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聊是非,中人談問題,上人論格局!(經典收藏)

2020-12-13 素佛堂

世界上有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但這並不取決於人的出身、地位、財力等外在因素,而取決於人的素養,做事的方式。這種劃分不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是精神層次,人生境界的劃分。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

上等人有能力沒脾氣,中等人有脾氣有能力,下等人沒能力有脾氣,上等人人讚美人,中等人人不理人,下等人人踩人,上等人信念堅定,中等人相信自己,下等人恐懼懷疑。

古人常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是說:那些喜歡說別人是是非非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會挑起「是非」的人,這樣的人是「小人」,一定要遠離,否則他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古人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沒有站在對方的位置,是不知道對方的處境的。只有你站到他的位置的時候,才知道對方的處境。祖師大德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兩人在閒談的時候,不要談及別人的過錯。而且又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來講是非的人的,自己一定處於是非中。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聽是非就好了。

中等人適合幹中等事,通過自己的踏實努力,做好具體工作就好。盡心盡意將每件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也是有意義的人生。

聖人可以先知上百幾千年,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那樣的見解沒有什麼用處。像凱恩斯講的,預測準確有時候未必有用,比如從長期來看,人都是要死的。而人壽不過百,能看到五十年之後,就是大格局大胸懷了。不用向天再借五百年,活好這五十年,就已經很好了。

風物長宜放眼量,五十年的眼量,才能成就一個不疾不徐、從容自在的人生。大格局才有大回報。大者如毛澤東,如劉邦,格局大,犧牲大,得天下。小者如普通百姓,凡是捨得付出的,總是回報也多的。大格局,說到底,是大眼界,大智慧,大涵養,大氣度。也因此,小肚雞腸的人,睚眥必報的人,錙銖必較的人,都難有大格局。

相關焦點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先看下等人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喜歡憑藉內心的臆測給別人帶帽子,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 下等人聊是非 ,中等人談事情 ,上等人論格局
    但是人長大後,卻有了高下之分。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事情,上等人論格局。1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老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了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論語》有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胸坦蕩,光明磊落,而小人則愛搬弄是非,揭人短處。和小人計較會糾纏不清,自己也會陷入是非中,不妨忍他,讓他,避他。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搬弄是非的下等人.既然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古人常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是說:那些喜歡說別人是是非非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會挑起「是非」的人,這樣的人是「小人」,一定要遠離,否則他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晚課】第640期
    :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先看下等人如果談問題,他們能力不夠,如果論格局,他們高度不夠,於是就專論人的是非。  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喜歡憑藉內心的臆測給別人帶帽子,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 26歲女博士升副教授被非議:下層人才聊是非,上層人都拼格局
    歷來只有下層人才聊是非,因為上層人都在拼格局! 01下層人聊是非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怪圈,越是層次底的人,越是喜歡非議他人。一陣好說好笑後,就開始說讓我母親幫忙找人,讓他兒子上大學。原來,他兒子沒有考上,看我考了好大學,她覺得我母親是教師,肯定有路子能讓她兒子也上好大學。
  • 下等人談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談格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格局越大的人,越清醒;境界越高的人,越不易被迷惑!
    人,有志不在年高,昏庸妄活百歲。處世不在窮富,重在格局。一等人論的是胸懷,談的是格局;二等人,論的是發展,談的收益;三等人,論的是非談的是八卦!寧與君子爭論,勿聽小人雌黃。君子論理不論人,小人論人不論理。
  • 《道德經》:想做人上人,請先學會做個「人下人」
    如果能夠學會這幾點智慧,你便可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了,但若是想成為人上人,則需要更深層次的智慧。對此,老子也在《道德經》中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
    《鹽鐵論》中很經典的十句話,讓人百讀不厭!一、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不因為貧窮改變氣節,不因為貧賤改變志向。--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一個人地位低下並不妨礙他有智慧,一個人生活貧困並不妨礙他有德行。五、冰炭不同器,日月不並明。--語出西漢桓寬《鹽鐵論·刺賦》冰塊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中,日月也不會同時出現。相互矛盾的事物是不能夠同時運用的。
  • 北大概率論博士談概率論的訓練
    談概率論的訓練及其它(一)——本科準備老實說,如果讓我重新選擇學習概率論的路徑,其結果會和現在有不小的區別。這種區別並不是資源意義上的,因為我至今仍然覺得不管是我的本科四年,還是研究生五年,都有充足的資源可加利用,關鍵是你如何利用的問題。
  • 論八字命理中格局與日主的關係
    當然,對日主旺衰強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必過高,更不必追求日主與全局五行的平衡,一個日主只要有根有氣,基本上就可以承擔各種格局了。 《子平真詮》上說:「是故十幹不論月令休囚,只要四柱有根,便能受財官食神而當傷官七煞。」
  • 格局越小的人經常說這3種話,職場中要儘量躲開他們
    格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格局是一個詞。讓我們把詞分開。格是指一個人在認知範圍內對事物的認知。「局」是指在認知範圍內所做的事和事情的結果,稱為模式。不同的人對事物有不同的認知範圍,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工作場所,說話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是與同事溝通還是與老闆溝通,言行都要謹慎。
  • 有「格局」的女人,反映在穿搭上有這3個特點,讓人刮目相看
    有「格局」的女人,反映在穿搭上一般有這3個特點,你有嗎?嗨咯,大家好呀~什麼是「格局」呢?在知乎上有人說道,一個人的格局就是在他思考問題的時候,既有歷史的深度,又有世界的寬度,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與他的視野是否廣闊有著莫大的關係。判斷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不但能體現在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上,還能在衣服穿搭上看出來。一個「格局」高的女人,在穿搭上一般有這3個特點,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
  • 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上等人論格局; 中等人談問題 ;下等人聊是非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喜歡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挑撥離間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他們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 炎一:紫微鬥數靜態格局與動態格局
    「三三歸一」在鬥數宮位 道家有一個論調:「三三歸一」,道家談三三歸一談得非常廣,諸如「守三一」的存想法......。道家談的存想,佛家稱觀想、冥想,都是一樣,名稱不一樣而已。因此田宅有事,除了陽宅之外,還有財運、財庫的問題。靜態格局與動態格局 外出格看遷移宮,當然「靜態格局」與「動態格局」都要看。何謂「靜態格局」與「動態格局」?以前用了很長時間,專門講了鬥數裡長見的格局,這些格局不加宮幹四化的,一概稱為「靜態格局」。
  • 八字格局論命、地支刑衝剋害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第一格局論命大家之所以不太重視格局,主要是現代命理把格局簡化成身旺身弱之類,另一方面在於目前預測多數是面測,絕大多數人過來預測,只要看他的衣著及言談舉止,基本這個人什麼性格,什麼檔次就已經很清楚了,無論你用什麼理論,要大致測準一個人的命基本沒多大問題。
  • 翻譯研究的格局與問題
    翻譯研究的格局與問題 ——從趙稀方《翻譯與現代中國》談起 2018年12月17日 11:11 來源:文藝報 作者:李今 字號 內容摘要:趙稀方將其翻譯新論命名為
  • 多少人敗在不會跟老闆談加薪上,文中3點受用一輩子,值得收藏
    職場中,有些朋友一方面希望加薪,另一方面又擔心拿捏不準,害怕適得其反,往往不敢向領導開口。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都適用,職場同樣如此。特別是當你的薪水很久都沒動一動的時候,你更加應該哭一哭,需要你自己去談出來。
  • 「差序格局」抑或「關係情理化」:對一個經典概念的反思
    雖然不同的學科可能需要對「人」進行相異甚至相左的假設,比如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政治學的「政治人假設」、社會學的「社會人假設」,但是,在具體的研究中,當以學科化、專業化的視角來詮釋「人」時,往往丟掉了「假設」而只見「經濟人」、「政治人」、「社會人」,進而在存在論和實踐論的層面上普遍出現了「解釋失靈」的局面,由此造成了「人」的消失。
  • 租房都是人下人
    「黑中介教父」 蛋殼出問題之後,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還是不長教訓:既然長租公寓這種租房模式容易出問題,租金貸更是讓人背上了債務,引發更大的問題,為什麼年輕人還要選擇在大城市租長租公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