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學問從來都不是與生俱得的,人生來可以擁有天賦,但絕對不能擁有學問,學問只能從書本當中,從老師口中一字一句的學來。
我國每年都會有非常多的高考狀元,這些高考狀元在平時不斷的積累,又在高考的那兩天全部都釋放出來。成為高考狀元,進入一所好的高校,成就自己的人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2003年,我國有一個高考狀元,他在高考當中拿到了900分的成績,他是誰呢?
一、出生寒微的高考狀元
譚志佳,是廣東省佛山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農民,老老實實在家務農,依靠自己的勞動養活整個家庭。
廣東省在改革開放之後發展一直很好,可惜的是譚志佳的父母,由於沒有什麼文化,因此在發展方面比較受到限制,看著周圍人都富了起來,他的父母也逐漸明白了過來,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譚志佳從小的時候學習並非常的好,他既肯努力,也肯動腦。老師經常會誇耀他的成績,這讓譚志佳的父母感到開心。他們覺得譚志佳將來一定能夠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中考之後,譚志佳進入了佛山市一所普通中學學習。雖然這是一所普通中學,但是這裡每年還是會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人才走出去。譚志佳望著這些前輩們的身影,同樣想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在高中時,譚志佳每天都是最先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出教學樓,他的努力被所有人看在眼裡,他的勤奮就連老師都感到驚訝。
三年時光彈指一揮間,譚志佳早已不知道用掉了多少筆,寫完了多少本本子,學習資料試卷堆的比人都高,但是譚志佳卻說這只是正常水平。在他的心裡,他一直以那些走出去的前輩們為榜樣,希望自己能夠追隨他們的步伐。
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而過,2013年高考的時候,譚志佳拿到了900分的高分,一舉拿到了廣東省的高考狀元。
當然,由於他就讀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因此他也無可避免拿到了其所在高中甚至其所在地區首個高考狀元的桂冠。這些虛名雖然看起來有些可笑,但是人活一世不正為了這些嗎?
依靠著自己優異的成績,譚志佳進入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習。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以譚志佳的成績最終卻進入到了生命科學學院這樣一個絲毫都不接地氣的學院。
實際上,這是譚志佳自己的選擇,雖然以他的成績選擇金融,工程,建設乃至醫學都是完全可以的。
可是,譚志佳心中有著更為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他不想一生都為了金錢與名譽而奮鬥,他想要的是踏踏實實的為人類做貢獻。
生命科學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應用並不是很廣,但是其中的專業卻有著非常遠大的潛力,探索生命,研究生命,還能有什麼比這更加吸引人的嗎?宇宙的奧妙無窮無盡,所有的專業都是圍繞著探索生命這一主題而開展的。
譚志佳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選擇了這個專業,他覺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將來一定能夠在這個專業內有所建樹,而北京大學內聚集了非常多生命科學方面的專家,在強大師資力量的調教之下,譚志佳有信心為人類發展增添一種可能。
懷揣著遠大理想,譚志佳進入大學之後,發展又如何呢?
二、一路向前的才子
從高考進入大學並不是終點,只是開啟了另外一個徵途。上了大學之後,譚志佳更加的努力。要知道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的,可從來都沒有什麼泛泛之輩,從來都只有更努力,稍微不留心,小小的偷懶,便會被同齡人甩下一大截。
就是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譚志佳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他每年都可以拿到北京大學的獎學金,他的努力被同學們看在眼裡,他的優秀受到了老師同學們一貫的承認。
在他學習之餘,他還經常參加一些會議並在會上發表報告,他也經常跟著自己的老師參加一些講座。除了這些學術活動之外,譚志佳也開始了自力更生的步伐。
依靠兼職家教,譚志佳利用自己的勞動支撐起了自己的學習,加上他的獎學金,譚志佳在大學裡幾乎沒有問家庭要過一分錢。
學習和生活都很優秀,譚志佳在情商上面也非常的高,他性格隨和,待人非常熱情,做事也很認真,在同學們的支持之下,他做了整整四屆的班長,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歡迎。
畢業之後,譚志佳得到了德國留學的機會,可是由於他的父母不想讓他走得太遠,怕他到了德國之後,便會與清華北大那些外國留學的學子一樣,再不回到中國。於是譚志佳便更改了自己的志願,前往香港大學留學。
他在香港大學攻讀生物化學碩博連讀學位,香港大學的碩博連讀可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這裡可不像內地,香港大學的視野更為開闊,接觸的也更多的是國際上的學術大佬。要想在這裡做出一番成績,需要一定的勇氣與信心。
在港大讀書的期間,譚志佳依然保持著一種昂揚向上的態度,成績優異的他拿到了每月1.5萬元獎學金。這可是一筆巨款,能夠讓譚志佳生活非常的滋潤。
不過譚志佳可沒有心裡只想著自己,他將這1.5萬塊錢的獎學金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當成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這是他從本科之後一直保持的習慣,不讓自己的父母再為自己操心。
另外一部分則是寄給了自己的父母來改善自己父母的生活,碩博連讀的他年紀已經比較大,老家像他那麼大的孩子早就已經成家立業,可以反哺家庭了,譚志佳同樣不甘落後。
最後一部分則是拿給了自己讀華南農大的弟弟。這也算是對這位弟弟的一點激勵,希望他能夠奮發向上,做出更加優秀的成績。
順利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譚志佳並沒有立即回到大陸,他在香港大學醫學院成為了一名博士後研究生,他的主要研究是骨骼畸形遺傳病理,試圖解開這樣一個奧秘,緩解很多人生來便帶有的殘疾。
當然,他也早就已經在香港娶妻生子,目前的他生活比較穩定,妻子兒子其樂融融。在有空閒的時候,他會免費幫助一些在香港的廣東人子女補習功課,這也算是對家鄉的一種回饋。
總結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並不是一句玩笑。現在很多人都已經將這句話當成了是一種調侃,尤其是那些研究生博士生,讀書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如果他們不讀書早就已經出去工作,而他們選擇了讀書就只能研究生3年,博士生3~6年的熬下去。
這是一段艱苦的旅途,恐怕也就只有這些高素質的人才才能夠有這樣的閒工夫調侃自己吧。調侃歸調侃,其實這些高素質人才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