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一直在問《琵琶語》該如何彈,作為音樂大師林海的代表作,並且作為徐靜蕾、姜文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主題曲,這首曲子變得和《漁舟唱晚》《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等一樣家喻戶曉。
出自2003年的專輯《琵琶相》,由方文山先生填詞,林海先生譜曲,但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純音樂版本,本來是琵琶搭配鋼琴來演奏,但此曲近年來由古箏演繹的更多,本身悽美多情的旋律,浸入古箏潤人心田的弦弦演繹,一曲《琵琶語》,訴盡離人淚,相思苦。
今天我們就從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兩方面講解一下古箏版《琵琶語》(文末還有曲譜和演奏視頻)。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樂曲的分段,再分段來講解一下每一小節需要注意的要點。
第一部分:1-8小節
第一小節:注意最後一拍,也就是第4拍,出現一個6的上滑音和6的下滑音的連接,這裡一定要保持音準,6的音上滑音並不到1,而是到7;
第二小節:有一個板前花,刮的不要太多,然後再第二小節還有一個上滑音,板前花和上滑音一定要連接到位,同時要注意一下,由於這首曲子比較優美柔和,所以我們在按上滑音的時候,按的稍微慢一點。
第三小節:它的第4拍有一個717的回滑音,首先將琴弦按到7的位置上,然後彈右手,之後左手形成一個往下再往上的形式的回滑音,發出的聲音是717;
第四小節:有一個倍低音區的6,和低音區的5,並且5有一個上滑音,形成一個大撮,彈完之後左手慢慢向下按,不要拿掉,一直到最後一拍的3出來以後,左手再拿掉;
第八小節:這一小節的最後兩拍,分別有一個右手的和左手的上行刮奏,右手的上行刮奏在第3拍出來,左手的上行刮奏在第4拍出來,一定要按節拍。同時,注意左手的第1拍出來的上滑音也是在刮奏剛一出來就可以鬆掉,之前保持住。
這是第一部分的彈奏技術要點,再看一下這部分的情緒變化:由於樂曲整體柔美,所以我們在音量選擇上,是以弱來進入的,然後再第一小節的最後直到第二小節的開始,形成一個由強漸弱,同樣在第二小節到第三小節也形成了一個由強漸弱,使第三小節的最後一拍變得很輕柔,第五小節到第七小節處理同前面。
直到第八小節通過左手和右手連續的刮奏將情緒渲染上去,所以這兩個刮奏是由弱漸強的。
第二部分:9-17小節
首先,第二部分的音量比起前面部分有所增強,並有幾個特別的地方要彈出明顯的強弱對比。
第十三小節:它的第1拍和第2拍,與第3拍、第4拍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對比,1、2拍比較強,3、4拍比較弱。
第十四小節:形成一個由弱漸強的4561,從76開始又漸弱,要彈清楚。
第十五小節:與十三小節相同。
第十六小節:通過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彈出來的由弱漸強。
以上是比較特別的地方,其他的大家可以按照曲譜上的標記來演奏。
第三部分:18-21小節
第三部分實際上是將第二部分的旋律在中音區和低音區來重複演奏。
第十八小節:開始的1、2拍是弱的,3、4拍是強的,它的對比與之前是反過來,先弱再強。
第十九小節:形成一個由強漸弱的趨勢,有一點特別注意,這個部分因為是尾聲,趨於結束,在彈的時候音量是有所下降的。
好了,注意的要點全在這裡啦,其他按照曲譜來彈,穩!
琴聲且長,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