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九) 缺位的爸爸,快回來吧

2020-12-06 浮萍Fly

教育家斯賓塞: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心理學家格爾迪:父親是一種奇特的存在,對培育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氣。

文學家哈析特:一個父親賽過100個校長。

在一個家庭中男孩子青春期出現焦慮抑鬱的狀況,一般都有一個強勢的媽媽和缺位的爸爸。女孩出現問題的話一般都有一個粗暴的爸爸和軟弱的媽媽,這是我這斷時間從各位家長都反饋中得到的信息。

在成長的過程中,男孩子更需要從爸爸那裡汲取堅強、勇敢、豁達的特質,有了這樣的特質孩子才能夠陽光、自信,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長期得不到爸爸關注和引導的男孩子就容易變得脆弱、敏感.、自卑,在遇到困難和打擊時會通過退縮不前來進行自我保護,焦慮抑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孩子的自我保護,也可以說是暫時的逃避。而且從許多的信息來看,由於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心中的壓力無法得到緩解,加上外力的挫傷,導致孩子在激情中走向極端的也是男孩居多。這跟我們多數家庭女強男弱,爸爸缺席管理,偶爾返場也只會冷嘲熱諷或是兇巴巴的呵斥孩子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爸爸們雖然不愛聽,但許多的事實實實在在地證明了這一點。

成功的爸爸會因為忙於事業把家庭中的一切事務都交給了媽媽,因為在傳統的認知中照顧孩子是女人的事,這裡就是將照顧和教育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了。照顧僅限於吃喝拉撒等物質層面,而教育的內涵要廣泛的多,除了讓孩子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可遺憾的是當前,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在跟孩子要成績,從未真正關注過孩子的內心。成績讓媽媽焦頭爛額,讓孩子戰戰兢兢。還有一種情況是媽媽十分強勢,包攬了家庭中的一切大事小情,老公、孩子都要言聽計從,長此以往,老公就自動消失在家庭的視眼中,凡事能躲則躲。這兩種家庭模式還存在經常火藥味不斷,冷戰熱戰交替開打的局面。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出現心理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事實上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分量是很重的,有時爸爸的一句話要勝過媽媽的無數次嘮叨,可爸爸這句話卻太難了。最最可氣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爸爸在孩子已然出現問題,被焦慮所困,無法上學時,仍然執迷不悟,認為孩子是懶惰、任性、逃避學習。爸爸的這種態度對本來已經崩潰的孩子造成了新一輪的打擊。事實上他們是不敢承擔責任,不敢承認孩子的問題是與他有關這樣的現實。

我的老公直到昨天,說起孩子那會兒生病的原因,還不承認跟他有關,一味的遷怒學校、老師、同學。這就是男人的所謂自尊在作祟,在這種思想主導下的爸爸往往會成為孩子康復路上的絆腳石。

所以,缺位的爸爸們啊,請你們放下面子,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孩子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你,需要你的愛和看見,需要你看見他的閃光點,需要你看見他的痛苦,需要你看見他的軟弱,需要你看見他的掙扎,需要你看見他的需求,孩子需要爸爸走進他的內心,給他無窮無盡的力量,哪怕你沒有錢,哪怕你沒有能力,他仍然需要你,因為你是爸爸,在孩子的心裡你的位置永遠無人能夠代替!

拉起孩子的手,帶他走出去,因為只有你能!不要再逃避,不要再言不由衷,你愛你的孩子,這從未有人懷疑,但在此刻你的恨鐵不成鋼的遷怒是錯誤的,孩子比誰都想堅強,想勇敢,想直面困難,這個膽識,這個勇氣只有你能給他 ,因為你是爸爸!

勤快一些,帶領他,耐心一些,包容他。俯下身來,傾聽他,守護他,你的理解和支持就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

媽媽們也要放手把教養孩子的權利還給爸爸,把對爸爸的偏見放下,置氣是沒有用的,是改變不了現狀的,只有把爸爸拉進來,才能讓孩子更快的走出來。放下往日因瑣事爭吵不休累積起來的怨氣,共同去愛護孩子,關注孩子,為孩子營造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看到他心目中嚮往的家的樣子,當爸爸媽媽的努力成為一種習慣時,當爸爸媽媽的愛成為一種常態時,孩子自然會衝出迷霧,帶著滿滿的力量去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相關焦點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九)
    2017年12月底的一天凌晨五點,媽媽打來電話,爸爸一夜不能躺下來,還吐。我趕緊過去(爸媽已搬來和我們住在一個城市)把爸爸送到醫院,心梗,要做搭橋,專家會診後認為已是大面積心梗,且超出了12小時,手術的話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只好選擇保守治療。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八)
    我拿出一些可臨摹的素描基礎畫片,孩子開始在家臨摹,有時還要求我陪他一起畫。我上班時還有狗狗和他玩兒。孩子很快就看起來好多了,吃飯也好了,還有說有笑。我和他爸又打起了讓孩子去上學的主意,我們的想法是寒假之前無論如何得讓他去學校,不然再隔一個寒假,就越發去不了了。一天中午我和他爸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輪番說了去學校的重要性,孩子答應說會去上學的。他爸很嚴厲的說:說到做到,明天必須去。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七)一家人齊齊整整有多重要
    在爸爸媽媽一起陪伴孩子玩耍這件事上,許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還做的比較好些,因為那時兩個相愛的人剛組建家庭不久,新鮮感還在。,在青春期就再也藏不住,一根稻草的壓力就會將孩子徹底壓垮,爆發出來的就是嚴重的焦慮。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十八)焦慮的兒子讓她嘗到了初戀的感覺
    當一個家庭出現問題時,孩子自感無能為力,就會調動一切因素來拯救這個家庭,因為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和他是一體的,他要竭盡全力去捍衛這個他視為的堡壘的家。今天和大學室友聚會,見到了孩子也曾因焦慮兩次休學的同窗好友。她看上去氣色很好,很年輕。她略帶羞澀地說,和老公結婚23年了,剛剛才找到初戀的感覺。這還要感謝他那個焦慮的兒子。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十三)話說半句剛剛好
    家有一個焦慮的孩子,作為父母最難的是接納孩子的這個狀態,只有當我們接納了孩子之後才能讓溝通成為可能。是的,我們肯定不能讓孩子就這樣下去。對於一個軀體症狀嚴重或者是正在吃藥的孩子來說,作息的紊亂是必然的,焦慮都伴隨著失眠,記得我曾說過,他睡的不起肯定是晚上沒有睡好,就讓他睡吧,我兒子每次要是能好好睡一覺,之後的幾天精神狀態就會好很多。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十九)
    還是隔三差五請一次假,孩子自己說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勉強去也是頭疼頭暈,上午有時就不去了,在家補覺,睡醒了狀態就會好很多,這樣的補覺有時一周一回,有時兩回。最好的一次就連續兩周沒有請假。有時放學回來興衝衝的,臉上帶著一股久違了的喜氣,有時就是皺著眉頭重重地倒在沙發上,看起來虛弱疲憊。我的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這期間我最怕的就是接我媽媽的電話,她每次第一句話就是」孩子咋樣了」?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十三)
    和孩子爸爸商量,決定去可以,不帶孩子。最後只有我自己去了,按照仙家說的,是我們為孩子陪讀租房搬家選的日子不對,並告訴了破解的方法。既然去了,就應該按照人家說的來做,心誠則靈嗎。就按照仙家說的時間地點,備好一切道具,認真實施。過後覺得似乎好了一些。這種安慰沒持續幾天就失靈了。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十七)
    記得老師第一次讓做手抄報,我本來想自己做的,可你擔心耽誤了時間我完成不了作業就幫我做,我看到你一兩分鐘就畫好了一幅圖,心裡真的非常羨慕,可自己卻不敢畫了,我擔心畫不好,我怎麼可能畫得有你好,有你快呢!我的手抄報每次都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我後來卻不敢往出拿了,因為我知道那不是我做的。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十五)要有一顆慈悲的心
    這就是大多數焦慮抑鬱的孩子的心理反應。知道了這一點,媽媽們心裡在想什麼呢?我們反覆強調家庭、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不是要置哪個人的罪,而是為了找到孩子成了這個樣子的根源,好去醫治他。看到評論區和私信的家長們在對孩子失去耐心時說出的狠話,我很無語,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安慰悲痛欲絕的媽媽們和焦慮躁動的爸爸們。一個月了,他黑白顛倒,房間像豬窩一樣,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 大多數家庭現狀:缺位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是一個缺位負責任的爸爸!於是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現狀都是:「總是缺位的爸爸、容易焦慮的媽媽,和不聽話的孩子」。如果再有溺愛孩子的老人,孩子的問題就更加的複雜了!很多媽媽都表示,陪孩子寫作業,整個過程,花費的精力和時間,遠遠超出了自己儲存的耐心!在輔導孩子的這個過程中,媽媽常見的方式有,「喜歡催促、喜歡幹涉、喜歡替代」。比如說,「你趕緊先把作業做了!」(催促)「先複習英語,再做數學!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十一)
    在整個過程中,對我來說,除了心焦,孩子的狀況,還有應付親戚朋友們有意無意的看似親切的問詢。不久就過年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孩子是最開心的,能陪著姥爺出去看熱鬧了。可現在 姥爺沒了,還要接受老家的舅姥爺姨姥姥的問詢,學習怎麼樣,快考大學了吧,打算考哪兒呀。當著孩子的面我都敷衍過去了。可親戚們還是很快都知道了孩子不上學的事。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十七)只要行動什麼時候都不晚
    大約一個多月前,這位家長是那麼焦慮絕望地聯繫我,說孩子大學畢業後既不找工作,也不打算考研,黑白顛倒打遊戲,做好飯也不吃,自己點外賣,一句話不說,他一說什麼孩子就很兇的頂撞他,甚至還要動手打他。這位大學老師事業有成,還轉戰商場,是個外人眼裡的成功人士,可在孩子面前卻一籌莫展。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二十八)
    減少控制,不堂而皇之以愛之名,侵入他人的生命,哪怕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正在一籌莫展時,一條微信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在北京學中醫的同事的發的。兩年多以前,我帶孩子去北京看病,就找過她。她是張大夫,其實中間有一次已經買好了票要到北京了,應該是2018年的冬天,可孩子說他已經完全好了,不想去,後來就沒去。從張大夫發的朋友圈看出她在家,求她給孩子看看。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二十)
    看到了未來,就不會恐懼,焦慮就會慢慢消失。雖然還是時時被突如其來的軀體症狀困擾,斷斷續續堅持上學,請假從未超過兩天,每周半天的畫畫都能夠堅持去。看得出來,孩子十分用心,能堅持一定要堅持,學校每天晚上9點的夜跑也儘量參加。
  •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是孩子一生的隱痛
    被採訪的路人是一位年長的男子,結了婚並有了孩子,採訪他的問題都是跟孩子有關的,鏡頭裡採訪者問道:你孩子的生日是什麼時候?今年多大了?孩子學校的班主任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可是這些關於孩子最基本的問題爸爸卻很少答對。爸爸身為家庭的一員,連自己孩子的生日、學校、班主任叫什麼這些都不知道,這是很明顯的缺位和失職。
  • 爸爸缺位,孩子的心理營養出現哪些缺失,「媽媽是超人」一目了然
    你自己出去吃點東西吧,我這裡也忙,哪有時間給你做飯呢?聽到這些,我們總是為孩子們感到惋惜。因為一家三口,爸爸媽媽生了孩子就應該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就像是著名的教育家李玫瑾所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不能缺少的兩個人,爸爸媽媽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格局。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感悟(十九)怎麼愛他都不為過
    ,家裡有愛他的爸爸媽媽,這個家讓他身有所屬,心有所屬,他不孤單,不恐懼,所以他不會焦慮。價值感是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撐,對一個孩子來說,在家裡被尊重,被肯定,被鼓勵,他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希望的,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抑鬱。許多家長在孩子已經出現問題了,在通過學習之後,也能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導致了孩子今天的這個樣子,特別是在最初看到一些心理分析的時候,真有一種要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像呵護一個嬰兒一樣去愛他的衝動。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十二)
    說實在話,我一點兒也不喜歡狗,甚至還有點兒討厭狗,可那時候就好像有預感,預感到需要它來陪伴兒子,這隻小金毛本來是朋友從北京特意弄回來的,但他愛人有潔癖,說什麼也不讓往家養,它被臨時寄放在一個汽車修理廠裡,我就要了過來,四十多天的小狗又髒又瘦。
  • 中國家庭爸爸角色缺位難題:用擁抱式陪伴破解
    擁抱式陪伴破解中國家庭爸爸角色缺位難題  近年來,父親角色缺位問題一直都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數據顯示,僅有52.9%的爸爸經常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超半數爸爸將親子陪伴簡單等同於同處一室。父親角色缺位將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爸爸該怎樣表達父愛?怎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爸爸?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八)抱抱你,無奈的單親媽媽
    這種時候往往多數是男人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慌亂的媽媽獨自帶著孩子應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如果再有一個焦慮抑鬱的孩子,雖然不能感同身受,可能體會到那種不易。但無論如何生活還要繼續,哀嘆也好,愁苦也好,焦慮也好,問題不會有絲毫的轉機,一慌只會使局面更亂,沉住氣,穩下心,必須要這麼做,因為我們是媽媽。從收拾開始,收拾家,收拾自己,坐下來,靜靜地,喝口茶,告訴自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把問題分解,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不要直奔那個預想中的最壞結果,當你這樣做了之後,發現一切都沒你想的那麼糟,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