速率是植入體 1 秒內所能傳達的信息量。美國 Advanced Bionics人工耳蝸最新植入體是,HiRes 90K Advantage、HiRes 90K、MS+,通道/電極數目16(電流定向 120 通道),最大刺激速率83000 次/秒;奧地利 MED-EL人工耳蝸最新植入體有,SYNCHRONY、CONCERT、SONATA,通道/電極數目12,最大刺激速率51000 次/秒,所有植入體保修時間一般為10年;
  • 人工耳蝸開機一年,如何用音頻軟體訓練聽力
    電話音就是電子音,只要聽懂了電子音,自然就能打電話,人工耳蝸開機一年,如何用音頻APP訓練聽力?(沒開玩笑,我是認真的)然後接著不停重複聽,音頻訓練很枯燥,它講究的是從量變到質變,不停的累積,最後爆發,聽一遍沒懂,那就聽N遍,聽到懂為止。那推薦這檔音頻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它夠難嗎?錯,是因為它們的內容很有邏輯性,不是想到哪說到哪,如果你一句一句聽懂了,你會發現它內容與內容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有上面發生的事情,才會有下面的結果。
  • 上海市兒童醫院疫情期間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圖說:滬兒童醫院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劉炫言)近日,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CHARGE症候群患兒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並順利開機。
  • 一歲以內植入人工耳蝸還需要言語康復嗎#耳蝸寶寶#人工耳蝸手術
    一歲以內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以後需不需要言語康復這個問題,理論上來說是不需要。我是很贊同這種一歲以內的孩子做完人工耳蝸後不需要康復的說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聽到的是電刺激的聲音,只要家長教他說話基本上不需要特意的去康復。他就能獲得很好的聽力和言語的效果。
  • 別怕,有人工耳蝸,還有手術費補貼!
    一出生就「萬籟俱寂」,對於重度聽障寶寶來說,是令人痛苦的缺陷。來自四川廣安的小海,因雙耳聽力差,不得不遠道求醫。小海剛剛1歲零6個月,出生時家長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只是在小海的成長過程中,家人認為孩子性格有些內向,不愛與人互動。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聽損兒童人工耳蝸術後康復與溝通
    據了解,人工耳蝸是目前最成功的電刺激醫學器官替代裝置。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超過25萬名耳蝸植入者,其中兒童耳蝸植入佔很大一部分。從沒有通過新生兒篩查,被診斷為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到選擇人工耳蝸植入,就開始了漫長的康復旅程。
  • 義烏失聰小男孩植入人工耳蝸 過上「有聲之年」
    本報記者 胡元勇/攝2月12日,一個月前接受了免費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小安安,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檢查室裡,第一次用自己的耳朵聽到了聲音。隨著音量的提高,安安也會被「嚇到」:身體一抖眼睛一眨,或者轉身撲進媽媽的懷裡。醫生說,這代表聲音太大,安安不太適應。看到孩子對於不同的聲音給出的各種反應,安安媽媽手都在顫抖。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成人耳聾也能植入人工耳蝸 納入醫保後費用大大降低
    今日開診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接診醫生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生 陳曉雲  繼先天性耳聾小小孩植入人工耳蝸後,去年9月,附一醫開展了成人人工耳蝸植入術,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恢復聽力。一年來,醫院已成功為9名耳聾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
  • 1歲寶寶「換耳」 成全球最小案例
    手術後,醫生為植入小柏耳內的人工耳蝸開機。大洋網訊 11月8日上午,一個特殊的「開機儀式」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一間診室舉行。剛滿1歲的小柏(化名)靠在媽媽懷裡,「開動啦!寶寶聽到嗎?」醫生一開機,小柏就追隨著聲音昂頭,然後笑了。他的媽媽卻笑著笑著,差點飆淚。這是小柏自降生後第一次進入有聲世界,他是全球最小齡嚴重耳蝸畸形(共同腔畸形)同期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的受益者。最難的手術也難不倒廣州醫生,這也標誌著廣州在內耳嚴重畸形等疑難困難病例的人工聽覺植入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聽力康復 | 人工耳蝸享受不了音樂?不存在的
    小潘,(1988- )前庭導水管擴大症,20年助聽器史,2015年11月植入奧地利人工耳蝸。5歲時下降至中重度聽損,助聽器補償尚可,16歲時下降至極重度聽損後助聽器只有聲感。許多人問過我,植入了人工耳蝸後能否聽到完整的音樂。
  • 耳蝸開機八個月,感覺很好
    嘿,大家好,我很久沒來啦,最近的一篇開機日記,是一百多天前的了,當時寫的是開機43天後的體驗,是去年11月中旬的事了。先做一個簡單回顧開機43天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應付簡單的一對一交流了,劃重點——簡單——是類似於「今天天氣好嗎」這樣短小、容易猜到下文的句子,如果再長一點、複雜一點,那我就得繳「耳蝸」投降了。
  • 裝著人工耳蝸的書包掉了,警察連續8小時沿線追蹤找著了
    長江網1月8日訊(記者戴旻陽 通訊員楊冰)「謝謝您,預祝您節日快樂!」1月4日,漢陽區公安分局翠微派出所內,朱曉光為民警侯世平送來了兩盒眼藥水。2020年10月23日,朱曉光在接兒子放學途中,將裝有人工耳蝸的書包遺失。報警後,民警侯世平8個小時沿線追蹤,終於在次日將失物尋回。
  • 【專題】人工耳蝸叫醒聽障孩子的耳朵
    自2006年始,市殘聯陸續承接國家「聽力重建啟聰行動」人工耳蝸項目、「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福建省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項目的申報工作,做好諮詢、受理、申請、回復、跟蹤等各環節工作,保證救助項目順利實施,使貧困聾兒享有康復服務,重回有聲世界,步入正軌進入普幼普小,2006年至今市殘聯共為183名聽障兒童申報了人工耳蝸康復救助申請。
  • 「耳蝸寶寶」第一次聽見聲音嚇哭,網友紛紛留言鼓勵
    耳蝸寶寶就是如此。雖然他們被上帝咬過,失去了天生的清楚地傾聽世界的能力,但是父母的愛會一直守護他們,科技也會給他們帶來幫助和改變。親貝網小編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令人感動的視頻:耳蝸寶寶初次開機聽見了聲音,那場景令無數網友動容。視頻中,小寶寶藉助人工耳蝸第一次聽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