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舍利暨藏傳佛教珍寶文物展中秋將於臺灣舉辦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佛舍利暨藏傳佛教珍寶文物特展將於2012年中秋佳節周末,2012年9月29日至30日,在臺中新市政中心川堂廣場舉辦,免費參觀,前一萬位參觀者還能獲贈由慧吉祥活佛親自加持的吉祥佛物結緣品,機會難得。

2011年於臺中港區體育館舉辦西藏古物文化世界大展,活動功德圓滿。有鑑於世局國事紛擾,人間疾苦,臺灣佛教會結合多項公益慈善活動,再度於2012年中秋佳節,舉辦珍貴的佛舍利與珍寶文物特展。希藉瞻禮佛陀舍利及諸菩薩、阿羅漢舍利等之甚深功德,護佑加持全臺眾生平安。

本次佛舍利展展期,配合中秋佳節,在臺中市中心區人潮匯聚菁華繁榮地段的臺中新市政中心川堂廣場展出。展期為2012年9月29日、30日,參觀時間每日早上9:30到晚上9:30。活動不但免費入場,佛教會更準備每日各一萬份吉祥佛物,免費贈送給前來瞻仰佛舍利的參觀信眾。

本次佛舍利珍寶文物展,更包含多件具優久歷史之珍貴古文物,如唐朝敦煌古玉佛、遼代包金古玉佛像、宋朝吐蕃千年五方佛寶冠、元朝熱振寺釋迦牟尼佛描金繪像石碑、清朝藏密釋尊佛像等,對大眾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武威市博物館線上展覽《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之一)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現館藏文物46111件,其中珍貴文物1036件。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最具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9年,武威市博物館新館建成並面向社會開放。
  • 探訪故宮裡的藏傳佛教世界
    這裡是清宮每年舉辦大型佛事活動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清代留下來的經幡。每年歲末,皇帝都會親臨參加「打鬼」。這是宮廷最高規格的佛事活動,主要為了祛除晦氣。活動當天,皇帝會與漠北蒙古的大喇嘛、漠南蒙古的章嘉國師、西藏的達賴或者班禪並坐,足見藏傳佛教在清朝的顯赫地位。  如今,人們仍能從故宮館藏的大量藏傳佛教藝術珍品中,感受到當年藏傳佛教的繁盛。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學校長榮大學舉辦"佛教文物展"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0年5月10日,臺灣臺南的基督長老教會學校長榮大學舉辦「佛教文物展」,校長陳錦生與主管參與儀式。雖有教會人士質疑不該「展示偶像、誤導真理」,但校方強調尊重學生不同信仰與宗教活動。長榮大學重要活動多由牧師帶領師生外賓祈禱,學生社團活躍校園,直到七年前才有信仰佛教的學生獲準成立「孝諦佛學社」。
  • 香港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林錦江
    文章作者根據相關的文獻和實地觀察所得的資料,介紹了香港藏傳佛教;作為宗教、學術和文化的近30年,特別是「九七回歸」後的一般發展狀況,以及與本土佛教的關係等,進而展望香港藏傳佛教的發展前景。一、藏傳佛教文化早期傳入香港的概況從現有的資料看,藏傳佛教文化開始傳入香港應在19世紀20年代初,傳承方面是以寧瑪派及格魯派為主。
  • 中臺禪寺將舉辦中臺山佛教文物展(圖)
    為呈現佛法藝術化的內涵,特別規劃「中臺山佛教文物展」,期藉佛教文物的歷史風華,引領大眾一探萬德莊嚴的華藏世界,啟發本具的清淨自性。本次「華藏實相中臺山佛教文物展」,七十多件展品內容除了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佛塔、南傳佛足石刻外,還包括傳統文化中的闢邪、獅子瑞獸及香爐、教澤碑。展覽分為四個子題:華藏實相──尊像之美;師子奮迅──闢邪之美;從地湧出──藏經之美;教化遺珍──器物之美。
  • 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佛教文物展」
    北京訊為迎接北齊漢白玉佛首,2015年5月23日至8月20日,國家文物局在臺灣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省佛教文物展」。2016年3月,佛首與佛身將回歸大陸,在北京舉行儀式後入藏河北博物院。 迎接臺灣高雄佛光山向大陸捐獻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佛首,包括原陳列於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展展廳的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佛身等77件精美文物參加了「河北省佛教文物展」。 1998年,臺灣的一位先生在海外見到一尊佛頭,根據造型、面目、雕刻技法及頸部新茬斷痕等,推測為河北流失的北齊佛像。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圖)
    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藏傳佛教認為寶瓶象徵著阿彌陀佛,因而也象徵著靈魂的永生不死,代表佛陀之喉嚨。寶瓶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象徵著聚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
  • 法門寺的地下珍寶:皇家寺院的佛舍利背後,你所不知道的唐朝傳統
    法門寺地宮長廊藏在法門寺地下的珍寶這是一座地下密室,面積達30多平方米,是中國境內歷年發現的同類密室中最大的一座。考古人員走下石梯,看見通道兩邊各有一塊高約120釐米的石板。唐朝皇室禮拜佛的傳統傳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為了在全世界傳播佛教,他把釋迦牟尼遺骨分成了84000份,然後藉助神力的巧妙安排,一夜之間在世界各地安放了84000座舍利塔,每座塔都存放一塊佛舍利。「神力的巧妙安排」當然只是傳說,不過,為了傳播佛教而將釋迦牟尼遺骨派人分送至世界各地卻是極有可能的。
  • 圓明園珍貴流失文物在法被盜 小偷7分鐘盜15件展品
    昨天,位於巴黎南部的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15件珍貴展品遭竊,其中包括圓明園核心文物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均為「無價之寶」。其中琺瑯麒麟原為一對,另一隻現被臺灣一位文物家收藏。歐仁妮皇后作為1860年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的支持者,收到法軍進貢的從圓明園搶掠來的無以計數的珍寶。英軍則將掠獲物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  1863年,皇后決定將所有物品移放至楓丹白露城堡側殿的底層。據描述,在這座中國館的主廳內,裝飾天花板的是三張巨大的緙絲毯,織物華麗無比。
  • 聖凱法師:南北朝的佛舍利信仰_佛教_鳳凰網
    一、佛舍利信仰在印度的流行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譯,意譯為體、身、身骨、遺身。通常是指佛陀之遺骨,稱為佛骨、佛舍利;後來,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留下之堅固骨頭。安置佛舍利的寶塔,稱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供養佛舍利之法會,則稱為舍利會。
  • 「活佛圓寂,靈童降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前世今生
    西藏小活佛【活佛轉世的起源和傳說】「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藏傳佛教十世紀末十一世紀初在西藏得到了空前發展。最初的藏傳佛教採用的是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當時薩迦派首領「八思巴」被元朝皇帝「忽必烈」賜予了國師的稱號,掌管天下佛教及統領吐蕃事務。成為了西藏政治和宗教的領袖。洪武元年明朝接替了元朝繼承了治理西藏的權利。冊封了藏傳佛教三個教派的首領為「法王」。明永樂五年噶舉派首領「德新謝巴」入京覲見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被賜予「大寶法王」的稱號。
  • 第二佛陀相傳文殊菩薩轉世,將藏傳佛教推向世界
    在藏傳佛教中具有崇高地位,是著名宗教理論家、改革家、活動家,有「第二佛陀」之稱。一代大德修成之路在西藏的博物館和旅行車上,都有導遊解說員講到宗喀巴大師的故事。他從16歲來到西藏,47年從未回過家鄉,直至圓寂。宗喀巴22歲那年,母親思念兒子,讓人捎去一束白髮和一封信,希望他回家探親。
  • 藏傳佛教之格魯派
    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是藏傳佛教形成與發展時期。這個時期,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相繼產生,並形成和發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規教法和師徒傳承關係。到14世紀,藏傳佛教的最後一個教派——格魯派產生了。格魯派的產生,對藏傳佛教和藏族社會產生了深刻和深遠的影響。
  •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噶丹·松贊林寺是 雲南 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和很多景區一樣,松贊林寺依靠景區的區間車進出,寺廟很大,依山而建,參觀寺廟需要爬很高的樓梯,寺廟裡面有專門講解的人員,應該也是藏傳佛教的信徒,講解員會專門帶你從一定規律的門進出。
  • 藏傳佛教「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真經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傳佛教誦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個字。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藏傳佛教把這六個字看作是經典的根源,主張信徒循環往復持誦思維,念念不忘,認為這樣才能積功德,功德圓滿可以解脫;(2)松贊幹布《嘛呢教言集》闡述了「六字真言」的多種修持方法和深刻含義。
  • 藏傳佛教思想史現代學科引領者——班班多傑
    1978 年初春,在青海民族學院溫存智教授的薦引下,班班多傑先生師從藏傳佛教高僧法尊和觀空兩位法師學習藏傳佛教。後來又學習、研究、講授藏傳佛教哲學,便時常將佛教的中觀、唯識思想,儒道思想,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西方現代詮釋學結合起來作比較研究,帶來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班多傑先生認為,「歌德說:『只知其一,便一無所知。』我深知研習藏傳佛教不能死守以藏傳佛教解藏傳佛教的單一模式,而須專攻一、旁涉多,也就是通過他者來認識自我。這是學術研究的一條途徑,也是文化反思的一般方法。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一)
    東西方人,包括佛教研究的專家們在內,對形成藏傳佛教身份認同的宗教特性的描述和認識,常像是隨風起舞,形態萬千,抑揚既懸殊、毀譽又不一,令人無所適從。至今依然有人會把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Lamaism),將其視為一種類似薩滿教的原始巫術和靈物(靈媒)崇拜類的民間宗教形態,表明它與印度佛教有天壤之別,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 大陸南方佛教藝術珍品在臺北展出
    包括南京北宋長幹寺地宮出土的七寶阿育王塔在內,共有89件組佛教藝術珍品同場展示。  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臺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等聯合主辦的這場展覽,是從原定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延展而來。  去年9月23日至12月7日,「七寶瑞光」展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吸引觀眾達98萬餘人,在臺灣民間引起廣大迴響。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如前文所述,自元代開始漢族士人就曾將藏傳佛教視為導致蒙古大汗急速敗亡的禍殃,故將它看成是類似巫術或者方伎的薩滿教,和專事「大喜樂」或者「演揲兒」(雙修)法的房中術和淫戲。此後,人們以訛傳訛,不斷地妖魔化和色情化藏傳佛教,遂至後世有直接將它鄙稱為「喇嘛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