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斯賓塞: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心理學家格爾迪:父親是一種奇特的存在,對培育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氣。
在一個家庭中男孩子青春期出現焦慮抑鬱的狀況,一般都有一個強勢的媽媽和缺位的爸爸。女孩出現問題的話一般都有一個粗暴的爸爸和軟弱的媽媽,這是我這斷時間從各位家長都反饋中得到的信息。
在成長的過程中,男孩子更需要從爸爸那裡汲取堅強、勇敢、豁達的特質,有了這樣的特質孩子才能夠陽光、自信,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長期得不到爸爸關注和引導的男孩子就容易變得脆弱、敏感.、自卑,在遇到困難和打擊時會通過退縮不前來進行自我保護,焦慮抑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孩子的自我保護,也可以說是暫時的逃避。而且從許多的信息來看,由於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心中的壓力無法得到緩解,加上外力的挫傷,導致孩子在激情中走向極端的也是男孩居多。這跟我們多數家庭女強男弱,爸爸缺席管理,偶爾返場也只會冷嘲熱諷或是兇巴巴的呵斥孩子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爸爸們雖然不愛聽,但許多的事實實實在在地證明了這一點。
成功的爸爸會因為忙於事業把家庭中的一切事務都交給了媽媽,因為在傳統的認知中照顧孩子是女人的事,這裡就是將照顧和教育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了。照顧僅限於吃喝拉撒等物質層面,而教育的內涵要廣泛的多,除了讓孩子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可遺憾的是當前,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在跟孩子要成績,從未真正關注過孩子的內心。成績讓媽媽焦頭爛額,讓孩子戰戰兢兢。還有一種情況是媽媽十分強勢,包攬了家庭中的一切大事小情,老公、孩子都要言聽計從,長此以往,老公就自動消失在家庭的視眼中,凡事能躲則躲。這兩種家庭模式還存在經常火藥味不斷,冷戰熱戰交替開打的局面。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出現心理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事實上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分量是很重的,有時爸爸的一句話要勝過媽媽的無數次嘮叨,可爸爸這句話卻太難了。最最可氣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爸爸在孩子已然出現問題,被焦慮所困,無法上學時,仍然執迷不悟,認為孩子是懶惰、任性、逃避學習。爸爸的這種態度對本來已經崩潰的孩子造成了新一輪的打擊。事實上他們是不敢承擔責任,不敢承認孩子的問題是與他有關這樣的現實。
我的老公直到昨天,說起孩子那會兒生病的原因,還不承認跟他有關,一味的遷怒學校、老師、同學。這就是男人的所謂自尊在作祟,在這種思想主導下的爸爸往往會成為孩子康復路上的絆腳石。
所以,缺位的爸爸們啊,請你們放下面子,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孩子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你,需要你的愛和看見,需要你看見他的閃光點,需要你看見他的痛苦,需要你看見他的軟弱,需要你看見他的掙扎,需要你看見他的需求,孩子需要爸爸走進他的內心,給他無窮無盡的力量,哪怕你沒有錢,哪怕你沒有能力,他仍然需要你,因為你是爸爸,在孩子的心裡你的位置永遠無人能夠代替!
拉起孩子的手,帶他走出去,因為只有你能!不要再逃避,不要再言不由衷,你愛你的孩子,這從未有人懷疑,但在此刻你的恨鐵不成鋼的遷怒是錯誤的,孩子比誰都想堅強,想勇敢,想直面困難,這個膽識,這個勇氣只有你能給他 ,因為你是爸爸!
勤快一些,帶領他,耐心一些,包容他。俯下身來,傾聽他,守護他,你的理解和支持就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
媽媽們也要放手把教養孩子的權利還給爸爸,把對爸爸的偏見放下,置氣是沒有用的,是改變不了現狀的,只有把爸爸拉進來,才能讓孩子更快的走出來。放下往日因瑣事爭吵不休累積起來的怨氣,共同去愛護孩子,關注孩子,為孩子營造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看到他心目中嚮往的家的樣子,當爸爸媽媽的努力成為一種習慣時,當爸爸媽媽的愛成為一種常態時,孩子自然會衝出迷霧,帶著滿滿的力量去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