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如何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一起來看看吧

2020-12-22 茶餘歷史

大家都知道China的意思是「中國」,而china的意思便是「瓷器」由此可以看出瓷器在中國的地位之高,那麼瓷器是怎麼一步步發展為中國的文化瑰寶,並且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呢?

瓷器圖片

新石器時代

彩陶缽[6]

在大約70萬年以前的原始時代,人們就泥巴晾乾後用火燒烤堅硬的盛器用於盛水,存放食物等等,這便是陶器產生的初始。我國境內目前發現最早的陶器遺址是位於江西萬年縣內的仙洞人遺址、廣東英德青塘、靈山滑巖石洞、廣西桂林甄皮皮巖。主要品種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幾何印紋陶等,手法粗糙,構圖新穎流暢,表現了當時制陶的技術水平。

夏至兩晉時期

在商朝殷墟的遺址中,出土很多陶片、各種款式陶罐,這些陶器上的紋飾、符號、文字與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著密切的聯繫,陶器在此時已經不局限於盛物器皿,應用範圍廣泛。

大致可分為日用品、建築、 殉葬、祭祀禮品類等。而後秦漢古代的建築多用木料來架構,不易久存,所以一些偉大的建築,如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未央宮,都無法完整保存下來,但仍可在殘存的廢墟中發現瓦當及漢磚 等遺物,藉以略窺古代建築的規模。

隋唐五代時期

隋的朝代雖短,但在瓷器燒制上,卻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燒造,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 ,另外此時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一貼花,就是一例。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開,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產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1000℃以上,所以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時代。

宋元時期

瓷業在宋代隨各地新興窯場不斷出現而發展,湧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所謂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代形成品種豐富多彩、造型簡潔優美、 裝飾方法多樣化的特點。官私名窯名瓷風格各 異,百花爭豔,各現獨特風格之美。元代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釉裡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

元代梅瓶[6]

明清時期

明宣德青花蓮池行龍紋尊[6]

我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 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為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此時瓷胎也趨向薄,細、白的需求,在坯身上記住款式也從此開始,年代、堂號、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據有更確實的辨認。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工藝創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藍彩金彩也出現在五彩瓷器畫面上,色彩淡雅是其特點,從而豐富了清代瓷器裝飾。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指導哦

相關焦點

  • 紅色象徵喜慶吉祥,當瓷器和紅色結合,就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最好的...
    紅色象徵喜慶、歡樂和吉祥,它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一種顏色,如果將瓷器與紅色融合到一起,那便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最好詮釋。青瓷、白瓷、粉彩、青花,中國的瓷器種類繁多。不同朝代的帝王對瓷器的喜好也有所不同,而有一種瓷器卻一直被歷代皇家貴族所推崇和關注,那就是紅瓷。
  • 如何理解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秦嶺之於我們民族、國家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顯著地位。  何為「祖脈」?簡言之,它猶如萬流之源,綿延不竭,祖先誕生於此,民族形成於此,歷史開端於此。莽莽秦嶺,人文悠悠。距今115萬年前,藍田人已在山谷間繁衍生息,此後半坡人、鄖西人和仰韶人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古人類在此聚合交融。
  • 長城: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深遠巨大的影響,也積澱和凝聚了極為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鮮明地體現出構築者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熔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人們往往從長城厚重紛繁的歷史底蘊中抽取含義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比喻和象徵,各種比喻或象徵之間的反差非常之大。
  • 習近平: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徵
    習近平: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徵 2019-08-21 11:06:00來源:新華社
  • 中國傳統筷文化:筷子如何象徵政治,又是如何影響中華文化的?
    筷子是中國人最常使用的餐飲工具,同時筷子也是中國文明的產物,是中華文明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筷子有很多種,有竹筷,木筷,石筷,還有瓷器做的,骨頭做的筷子。《韓非子·喻老》中記載紂王曾用象牙當筷子:「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 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梅花
    自古以來,松樹是堅韌不拔,堅不可摧的象徵。不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它仍然聳立地生長著。以正直、樸素、堅強為美。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它四季蒼翠,青綠,像堅強的士兵一樣永遠守衛在國土的前沿方陣。那種堅強的毅力,磨礪,時刻在薰陶和鼓舞著我們這些新時代的華夏子孫,學習那種大無畏的高尚情操,乃至繁衍和傳承在世間的每個角落。
  • 長城: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
    如果說有一處建築可以體現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那麼長城絕對是首當其衝的名勝古蹟。長城是古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是連接了許多重要關卡的高大長垣。長城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
  • 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中國10個城市的市花-梅花及其文化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花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中國人「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 國博《中國古代瓷器》展|紋飾裡的中國
    瓷器紋飾,是裝飾在瓷器上的花紋總稱, 它是按照一定的圖案結構變化、抽象歸納等方法 規則化、定型化的圖形。隨著瓷器的出現和發展, 裝飾紋樣及形式變得豐富多樣,花紋、圖案、造 型等日益複雜,精美絕倫。以龍鳳為紋飾我們習慣講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自商周以來,龍鳳就是天生一對。龍象徵著權威和尊嚴,鳳象徵著才藝和吉祥。所以才有''龍鳳呈祥''的古典。
  • 紅燈籠,中國文化的象徵
    紅燈籠不僅僅是一件工藝品,它還承載著從古至今人們的寄託和美好心願,它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營造我們的情感宣洩氛圍的相當具有意義的物什。紅燈籠的歷史由來:燈籠,又統稱為燈彩,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雖然,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但是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 瓷器種類匯聚在這裡,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在生活中一直伴隨著我們左右,哪怕生活瓷器並非多麼名貴。若說到名貴的瓷器,了解頗多的應該是茶友和藏友這兩類人,但中國瓷器浩如煙海,琳琅滿目,往往會有很多不甚了解的瓷器,今天小編把收羅來的一些瓷器種類進行整理,看看你是否都見過!
  • 著名的「南京大學」,在國內實力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請為孩子選擇專科學校,你想進學院是什麼?只有有名的學校才能安心考試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在有名的學校裡戴著有名的帽子,但是實力上有著驚人的差距,選擇學校,一定是那些認真搞教育學院才可以,畢竟學生去讀學校,教育水平高是王道,有些更重要的是,學校風好,專業發展,基礎設施好,這是眾所周知的好學校,但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習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著名的「南京大學」,在國內實力如何?
  •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瓷器發展,古陶瓷研究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宋、遼、金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從中世紀走向近世的時代。這個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農業發達,人口增殖,經濟開始轉型。商品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使得手工業和商業都在更廣泛和深人的程度上繁榮發展,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帶動一片腹地的城市經濟體系。經濟的高度發展造就了一個文化、藝術最成熟燦爛的時代,也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北宋中期以後,對煤炭的利用從產煤區附近推向全國,尤其是各大城市。宋人莊季裕在《雞肋編》中說: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 母親節,中華民族的母親節,中華民族象徵母親的花朵又是什麼呢?
    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隨著發展,鮁魚圈人民還保留著敬母愛母的古風。在每年五月「母親節」這天,都要開展各種敬母愛母活動。不少人還在慈母館內為自己的母親立碑銘志,以表達對母親的崇敬。
  • 為中華民族守住文化的根與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根植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
  • 五大名窯:中國陶瓷文化的象徵
    記:五大名窯作為中國的傳統工藝在世界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也要申遺了,您如何認識五大名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活動的意義?  陳: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的牽頭下,正在策劃和積極參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很關鍵。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陶瓷,發展了陶瓷文化。
  • 來「宸賞」,看看皇家用的瓷器
    編前語在初冬時節,藝術家、作家、收藏家馮瑋瑜帶著《藏富密碼》在廣州維家思廣場開展了一場以「宸賞」為主題的生活藝術展。「宸賞」展期將持續到明年3月,如果想了解當代生活如何融入宮廷美學,在家居陳設中展現自己的不凡品位,不妨來這裡親身領略。
  •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中國陶瓷如是說 二中國最早的瓷器,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子和缽。因為,當時的瓷器,形制和質量都比較原始,相當於陶器向瓷器過渡的一種器物,故此,稱為原始瓷。
  • 中華絢爛的文化,瓷器的英文名叫China!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文明的瓷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追溯到8千到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從簡單的角度來看,中國瓷器發展的歷史,是「百家爭鳴」到「一大獨大」的過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而來的。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便能夠製作原始陶器。而真正成功的燒制瓷器,也不是很晚,出現在東漢。
  • 韓景陽:「中國(China)」因「china(瓷器)」而聞名海外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近萬年陶瓷歷史和文化的國度,陶瓷領域的出現和發展從古至今一直是伴隨我國曆朝歷代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國(China)」因「china(瓷器)」而聞名海外,可以說這是中華民族集體的智慧、不同時代精神和文化追求的縮影和精華了。 中國作為世界瓷器的發源地,陶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