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四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5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
「福報滅時,離所樂事。」福報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若沒有福報,那麼必然會煩惱重重。俗話講「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這就是對於有福報和沒有福報的最簡單的區分。
如當下是否有福報,除了往昔自己所造下的諸多惡因有關,其實大部分還是跟當下的所作所為密不可分。古人云:「行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當下若福報淺薄,若能常念行持善舉,福報自然也能越積越厚。反之若不能行持善舉,反而造作諸多惡因,那麼福報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少。這五件損耗福報之事,切記,不要在做!
01殺生
殺生,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十惡業之一」。其意就是「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也。」在經論中雲「若實是眾生,知是眾生,發心欲殺而奪其命。生身業,有作色,是名殺生罪。」
因此,在大乘佛教中,為了避免殺生,從而禁止食肉;在另外一方面則是弘揚護生、放生,告知大眾廣結善緣,廣種善因之根本。殺生是種下惡因,耗損福報之事,而放生,則是增加功德和福報之事。這在經論之中,殺生所造的惡業,被稱之為罪業第一,而放生也被稱之為功德第一。由此選擇,就看你是要功德,還是要耗損福報了。
02偷盜
偷盜,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十惡業之一」。其意就是「盜取他人財物,也就是取一切不可取之物。」在經論之中雲「要先發欲盜故思,於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竊起盜加行,不誤而取,令屬己身。」
在佛教典籍《華嚴經》中雲「偷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三惡道;若生於人中,亦必得二種果報。一是、貧窮;二是、失財不得自在。」而當下貧窮的果報,就是因為往昔所造下了偷盜之因。若當下本就貧窮,反而還不懂廣行善舉,廣種善因、那麼必然會讓你越來越貧苦。若想得到改變,就必須懂得多行善舉,多結善因。
03邪淫
邪淫,在佛教之中被稱之為「欲邪行,不僅是十惡之一,也是在家出家修行之人皆不能行持之事。」大意就是「以男性而言,指與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雖與妻子,但行於不適當之時間、場所、方法等,亦為邪淫。」
古人云:「萬惡淫為首」,而行持邪淫之事,能夠得到的害處非常非常大。在佛門經典之中云:「邪淫者必受現世及後世之惡報。」無論當下是否學佛,一旦行持了邪淫之事,都難以「出離生死苦海」。如佛說的「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就是讓告誡大眾,切勿行持邪淫之事。
04妄語
妄語,在佛教之中稱之為「十惡之一」。其意就是「以欺他之意,作不實之言者。」在經論之中講「言不當實,故稱為妄。妄有所談,故名妄語。」涅槃經中講「一切惡事,虛妄為本。」
而一個行持妄語者,就算生出慚愧之心,能夠帶業往生,也會得有口氣臭,善神遠離等十種罪過,而這,也是經論之中所講的「妄語十罪」。如同當下的欺騙他人,獲取利益,都是屬於耗損福報,折損功德之事。所以,切記不能再做
05不孝
古人云:「百善孝當先」,孝之一字,在人的一生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能行持孝道,做出種種傷害父母之事。不僅耗損諸多福報,功德,還會讓你無福可耗,無人可信。並且你的後代,也會學你,做出種種傷害你的事情。而這,就是當下所需受到的惡果。但惡果也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更多惡果等著你。因此,這這種事切記不能去做。
以上五件事,切記不能去做,若行持了一見,往往福報都會耗損非常嚴重。而當下眾生,本就福薄,若一味地去消耗,那麼最終也就會出現「福報滅時,離所樂事」。
凡人本是塵間物,心有不甘而頓悟。
問緣能有幾分福,禪來禪去皆是空。
歡迎分享、評論、收藏!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