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女性朋友說子宮內膜薄,月經少、懷孕困難或者懷孕了容易流產。何謂內膜薄?其實就是薄型子宮內膜,是指子宮內膜厚度低於能夠獲得妊娠的閾厚度。
子宮內膜薄也就是非正常生理性子宮內膜薄,指的是子宮內膜厚度隨著月經周期正常變化,卵泡已經成熟但內膜還沒有達到10mm的反常現象。需要依靠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查激素水平,陰道四維彩超監測內膜厚度和卵泡大小及宮腔鏡檢查。那麼,造成子宮內膜薄的因素有哪些呢?
子宮內膜厚度的正常值
增生期
增生早期:子宮內膜相對比較薄,大概只有4-6mm;
增生中期:子宮內膜開始增長,厚膜的厚度逐漸變厚,增長到了8-10mm。
增生後期:子宮內膜調整,內膜厚度加寬,厚度有9-10mm。
分泌期
分泌早期:子宮內膜由於受到孕激素的作用,子宮內膜腺體變長,子宮內膜厚度受到刺激,出現糖原小泡。
分泌中期:子宮內膜增長,呈現鋸齒狀,厚度不變。
分泌後期:子宮內膜增厚,表現出現形狀是海綿狀,這個時候,子宮內膜的厚度約為5-6mm。
月經期
月經期是女性一種重要的生理時期,這個時候,女性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都會下降,內膜逐漸恢復平靜,開始增長,調整,這時候子宮內膜的厚度可達到8-10mm。
薄型子宮內膜診斷標準
目前尚無薄型子宮內膜統一診斷標準,但多數學者認為,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或給予體支持當天,超聲下子宮內膜厚度<7mm或8mm即可認為是薄型子宮內膜。
這類患者往往對藥物呈低反應或無反應狀態。其病理生理特徵為:腺上皮生長緩慢、子宮動脈血流阻力高、血管發育不良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低表達。
造成子宮內膜薄的原因
年齡
年齡因素除影響卵子質量,也是ART周期中子宮內膜薄的一個重要獨立影響因素,內膜厚度與年齡因素呈負相關。
研究發現RT周期中年齡<26歲組患者平均內膜厚度11.9±2.5mm,而年齡>40歲組平均子宮內膜厚度相對較薄(9.6±2.4mm),且在>35歲組中發現隨著子宮內膜增厚臨床妊娠率提高,而<35歲組中並無此相關性,因此強調「內膜年齡」的概念。
內分泌失調
很多女性子宮內膜薄,是因為內分泌嚴重失調致體內激素失衡,使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紊亂所致。
流產刮宮對內膜造成損傷及生殖器結核
人流刮宮會使子宮內膜變薄。多次藥流或人流動作過重都可能引起子宮內膜薄。有的患者做完人流手術後,就沒有來過月經,這說明人流手術嚴重傷害了子宮內膜。如果內膜底層受到損傷,後果會很嚴重。另外,子宮內膜結核導致損傷子宮內膜使內膜纖維瘢痕形成及修復障礙,影響妊娠也是臨床常見的子宮內膜薄的原因。
子宮發育畸形
子宮發育畸形也是子宮內膜變薄的一個原因,但是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忽略,臨床上有的患者的子宮造影,已經不是倒梨形了,甚至是細長條。
子宮內膜薄的調理
當女性出現子宮內膜薄時,可以通過調理來改善身體,必要時到醫院做相關治療,不管是治療還是調理,都需要根據原因來對症用藥。絕大多數女性的子宮內膜變薄是因為內分泌失調,是可以調理改善的。
服用子宮康能夠改善子宮內膜的厚度,為受精卵的發育成長提供沃土;能夠提高子宮內膜的容受性,加強流向子宮的血流,有助於受精卵著床;改善宮腔粘液的品質,保持適宜的陰道PH環境,保持宮頸粘液的溼潤度和厚度維持健康的有利於受孕的子宮微環境;能夠營造良好的子宮壁,確保母體和胎兒的健康安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