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過程中,對我來說,除了心焦,孩子的狀況,還有應付親戚朋友們有意無意的看似親切的問詢。
不久就過年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孩子是最開心的,能陪著姥爺出去看熱鬧了。可現在 姥爺沒了,還要接受老家的舅姥爺姨姥姥的問詢,學習怎麼樣,快考大學了吧,打算考哪兒呀。當著孩子的面我都敷衍過去了。可親戚們還是很快都知道了孩子不上學的事。正月初四,一大家人在鎮裡的飯店聚餐,兒子說他不想去,我知道他為什麼不想去。他說想在街裡走走,我就自己去了。
我兒子不上學的事成了聚餐的主要話題,長輩們都說,現在的娃娃一點兒苦也吃不得,讓去工地搬幾天磚啥事兒也沒了,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正說著,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了,我發現他時也不知道他進來多久了,看著孩子痛苦的表情,我正在被親戚們說的心裡發毛,也許是虛榮心,也許是人們常說的病恥感在作祟,我讓兒子快坐下吃飯,口氣很生硬。可憐的孩子侷促的站在那裡,我心裡的滋味真是無法描述,舅媽招呼孩子坐了下來。剛拿起筷子,眾人對兒子的說教就開始了:不上學幹啥呀,打工多受罪呀 ,你媽這麼辛苦養你,你要給你媽省心……我趕緊說現在孩子不舒服,好了就去上學。隨後就帶孩子出來了。孩子一句話不說,我說他們也沒有惡意,你不要生氣。走了好一會兒,孩子大聲說:還不是你告訴她們的!我知道孩子今天又要頭疼失眠了。我又何嘗不是呢?孩子可以對我發火,可以表達他的憤怒,我呢,連個可以大哭一場的地方都找不到。
回到城裡,還是去畫畫,隔三差五要休息一天,半天,兩天。可喜的一點是,孩子在繪畫方面有不錯的天賦,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也進步很快。
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既盼望又害怕這一天的到來。
我和他爸做了很多都鋪墊,告訴孩子去了不舒服隨時可以回來休息,不要擔心任何問題,反覆回答他提出的各種疑問,打消他的顧慮,最後告訴他,也可以考慮休學,讓他自己做決定。
開學的前一天傍晚,他爸陪孩子去學校收拾整理一下課桌,也見到了幾個住校的同學。同學們對他也很友好。可回來後,他猶豫了老半天 ,試探性地跟我們說:要不休學吧?我問他覺得困難在哪呢?他說看到同學們的桌子上一摞一摞的練習冊,他翻了翻,都見也沒見過,上了怕跟不上。 我和他爸對這個結果也是有心理準備的,而且當初休學也是我們提出來的,所以也欣然接受。一家人又聊了聊休學後的歸劃,基本有了一個一致的計劃。
我到現在都不能釋懷的是,班主任老師在孩子休息的這段時間裡,從來沒問過孩子的情況,只是剛開始我給他打電話請假。很顯然,孩子是借讀生,學習成績好壞,考上考不上大學都不是他們學校的名額,也不跟他的利益掛鈎。
現在回想孩子從開始難受到休學這段時間到變化,就是他敢於表達了,特別是敢於表達他的憤怒,姥爺去世後對我們的憤怒,過年回老家引發的怒氣。之前他都是低著頭不說話。尤其是現在完全好了之後特別明顯的一點就是,我和他爸偶爾火藥味重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出來制止,有時還嬉皮笑臉的打圓場,把這個事化解掉 。可是從前,無論我們吵的多兇,他都一聲不吭,想來一定是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作孽呀,都是大人的錯卻要孩子來承受這麼多的苦。(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