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博物館線上展覽《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之一)

2020-12-01 武威文體廣電旅遊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現館藏文物46111件,其中珍貴文物1036件。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最具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2019年,武威市博物館新館建成並面向社會開放。新館建築面積198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000 多平方米,現舉辦有《河西都會 天馬故鄉-武威歷史文物展》和《天梯神韻 涼州佛光-天梯山石窟專題展》兩個常設展覽,以及《儒風蔚然——武威儒學文化展》、《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可移動的敦煌壁畫展——武威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水陸畫展》三個臨時展覽。

從今年1月份以來,武威市博物館陸續推出《線上「雲遊」博物館》系列視頻,將《河西都會 天馬故鄉-武威歷史文物展》和《儒風蔚然——武威儒學文化展》兩個展覽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廣大觀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

本期開始,我們將繼續更新《線上「雲遊」博物館》系列視頻。首先為您展示的是《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此展覽於2020年9月24日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依託武威地域文化優勢,由武威市博物館、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共同舉辦,這也是武威歷史上首次由本地多館聯合舉辦的展覽。展覽分為「前言」、「涼州會盟」、「藏韻遺珍」、「結語」四個部分,通過「涼州會盟」唐卡、高原之魂「銅犛牛」、佛造像、藏文大藏經經葉等一系列展品,再現了涼州會盟的歷史經過和藏傳佛教在武威的傳播和發展。
今天為您展示《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之一,讓我們一起欣賞武威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受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內涵。

相關焦點

  • 天氣太冷了,來博物館暖暖心吧! ——武威市博物館近期展覽介紹
    博物館行程要不要安排上(「硬廣」預告)?武威市博物館現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保管收藏、學術交流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
  • 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涼州會盟」
    2019年8月,「涼州會盟」被編入普通高中教科書2019年秋高一歷史(必修)課本(上冊),這對於廣泛宣傳「涼州會談」重大歷史事件,讓學生全面了解「涼州會盟」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具有重要作用。那麼,「涼州會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其經過又是如何?
  •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動保護加固工程
    圖為被稱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的甘肅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2日電 (閆姣 崔琳)由於年代久遠,受自然因素影響,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涼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出現小部分外牆表體脫落的病害情況。
  •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保護加固工程
    圖為被稱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的甘肅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2日電 (閆姣 崔琳)由於年代久遠,受自然因素影響,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涼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出現小部分外牆表體脫落的病害情況。
  • 「涼州會談」寫入中學歷史教科書
    教科書封面中國甘肅網10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日前,記者自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獲悉,今年8月,「涼州會談」被編入普通高中教科書2019年秋高一歷史(必修)課本(上冊),這對宣傳武威、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將起到重要作用
  • 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 國慶、中秋黃金周旅遊接待圓滿收官
    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 國慶、中秋黃金周旅遊接待圓滿收官 2020-10-09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故宮裡的藏傳佛教世界
    、保存最完整的磚木結構古建築之一,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中外遊客慕名而來。四層供奉的佛龕,分別代表著密宗功行品、行德品、瑜伽品、無上瑜伽品四部修行的不同層次。  「雨花閣內文物保持了從乾隆到嘉慶年間的原始陳列,每一件文物放置的時間、位置都在故宮的檔案中有詳細記載。」故宮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說。
  • 佛舍利暨藏傳佛教珍寶文物展中秋將於臺灣舉辦
    佛舍利暨藏傳佛教珍寶文物特展將於2012年中秋佳節周末,2012年9月29日至30日,在臺中新市政中心川堂廣場舉辦,免費參觀,前一萬位參觀者還能獲贈由慧吉祥活佛親自加持的吉祥佛物結緣品,機會難得。2011年於臺中港區體育館舉辦西藏古物文化世界大展,活動功德圓滿。
  • 全國70+博物館,100+新年大展,歲末最值得看的展覽都在這裡了!
    圖源:國家展覽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前後有足足100+展覽,文物展、藝術展、迎春展,類型多樣;考古展、珍寶展、文化展,主題豐富;實景復原、現場互動、VR線上展廳,形式多元,豐富得有些過分了哦~今天,我們為大家搜羅了天南地北
  • 518現場│武威市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 宣傳活動縮影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圍繞這一主題,我市各級博物館、紀念館依託各自的陳列展覽和文物資源,在活動當天紛紛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展覽、教育、宣傳等活動,將文物研究、社會教育、博物館數位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動員更多公眾參與博物館文化體驗,為公眾提供更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樞紐作用。
  • 古都涼州,春風十裡等你來!
    ,接受家風教育)—文廟(禮拜孔子,了解活字印刷)—大雲寺(大雲曉鍾)—鳩摩羅什寺(了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雷臺(了解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前世今生,誦讀涼州詞)—武威市博物館(參觀武威國家精品文物)—武威市圖書館(休閒閱讀)—武威市天馬劇院(觀看武威地方特色劇目)美食推薦:涼州老街美食城、北關市場三套車、「普康羊」火鍋、「伊寧齋」火鍋、白犛牛養生體驗館、郭涼麵、
  • 藏傳佛教小資料:薩迦五祖和西藏歸屬中央政府
    藏傳佛教小資料:薩迦五祖和西藏歸屬中央政府 2008年04月17日 17: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到唐朝時期,藏漢雙方通過王室間的聯姻、會盟,為最終建立統一的國家奠定了基礎。至十三世紀中葉,西藏正式歸入中國元朝版圖。在這一重大事件背後,藏傳佛教厥功甚偉。  公元十一世紀前後,藏傳佛教薩迦派興起,該宗派的創立者是昆•貢卻傑布,他是吐蕃時期的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也是昆氏家族中第一位出家僧人。  昆氏家族原來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從貢卻傑布開始,建立並信奉薩迦派。
  • 中臺禪寺將舉辦中臺山佛教文物展(圖)
    為呈現佛法藝術化的內涵,特別規劃「中臺山佛教文物展」,期藉佛教文物的歷史風華,引領大眾一探萬德莊嚴的華藏世界,啟發本具的清淨自性。本次「華藏實相中臺山佛教文物展」,七十多件展品內容除了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佛塔、南傳佛足石刻外,還包括傳統文化中的闢邪、獅子瑞獸及香爐、教澤碑。展覽分為四個子題:華藏實相──尊像之美;師子奮迅──闢邪之美;從地湧出──藏經之美;教化遺珍──器物之美。
  • 5.18博物館日 | 天津32家博物館展覽、活動線上線下齊開花,永不落幕!
    天津博物館特色展覽:「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展覽探尋印加帝國的起源——安第斯文明特展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線上線下)天津人文的由來(線上線下)中華百年看天津(線上線下)鏡影——天津博物館藏古代銅鏡展(線上)硯拓——天津博物館藏古硯與拓片展(線上)智啟津沽——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線上)聚賞珍玉——中國古代玉器陳列(線上)青藍雅靜——館藏明清青花瓷器陳列(線上)特色活動:5月18日「交融·肇興
  • 博物館日活動多 包頭博物館四舉措讓文物"活起來"
    2006年,包頭博物館邁出了赴外展覽的第一步,2008年,包頭博物館精心組織,細心籌劃,形成了《塞外風情、草原古韻——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福州展一炮打響,自此,該展覽一發不可收拾,進江浙、入兩廣、上雲貴、過川陝、跨新疆、赴濱海,途徑大江南北13個省40餘座城市,巡展所到之處頻獲讚譽。
  • 國家博物館324項展覽可「雲看展」,新增三維展示文物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博物館均已暫停對外開放。藉此契機,海量文博資源在線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館愛好者,「雲看展」在這一特殊時期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3月9日,國家博物館公告宣布上線《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該展覽曾在2017年3月2日-5月31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當年未曾有機會看到展覽的愛好者如今可以再次網上看展。點進線上展覽頁面,百件展品清單在列,20件精選展品也配以圖文展示,並設置語音導覽。
  • 2019暑假國家博物館夜間可以看的展覽及講解時間
    國家博物館暑期展覽推薦:  ①萬裡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甘肅文物菁華展覽    展覽時間:2019/5/30 - 2019/9/1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0展廳  票價:50元  ⑥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 線上也能逛文物 重慶博物館254個數字展覽豐富宅家生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7日18時50分訊(記者 舒婷)「太豐富了,我們每天都看不過來。」這段時間雖然大部分的市民都宅在家裡,可好在重慶各大博物館的網上展覽為市民居家防控的生活中添加了特殊的「調味品」,足不出戶,也能看文物、逛博物館。受疫情影響,重慶市已備案的104家博物館暫時閉館。
  •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自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千餘年中,共有譯師230多人,其中有史可證的印度在華僧人計71人。譯出經、律、論5700餘卷(現存),加上其他佛教著作和漢地著述,據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收錄為13520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