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講好故事」20個紅色故事提綱

2020-12-16 人民網江西頻道

  第一篇 堅定執著追理想

  三灣改編中的道路選擇

  故事梗概:1927年9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途中,在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這時,部隊由原來秋收起義的5000多人減員至1000多人,最後700多人堅定地選擇留下來,在毛澤東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向井岡山前進,最終開創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最終燎原全國。

  重點詮釋:革命理想高於天。面對大革命的失敗、秋收起義的失利,堅定的共產黨人仍然高擎火炬前行。今天,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堅守理想信念,弘揚先烈先輩的精神,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排頭兵」的故事

  故事梗概: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部隊到達遂川,遭到當地反動武裝蕭家璧的突然襲擊,部隊被衝散,大部分前往湖南桂東方向,失去了聯絡。毛澤東帶領其餘的人馬突圍。到達井岡山腳下的黃坳村,部隊只剩下30餘人。這時毛澤東挺身而出,精神抖擻地站在隊伍的最前面,當了「排頭兵」,要大家向他看齊,整好隊伍繼續向井岡山前進。

  重點詮釋:當年,「排頭兵」就像一面旗幟,以其堅定的信念追求,引領革命隊伍由弱變強、由小變大。今天,廣大黨員幹部更要帶頭樹牢堅定信念,在關鍵時刻勇做「排頭兵」,以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率領廣大人民群眾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行。

  毛澤東被「開除黨籍」

  故事梗概:1928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文件從上海傳達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於種種原因,將中央對毛澤東「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決定誤傳為「將毛澤東開除黨籍」。在這段時間,毛澤東雖然成為了「黨外人士」,但毛澤東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並且領導井岡山軍民在井岡山繼續探索著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路。

  重點詮釋:當年,毛澤東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最高領導人,他雖遇挫折而不氣餒,雖受委屈而不抱怨,面對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作為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追求。這就要求我們,對待事業和工作要吃得起虧、受得了委屈、靜得下心神,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初心與激情。

  蓮花一支槍

  故事梗概: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各地革命運動遭到鎮壓,湘贛邊界的農民自衛軍也同樣被反動軍隊收繳了大部分武器。蓮花縣農民自衛軍原有60支槍,後來只剩下共產黨員賀國慶用一家人的生命保存下來的一支槍。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後,蓮花的革命形勢迅速恢復,並以這一支槍為基礎,組建了蓮花紅色獨立團,為井岡山的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重點詮釋:蓮花一支槍的故事展現了革命前輩在最困難的情形下,仍然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即使一支槍也要幹革命,並且不斷發展壯大。這啟示我們,一個人只要有堅定的信仰,在面對艱難困苦時,就能永不言棄;再難的事,也能堅持到底;再大的苦,也能坦然面對。

  碧血丹心劉仁堪

  故事梗概:劉仁堪時任中共蓮花縣委書記,1929年因叛徒出賣被捕。5月19日,被敵人處斬。臨刑前劉仁堪還在痛斥敵人,向圍觀的群眾宣傳革命道理。被惱羞成怒的敵人割去舌頭後,血流滿地,劉仁堪便用腳蘸著自己流下的鮮血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大字,最後英勇就義。

  重點詮釋:在革命先烈劉仁堪身上,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堅定信念,忠貞不二,至死不渝,並始終堅信革命必定成功。今天,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更加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並持之以恆、決不動搖。

  第二篇 實事求是闖新路

  文家市轉兵

  故事梗概:1927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領導發動了湘東贛西秋收暴動,但是受共產國際「城市中心論」的錯誤指導思想影響,起義最後遭致失敗。在革命危機關頭,毛澤東果斷把隊伍帶向瀏陽文家市集中,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向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轉移,開始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戰略轉折,走上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正確道路。

  重點詮釋:文家市,是毛澤東同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式革命道路的起點,體現他不唯書、不唯上的求真務實精神。這啟示我們,想問題、做工作,要立足實情,研判實情,把準實情,大膽創新,科學謀劃。

  八角樓的燈光

  故事梗概:1928年秋冬,毛澤東領導井岡山軍民在面對國民黨軍頻繁的軍事進攻和嚴密的經濟封鎖,面對黨內部分同志對革命前途感到悲觀或渺茫,不知道中國革命走什麼路時,他在茅坪八角樓,在一根燈芯的昏暗油燈下,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他全面總結了井岡山鬥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勝利的方向。

  重點詮釋:八角樓燈光下,誕生了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體現了毛澤東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升華理論,敢為人先。這啟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實事求是,善於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勇闖新路。

  「十六字訣」的由來

  故事梗概: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面對國民黨軍頻繁的軍事進攻,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戰鬥中摸索出遊擊戰爭的規律,總結出對付敵人的戰略戰術。1928年5月,提出了紅軍遊擊戰略戰術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有效保存了力量,不斷取得勝利,使隊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重點詮釋:「十六字訣」產生,是紅軍在戰爭的實踐中總結提煉出的適合戰爭環境、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情況下,都要創造性地從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且善於總結,不斷提升。

  毛澤覃喬林建黨

  故事梗概:1927年底,毛澤覃受前委委派,到寧岡喬林鄉做農村建黨工作,探索在農村環境中,如何建設無產階級的政黨問題。毛澤覃通過農協夜校,深入發動群眾,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喬林鄉黨支部。由他擔任書記的喬林鄉黨支部很快成為了邊界農村革命的一面紅旗,並在黨的建設、武裝鬥爭、土地革命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

  重點詮釋: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我們黨注重在農村探索建立基層黨組織,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這啟示我們,基層黨組織事關黨的凝聚力、影響力、戰鬥力。新形勢下,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並大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贛南三整

  故事梗概:南昌起義失利後,又經歷了兵敗三河壩,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轉戰到贛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面對部隊失利以來的紀律敗壞、士氣低落、戰鬥力下降等現狀,朱德和陳毅決定在贛南安遠天心圩、大餘和崇義上堡對部隊進行軍事、紀律和黨團組織等方面的整頓,史稱「贛南三整」,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踏上了新的徵程。

  重點詮釋:「贛南三整」體現了共產黨人能直面問題,不迴避問題,勇於並善於解決問題。今天,面對各項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更加需要從問題入手,堅持問題導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開創新局面。

  第三篇艱苦奮鬥攻難關

  朱德的扁擔

  故事梗概:1928年冬天,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朱德等紅軍主要領導積極響應前委號召,往返百裡從寧岡等地挑糧上井岡山。朱德軍務繁忙,年齡也偏大,卻堅持參加挑糧,戰士們勸阻無效,於是想出了一條「妙計」,偷偷地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但朱德重新削了扁擔,又和廣大紅軍官兵走在了挑糧的路上。為了防止戰士們再「偷」他的扁擔,朱德還叫人在扁擔上寫了「朱德的扁擔」幾個大字。

  重點詮釋:在井岡山革命鬥爭的艱苦歲月裡,朱德雖然是軍長,但主動堅持與士兵同甘苦、共患難。今天,生活條件改善了,但艱苦奮鬥的本色不能丟,黨員幹部們更要示範帶頭,吃苦在前、幹事在前、奉獻在前。

  張師長獻鹽

  故事梗概:張子清是紅軍師長,1928年4月在戰鬥中受傷。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只能用食鹽水清洗傷口,但張子清連這點食鹽也不捨得用,而是積攢起來,全部獻給了別的重傷員,後來自己因為傷重不治犧牲。

  重點詮釋:張子清用生命詮釋了官兵平等、大公無私,體現了共產黨人一心為他人、從不為自己的奉獻精神。今天,時代變了、生活好了,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沒有變。廣大黨員幹部要樹牢宗旨意識,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

  毛澤東的三張發票

  故事梗概: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主席重上井岡山。在井岡山一個星期當中,毛澤東總是感慨地和身邊工作人員談起井岡山鬥爭歷史,談起井岡山精神,並且強調「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臨走之前,特意交代生活秘書交清了在井岡山期間的夥食費17.5元、糧票23斤、購糧款2.76元,並開具了三張發票。

  重點詮釋: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期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嚴於律己、帶頭按規定辦事的高尚操守。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浪潮中,我們要傳承革命前輩的高尚情操,廉潔自律,嚴格遵守各項紀律和規定,自覺以紀律規矩約束自己,永葆共產黨人本色。

  朱軍長與團結菜

  故事梗概:由於國民黨軍對井岡山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1928年冬天是井岡山最艱難的時候。有一次朱德到王佐部指導工作。王佐特意為朱德準備了幾個家常菜,但朱德最後把菜全部端到戰士的夥房裡,倒進戰士們吃的南瓜湯中,並說,這是團結菜。

  重點詮釋:一份簡單的飯菜,彰顯了朱德嚴於律己,與士兵同甘苦共患難的高尚品德。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傳承革命先輩的崇高操守,嚴於律己,不搞特殊,與民同甘苦,不斷凝聚民心與力量。

  紅軍「大管家」

  故事梗概:餘賁民原是秋收起義部隊的副師長,到井岡山後,不計名利,負責部隊的後勤工作,出任被服廠廠長。困難時期,他發動群眾,千方百計地解決部隊的糧食和戰士們急需的冬衣問題。後又擔任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財政部部長兼紅四軍軍部財務總管。他雖然手握財政大權,但自己連一雙6角錢的雨鞋都捨不得買,一年到頭就穿一雙自己編織的草鞋。

  重點詮釋:餘賁民掌握再大的權力,即使自己生活再艱苦,也不謀一點私利,體現了共產黨人公私分明。傳承紅色基因,要求我們要有清正廉潔的道德操守,時刻繃緊抵禦貪慾誘惑這根弦,用道德規範、黨紀國法約束自己的言行,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

  第四篇依靠群眾求勝利

  「三項紀律、六項注意」的誕生

  故事梗概:1927年10月24日,針對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沿途時有發生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毛澤東在井岡山荊竹山村首次向部隊頒布了「三項紀律」,即行動聽指揮、不拿農民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又在遂川縣城李家坪頒布了「六項注意」,即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後來,這些紀律完善為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重點詮釋:「三項紀律、六項注意」的誕生,體現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時刻注重紀律規矩,從政治紀律到經濟紀律,從生活紀律到群眾紀律的全面要求。今天,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徵程中,更要強化紀律規矩意識,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

  打敗江西「兩隻羊」

  故事梗概:1928年6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發動了第一次「會剿」,毛澤東、朱德率領井岡山紅軍採取「敵進我退,聲東擊西」的戰術,寧岡、永新群眾組織的赤衛隊、暴動隊積極參戰,在永新龍源口大敗贛敵楊如軒、楊池生部,並佔領永新縣城,建立了永新縣工農兵政府。紅軍在永新西鄉寫下標語:「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真好、真好!快暢、快暢!」

  重點詮釋: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使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為井岡山鬥爭的勝利構築起一道道堅固的銅牆鐵壁。今天,我們要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注重運用新經驗、探索新方法,做到有效發動群眾、凝聚群眾力量。

  黃洋界上炮聲隆

  故事梗概:1928年8月30日,當朱毛紅軍遠離井岡山之際,湘贛國民黨軍集中了四個團向井岡山黃洋界發起了進攻,妄圖一舉佔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留守井岡山紅軍部隊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憑藉黃洋界天險,依靠群眾智慧並在群眾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保衛了井岡山根據地。

  重點詮釋: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通過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把分散的群眾轉化為革命鬥爭的重要力量,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當前,我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集群眾之力、匯群眾之智,推動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

  彭德懷送銀元

  故事梗概:1929年5月初,彭德懷率紅五軍重返井岡山,收復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按井岡山五大哨口之內原有的人口數,帶了2000塊大銀元回井岡山,在茨坪北橋頭每人發放一塊銀元,幫助大家重建家園。但最後只發放了不到1000塊銀元,說明五大哨口之內只剩下不到1000人,井岡山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

  重點詮釋: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正因為群眾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使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因為我們黨時刻關心群眾,才得到群眾的一致擁護。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多做利民、惠民、為民的實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曾志井岡託孤

  故事梗概:曾志是井岡山鬥爭時期的女紅軍,建國後擔任過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但她一直把當年交給井岡山老鄉撫養的兒子留在井岡山當了一輩子農民。去世前,曾志在遺囑中叮囑:死後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把骨灰安葬在井岡山一棵樹下當肥料。所有遺產不留給子女,捐給希望工程。

  重點詮釋:從曾志的身上,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嚴於修身,嚴於律己,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今天,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更加要踐行「三嚴三實」,嚴以用權,切實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決不能以權謀私。

(責編:羅娜、帥筠)

相關焦點

  •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2020-12-2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大別山幹部學院依託優勢資源打造精品課程弘揚大別山精神■林志成穿紅軍服、唱紅軍歌、走紅軍「志仁小道」;觀看學院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的舞臺劇《紅色大別山》;紅軍後代黃德躍,講述其一家6人參加革命、3人英勇犧牲的故事……在大別山幹部學院官網「學員在線」版塊,來此參加培訓見學的學員紛紛寫下體會,抒發著對「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鬥、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 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2020-11-06 09:3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大咖」論劍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10月31日—11月1日,「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2020」在南京舉行。全國各地研究紅色文化的「大咖」們齊聚一堂,暢談如何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講好紅色故事,培根鑄魂,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深挖紅色「富礦」,講好紅色故事
    人群當中,像王可欣一樣身著紅色馬甲、佩戴藍牌講解證的「小小講解員」個個精神抖擻,用清脆響亮的童聲向大家講述紅色故事,成為博物館一道亮麗風景。當年一顆顆「紅色火種」,如今又燃亮一盞盞「心燈」。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軍地不斷挖掘紅色資源,聚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深入普及和創新發展,讓大別山精神在代代相傳中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芒。
  • 【學習筆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當前,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在每一個時期面臨的具體環境和具體任務不同,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本身是一以貫之的。過去在戰爭年代,我們奪取政權,為人民打江山,為人民謀利。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實際上也都是為人民謀利益。既然事業是一以貫之的,當然這種精神就要一直傳承下去。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對年青一代來講有很重要的意義。
  • 講紅色故事 做紅色傳人
    12月13日,「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文藝匯演暨表彰儀式在陝西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陝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陝西省婦女聯合會主辦,陝西省關工委辦公室、陝西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承辦,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延安分校作為協辦單位參與了此次活動。
  • 講好紅色故事 為聖地形象加分
    「很多人都說講解員工作很好幹,只要普通話講得好、形象好就能把工作幹好,這樣的認識其實是錯誤的。」賀冬梅說,要想幹好講解員工作,一定要加強業務學習,要業務為王。2005年,賀冬梅被聘為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第一批兼職教師後,她就開始跟著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老師學習怎樣更好地把棗園故事講好。「聽了中研院的教授關於黨史方面的講解和點評後,我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僅僅是皮毛,還需要好好努力,然後越學越感覺到知識的恐慌,越學發現的問題越多。」當時賀冬梅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郵政故事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的工作是收發電報,很多時候是點著桐油燈進行查閱翻譯,而且只能用一根燈芯,可以想像當時的辦公環境,後來慢慢好轉了才允許一盞桐油燈用兩根燈芯……」7月26日,在貴州省遵義市郵政分公司,一場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郵政故事」的活動正在進行,82歲的退休職工黃家瑞講述了自己40年的郵政故事,參加活動的遵義市分公司職工見證了郵政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初心和使命。
  • 講好禁毒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13載春秋,3000多場次的精彩講解,她用聲音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禁毒故事,用行動傳承紅色精神,為數十萬參觀者打開了穿越中國近代史的天窗。面對這份「特禮」,王亞楠內心除了收穫榮譽的喜悅之外,更多的還是那份責任和擔當——如何在今後的講解員崗位上創新,講好禁毒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 特稿:講好紅色故事,根植紅色基因
    為了弘揚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先烈優良傳統,進一步激發當代青年的愛國熱情,2020年8月19日上午,洛陽師範學院永信班暑期社會實踐隊參觀了鄭州市二七紀念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了以「講好紅色故事,根植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 紅旗渠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小小講解員培訓班
    2020年紅旗渠風景區「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第一期圓滿收官,20名「小小講解員講解培訓聽講解老師娓娓講述60年代紅旗渠的故事,讓學員們在實踐體驗中學習感悟紅旗渠精神,並且能夠用真情實感將紅旗渠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聽。
  • 講好紅色故事丨彭力維:《墳頭草成「護身符」》
    從初選、複賽到決賽,一位位來自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專業和志願講解員們,帶來了一個個感人至深、振奮人心的紅色故事,帶領觀眾一起進入紅色時空之旅,來到激情燃燒的歲月,受到了心靈震撼和思想洗禮。目前,嘉興全市共有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9家,其中國家、省、市、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家、15家、54家和38家。講好紅色故事,傳播時代新聲。
  • 邵陽職院:講好紅色故事 厚植愛國情懷
    紅網時刻1月9日訊(通訊員 肖海麗 曾廣喜 溫世苗)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時作出的發揚革命傳統、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要求,著力挖掘紅色資源承載的時代價值和思想精髓,使紅色基因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精神滋養,日前,邵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統戰部、院團委、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聯合舉行了瀟湘紅色故事講述大賽
  • 「紅動齊魯」選手有話說|用心用情講紅色故事 讓革命歷史故事更有...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紅動齊魯」山東省第二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自9月26日啟動後,共收到選手講解視頻410件,紅色故事507個。經過初評,104件講解視頻作品和155個紅色故事進入決賽,進行網絡展示投票。
  • 宣揚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河南故事
    河南省是一個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紅色資源的省份。「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河南省的三大精神,更是我們黨寶貴的紅色資源。作為河南省的兒女,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把我們本地的紅色資源講給更多的人聽,讓他們去了解,去發掘這三大精神背後更多的含義,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河南故事,做一個出彩的河南大學生。
  • 講好紅色故事 傳播時代新聲!嘉興市演講大賽正式啟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濃厚氛圍,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提供思想引領力、凝聚精神推動力,以更加昂揚的奮鬥姿態迎接建黨百年,經研究,決定舉辦2020年嘉興市「講好紅色故事
  • 岱嶽區舉行「講好紅色故事,爭做時代新人」演講比賽展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侯海燕 通訊員 張為明 12日,岱嶽區2020年度「講好紅色故事,爭做時代新人」演講比賽優秀作品展演在泰安主題黨日活動中心舉行,強化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效果,引導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山東故事、泰安故事等,進一步激發青少年愛國之情
  • 信陽講好紅色故事 做大別山精神的堅定傳承者
    「對我來說,講好紅色故事,讓更多的人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也是傳承好大別山精神的具體體現。」戴璐璐一臉幸福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我聽了特別激動,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義所在。」
  • 傳承紅色基因,聽芙蓉「五老」講紅色故事
    老校長:退休不離三尺講臺 培育紅色接班人燕山小學退休校長張定浙為學生講廉潔文化故事。「張老經常來學校為學生講故事,為家長講解自身作為祖輩開展的隔代教育的故事。他將自己隔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寫成了《培根鑄魂 做好隔代教育》一文,被選入《全省隔代家庭教育文稿選編》。
  • 講紅色故事
    8月4日,實踐團成員鄧雅軒同學開始錄製講述紅色故事視頻。錄製開始後,鄧雅軒同學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此次視頻錄製的目的,隨後開始講述故事。她講到,一九三五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了對我國的侵略。 此次線上講述紅色故事的活動,既促進了同學們對歷史的了解,也使同學深刻體會到了抗戰時期的艱苦,增強了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