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在哪裡?——虞永平(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2020-12-23 騰訊網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導語:課程質量是幼兒園的生命力,如何更加科學地認識幼兒園課程?今天 ,我們來聽聽虞永平教授的獨到見解。

很多人都問,幼兒園課程在哪裡?我今天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課程這個領域很重要,有些問題要好好釐清。構建適宜兒童發展的課程並努力落實,是實現幼兒園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落實《指南》的重要途徑。

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只有落實到課程建設中去,才能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提升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改革和完善課程,真正以兒童立場、科學態度和專業精神建設幼兒園課程。

1.「六無視」暴露課程領域亂象

目前,《綱要》《指南》的學習和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規律正在不斷被大家重視和遵循。對幼兒活動過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得到加強,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類型、策略正在日益多樣化,幼兒園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正在不斷提升。這些變化大家有目共睹。

但是,課程在改革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混亂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無視幼兒園課程的專業性和國家政策法規的嚴肅性,課程準入機制沒有真正形成。二、無視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幼兒園課程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以特長為名,任意切割、取捨課程內容,造成課程內容殘缺。三、無視國情、幼兒需要和教師現實,不加研究和分析,任意誇大宣傳和使用國外一些並不完整甚至並不完善的課程方案。四、無視教師的能力和兒童的現實狀況,原封不動使用他人的課程方案,做忠實的「教書匠」。五、無視學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立場,一面抱怨課程領域風向變化莫測,一面積極跟風。六、無視《指南》精神,遷就各方面的各種不合理要求,出現「小學化」傾向和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現象。

2.你實施的課程是否存在問題

我國幼兒園課程領域存在的很多問題,其他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並且也在努力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美國學者德布·柯蒂斯和瑪吉·卡特所著的《關注兒童的生活:以兒童為中心的反思性課程設計》這本書,提到了課程實施的一些關鍵問題,對於我們思考幼兒園課程很有價值。我們看看下面這些問題,是否符合你的實際情況?

你是否問過自己,為何實施目前的課程設計與方案?是不是因為習慣成自然,你的班級每天都執行同樣的課程設計,實施同樣的課程?你是否無奈地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執行別人制訂好的計劃,不知道或從未質疑為何要這麼做?你是否留意到幼兒的厭倦和躁動情緒,而自己也和他們一樣?你執行的幼兒園課程計劃是否真正滿足了自己和幼兒的切實需要?你是否覺得工作壓力很大,節奏太快?是否覺得每天都在不停地準備活動、整理收拾、填寫家園聯繫手冊、制訂課程計劃、寫報告和簡報、看電子郵件和各種通知、學習各種新規定和文章?你是否每天都沒有時間緩一緩,然後高質量地陪伴幼兒?

每天下班時你是否感到筋疲力盡?而這種疲憊,與其說是因為你白天所做的一切,還不如說是因為你不曾做的一切?你是否覺得幼兒園的課程實施已經被商業化氣息滲透,更受到媒體渲染的兒童觀的影響?你是否注意到,許多玩具的功能設計和包裝都已經固定化、程序化,能讓幼兒探索、發現或發揮自己的想法和想像的空間很小?你是否發現,讓幼兒為入學做準備,時常被理解為教幼兒各種標準,而不是啟發幼兒的心智?

現在,我們有些幼兒園的教師,就把入學準備理解成要教拼音、數學。

3.「八質疑」課程的思維和取向

在德布·柯蒂斯和瑪吉·卡特所著的另一本書《和兒童一起學習:促進反思性教學的課程框架》中,對美國課程中所存在的思維和取向提出的八點質疑,值得我們反思。

一、對「質量」的界定不夠完善。反思我們當下的質量標準,是不是應該包含孩子多方面的發展,是不是應該關注支持孩子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本身的質量?這些問題不清楚,課程可能存在問題。

二、工廠被當作幼教機構的榜樣。我看到我們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的檢驗標準就是企業標準,那麼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在哪裡呢?

三、教師缺乏哲學基礎。這裡涉及到教育理念的問題,一個幼兒園如果沒有理念、立場,就會出現跟風現象,導致教師疲憊不堪。

四、把兒童看作是需要做好準備和有待改進的人。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為了他今天的生活,而是為了明天趕路。對當下孩子的生活沒有充分關注,一天到晚為接下來要幹的事做準備。另外,沒有看到孩子的潛能,總是看到孩子的不足,沒有以孩子的潛能為基礎去激發孩子發展。

五、沒有把遊戲看作是課程切實可行的資源。我們要認識到,遊戲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渠道。

六、將兒童主導和教師主導看作是對立和相互排斥的關係。什麼是教師主導?現在一說教師主導,就跟教師從頭到尾講課聯繫在一起,其實真正的主導是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一個教師如果是主導者,一定會把兒童的主導地位加以明確和保證。

七、缺乏支持教師反思的基礎性設施。現在,我們提倡教師反思,但反思以後怎麼改進呢?有的幼兒園班級空間小、孩子多,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條件,教師反思以後也改變不了現狀。

八、要求幼兒教師和幼教機構採用量化的「基於研究」的課程。

4.我們的課程計劃要實現轉身

我們的課程需要轉身,要考慮兒童的需要,考慮兒童能得到什麼,而不是首先考慮教什麼內容。所以,幼兒園教師的教案不是講稿,而是一個行動方案,是兒童在哪裡做事、用什麼材料做事、做什麼事的行動方案。

教師應重點關注環境材料和活動空間的作用,而不是講解的作用。因為沒有適宜的材料難以產生真實的問題,事先確定的講解、做好的準備、寫好的教案經常不能解決孩子當下產生的真實問題。

環境和材料是幼兒學習的對象和背景。材料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質量和經驗的可獲得性。幼兒園的環境跟中小學不一樣,幼兒不是通過書面邏輯的知識體系來學習的,而是通過外在的環境和材料來學習的。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根基,環境的狀態會影響幼兒學習的狀態。一個精心創設的環境可以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能為幼兒提供滿足個體需求和興趣的不同材料與活動。因而,能對環境進行有效創設和準備是教師的基本功。

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了解兒童是課程的起點。美國帕特麗夏·韋斯曼和喬安妮·亨德裡克所著的《幼兒全人教育》一書中有這樣的觀點:了解兒童發展及學習方面的知識,包括了解每個年齡和發展階段的特質,能幫助你判斷什麼才是對兒童而言最佳的成長經歷。這些知識讓教師清楚課程設計的方方面面並能有效地開展教育實踐。此外,還要了解個體適宜性,幼兒教師需要持續地觀察每個兒童和他人或環境的互動。

觀察是了解兒童的起點。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行細緻觀察,不斷思考為幼兒的遊戲提供哪些材料和支持。只要有適宜且豐富多樣的材料、兒童真正投入的活動,即使是相同的主題和情境,也經常會跨越學科的邊境,創造出多種可能性,讓兒童享受多樣的活動過程,面臨新的挑戰,給兒童多方面的經驗。只有這樣,兒童的學習才是具有整體性的。

5.教師要有發現課程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的活動都是具有綜合性的,教師要有經驗的整體意識,從兒童多方面的發展中,鼓勵和指導兒童的活動。教師還要注重活動的有效性,要通過規則、材料、夥伴等的變化,讓兒童不斷獲得新的挑戰,獲得新的經驗,避免過度重複和浪費時間。

非常重要的是,教師要形成發現課程的意識和能力。對兒童發展目標了解程度決定了教師對課程的敏感度。教師對生活中各種資源的興趣、用心、好奇和探究是課程內容不斷充實的關鍵。教師如果能將兒童需要和興趣,與課程資源及相應的活動關聯起來,並不斷系統化,就會深化兒童的學習,豐富兒童的經驗,促進兒童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利用生活背景、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件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課程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張雪門也特別強調生活對幼兒園課程的作用。

最後,我想說的是,課程就在兒童的生活中,就在兒童的行動裡,就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兒童活動的重要對象,它們能給兒童帶來樂趣,帶來挑戰,帶來想像,帶來專注,帶來快樂,帶來經驗。因此,幼兒園課程是生活化的,是遊戲化的。

相關焦點

  •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在哪裡?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導語:課程質量是幼兒園的生命力,如何更加科學地認識幼兒園課程?今天 ,我們來聽聽虞永平教授的獨到見解。很多人都問,幼兒園課程在哪裡?我今天就來談談我的看法。課程這個領域很重要,有些問題要好好釐清。構建適宜兒童發展的課程並努力落實,是實現幼兒園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落實《指南》的重要途徑。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只有落實到課程建設中去,才能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
  •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曾出版專著《學前教育學》《學前課程價值論》《多學科視野中的學前課程》《幼兒園課程評價》等。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往往處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過著自己的生活。
  • 虞永平教授:幼兒園課程在哪裡?
    很多人都問,幼兒園課程在哪裡?對幼兒活動過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得到加強,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類型、策略正在日益多樣化,幼兒園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正在不斷提升。這些變化大家有目共睹。
  • 專家:虞永平眼中的幼兒園課程建設思路
    虞永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首先我想和大家講一下關於課程建設的思路。大家都會想:怎麼會說這個題目,而不是講課程遊戲化呢?幼兒園課程建設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貫穿著遊戲的精神。「課程遊戲化到底是什麼?」
  • 虞永平:幼兒園開學後的「疫情課程」怎麼做?
    虞永平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後樸幼教人專業筆記因此,要用生態的觀念指導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讓幼兒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非常重要。引導幼兒學會關心自然,關心世界,尊重每一種生命,培養真正能抗拒對自然過度開發、亂捕捉的一代新人。這些內容不需要改變原有的課程,只要在原有的課程中融入這些理念,並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方式讓幼兒去理解、接受和踐行。
  • 中國幼兒園自然生態教育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與會嘉賓將圍繞幼兒園自然生態教育理論和實踐,深入研討幼兒園課程建設、環境創設、活動設計等內容,用自然生態教育推動我國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的解決和課程資源建設普遍不足的問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培訓部主任兼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許玉乾、江蘇省學前教育學會會長張建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全國家校(園)社區共育先進經驗推廣指導辦公室主任劉強,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兼董事長彭志斌,今日童心樂生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元中以及來自德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教授共同出席了開幕式。
  • 虞永平:幼兒園教師是專業而有尊嚴的職業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虞永平  今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為「我是幼兒園教師」,全社會將關注的目光投向250萬幼兒園教師,謳歌他們的奉獻精神,確認他們的專業性,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學前教育和幼兒園教師的重視,充分說明了幼兒園教師對兒童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 虞永平:什麼樣的學前教育才是有質量的?
    虞永平: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一、什麼樣的學前教育才是有質量的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是當前和今後學前教育必須努力的方向,對質量的追求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付出努力的工作,而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是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但是,學前教育質量該如何衡量,什麼樣的學前教育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用什麼樣的質量標準去衡量幼兒園,牽涉到幼兒園今後發展的方向。
  • ...節幼教專場暨區域性「活教育」課堂階段性成果展示鶴琴幼兒園分...
    來自全省各地的專家以及特級教師、浙江省學前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組成員、全省各區縣教研員、園長老師們參與活動。 美麗的曹娥江畔是「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的家園,鶴琴幼兒園一直遵照陳老「一切為兒童」的宏願,積極踐行「活教育」,現已初步建構了以做人為基點,以生活為載體,以實踐為核心,彰顯「真生活、真情境、真實踐、真體驗」的四真特點的現代
  • 虞永平教授:幼兒園課程改革應關注生活,走向整合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當前,許多幼兒園教了不該教的東西、用了不適合的方式,「小學化」現象在有些地方還比較嚴重。幼兒園課程結構有別於中小學課程結構,它是以幼兒發展為導向,以經驗獲得為過程和目的的動態結構。幼兒園課程應堅持「以學定教」,關注生活,走向整合。幼兒園課程不能脫離「以學定教」小學教學應按照國家的課程標準進行,要遵循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從小學課程的起點開始學、不搶跑,幼兒園教育也應該如此。
  • 轉 | 中國學前教育立法的前世與今生!『學前教育立法特刊』(附PDF下載)
    陳鵬、高源.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的現實訴求與基本問題觀照.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郝亞靜.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9(05).虞永平.聚焦學前教育立法核心問題.中國教育報,2018-02-25.薛二勇、傅王倩、李健.學前教育立法的政策基礎、挑戰與應對.中國教育學刊,2019(12).
  • 中美提高學前教育研究質量高峰論壇在山東英才學院舉行
    人民網濟南6月16日電 6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學前教育界權威學術期刊《學前教育研究》雜誌社和山東英才學院學前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遠東宏信集團等單位協辦的首屆「中美對話提高學前教育研究質量高峰論壇」在山東英才學院隆重召開。
  • 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
    ,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等規定,填補制度空白,堵住監管漏洞,促進學前教育回歸教育本位。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認為,《若干意見》從維護社會公平和學前教育公益性的高度,對社會資本在學前教育領域過度逐利的行為做出了限制性的規定和規範性要求,這些規定對有效遏制當前一些資本吞噬普惠性資源、盲目擴張和過度逐利的亂象,對於回歸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屬性,促進民辦學前教育規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2018兩岸學前教育高峰論壇【邀請函】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徐雅婷總園長康橋國際學校體系幼兒園總園長、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陳孟菁園長康橋國際學校青山校區幼兒園園長、林口校區幼兒園園長殷飛副院長南京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聚焦課程領導 走向深度學習——機關幼兒園參加海峽兩岸三地幼兒園課程高峰論壇
    為了更好的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不斷提升園長課程領導力和教師駕馭課程的能力,同時高質量的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健康和諧發展。近日,趙詠梅園長帶領我園管理團隊一行五人,參加為期三天的《2017海峽兩岸三地幼兒園課程高峰論壇》。
  • 呂明凱:幼兒園課程建設是核心
    陝西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巡視員,陝西省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呂明凱接受中國網專訪主持人: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幼教年會,今天我們非常有幸邀請到陝西省教育廳原副廳長
  • 工資低課程多幼師待不住?嚴重供不應求!幼師專業學生被瘋搶
    幼兒數量的大幅增加,為我國的學前教育體系帶來不小的考驗。我們的記者在調查時就發現,很多地方的幼兒教師資源都呈現出了非常大的缺口。眼下,很多學生都開始做「找工作」的準備,但對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卻是工作來找他們。每年只有100多名畢業生,但大型招聘會上就有200多家幼兒園來招聘。
  • 虞永平:把促進幼兒發展作為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根本目標
    在這樣一個發展背景下,我們特邀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虞永平教授撰文,談談為什麼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方向是什麼、教師如何從課程實施者走向課程建設者等問題,以幫助大家直面困難、澄清認識、積極行動,從而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學前教育質量提升京津冀專場,學前盛會即將開啟
    曾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學前教育研究》雜誌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課程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曾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幼兒語言發展與教育、兒童英漢雙語學習與教育、幼兒園課程與教學。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