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這段時間最好的電影,寫盡了人生的黑暗

2020-12-25 馬木木愛電影

聊《飢餓站臺》,肯定要先搞明白那個「監獄」是怎麼回事。

片中所謂的監獄其實類似一棟特別高的房子,從頂層貫通到底層的正中間有一個移動平臺(電梯),每層牢房有兩名犯人,房內只提供基本水源,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吃平臺上的飯菜。

可平臺上飯菜的總量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上層具有完全支配食物的權利,下層的人只能坐等吃剩的飯菜。

導演很清楚,這種既架空又影射現實的設定,會讓很多觀眾自動把「食物」轉換成金錢、權力、土地……並順便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我在這個監獄,我會怎麼做?

回到電影開頭,還記得有這麼一句臺詞:

這揭示了本片最淺顯的隱喻——階級隱喻。

說到反映階級的電影,你很難不想到在今年奧斯卡上大獲全勝的《寄生蟲》。

同樣表現階級差異,奉俊昊讓窮人以各種狗屎運騙過富人,鳩佔鵲巢,這樣的設定可以說是非常的戲劇化,以至於很多人詬病其不真實。

《飢餓站臺》則更加徹底,索性把社會階級簡化成一層層的監獄,而監獄既可以是供權貴實驗的工具性的環境,也可以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寫照。

現實世界中,錢和權造就了階級的差異,階級差異導致了資源分配的差異。只不過在《飢餓站臺》裡把資源通通濃縮成了食物。

而如何分配食物才能讓大家都吃飽。一直是許多社會問題的病灶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發達國家與地區對於食物的浪費可謂司空見慣,但地球上有大量群體仍處在挨餓階段,正是因為吃不飽,暴力、戰爭甚至極端犯罪也隨之反噬著發達國家。

這些犯罪行為,有些是吃飽了撐的,有些是吃不飽逼得,無論上層人還是下層人,皆處在階級傾軋的輪迴中。

不過,《飢餓站臺》絕不僅是批判了一下階級這麼簡單。

我認為關於文明的隱喻是比呈現階級矛盾更重要的主題。

對於歐美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文明得益於地理大發現。

自從15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以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為目的將資本主義推向高峰。也是在這個時期,歐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上層人」的基礎。

只不過,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新航路的開闢意味著屠殺和掠奪。

熱情的西班牙不會告訴你,他們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豪爽的美國不會告訴你,他們接管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把南美洲變成自家後院;浪漫的法國也不會告訴你,他們在西非長期殖民。

這些世界的上層人,靠暴力和血腥讓他們不再為溫飽發愁,又以宗教的福音教化下層人。

如果聊歷史太過久遠 ,那回到《飢餓站臺》電影本身,你看,片中的角色有白人、黑人,有亞裔、印度裔,有男人、女人、老人。

唯獨沒有——孩子。

影片也反覆強調:未成年人不得參與實驗。

講真,這條規則很符合當今的普世價值——人人平等啊!

沒錯,當我們看著歐洲人、美洲人和亞洲人一起放到這所監獄裡,你會發現,人的本質真是一樣的,面對生死抉擇時,誰都是自私的。

唯有帶著書進來的男主角Goreng在地獄挑戰著秩序,苦苦尋求文明的曙光。

他帶著的那本書也頗有講頭——《唐·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作為一部誕生在西班牙「黃金時代」由盛轉衰之際的殖民主義小說,作者塞萬提斯採用諷刺誇張的寫作手法表達著一個人生中永遠解決不了的難題: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同樣產自西班牙的《飢餓站臺》用一個監獄的高概念把現實與幻想雜糅,而Goreng的所作所為,就是影片中的唐·吉訶德。

在智者的建議下,Goreng決定和黑人夥伴使用了先禮後兵和符號信息的方法,使得文明仿佛又前進了那麼一點點。但武裝力量的強制性依舊是秩序持久運行的保障,直到他們遇到了那個孩子。

孩子代表著未來,未來的不斷發展才能使文明得以進步。

每個時代的人類,無論是秩序的挑戰者還是順從者,都只屬於一個時代,當各自完成了使命,下一個時代便與我們無關。

人們總喜歡把希望寄託於後代,事實上,不管多麼崇高的希望,都不如留給後代一個整潔的盛滿食物的餐桌。

跟許多短改長的電影一樣,《飢餓站臺》的靈感來源於維倫紐瓦拍攝的短片《下一層》。

《下一層》 (Next Floor),2008

相較之下,短片的氣氛更詭異,而長片構建了一套更完整的體系。

這座監獄的運行應該是受到少數人管控的。

Goreng主動進入,可見普通人只是把這兒當作鍛鍊意志力的地方,類似辟穀訓練營。Goreng在第三次更換樓層時,遇到了招募自己進來的工作人員,對方在此之前也對這個監獄的具體狀況毫不知情。

腦補一下,刑滿出獄的承諾很可能只是一個謊言,因為如果真有人走出監獄,那麼秘密勢必很難保守。而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只需要在快要刑滿的時候,將他們安排到更低層去。

《飢餓站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結尾的設計,用一個不存在的希望,去表現更深的絕望,完成了這部語言的結局。

Goreng視孩子(下一代),為打破管理中心(階層制度)的唯一希望。

以近乎殉道的方式,將孩子送上平臺,送她去最高層。

然而這是一座有進無出的監獄,Goreng又是唐·吉訶德的化身,所以他帶來的只能是虛幻的希望。

相關焦點

  • 電影《飢餓站臺》讓你看到人性的黑暗與光明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最近抖音刷爆的電影《飢餓站臺》,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未來的烏託邦社會,主人公Goreng為了禁菸自願進入監獄坑,監獄坑管理局承諾出獄的時候將增加主人公Goreng的社會流動性。就當主人公Goreng剛熟悉監獄坑的生活時,第二個月他和老頭一起隨機到了第171層,當主人公Goreng醒來的時候,已經被老頭Trimagasi綁了起來,因為老頭Trimagasi擔心主人公在飢餓的狀態下會率先對他發起攻擊,為了生存只有先下手為強,正當老頭準備下手的時候,女人Miharu出現救了主人公Goreng,而主人公在憤怒之下殺死了老頭Trimagasi
  • 飢餓站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本期影片—《飢餓站臺》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瑪薩格主演,在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上榮獲最佳新人導演獎。
  • 《飢餓站臺》饑荒於活埋,你處於哪一種絕望?
    《飢餓站臺》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一個333層的監獄坑,一場有問生死的人間審視。食物資源是豐盛而短缺的,生活在上層的人,吃飽了沒事幹,以踐踏糧食與捉弄下層人為樂。大概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依舊處在高層,因而只有自私自利,才能活下去。
  • 《飢餓站臺》的10層隱喻,每一層都細思極恐,堪比恐怖片
    《飢餓站臺》是2019年的電影,該劇講訴在未來的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飢餓站臺》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科幻片和驚悚片,大家最好不要晚上看,容易睡不著。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細心人士可以發現該劇有10層隱喻,每一層都細思極恐。《飢餓站臺》與2008年的一部電影非常的相似,這部劇是加拿大短片叫《下一層》。
  • 《飢餓站臺》:西方式生存聖經被這部電影撕得底褲都不剩
    因為疫情,所有新電影都集體「冷藏」,所以最近熱起來的幾乎都是19年國外上映的電影,前有美國口碑票房大爆的《隱形人》,後有西班牙驚悚大尺度的《飢餓站臺》。《飢餓站臺》於19年9月6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但要不是疫情壓制住了猛烈的新片大潮,估計這部電影就沒什麼出頭之日了(論運氣多重要)。
  • 燒腦電影《飢餓站臺》獨家深度解析及隱藏結局
    《飢餓站臺》東羽之觀影,只推好電影!大家好,我是東羽之.。今天給大家推薦並解析的電影是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主角因為要戒菸自願將自己關在一座宛如監獄的333層空間裡,每天定時送餐,樓層越高吃得越好,越往下吃得越少甚至沒有的吃,進而出現人吃人的情況.但每個月會隨機交換樓層,隨著對這種設定本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 《飢餓站臺》結局什麼意思?理想與現實的激烈反差,叫人反思
    《飢餓站臺》是一部西班牙的驚悚風格電影,導演使用了太多的拍攝手法,展現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對比,給觀影之人強力的視覺衝擊和發人深省的感嘆,是娛樂圈中難得的一部諷刺力作,在影迷的心中引起了震撼和共鳴。而《飢餓站臺》結局什麼意思?很多人表示有點看不懂,不妨試著來解讀一番。
  • 飢餓站臺中的世界
    電影《飢餓站臺》以其獨特新穎的設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很多解釋都集中在《飢餓站臺》這個高層次的概念上,它顯示了一個階梯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寓言性的電影。本文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對循著電影所揭示的線索和黑暗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理性分析。1、 經理知道監獄坑的真實情況嗎?
  • 《飢餓站臺》——西班牙爆款人性電影90%的人表示沒有看
    大家好,今天小北來給大家推薦一部西班牙電影,他最近有很多人推薦給小北,所以小北想給大家來介紹一下,也讓大家去看一下,現在越來越多各個國家的電影都非常的優秀,有空可以多去看看外國的片子,擴大一下自己的視野範圍。
  • 《飢餓站臺》的深層次隱喻是什麼?你真的想多了
    抖音看劇觀影的我又來了,最近刷到了一部「反烏託邦」式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豆瓣評分7.7,在驚悚懸疑類電影裡好像還算可以。看懂這部電影其實只需要理解兩個概念就顯而易見了,一個是「堂吉訶德」,一個是「反烏託邦」。
  • 西班牙電影神作《飢餓站臺》可以看到極度飢餓讓人能變得多邪惡!
    這部《飢餓站臺》(El hoyo)為導演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 Galder Gaztelu-Urrutia )的首部執導作品,劇本交由大衛·德索拉( David Desola )以及佩德羅·裡韋羅( Pedro Rivero )執筆。
  • 《終極站臺》:抖音超火電影!弱肉強食的社會,人性終極考驗
    《飢餓站臺》西班牙年度科幻驚悚片,號稱垂直版《雪國列車》,科幻設定雖然沒有後者豐富,裡面的人物設定卻更加黑暗引人思考。《飢餓站臺》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未來的世界裡,有一座奇特的監獄,犯人們隨機分配在不同的樓層,唯一能上下運轉的是一張懸浮石桌。
  • Netflix驚悚神劇《飢餓站臺》繼《王國2》後火爆西瓜美劇!
    四月將至,但隨著海外疫情逐漸爆發,又有一批好萊塢大片宣布撤檔,這意味好萊塢 5 月的電影市場或許也將停擺,讓眾多影迷難免憋悶。但另一方面,海外流媒體們卻迎來了爆發期。Netflix、亞馬遜、Hulu等流媒體都在抓緊發力,頻出爆款。
  • 電影《飢餓站臺》:333層煉獄,層層分食的貪婪,堂吉訶德的救贖
    要說最近最讓我感覺到驚喜的劇情懸疑電影,應該就是2019年奈飛出品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不得不說2019年的奈飛真的是高質高量,無論是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美國工廠》、《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還是電視劇集《王冠》、《難以置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飢餓站臺》:假如分配食物的規則被重新定義,是否能有不同結局
    《飢餓站臺》這部電影,被譽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不過,與《雪國列車》象徵性較強的故事相比,《飢餓站臺》基本上沒有什麼隱晦的暗喻,內容很直白:在一個存在先後進食順序的環境中,如何分配食物?>誰都想活下去人的天性是趨化因子,趨化因子的原因是為了生存,在食物缺乏的環境中,我們吃一切來保護生命在飢餓之家的設計中,沒有必要詛咒上層社會像饕餮一樣貪婪的食慾,也沒有理由指責下層社會對同伴的殘忍他們為了生存而生存,這不是道德選擇,而是遺傳基因的命令他們的活動邏輯是,為了全部,根據現有的食物分配方式解決難題,在「飢餓之家
  • 《飢餓站臺》世界上的三種人 上等人 下等人 墮落之人
    《飢餓站臺》是相當有創意的西班牙電影,導演 Galder Gaztelu-Urrutia 以諷刺、殘酷,加上超現實的手法,營造一個階級分明的世界。當然,兩個編劇也是功不可沒。《飢餓站臺》很明顯是一個寓言故事,關於我們的社會、地球的資源和我們的生活。這部電影從一張食物檯,反思人性、階級、罪惡等問題,想像力和社會批判力,同樣一鳴驚人。《飢餓站臺》的社會信息其實十分清楚,電影也指涉一些文學作品,一些是明顯涉及的作品,一些是沒有太明顯地涉及的,還有一些是觀眾可以自行聯想的。
  • 《飢餓站臺》,一場理想與現實的終極battle
    有1說1,電影《飢餓站臺》設定清奇,兼具可看性與深度。值得我們吹爆它。男主申請進入被稱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的現代監獄,想要通過「自我管理」達到戒菸和閱讀的目的。經過層層審核,他如願以償。卻發現這裡的生活遠遠不是他想像的那樣簡單。
  • 《飢餓站臺》——我竟然從這部極度陰暗重口的影片裡看到光
    而這部西班牙科幻驚悚電影《飢餓站臺》,充滿血腥、暴力、獵奇等元素,口味重、尺度大,還真不適合一般人上影院觀看。男主因為某個目的,自願進入「監獄坑」——一座中間被挖空以便停放食物「站臺」的建築,無數個房間垂直堆疊,沒人知道有多少層,只知道每層住兩人。
  • 《飢餓站臺》結局解析
    最近有一部影片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也有許多人跟風去看了這部影片,但是有很多人表示看完之後不懂得結局在說什麼,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析一下這部《飢餓站臺》的結局。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在影片的最後,男主角和最後一層的小女孩坐上了移動的餐桌繼續向下走去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男主和小女孩成功了,成功的引起了管理層的注意,這一幕代表那不曾磨滅的希望!
  • 《飢餓站臺》人性之下,該如何守護屬於你的「奶油布丁」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解最近很火的驚悚懸疑電影《飢餓站臺》,可能大家會疑惑,既然定義了它是驚悚懸疑片,為何又會出現奶油布丁這種不符合意境的東西呢?因為在小編看來,說它是一部充滿暴力美學的人性啟示片更為適宜。一起來一探究竟吧!影片一開始,一覺醒來的男主發現自己身處寫有「48」的監獄中,茫然中瞥見對面一個矮胖的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