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工製作風箏,和家人一起去放風箏

2021-02-18 幼兒創意小手工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幼兒創意小手工」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想學什麼樣的手工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給我們!

兒童手工製作風箏,和家人一起去放風箏

春天到了學習下風箏製作方法,和家人一起去放風箏!

陽春三月,正是放風箏的好時機。特別是在我們美麗的風箏城濰坊。

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是完全屬於風箏的。
各式各樣的風箏飛滿了天空,使繁榮昌盛的濰坊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工具
A4紙、剪刀、美工刀、彩色筆、保麗龍膠、縫衣針、棉線、塑膠袋、兩根塑料管或竹籤。
1、準備一張韌性好、薄且輕的紙,長50釐米、寬30釐米。

製作傳統風箏所用的紙一般就是就用棉紙、宣紙、皮紙等。


2、將紙折成菱形,或者畫一個菱狀,將多餘的地部分剪掉,使紙變成菱狀。

可以看到,這個菱形(鑽石形)的底部15釐米,而上部為35釐米。


3、準備好兩根木條,一根30釐米長,另一根50釐米長,
用它們疊成十字架並且用繩子將其綁牢,十字架的頂部高15釐米,
而下部高35釐米。如果用竹蔑來做十字架最好,因為更輕更薄。


4、把已經剪好的紙的四個角各戳兩個小洞,
這樣就可以用尼龍繩把十架字固定在紙上。
也有人是用膠水將十字架固定住的,但這會增加風箏的重量,

而且還不牢固,用此法主要是為了減輕它的重量,
當然,風箏在空中的時候會不會散架就要考驗這紙的質量了。


5、就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再準備好兩根尼龍線,如圖所示,
將一根繩的兩端分別綁在短木條的兩端,
然後再用一根稍長的尼龍繩的一端綁在這根尼龍繩的中央。


6、為了美觀,用一些自己喜歡的飄帶綁在風箏的兩端還有尾部。
準備飛行時,要在尼龍繩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輕的線,這樣風箏就會越飛越高了。


注意事項:
綁風箏線,取一跟長度為40釐米左右的風箏線L,
使之風箏線的一頭繫於M點,

另一頭繫於N點使之線的長度要比MN的長度要長。
使之角MNP在三五十度之間即可,
註:此處的P為線L上的一個點,最後將風箏線繫於P點處即可。
調試階段:放風箏,看風箏怎樣飛的高,看好後降落風箏,

將P點固定,使之P點的位置再無法移動即可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當一年一度的風箏會到來時,小小的風箏就變成了友誼的使者,
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帶動了濰坊經濟的發展。

兒童手工製作風箏,和家人一起去放風箏

手工製作能夠讓我們更快樂,它讓我們沉寂的生活變得繽紛多彩。

喜愛思考是傳遞輕鬆快樂的生活態度。

小編每天為各位達人提供各種各樣的生活創意、小製作圖片教程。

非常希望興趣相投的MM聚焦在這裡,學習你的美好創意!

 今日互動 

你需要學習那方面的手工

或別的好建議?

(在下面的留言區回復哦,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喜歡本文請給

點一個小艾就有三毛錢~喜歡求點求鼓勵!

喜歡別忘了分享給好友哦!

【雙手比心】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手工製作小動物卡通風箏
    想學什麼樣的手工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給我們!  幼兒園手工製作小動物卡通風箏春天的時候很適合放風箏,風大而且太陽也不烈,經過了一個冬天,孩子們都在房間裡面悶壞了,經常性的放放風箏是很好的活動,一些學校還會舉行風箏比賽,看誰的風箏放的高放的遠,小朋友們就可以自己動手來製作小風箏了,這種兒童手工的製作可以讓孩子們完全的進入到這种放風箏的活動中哦。
  • 宋朝興起「風箏」,小兒堂後放風箏,風箏原來從宋朝就已流行起來
    首先風箏製作簡單,只有被放飛到空中才能發揮其作用,其通訊信息功能和軍事功能作用有限,而且發展了多個朝代,大家都風箏的作用,已經不具有太強的功能了。其二,造紙術的進步,在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後造紙技術不斷發展,到了唐朝經濟發達,人民喜好享受,娛樂活動豐富,紙張可以普遍用於風箏,發展至宋朝,經濟穩定,製作風箏的技術也達到發展。
  • 巧手製作風箏
    放風箏是十分普及的娛樂活動,每到春天,我市的公園和廣場隨處可以看到放風箏的市民,這些風箏有的是買來的,有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我市就有一位製作風箏的達人,他製作的風箏非常精緻,就像一件件藝術品,這位老人叫張洪軍。 72歲的張洪軍老人是個風箏愛好者,他製作的風箏不僅多,而且樣式也奇特。近日,記者來到張洪軍家中採訪,只見他的書房牆壁上掛滿了他製作的精緻風箏,造型各異的蝴蝶、栩栩如生的金魚、獨特的扇面……他將這些擺好裝在鏡框裡。
  • 武漢「追風箏的人」:50年手工製作風箏3萬餘架
    王三德正在放自製風箏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武漢1月21日電 (武一力)大到42平方米的巨型風箏,小到1公分的微型拇指風箏,這些外形獨特、技藝精湛的風箏均出自武漢76歲老人王三德之手。王三德痴迷風箏50年,手工製作風箏3萬餘架,被身邊的人稱為「追風箏的人」。記者21日在王三德的工作室裡看到,他自製的風箏有絹、布、塑料、綢、樹葉等多種材質,包含三國演義、紅樓夢、古代詩人、歷代皇帝以及花鳥蟲魚等主題,多是巴掌大小的微型風箏。
  • 兒童畫 步驟圖 放風箏
    活動目標1說一說生活中我們都見過什麼樣子的風箏,你和誰一起放過,在什麼地方放。2描繪一張和家人一起放風箏的情景,用卡紙剪出風箏,鍛鍊幼兒的手部肌肉。3運用過度色活動過程小朋友們喜歡放風箏嗎,你都見過有什麼樣子的風箏呢,有大章魚的,毛毛蟲的,蜘蛛俠的,老鷹的……好多好多種,一起說一說都是誰和我們一起在什麼地方放的呢,今天我們來描述一張戶外放風箏的畫吧。
  • 風箏只是兒童的玩具?你怕是對風箏一無所知
    在江灘或是公園,偶爾會看到孩子們放風箏,如果僅僅以為風箏只是兒童的玩具,那這是對風箏最大的誤解。《紅樓夢》裡也寫到,放風箏有「放晦氣」的寓意。《漳州府·府志》裡也有明確的記載:「九月登高,童子作風鳶放於野,方言謂之放公災。」風箏還常常與愛情聯繫在一起。向來有「千裡姻緣一線牽」之說,因此風箏長長的線,被喻為連接男女姻緣的紅線。
  • 「追風箏的人」手工製作風箏3萬餘架
    大到42平方米的巨型風箏,小到1公分的微型拇指風箏,這些外形獨特、技藝精湛的風箏均出自武漢76歲老人王三德之手。王三德痴迷風箏50年,手工製作風箏3萬餘架,被身邊的人稱為「追風箏的人」。
  • 春分時節話風箏 古人為什麼要放風箏?
    北宋蘇漢臣《百子圖》,左上角有一兒童在放風箏  春分時節,大地回暖,清氣上升,正是踏青放風箏的好時候。古人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放風箏是一項老少鹹宜的娛樂活動,而風箏製作技藝也是中國重要傳統工藝,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沙燕」風箏更是老北京的一個代表性符號。實際上,古人一開始發明風箏,並不是為了休閒娛樂,而是有著重要的軍事目的。
  • 和孩子一起作文:放風箏
    我說:「別怕,媽媽和你一起寫。」培孩子一起成長前幾天已經為孩子寫了幾篇範文,發表在我的微頭條裡。我表示我們可以一起寫,但她拒絕了,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很長時間,然後蹦蹦跳跳地跑出來,說:「媽媽,我已經想好了!」隨後為我口述了一遍。
  • 老北京文化:關於放風箏的那些事兒
    不過那時不叫風箏,而是叫紙鳶。宋人商鼎的《村居》寫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稱為風箏是宋代以後的事了。明代陳沂的《詢芻錄》載:「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紙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由此還可以看出,在古時放風箏是皇宮裡的一種遊戲,後來才流傳到了民間。
  • 天水張家川縣博物館赴劉家小學開展「傳承歷史,放飛夢想」手工風箏...
    草長鶯飛的三月,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風箏是春天的使者,手工製作風箏更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審美等綜合能力,讓夢想和風箏一齊飛翔!3月22日,張家川縣博物館攜館藏精品圖片展以及以「傳承歷史,放飛夢想」為主題的手工風箏製作社教活動走進張川鎮劉家小學。
  • 去放風箏吧!錢塘新區原來有這麼多放風箏的好地方
    趁著春暖花開,許多家長都已經想著,帶上孩子一起去放個風箏了。在錢塘新區,都有哪些適合放風箏的好地方?我們從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錢塘新區分局那兒幫你打聽到了。錢塘生態公園錢塘生態公園裡有草木扶疏的溼地花園,移步換景的梯田景觀,起伏有致的翠綠草坪,還有功能齊備的兒童娛樂區、草坪劇場區、康體健身區及環繞公園的跑道區等,也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蘇州太湖園博園風箏節火啦!各種風箏DIY,彩繪你的春日盛景!
    一年一度的蘇州太湖園博園風箏節來啦!賞花放風箏,一起嗨翻春天!傳統手工風箏展覽,一份作品就是一個故事景區內也是進行了精心的裝扮,那裡講述了風箏的起源還擺滿了傳統手工藝品,每一件手工藝品的背後,都有著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我所有的大朋友們和小朋友們,在開心快樂的同時還能收穫滿滿的知識,真是益處多多~風箏DIY,彩繪春日盛景
  • 清明節放風箏:又到了該放風箏的時候了,風箏的來源、歷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放風箏的時候了,買了風箏,趁著清明放假帶著孩子去找個大空地去放放風箏,看著孩子放著風箏,宛如放飛夢想,享受那闊別已久的天倫之樂,遠離了手機,呼吸下新鮮的空氣,觀賞下周圍綠油油的小草,心情莫名的愉快。
  • 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該如何把肥燕風箏畫精緻呢?聽大師講「畫訣」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詩人高鼎《村居》描繪的春天景色。踏青賞花放風箏是春天裡的重要的休閒內容。今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換個方式「賞風箏」,走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扎燕風箏項目代表性傳承人、92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費保齡先生,聽他講述一生與風箏結緣的故事。
  • 關於風箏的一些記憶,這個五一你放風箏了沒
    現在這個季節就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記得小編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每到這個月份的時候,就會跟社團裡的大家一起在操場上去用自己準備的材料,紙啊,塑料啊,或者是加上一些竹竿,一些小木棒、膠帶,做自己的風箏,然後等到自己的風箏放到天上的那一刻就感覺很幸福。
  • 兒童小作家——第三十一篇《放風箏》
    放風箏作者:宇文武玥星期天的早上,陽光明媚、萬裡無雲,小明和弟弟妹妹一起去公園裡放風箏,公園裡的天空成了風箏的海洋,有和太陽勢比高的老鷹風箏、有拖著大尾巴漂亮的金魚風箏、還有長著無數隻觸腳的大蜈蚣風箏……
  • 迷你世界:教你做風箏,一起來放風箏吧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的《村居》正如古詩中所說,草長鶯飛的春天,正是放風箏的時候,迷你小鎮每年都有放風箏的活動。這不,迷你小鎮今年的放風箏活動開始了,大家紛紛拿出各種各樣的空白風箏,這是大家製作的具有自我特色的風箏形狀。活動第一節目便是畫風箏。大家拿出彩彈槍,在自己面前的空白風箏上填充顏色。
  • 大爺手工製作80米長龍風箏放飛天空
    湖州風箏製作技藝丨風箏起源於中國,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風箏四藝」。 風箏在中國南北方稱呼不同,人稱「南鷂北鳶」。
  • 都是放風箏,林黛玉的風箏還能「帶走病根」?
    最近,南京的綠地廣場,多出了很多風箏和放風箏的孩子。放飛「晦氣」剪斷提線放飛風箏以「祛病消災」?南京放風箏的歷史有近1500年。《南史·侯景傳》中記載,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叛臣侯景圍困於南京臺城,城內外失去聯繫。手下將軍羊侃獻計,要儘快和援軍聯繫,就將救駕密詔藏在風箏下,順風向放到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