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兩年援藏:舍小家顧大家的蘭天雪 成了無數...

2020-12-13 四川新聞網

 蘭天雪(左二)(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7日訊(記者 李丹)「來這裡,本想著能把更好的教育給他們,但到最後才發現受教育的其實是自己。」雖然已經回到了成都,蘭天雪回想起兩年的康定支援工作,至今依舊感觸很多,「和孩子們的短暫相處,讓我對教育、對人生、對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2016年9月,響應四川省委、省政府號召,蘭天雪赴康定開啟為期兩年的對口支援工作。赴康定後,根據政府班子分工,蘭天雪協助分管康定市的教育、衛生、機關事務、地方志、聯繫團委、婦聯等工作,抓好跑馬山提檔升級重點專項工作;圍繞都江堰對口支援康定市的工作任務,做好呷巴鄉鐵索村、塔公鎮各日馬村、瓦澤鄉水橋村三個脫貧示範村的攻堅工作,支醫支教支農相關專項幫扶;積極聯繫相關資源,在康定開展愛心幫扶工作。不僅工作完成得出色漂亮,帶動村民脫貧奔康,在蘭天雪看來,自己還收穫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是孩子們的真心。

蘭天雪(右)和當地小朋友合影(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舍小家顧大家

成為無數孩子的蘭媽媽「我覺得很值得」

「有一句話,直到現在我也很難忘。」蘭天雪回憶,當時初到康定進學校調研時,一個叫卓瑪的藏族小學生問「你們是好人還是壞人」,「當時剛剛見到他們,他們都躲得遠遠的,也許是害羞,也許是陌生,也許是自我保護。他們的淳樸無暇,又無比渴求的眼睛,真的讓我們很震撼。我馬上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你們修操場的,他們就放下了戒備,對著我們笑。」

蘭天雪(左)和小朋友交流(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其實,一開始拋下小家,我心裡還是挺愧疚的。」蘭天雪坦言,「狠心」將小兒子託付給家中老人照顧,自己對孩子老人都有些愧疚,「但在康定,我成了無數孩子的蘭媽媽,看著他們享受了醫療、教育後的笑臉,我真的覺得很值得,覺得自己的激情、真心、真情都沒有白費,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蘭天雪說,能到康定支援,家人給了很大的支持,孩子們也很懂事,「我也會時常給他們講我在康定的故事,帶他們從都江堰到康定去看其他小朋友,現在他們都成了好朋友。」蘭天雪在康定還認養了一個和奶奶相依為命的孩子,「他的家是康定唯一一個深度貧困鄉鎮,也是最偏遠鄉鎮吉居鄉葛壩村的孩子,在新都橋藏文中學讀書,後來幫助他去了滬定職高讀書,讓他學習修車技術,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長,能迎來更加美好而溫暖的人生……」

援藏幹部們深受孩子們喜歡(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及時了解短板和問題

將優秀醫療教育資源帶到康定 資源共享

「這兩年,我們團隊一起做了一些工作,我自己也很有收穫。"蘭天雪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衛生口是自己的分管領域,和同事幾乎把康定所有的醫院都跑遍了,在了解到當地衛生領域的短板和問題後,便立即和都江堰衛生系統聯繫,將優秀的醫療資源帶到康定,「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康定『健康行1232工程』,採取醫院一對一結對幫扶、結對認親、跟班學習的方式來提高康定醫院、學校的醫療和教育教學水平。「

同時,藉助都江堰衛生幫扶,蘭天雪和同事極力推進康定市創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實現了康定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定市民族醫院、康定市疾控中心、康定市婦幼保健院創等達標,4個醫療機構兩年內均完成了「二級乙等醫院」創建評比驗收工作。不僅如此,還將都江堰和康定兩市的政策、項目、業務及技能進行統籌安排,資源共享,促進康定衛生事業的發展。

教育方面,也是蘭天雪主攻的一個領域,在她的牽線搭橋下,都江堰市和康定市兩地教育「聯姻」,學校結對,通過「美麗的花朵教育行計劃」等提升康定教育水準,並聯繫都江堰的企業和愛心人士,為學校及貧困學生捐款捐物,達100餘萬元。

講黨課活動現場(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

無數個夜晚加班加點出方案

助力三個定點支援的貧困村脫貧

在康定,為了做好康定市塔公鎮各日瑪村、瓦澤鄉水橋村、呷巴鄉鐵索村的打造工作,蘭天雪與援藏隊的同志一起多次深入鄉鎮、村走訪調查,無數個夜晚和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反覆推敲,最終形成了三個貧困村的發展方案。多少個日子,蘭天雪和同事冒著積雪往返於折多山兩頭,最終提前完成了鐵索村蔬菜大棚和藏香豬養殖場的建設。

2017年,鐵索村村民年底務工收入達到40萬元,村集體收入也從2016年底的0元增加到14萬元。帶頭在村裡開展的環境整治工作,讓鐵索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康定市黨建、扶貧工作的亮點,先後接受四川省、成都市、甘孜州等各級領導的檢查,獲得數不清的讚譽,「我們定點支援的塔公鎮各日瑪村、瓦澤鄉水橋村、呷巴鄉鐵索村3個貧困村,在2017年就實現了貧困脫帽。」

現在村裡也發展起了旅遊業,都江堰和康定兩市政府籤訂了《青城山-貢嘎山旅遊區域聯動合作協議》,共同對外推介旅遊項目,共同開發和發展旅遊資源。目前,都江堰-康定已聯合進行多次推介,蘭天雪也成了連接都江堰和康定兩座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城市旅遊資源的紐帶。

不僅致力讓村民在當地富起來,蘭天雪為村裡產業理思路、想辦法、謀發展,為呷巴塔拉上村的村民爭取到10萬元左右的犛牛及加工設備的捐贈外,還積極組織村幹部走出去,拓展眼界,了解產業發展與鄉村旅遊共同發展模式。

「現在雖然回來了,但我一直掛心那裡的情況。」2018年10月,結束為期兩年的康定援藏工作後,蘭天雪開始撰寫自己的書稿,目前初稿已成,超過10萬字的篇幅,記錄了她援藏期間的工作點滴,也講述了援藏戰友、當地幹部、村民等近80人的故事,「我希望能把這份珍貴的記憶保存並延續下去。」

人物名片:

蘭天雪,女,漢族,1968年1月出生,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都江堰市人,現掛職任成都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2016年9月,根據安排,蘭天雪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主動報名參加到成都市委第四批對口支援康定市工作隊伍中去,舍小家、顧大家,帶領28名援藏幹部,共同融入到都江堰對口支援康定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獲2017年度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她所帶領的團隊不僅榮獲四川省優秀援藏單位(醫療衛生),也獲得康定市優秀基層黨組織(都江堰市第四批對口支援康定市臨時黨支部)的殊榮。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舍小家 顧大家 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
    記者 周濤 通訊員 楊永紅 李寶林舍小家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義無反顧戰貧困︱榕江縣場壩社區...
    我叫楊九紅,是場壩社區服務中心黨政辦公室副主任, 2015年大學畢業後我就來到了榕江縣工作。這五年來,一直奮戰在鄉鎮和社區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有緣結對幫扶了7戶貧困戶,經過共同的努力,現均已實現穩定脫貧。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舍小家顧大家 同孤棄兒童在一起
    副院長楊守偉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還是全國勞動模範,有著20多年的護理經驗,她主動請纓,帶隊堅守在護理一線。封閉管理初期,160多個孩子的生活照料、房間區域功能的重新布置、職工的分班分組管理、工作人員的食宿、在院兒童和職工的心理疏導,每一項工作楊守偉都衝在前面,每天都是從早上忙到深夜。
  •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四):藏族大叔即興舞蹈歌頌西藏美麗新農村
    編者按:今年是中央實施對口援藏政策26周年。26年來,山東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幹部人才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以責任與擔當書寫初心使命,換來藏區翻天覆地變化、藏區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正值山東第九批援藏工作正式開始一周年,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特派記者李靜奔赴山東對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則市,記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講述援藏幹部們的奮進故事。西藏,山高路遠地廣人稀,鄉村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度落後,山東援藏26年來,通過開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入手,紮實推進魯藏百村生態家園建設,打造西藏美麗新農村。
  • 餘慶脫貧攻堅戰場最美麗的身影!
    餘慶縣脫貧攻堅「夏秋決戰」啟動以來,全縣80%的幹部駐村開展幫扶,移的是駐地,不移的是忠誠;換的是任務,不換的是使命;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責任。大家按照縣委的要求,做到真駐村、真幫扶、真幹事、真滿意,因戶制宜謀劃脫貧項目,依靠村裡資源做強致富產業,圍繞產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同事們都說我是一個「老駐村」。2014年2月起,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舍小家顧大家,先後在普安縣龍吟鎮石古村、興仁市回龍鎮三妹孔村駐村,這一駐就是5個年頭,直到2018年8月三妹孔村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後,才輪換回單位工作。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如今,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來自北京的幫扶助力這裡的人們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  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幹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準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苗甫3組貧困戶羅朝忠家,家所處環境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阻礙和制約了生產發展,但又能利用冷屏山這一獨特自然資源來發展種草養牛,通過幫助他家通過小額貼息政策貸款50000元,購買能繁母牛22頭,幫助聯繫免費提供優質金銀草種,指導他科學種植5畝,教會如何進行牧草青貯,如何防病和科學飼養管理,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動員搬遷至重安堡上。
  • 江曉軍:先國家後小家 舍小我為大我
    江曉軍:先國家後小家 舍小我為大我 2020-07-24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脫貧攻堅一線共產黨員群像素描:「初心」寫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今年的建黨節,讓我們走近這些以行動踐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聽一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心聲…… 選擇:捨棄小家 為了大家 一兩個月回不了家,平時只能在視頻調度中看看對方有沒有出現。這是麗江市永勝縣水務局派駐魯地拉鎮格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趙麗和同為扶貧幹部的丈夫的真實生活。
  • 脫貧路上她舍小家顧大家,她說村民日子過得好,我就高興
    一天,蔡春來到村民鄧明貞家,眼前是一棟低矮的土屋,屋內光線昏暗,陳設簡陋,一位老人蜷縮在床角,發出虛弱的聲音——「誰呀?」蔡春趕忙回答:「大媽,我來入戶了解情況。」閒聊中,蔡春了解到鄧明貞的丈夫已去世十餘年,一家全靠她種地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沒得辦法,上有老,下有小,我就只會種點菜。」鄧明貞一家的情況讓蔡春十分揪心,決心要幫助她擺脫貧困。
  • 羅永輝: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共赴扶貧一線丨最美第一書記
    南方雜誌社啟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型策劃,並以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報導,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三《羅永輝: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共赴扶貧一線》。4年多來,他爭取多方支持,幫助貧困戶脫貧,完善民生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令這個邊陲山村發生了巨變。
  • ...舍小家顧大家 情灑扶貧一線丨荔波縣茂蘭鎮水慶村駐村幹部熊樹林
    雖然心知這是場硬仗,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脫貧攻堅這個神聖的歷史使命,踏上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入戶走訪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右)2018年3月,在我剛剛成為一名脫貧攻堅戰士的時候,女兒還不到兩歲。
  •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從『輸血』到『造血...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請聽錄音報導《從『輸血』到『造血』,培養撤不走的醫療人才》。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朱曉武,臨時接到趕赴西藏山南援助的緊急任務,報到沒多久,就接到一臺急診手術。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生命譜寫脫貧攻堅壯歌
    近日,我省脫貧攻堅一線傳來一則令人扼腕痛惜的消息:年僅51歲的德江縣桶井鄉沿江村支書安永恩,在拖著病體堅持工作、與直腸癌抗爭600餘天后,永遠閉上了雙眼。青山含悲,流水嗚咽。安永恩無愧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把青春奉獻給了這片熱土,把汗水灑向了這片熱土,譜寫出一曲令人肅然起敬的脫貧攻堅壯歌。
  • 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舍家為「大家」駐村更助村
    近日,看著手機視頻中的兒子,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深感愧疚,但短暫通話後,他又立即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最近他三歲半的小孩發高燒住院了,他趕回海口安排家人照顧好孩子後,又馬上回到了村裡。」大田鎮副鎮長許會這說,景春林對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有責任心。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  7天在日喀則的採訪可謂日夜兼程。我們走訪了亞東、江孜、拉孜、定日、薩迦全部5個上海對口幫扶縣。
  • 脫貧攻堅 我在一線|李徵宙:一切為了聯繫村的發展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系列報導編者按  麗水是浙江加快發展地區,近年來全市上下突出「黨和政府為核心,多元主體參與」的脫貧攻堅系列舉措,在基層一線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中間有鄉村幹部、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幹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