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2021-03-06 玉林易橋瑞智會計

中國社會有三等人:


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


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


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


先看下等人


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


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喜歡憑藉內心的臆測給別人帶帽子,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他們一旦否定了一個人,這個人做的一切都是不對的,他們喜歡先給對方扣上一頂帽子,然後盡情往對方身上潑髒水。他們還會互相議論,在自己的群體中產生集體效應,這樣就可以打倒和推翻一個人。


最關鍵的是:他們最在乎的是自尊和面子,一個人越是百無一用,越執念於那些無足輕重的底線,處處都要表現出自己強大的自尊心。他們脆弱而敏感,實的不行就要虛的,於是產生了補償心理,越失敗就越要面子,急需獲得別人外在的稱讚和認可。



所以他們總是被情緒左右,喜歡能夠滿足自己情緒化的東西。一旦某個人被別人針對和否定了,就會加倍的報復對方,所以這個群體裡永遠都是各種「是非對錯」「倫理道德」,充滿著各種人身攻擊和大吼、與謾罵。


再看中等人


下等人喜歡「對人不對事」,而中等人喜歡「對事不對人」。


因為他們已經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在潛意識裡開始遠離各種是非對錯。


他們往往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是某一個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或者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術派人物。


他們喜歡講理,下等人那裡傳過來的流言蜚語,會被他們自動過濾掉其中情緒化的東西,他們一般不會和下等人爭吵,不是他們不會吵,而是他們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一個粗俗者的姿態。他們喜歡彼此協商和理解。總之,他們一切行為都在圍繞解決實際的問題。



他們不喜歡沉溺世俗,也不擅長形上學,喜歡就事論事,埋頭做自己的事,他們的價值就是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他們往往踏實而努力,屬於是中產階層,有恆產者才有恆心,所以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操守,不會輕易被左右。


再看上等人


中國最需要的,是有大格局的人。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他們早已遠離是非對錯,也不會被具體的問題所牽絆,擅長跳出事情看事情,喜歡總結歸納,所以總能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與個體相比,他們更關注人性;與解決問題相比,他們更關注結局。


他們不會因為是非對錯而傷了感情,也不會因為具體問題而錯過價值。


他們常常喜歡站在問題的最高點,以大局為己任。同時他們總是把姿態放的很低,低到無形。



山不畏其高,高者為峰,高是一個人的格局;水不畏其低,低者成淵,低是一個人的姿態。


大格局的人既像山一樣高遠,又像水一樣無形。能與萬物融合甚至妥協,所以不招怨恨;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因此能「海納百川」;能滋潤萬物,因此是萬物之所向;隨變化而變化,是為萬變。


他們自信,但不自大;他們狂放,但不狂妄;借用李白的一首詩: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就是中國社會的三等人,也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等人構成了中國社會的大千世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要看懂自己,看清自己的局限。


最後終於明白:提升自己的格局,才是階層逆襲的最好途徑!

相關焦點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晚課】第640期
    :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先看下等人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  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喜歡憑藉內心的臆測給別人帶帽子,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搬弄是非的下等人.既然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古人常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是說:那些喜歡說別人是是非非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會挑起「是非」的人,這樣的人是「小人」,一定要遠離,否則他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 下等人聊是非 ,中等人談事情 ,上等人論格局
    但是人長大後,卻有了高下之分。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事情,上等人論格局。1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老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明史》評價徐溥「凝重有度」,即說他有度量,謀事不謀人。謀事不謀人,可以把握住事物的本質,精準的解決問題。謀事不謀人,可以明晰人之長短,更好的認清人的能力。謀事不謀人,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
  • 下人聊是非,中人談問題,上人論格局!(經典收藏)
    世界上有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但這並不取決於人的出身、地位、財力等外在因素,而取決於人的素養,做事的方式。這種劃分不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是精神層次,人生境界的劃分。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
  • 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上等人論格局; 中等人談問題 ;下等人聊是非他們一般不會和下等人爭吵,不是他們不會吵,而是他們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一個粗俗者的姿態,他們喜歡彼此協商和理解。總之,他們一切行為都在圍繞解決實際的問題。上等人是有大格局的人。
  • 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的區別在哪裡?讀後醍醐灌頂!
    世界上有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但這並不取決於人的出身、地位、財力等外在因素,而取決於人的素養,做事的方式。這種劃分不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是精神層次,人生境界的劃分。上等人付出、中等人交換、下等人索取人際關係的處理,首要在於懂得付出。懂得愛人,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舍才能有得,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報。付出的多少,決定了成就的大小。寧可吃虧,也不佔小便宜。寧可付出,也不辜負人心。
  • 下等人談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談格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下等人踩人,中等人擠人,上等人幫人(深度好文!)
    人分三等,下等、中等和上等。下等人踩人,他們的心態是: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過。中等人擠人,他們的心態是: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能比我好。上等人幫人,他們的心態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不同的行為造就不同的命運,是踩人、擠人,還是幫人,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和未來。 1、下等人踩人,一起滑入痛苦的深淵。有一種罪惡,叫做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過。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
  • 上等人會捧人,中等人會擠人,下等人會踩人!
    點 上世俗中,往往以財富來劃分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於是,有錢人大多被稱為上等人,沒錢人就被貶為下等人。其實這種劃分非常狹隘,真正區分一個人是上等人還是下等人,應該是心胸、格局、智慧、善惡。具體到為人處世上,會捧人的是上等人,會擠人的是中等人,會踩人的是下等人。要說起陰人、踩人,就不能不提擅長揣摩、工於心計的古代的縱橫家們。所以有人將鬼谷子稱作是陰人的祖師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評價很有道理。這個時代經常有人會喜歡踩著別人,追求利益,顯得自己高人一等。說起歷史上最會挖坑陰人,使絆子踩人的群體,若說縱橫家第二,那沒人敢排第一。
  • 鬼谷子: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的劃分,不是勢利眼,只是太現實
    人生就如同牌局,玩牌的是我們自己,輸贏看你水平高低,不過關鍵是命運才是洗牌的人,所以每個人的牌都不一樣,人也就有了三六九等。今天就來分享下等人、中等人、上等人的劃分,這種劃分不是勢利眼,只是太現實,但是命運並非無法改變,關鍵是找對方法:1、下等人一貧似水。
  • 人分三六九等,那麼你知道什麼是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嗎
    對於人的等級劃分,古已有之。人們除了依據權力和職務上的標準,劃分人的等級,還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來劃分人的等級。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表現劃分,可以把人劃分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而且,這三種人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見。
  • 下等人恩將仇報,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報怨!
    人分三等:上智、中人、下愚。 在這個眾生皆平等的時代裡,出生地位,金錢權利不再是劃分等級的標準,不過人真的可以分為三六九等,依據的便是一個人的德行。 一、上智者以德報怨
  • 上等人裝糊塗,中等人裝老實,下等人裝聰明,深度好文!
    今天我們是根據一個人的心胸、格局、修養方面來分成三個等級:裝糊塗的是上等人,裝老實的中等人,裝聰明的下等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等人他們的眼光格局都看的很遠,不會只顧著眼前利益,而放棄美好的未來,所以即便是現狀不佳,他們也會不氣餒,不放棄,心裡揣著明白裝糊塗,心態自然會更加樂觀,做事情才會更有奔頭。
  • 26歲女博士升副教授被非議:下層人才聊是非,上層人都拼格局
    歷來只有下層人才聊是非,因為上層人都在拼格局! 01下層人聊是非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怪圈,越是層次底的人,越是喜歡非議他人。一陣好說好笑後,就開始說讓我母親幫忙找人,讓他兒子上大學。原來,他兒子沒有考上,看我考了好大學,她覺得我母親是教師,肯定有路子能讓她兒子也上好大學。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這話什麼意思?
    不囿於其中的正誤,南懷瑾先生還在很多方面將生命的蓬勃活力展現出來,他成為很多青年人的接引人,他有這麼一句話: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值得我們再三思考。何為薄情?在新華字典中的基本解釋是:不念情義,多用於男女之愛。南懷瑾說,報德者寡抱怨者多。是不是文化程度越高就會越發薄情呢?
  • 人分三等:下、中、上。社會分三階層:上、中、下
    人分三等:下、中、上。社會分三階層:上、中、下。下等人專聊是非八卦,誰要是做什麼不行,從來不想問題的根源所在,不進行實踐研究,通過臆想給對方帶上帽子,背後議論並推向風口浪尖。對八卦感興趣,心中的某個偶像犯了錯誤受到批評會群起而攻之。同時又喜歡愛面子,這種人儘量遠離。
  • 弱者互撕,強者互助,大格局的人懂得彼此成就
    02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踩人。03大格局的人是彼此成全強者自有強者的風範,大格局的人自有彼此成就的雅量。有個年輕人問上帝:「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麼不同?」上帝不答,帶他到兩處都參觀了一番。年輕人驚訝地發現,地獄裡,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卻飢腸轆轆,瘦骨嶙峋。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肉湯的長勺,但過長的手柄讓他們無法吃到嘴裡。
  • 古訓:一個人的層次不是在於金錢地位,而是在於修養格局!
    中國有古諺講「愛聽小語」,以及「遠重衣冠近重人」,就是說,一般的人都是用這些小事來評論、衡量一個人的高低、善惡,甚至成為了道德人格的砝碼。 既然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
  • 下等人與狗禁止入內?媒體刊文:哪怕是惡搞也應追責
    下等人與狗禁止入內?近日,網傳一段「鐵嶺一商鋪貼告示稱下等人與狗禁止入內」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涉事商鋪名為「豪客酒行」。9月23日,豪客酒行有限公司回應媒體稱,該公司並未授權鐵嶺該店鋪,該店或涉嫌侵權問題,公司將開展調查。
  • 格局越大的人,越清醒;境界越高的人,越不易被迷惑!
    人,有志不在年高,昏庸妄活百歲。處世不在窮富,重在格局。一等人論的是胸懷,談的是格局;二等人,論的是發展,談的收益;三等人,論的是非談的是八卦!寧與君子爭論,勿聽小人雌黃。君子論理不論人,小人論人不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