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3歲以下嬰幼兒5000萬左右,面對這個「全社會最柔軟的群體」,如何讓他們「幼有所育」?
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康快速發展,近兩年,我國從上到下一直在推進嬰幼兒託育服務。全國各省市地區紛紛發力,然而除了上海,其它地方的落地效果,還並沒有引發太多的關注。
近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這是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它的推進實施,也意味著上海的託育服務體系將迎來大變化。
如何讓更多家庭獲得安全、普惠的託育服務?託育服務還面臨怎樣的問題和挑戰?巨大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被滿足?
在9月28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上海市託幼協會秘書長胡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佘宇,共同關注。
△9月28日完整版視頻
1、幫家長分擔帶孩子的責任,政府能做什麼?
上海市託幼協會秘書長胡育:這次上海的「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其實更多是讓政府來承擔責任。上海市政府已經提出要將託育服務納入到政府的規劃中,財政預算也納入到政府的預算當中。「三年行動計劃」的公布更多是想擴大託幼一體機構的規模,也就是新辦或者改建的幼兒園,一定要鼓勵他們設立託班。我們也鼓勵家長能夠儘量將孩子自己帶養,特別是小年齡的,但是如果家庭確實有帶養的困難,那麼就由政府來提供託育服務。
2、上海政府機構承擔嬰幼兒託育比例已超20%
胡育:根據國際慣例,挪威由政府機構承擔的託育比例大概達到了35%。現在上海的託育額度已經超過了20%。也就是說我們基本上要踏入國際較高的水平。
3、上海託育服務教養醫結合,多了「醫「,該做什麼?
胡育:我們一直提倡教育要跟醫學結合,特別是小年齡的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要由醫生來協助。怎麼讓家長能更多理解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身心發展以及身體發育的規律?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出臺一些健康手冊,發放到所有的常住戶口中有0到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去,同時還要讓醫生進入到家庭中,對家長進行一些指導,我們還有一些檢測的手段,對特殊兒童的照顧,需要醫生更好加入。
4、提升家庭帶養能力,如何讓家長更合格?帶養課程正在研發!
胡育:我們認為家長是帶養人中非常重要的一支隊伍,如果單靠機構來做,是有困難的。目前有更多的家庭是祖輩家長在帶養孩子,所以我們正在研發祖輩家長的帶養課程,把一些科學的教養理念覆蓋到家庭當中去,來提升祖輩家長和父輩家長科學帶養的能力。
5、為嬰幼兒母親創造居家養育的條件,應該做什麼?
胡育:我們目前正在制定能夠落實母親產假的一系列制度,我們也鼓勵企事業單位能夠提供給家長在家帶養自己孩子的機會,然後在帶養完畢以後,想要返回工作返崗也要提供給她們更多機會,同時也要提供給她們一些復工、就業的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讓家長能夠安定、安心地在家庭中更好地帶養孩子。
6、託育服務的專業人才如何培養?從業人員需100%持證上崗!
胡育:我們希望能夠在有條件的大學和職業大專中開設一些相應的託育服務課程,招生比例也是根據家長和市場的需求確定,不斷培養新的人才,這些都是非常嚴格的,加強託育服務隊伍建設,所有從業人員均需要做到100%的持證上崗。
1、怎麼評價上海推出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佘宇:毫無疑問上海推出的「三年行動計劃」,應該是在全國各個省(區、市)裡都是走在前列的,當然也有上海前期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基礎在:比如它通過政策先行、部門聯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比如說它已經形成了促進託育服務發展的一些標準規範體系,包括家庭為主,深入社區,不斷提升嬰幼兒健康和科學育兒服務的水平,以及特別強調的託幼一體化為主,多元模式並舉的這種供給體系。
所以我覺得上海之所以能出臺這個「三年行動計劃」,是基於它前期做了很多細緻工作的基礎上,也是對於全國其它即將啟動或者剛剛啟動的省(區、市)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就是把前期的工作做紮實才能夠更好推動這個事業的發展。
2、面對上海樣本,各地又該怎麼做?先理解透基本原則,再穩步推進,統籌兼顧!
佘宇:這涉及到下一步怎麼更好推動託育服務?託育服務應該往哪發展的問題。
①先理解透基本原則:各地要充分對去年上半年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進行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我覺得這個意見簡要來說就是這麼幾句話:家庭盡主責、社區能依託、市場有所為、政府起作用。各地特別是地方政府在推行這個事業發展時,首先要把這四句話牢牢記在心裡。
②再穩步推進,統籌兼顧:從具體的舉措來看,我覺得是需要進一步快馬加鞭來推動各地的託育服務體系建設。比如要搭建涵蓋營養健康、科學到戶、安全保障、早期學習等在內的一個綜合性服務框架。而且要明確家庭、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它的服務供給的重點在什麼地方,同時要建立健全家庭主責、政府兜底、社會補充的經費投入,分擔機制也很必要。同時還要發揮各個職能部門的優勢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服務平臺和基層陣地來加強合作,優化和提升服務。當然在加快公益性託育機構建設的同時,也必須要十分注重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服務。最後還要加強相應的行業監管,以及專業人員隊伍建設等等。
3、如何看待疫情衝擊後,託育服務的未來發展?
佘宇:疫情衝擊要看到它不好的一面,它給民辦託育服務機構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它也有好的方面,實際上很多民營機構也在開展一些線上的指導活動,把以前那種完全需要面對面進行的活動,採取一種新的方式來進行,我覺得這對未來怎麼更好地對家庭進行科學育兒指導,怎麼更好地開展一些家庭活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從政府的角度來說,一方面可能要進一步加大普惠性託育服務機構的發展和建設,同時對於符合條件的,確實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這些民辦的機構也要加強,比如場地、資金、稅費減免等方面,更加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支持。需要兩條腿走路,光靠政府去辦的話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