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結善果,惡因皆惡果;這五件事,切勿再做,因果不饒人!

2020-12-24 凡心問禪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四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5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

「福報滅時,離所樂事。」福報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若沒有福報,那麼必然會煩惱重重。俗話講「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這就是對於有福報和沒有福報的最簡單的區分。

如當下是否有福報,除了往昔自己所造下的諸多惡因有關,其實大部分還是跟當下的所作所為密不可分。古人云:「行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當下若福報淺薄,若能常念行持善舉,福報自然也能越積越厚。反之若不能行持善舉,反而造作諸多惡因,那麼福報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少。這五件損耗福報之事,切記,不要在做!

01殺生

殺生,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十惡業之一」。其意就是「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也。」在經論中雲「若實是眾生,知是眾生,發心欲殺而奪其命。生身業,有作色,是名殺生罪。」

因此,在大乘佛教中,為了避免殺生,從而禁止食肉;在另外一方面則是弘揚護生、放生,告知大眾廣結善緣,廣種善因之根本。殺生是種下惡因,耗損福報之事,而放生,則是增加功德和福報之事。這在經論之中,殺生所造的惡業,被稱之為罪業第一,而放生也被稱之為功德第一。由此選擇,就看你是要功德,還是要耗損福報了。

02偷盜

偷盜,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十惡業之一」。其意就是「盜取他人財物,也就是取一切不可取之物。」在經論之中雲「要先發欲盜故思,於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竊起盜加行,不誤而取,令屬己身。」

在佛教典籍《華嚴經》中雲「偷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三惡道;若生於人中,亦必得二種果報。一是、貧窮;二是、失財不得自在。」而當下貧窮的果報,就是因為往昔所造下了偷盜之因。若當下本就貧窮,反而還不懂廣行善舉,廣種善因、那麼必然會讓你越來越貧苦。若想得到改變,就必須懂得多行善舉,多結善因。

03邪淫

邪淫,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欲邪行,不僅是十惡之一,也是在家出家修行之人皆不能行持之事。」大意就是「以男性而言,指與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雖與妻子,但行於不適當之時間、場所、方法等,亦為邪淫。」

古人云:「萬惡淫為首」,而行持邪淫之事,能夠得到的害處非常非常大。在佛門經典之中云:「邪淫者必受現世及後世之惡報。」無論當下是否學佛,一旦行持了邪淫之事,都難以「出離生死苦海」。如佛說的「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就是讓告誡大眾,切勿行持邪淫之事。

04妄語

妄語,在佛教之中稱之為「十惡之一」。其意就是「以欺他之意,作不實之言者。」在經論之中講「言不當實,故稱為妄。妄有所談,故名妄語。」涅槃經中講「一切惡事,虛妄為本。」

而一個行持妄語者,就算生出慚愧之心,能夠帶業往生,也會得有口氣臭,善神遠離等十種罪過,而這,也是經論之中所講的「妄語十罪」。如同當下的欺騙他人,獲取利益,都是屬於耗損福報,折損功德之事。所以,切記不能再做

05不孝

古人云:「百善孝當先」,孝之一字,在人的一生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能行持孝道,做出種種傷害父母之事。不僅耗損諸多福報,功德,還會讓你無福可耗,無人可信。並且你的後代,也會學你,做出種種傷害你的事情。而這,就是當下所需受到的惡果。但惡果也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更多惡果等著你。因此,這這種事切記不能去做。

以上五件事,切記不能去做,若行持了一見,往往福報都會耗損非常嚴重。而當下眾生,本就福薄,若一味地去消耗,那麼最終也就會出現「福報滅時,離所樂事」。

人本是塵間物,有不甘而頓悟。

緣能有幾分福,來禪去皆是空。

歡迎分享、評論、收藏!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
    佛家講:「種善因,得善果」。很多人以為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自然科學講平衡,質量守恆、能量守恆;講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社會學講有付出必有回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天地浩大,冥冥之中因果就在其中,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 種善因得善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當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沒有還,現在賴帳不想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修行、善惡業決定了今生的命運,前世修福培福、積德行善,廣種善因、福田,今生自得感召福果。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有的人不信因果,他說「我沒看見就等於沒有」,就好比你沒看見空氣,就說沒有,那空氣就不存在嗎?那是你自己的見解。
  • 善因結善果,你別愛信不信
    佛說:善因結善果,慈悲大無邊。這句話,講的就是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個懂得真善的人,必然會獲得好的果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為非作歹,或者強橫狂妄的人,最終得不好好下場的真實事例,這就是充分說明了善惡有報的預言性哲理。那麼,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善因結善果」呢?首先,我們要懂得以「善」養心。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積德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布施、放生,利益他人,救濟他人其實就是在救助自己。斷惡就是消業,行善就是培福,有句話叫「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是因結如是果,因果之報、真實不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其實,真正能保佑自己的不是堂上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的善業。
  • 最積陰德的5件事,做過2件以上,也會功德無量!
    這世間有五件事,最能積累陰德,只要你做過兩件以上,也會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孝順父母。這世間最大的善行就是孝順父母,佛法認為,孝順父母可以種下世間最大的福田,只要你一心一意去孝順父母,就能積累陰德。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因果報應:這五件事及其耗損陰德,切記需慎行,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在佛教之中有這麼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所講的含義是什麼?其大意就是說,「一切人事物,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但如果我們去種下了善惡只因,這個果卻並不會沒有,也就是說報應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受。」所以古德常說「因果不空」,就是為了提醒大眾,不要亂種惡因。
  • 佛說:因果不饒人,折損「陰德」的4件事,你做過幾件?
    指人暗地裡行持好事,持戒修善,而不欲為人所知,沒有功利心。世人皆習慣向外境去尋找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好風水,殊不知最厲害的風水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好的德行、好的念頭,造就好的風水,成就吉祥的人生。「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種善因,得善果,此文獻給所有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種什麼因,就能得到什麼果報。種善因,就會得善果,種惡因,就會遭惡果。因果必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還沒有到,如果時間到了,就一定會報的。只要我們足夠相信因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舉頭三尺有神明」: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教:種善因的五種方法
    《佛說無量壽經》云:善人行善,從明得明,惡人行惡,從苦得苦,從冥地冥。就是說:行善的人,一定會得善的好的果報,行惡,必定得惡果,這是自然規律,因果報應,通三世,絲毫不差。想要擁有善果,必須從當下出發。因果報應,種善因的五種方法!你知道幾個?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佛說,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前世修積的福報,福報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生活中,如果不懂得護福、惜福、積福,那麼再多的福報也會被我們揮霍殆盡。想要修攢福報,一定要多種善因,這樣才能得善果。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做好這三件事,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福田,直接而快速的得到福報。一、相信因果,心懷敬畏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人不相信佛教,認為因果業力不真實,是唯心的說法。
  • 篤信因果真實不虛(虛雲老和尚)
    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倘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人們缺乏道德,做種種罪惡,釀成幹戈水火饑饉的浩劫。若要轉移天心,消弭災禍,應從轉移人心做起,應從人類道德做起,人人能履行五戒十善,正心修身,,仁愛信義,才可轉移天心。若人只管做惡事,不肯回頭,怎能化除戾氣?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俗語有云:前世之因成為後世之果。人活在世上,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你自己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你種的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你自己種多大的因,結多大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只要你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天爺總有一天會垂青你。
  • 佛說:因果從不會錯怪你,種善因得善果!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與因果不可分離,或許有些事情很簡單,又或許是非常複雜到你根本無法梳理。因果不虛,「果」由「因」而生,而「果」在發展中又會變為下一個事情的「因」,如此往復。其實我們很多人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遇事會哀怨連連,整天抱怨,這都與因果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事情的組成都是由「因果」而組成,無一例外。因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組成,它不是簡單的數學公式,也無法用簡單的道理說明白。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最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會累積大功德!
    所以大家儘量要多積陰德,下面這四件事最積陰德,一定要多去做,哪怕你經常做一件事,也會功德無量。 第一件事:多結善緣。 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與人結下惡緣,廣結善緣其實就是在積累福報,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人與人會相遇,也是因為有因緣的和合。 如果你經常結惡緣,就會經常遇到使你倒黴的人和事,就會經常損耗自己的福報。
  • 心作田地,種善因得善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知,連諸佛菩薩,都不能超出因果之外。  所以,凡夫要深信因果。  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六親眷屬經常不停地輪轉,這其間的因緣說也說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眾生的心時,才看得清。善因惡因,善惡因果業報就是這樣來的。
  • 佛教:今所受,皆是昨之因;今之為,亦種明日果
    這就是告訴人們,如果要想得到什麼,那麼你就得先付出一些什麼,你若想別人溫暖你的心,那麼你需要先學會溫暖別人的心。這就是因果,所以,相信吧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你只要盡力過後,其它交給命運就好,其他的隨緣就好。一切以善為先,行善舉,種善因,自有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到了一切都報。又到了年終,又該評比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