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世界上的三種人 上等人 下等人 墮落之人

2020-12-13 閱影狂魔

《飢餓站臺》是相當有創意的西班牙電影,導演 Galder Gaztelu-Urrutia 以諷刺、殘酷,加上超現實的手法,營造一個階級分明的世界。當然,兩個編劇也是功不可沒。

在一個封閉的世界之中只有三種人,一種是在上面的人,一種是在下面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墮落的人。每天,囚室中央會有一個載著食物的平臺降落,上層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盡情吃喝,食物是足夠的。可是,平臺一層層沉降,食物就愈來愈稀少了。所以,下層的人只可以吃捉襟見肘的食物。當然,去到最下面的時候,食物已經所剩無幾了。就正如地球上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富裕社會擁有過多,多於他自己所需要的,而住在貧窮地區的人,是覺得不足夠的。《飢餓站臺》很明顯是一個寓言故事,關於我們的社會、地球的資源和我們的生活。這部電影從一張食物檯,反思人性、階級、罪惡等問題,想像力和社會批判力,同樣一鳴驚人。

《飢餓站臺》的社會信息其實十分清楚,電影也指涉一些文學作品,一些是明顯涉及的作品,一些是沒有太明顯地涉及的,還有一些是觀眾可以自行聯想的。明顯涉及的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飢餓站臺》的主角 Goreng(名字是一種東南亞食物名稱),自願參加囚室計劃,他的目的就是獲得認可文憑證書,經過了面試,他入住囚室,帶去的唯一一樣物件,就是小說《唐吉訶德》,從他的抉擇,就可見他對知識的重視。至於 Goreng 第一個室友 Trimagasi 來到囚室,其實是受到武士刀廣告的誘惑,從中可以看到電影有對於消費主義的反省和批判。

Goreng 和唐吉訶德一樣,都有一種為信念一往無前的理想和追求,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如此說唐吉訶德:「他的寶貴自己的生命,只在這生命是實現理想的手段,是將真理和正義來樹植於人間的手段的範圍以內,除此以外他對自己的生命也沒有意識毫無重視的必要的。」(鬱達夫譯)Goreng 重視人的生命和道德,嘗試壓抑自己的吃人慾望,最終,他為了反抗不合理的制度,與另一個黑人囚禁者(《唐吉訶德》中的 Sancho Panza 桑丘潘薩?),踏上抵抗的冒險道路。

囚室的世界及其不合理制度,就是這個殘酷世界的最底層,原來有一個小朋友住在那裡。片中處於低層的小孩,令人回想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中〈叛逆〉一章(即著名的〈宗教大法官〉之前一章),無神論者伊凡問敬虔的阿遼沙:假設要建築造福人類的幸福大廈,但必須要殘害一個小孩子,阿遼沙是否答應。阿遼沙說不答應,而且他相信大廈是建立在基督之上。

《飢餓站臺》沒有太明顯地涉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電影引申出來的思考是,囚室有一個無辜的小孩,說明世界中有些人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感覺幸福,但是只要有一個如此不合理的狀況發生,沒有人可以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而覺得沒有問題。

綜觀《飢餓站臺室》全片,有人聯想到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荒誕劇《等待果陀》而我從這部電影立時聯想到的文本,是魯迅的《狂人日記》。《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感到自己活在吃人社會,和電影不同的是,人吃人不是因為飢餓,是因為民族性。吃人作為殘酷的極端行為,代表的其實就是社會的殘酷及不合理。《飢餓鬥室》和《狂人日記》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將希望寄託於將來,也就是救救孩子的聲音,如果有人聽到的話……

相關焦點

  • 下等人談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談格局
    來源:國學文刊(ID: GuoXuewenkan)♬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常浩朗讀音頻雖說當今社會講究人人平等,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區別的。若是跟這些人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一個愛指責別人過錯的人,自身也必然有過錯,甚至是相同的過錯。 一個嘴巴上總是是非的人,內心必然也是渾濁的。若是與這些人相處久了,必然終日不得安寧,煩不勝煩,甚至還可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先看下等人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他們一旦否定了一個人,這個人做的一切都是不對的,他們喜歡先給對方扣上一頂帽子,然後盡情往對方身上潑髒水。他們還會互相議論,在自己的群體中產生集體效應,這樣就可以打倒和推翻一個人。
  • 佛說:世上有三等人,最上等人「拿得起」,也「放得下」
    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忙忙碌碌的,佛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等人,大多數人都是為自己的事業,學業,或者為名為利為忙,這是第三等人,少部分人對世事都看得很淡,但是卻為心靈的枷鎖所困,這是二等人,只有極少數人,為了人生的究竟目的而忙,想要尋求真正的解脫,這才是第一等人,也是最上等人。
  • 《飢餓站臺》——西班牙爆款人性電影90%的人表示沒有看
    這句話是「世界上有三種人,上層的人,下層的人以及掉下去的人」。《飢餓站臺》是由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馬薩戈、佐裡昂·伊圭裡奧爾主演的驚悚片,於2019年11月8日在西班牙上映。該片講述了在一個垂直的監獄裡,載有食物的平臺從1層一直降落到上百層,吃不飽的囚犯開始陷入人吃人的故事。飢餓站臺又叫監獄坑,總共有333層,每層有兩個人,也就是說這整個監獄裡共有666人。
  • 《飢餓站臺》結局什麼意思?理想與現實的激烈反差,叫人反思
    《飢餓站臺》是一部西班牙的驚悚風格電影,導演使用了太多的拍攝手法,展現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對比,給觀影之人強力的視覺衝擊和發人深省的感嘆,是娛樂圈中難得的一部諷刺力作,在影迷的心中引起了震撼和共鳴。而《飢餓站臺》結局什麼意思?很多人表示有點看不懂,不妨試著來解讀一番。
  • 飢餓站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本期影片—《飢餓站臺》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瑪薩格主演,在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上榮獲最佳新人導演獎。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這話什麼意思?
    不囿於其中的正誤,南懷瑾先生還在很多方面將生命的蓬勃活力展現出來,他成為很多青年人的接引人,他有這麼一句話: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值得我們再三思考。何為薄情?在新華字典中的基本解釋是:不念情義,多用於男女之愛。南懷瑾說,報德者寡抱怨者多。是不是文化程度越高就會越發薄情呢?
  • 《飢餓站臺》:這段時間最好的電影,寫盡了人生的黑暗
    聊《飢餓站臺》,肯定要先搞明白那個「監獄」是怎麼回事。片中所謂的監獄其實類似一棟特別高的房子,從頂層貫通到底層的正中間有一個移動平臺(電梯),每層牢房有兩名犯人,房內只提供基本水源,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吃平臺上的飯菜。
  • 飢餓站臺中的世界
    電影《飢餓站臺》以其獨特新穎的設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很多解釋都集中在《飢餓站臺》這個高層次的概念上,它顯示了一個階梯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寓言性的電影。本文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對循著電影所揭示的線索和黑暗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理性分析。1、 經理知道監獄坑的真實情況嗎?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晚課】第640期
    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先看下等人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  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喜歡憑藉內心的臆測給別人帶帽子,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 《飢餓站臺》:西方式生存聖經被這部電影撕得底褲都不剩
    因為疫情,所有新電影都集體「冷藏」,所以最近熱起來的幾乎都是19年國外上映的電影,前有美國口碑票房大爆的《隱形人》,後有西班牙驚悚大尺度的《飢餓站臺》。《飢餓站臺》於19年9月6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但要不是疫情壓制住了猛烈的新片大潮,估計這部電影就沒什麼出頭之日了(論運氣多重要)。
  • 人在等雪,雪在等人
    貶謫江州的時光,正是白居易人生最失意之時。昔日春風得意,少不了高朋滿座。今日跌落塵埃,真心待己的朋友,便顯得分外珍貴。劉十九,正是白居易的患難之交。在雪花飛舞的日子裡,邀上好友,圍爐夜話,借著雪景,釀字為酒,飲雪成詩,於時光清淡處,淺笑安然,豈不快哉?冬天之所以那麼寒冷,是為了告訴大家:身邊人的溫暖,是多麼的重要。
  • 《飢餓站臺》:假如分配食物的規則被重新定義,是否能有不同結局
    《飢餓站臺》這部電影,被譽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不過,與《雪國列車》象徵性較強的故事相比,《飢餓站臺》基本上沒有什麼隱晦的暗喻,內容很直白:在一個存在先後進食順序的環境中,如何分配食物?主角為了250層(最後發現是333層)的人吃溫熱的米飯,他自己是那個分吃,每個人都可以保證每個人都有吃的,因此他動員,劃清界限,威脅和暴力等方式可以發現,到最後自己和黑人兄弟在裡面,最終成為他的食物的分配方式,沒有成功不聽故事和導演的想法,只說在飢餓站的世界裡,什麼樣的食物分配會成功
  • 豆瓣9.2分《動物農場》:世界上,永遠只有三種人
    接著,豬們開始不用參與勞動,每周日還可以享有在尾巴上系綢帶的特權。小豬們不被允許和其他小動物一起玩,它們有自己的學校,拿破崙親自任教。豬們還集體搬到人類的房子裡。拿破崙還找了一個人類律師,和人類做起了生意。
  • 《飢餓站臺》:何為打破階級壁壘的關鍵?溝通看似簡單,卻也最難
    從這一點來看,《飢餓站臺》其實倒更像是運用了「下一層」的靈感的「垂直版」《雪國列車》,有別於奉俊昊對人物角色弧光的細膩處理以及對整個故事線的完整串聯,《飢餓站臺》的世界觀則更傾向於是一種極簡化的架空,其對於階級的諷刺也刻畫地更為荒誕和極端。
  • Netflix驚悚神劇《飢餓站臺》繼《王國2》後火爆西瓜美劇!
    以Netflix網飛為例, 3 月就陸續上線了《惡魔城 第三季》、《斯賓塞的機密任務》、《王國 第二季》、《飢餓站臺》等劇集。其中,西班牙高口碑電影《飢餓站臺》,號稱是《心慌方》+《雪國列車》+《電鋸驚魂》的結合版,集懸疑、驚悚、密室、暗黑等元素,被譽為年度神作。
  • 《飢餓站臺》結局解析
    最近有一部影片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也有許多人跟風去看了這部影片,但是有很多人表示看完之後不懂得結局在說什麼,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析一下這部《飢餓站臺》的結局。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在影片的最後,男主角和最後一層的小女孩坐上了移動的餐桌繼續向下走去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男主和小女孩成功了,成功的引起了管理層的注意,這一幕代表那不曾磨滅的希望!
  • 《飢餓站臺》:反烏託邦的社會實驗場
    333層地獄是對影片《飢餓站臺》的一個形象描述。這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反烏託邦的社會實驗——監獄坑(又名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每一層的監獄坑類似於圓形方孔銅錢,數百個「銅錢」堆疊在一起形成了這個巨大的社會實驗場。
  • 《飢餓站臺》的10層隱喻,每一層都細思極恐,堪比恐怖片
    《飢餓站臺》是2019年的電影,該劇講訴在未來的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飢餓站臺》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科幻片和驚悚片,大家最好不要晚上看,容易睡不著。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細心人士可以發現該劇有10層隱喻,每一層都細思極恐。《飢餓站臺》與2008年的一部電影非常的相似,這部劇是加拿大短片叫《下一層》。
  • 下等人恩將仇報,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報怨!
    人分三等:上智、中人、下愚。 在這個眾生皆平等的時代裡,出生地位,金錢權利不再是劃分等級的標準,不過人真的可以分為三六九等,依據的便是一個人的德行。 一、上智者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