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臣快樂嗎?大宋終結者趙佶統治下,誰都不快樂

2020-12-18 李連利坐古談今

在相聲「八扇屏」中曾說「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就懂讓梨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

13郎得了一個歷史第一

這位十三郎說的就是王寀,是北宋一位著名文人。民間傳說他五歲的時候曾被人拐走,但他看到有一位官員從身旁走過的時候立刻呼救,結果人販子立刻逃走。5歲的王寀曾經把自己的針線縫在人販子的身上,利用這一點,後來官府抓到了人販子。宋仁宗非常高興對其進行了封賞。

這段民間故事是假的,但是王寀卻很有名。他是北宋第一位因為文字獄被殺的文臣。王寀身上的悲劇不止這一點,他的家族幾十年的努力都是北宋文武精英的一種奮鬥。王寀的父親王韶乃是一位名將,可以說北宋神宗朝武將的巔峰,但他父親的死卻很悲壯。

王韶由武將入局,王寀從文臣出局,代表著一個家族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失敗。隨著這個家族的失敗,北宋距離滅亡也沒幾年了,王寀被殺大概是在1118年,北宋滅亡於1127年。

13郎的父親王韶的傳奇一生

王寀的父親王韶是江西德安人,27歲時高中進士,先是被任命為新安主薄,其後被任命為建昌軍司理參軍。自此進入軍隊系統。1068年,也就是熙寧元年,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表達了對西北地區作戰的戰略方法。

王韶乃是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其一生的主要功績是對西夏作戰,他主持的「熙河之戰」,又稱「熙河開邊」「河湟開邊」,這次戰役是「王安石變法」期間對「吐蕃勢力」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宋神宗看後非常認可,便讓其修築古渭城,組建通遠軍。1072年七月,王韶開始對吐蕃勢力發動戰役,到1073年十月,收復熙、河、洮、岷、疊、宕六州,拓邊兩千餘裡。

1074年,王韶入京左諫議大夫、資政殿學士。次年,北宋朝廷開始在被收復之地開始與當地少數民族進行「互市」,由此更加瓦解了當地的吐蕃軍事實力,對西夏政權形成包圍態勢。同時,被西夏阻斷的絲綢之路也被重新打通。

由此,王韶官至樞密副使,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戲稱之「三奇副使」。

1076年,王韶因為不同意宋神宗對交趾李朝進行熙寧戰爭,由此被貶官。1079年,王韶才被恢復官職。但在1080年,王韶開始出現「精神性疾病」,而且毒瘡發作、潰爛非常嚴重。1081年六月病逝,諡號為「襄敏」。

13郎的父兄悲劇根源:本質上是宋朝的畸形統治

我不得不懷疑,武將中的名將狄青就是被文臣們,在宋仁宗默許下進行造謠、侮辱下「心病」而亡。那麼,王韶為何出現「精神病」?是否也是在一種自我保護呢?

51周歲,可以說並不老,但正在壯年的時候,王韶卻去世了。他有13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厚、王寀。

王厚年少時就和父親一同徵戰在西北。因戰功卓著而升為威州團練使、熙河經略安撫。崇寧三年(1104年)四月,率高永年、張誡在宗水獲得大勝。1106年(宋徽宗崇寧五年)王厚去世,其諡號為「莊敏」。王厚是楊氏所生的老二,老大叫王廓,任職大理評事。

王寀則是劉氏的幼子,所以被稱為「十三郎」。王厚是一位大將,比較有知名度。那麼,小弟弟王寀則是以文馳名。

王厚雖然有熙河開邊之功,但最終也是被招入京城做閒職提點醴泉觀。可以說,北宋末年有些能耐的武人要麼晚年橫死,要麼閒職生存。這主要是因為「重文輕武」下的宋朝,武將的存在價值感比較低。

宋朝依靠「花錢買太平」的方式處理與遼國的關係,武將的作用其實就是盯住周邊政權的進攻,好給自己將要實行的「做買賣」奠定「討價還加」的基礎。打好了就少賠點兒,打得不好就多賠點兒。

作為可以被當作朝代的北宋政權,以立志北伐收付燕雲十六州到甘心放棄中原政權的北大門。再到不斷地變法、不斷地內鬥,一切光榮與夢想、邪惡與陰謀終結於宋徽宗。章惇曾對宋徽宗繼承天下表示過懷疑,認為他不適合君臨天下,結果不幸言中,趙佶成為北宋的終結者。

金國建國22年的傳奇:遼國滅亡於傳統末期,宋朝亡於荒唐

123年自私自利的北宋,終於在靖康年洗去汙垢

朱棣不遷都北平,北宋乃至南宋必重現:南北平衡與安全

相關焦點

  • 關於趙佶聽琴圖真筆問題——趙佶題了字,沒有代筆的意義!
    摘要: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末期竭力提倡寫生花鳥的畫家,而於人物、山水也是無所不能。他所流傳下來的作品,如根據歷來的著錄說來,是太少了,其中尤以山水為最少。他的人物畫,現在所能見得到的,除了「搗練圖」和「諕國夫人遊春圖」都說明是摹唐張萱的畫筆外,還有「文會圖」和這裡所要談的「聽琴圖」。
  • 《水滸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
    很多人讀《水滸傳》的時候,都喜歡讀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梁山好漢一個一個慘死的情節不忍心讀下去。八百裡水泊梁山,起義事業轟轟烈烈,最後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鷹犬被利用而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扼腕痛惜。於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帶領梁山好漢與大宋決一死戰,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 天龍八部中,喬峰的母國大遼滅亡之際,北宋在做什麼?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宋遼兩國即將開戰之際,喬峰割捨不掉對北宋和遼國任何一方的感情,最終為了宋遼兩國和平共處,選擇了陣前自盡,可謂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北宋和遼國確實有過一段澶淵之盟後百年修好的歷史時期,但是在宋遼兩國對立並存的後期,女真族在白山黑水之間迅速崛起。
  • 與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
    與此同時我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晴春蝶戲圖》,宋代,李安忠,紈扇,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5.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讀碑窠石圖》,北宋, 李成 ,絹本水墨 ,縱126.3釐米 橫104.9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陝西長安人關仝和陝西華原人範寬。從畫面碑側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
  • 回到大宋朝:親手將大宋滅亡的端王趙佶,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端王趙佶是誰?我們今天繼續來說說大宋朝。大宋在趙佶的手裡基本上是完了。宋徽宗是大宋的亡國之君。他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哲宗皇帝趙煦的弟弟,依照宗族法制,這個皇位怎麼說也是挨不到端王的。但偏偏是命運特別照顧,讓這個風流倜儻的端王繼位了。
  • 宋徽宗趙佶書法《題文會圖》3種
    北宋趙佶(傳)題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佶瘦金書: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趙佶(1082-1135)玉京曾憶舊繁華,萬裡帝王家。瓊樹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 嘆息| 史上那些有才華的亡國之君 —趙佶篇
    說的是啥,說的就是這次要聊一聊的主人翁—趙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之子,哲宗時封端王,因哲宗無子,立他為帝,在位26年(1100年—1126年)。據史書記載,趙佶在位期間任用蔡京、童貫,高球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
  • 淺談宋遼「慶曆增幣」,看似吃虧的北宋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方面是遼國內部困苦重重,另一方面是宋朝在宋夏戰爭屢吃敗仗,兩相結合,遼國統治者自然不會坐失大好良機,他們幾乎立刻展開行動對北宋進行威逼利誘,以期從北宋獲得更大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說白了,就是一個「老大帝國」向另一個「老大帝國」進行的「敲竹槓」行為!
  • 連滅遼宋兩大帝國,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是真的嗎?
    本期導讀十二世紀初,東北地區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帝國橫空出世,短短十來年時間,就滅掉了東亞兩大帝國——大遼與大宋。如此赫赫武功,在當時看來翻遍史書前所未有,於是乎整個東亞都被女真人驚人的戰鬥力驚呆了!當然,這些傳言中最恐怖的當屬「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了,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第一代金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遼、金、宋三國的那些事兒!
  • 向太后因一己私念,偏要立趙佶當皇帝,結果斷送了北宋的江山
    文/一個人的記性太好向太后因一己私念,偏要立趙佶當皇帝,結果斷送了北宋的江山宋哲宗皇帝死後,在立誰當下一代皇帝的問題時,向太后非常不高興,起因就是因為章惇的提議。向太后是神宗皇帝的皇后,她雖然貴為皇后,但是卻沒能生出一個兒子,不過神宗皇帝根本不介意這點,反正他有兒子,就算皇后沒有所出,他還是一樣對向氏很好,並不因為這件事惱怒。神宗皇帝臨死前曾跟皇后商議,立下老六當太子,在宋神宗死後,老六也就是宋哲宗當上了皇帝,向皇后自然就成為了太后。不過宋哲宗的命也不長,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就去世了,這時立誰當皇帝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
  • 有人說趙佶是被皇位耽誤了的書畫家,你覺得呢?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趙佶。趙佶,即宋徽宗。趙佶在政治上是一個非常昏庸的皇帝,在藝術上卻天資聰穎,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書畫家。他在位時,廣泛徵收民間流傳的歷代文物、書畫,親自掌管翰林書畫院。
  • 從綠了宋徽宗到吞金自殺,她親眼見證了大宋王朝的滅亡
    你們現在總說這個綠了誰,那個綠了誰,見過把皇帝綠了的妹子沒有?哎你還別奇怪,還真就有這麼一個人,她是誰呢?——李師師!其實這李師師啊,本來也不姓李,她本家姓王,她爸爸呢叫王寅,是北宋汴京城的一個染匠這李師師呢!
  • 北宋"將門"現象探析——對中國古代將門的斷代史剖析頁
    摘要:北宋時期,在統治集團的刻意壓制下,出現了武將群體素質明顯下降的趨勢。作為群體的北宋武將隊伍,不僅缺乏以往歷史上軍事將領的用兵謀略,而且普遍弱化了果敢頑強的基本品質,呈現出怯懦萎靡的精神狀態。及乎海嶽既晏,波塵已清,偃七德之餘威,敷九功之大化,當此之際則輕甲冑,而重詩書。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與時優劣各有其宜。武士、孺人焉可廢也」的認識。  自先秦以來,文臣與武將都在歷代王朝的統治過程中扮演兩大重要的角色,各負其責。
  • 古代書法名家,宋徽宗趙佶說:其實我真實身份是個書法家
    古代書法名家眾多,其中有一位比較「特殊」,因為他身份是位皇帝,他就是宋徽宗趙佶。宋徽宗趙佶趙佶(1082年—1135年),1100年—1126年在位,是為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驕奢淫逸,怠棄國政,外有遼、金入侵,內起義頻繁,國家戰亂不斷,最後被金兵俘虜
  • 北宋這麼多名相,為什麼沒有讓大宋強盛,反而如此被動挨打?
    說起大宋,有一句話估計很多人聽過,那就是「北宋多名相」。客觀地說,北宋的名相確實不少,像趙普、寇準、王安石、司馬光等等,這些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尤其是王安石等人,詩詞佳作全是流傳至今。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從九五之尊的天子淪為降虜階下囚,從錦衣玉食、歌舞昇平到顛沛流離、軟禁摧折,李煜被毒殺於開封,趙佶病死在五國城。政治上完全失敗,但李的詩歌卻流傳至今,深受同情,深受歷代帝王的推崇。宋慧宗與薄金書畫,詩書畫印度在新形勢下的文人畫的一個。
  • 你是誰!?你是趙佶
    你很少提到冬天,你喜歡的是夏天,秋天,春天,是生長,不是寂滅,你喜歡的是畫,是歌,是詩,是北宋汴京煙雨迷濛的道觀,不是帝王業,不是江山疊。你是誰?你是趙佶。那片陽光照射下覆雪的坡地,寂靜如宇宙洪荒,但是,起風了。你其實不知道那是風,你只覺得冷,遠離故國,你只覺得無限的悽悲。你似乎什麼都沒有看到,你只是看到你的腳踏破貞靜的雪,左右是押解你的金兵——那穿著草原服飾的胡虜,細小的粉塵,倉倉黃黃的,在雪上拂動,而後垂落,如一隻——芒羽閃爍的巨鳥。
  • 宋詞宋畫,中國文化的兩大高峰
    的美稱07《羅漢圖》宋 劉松年《青玉案》【宋】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蘇軾與秦觀師生二人相繼過世後大宋的詞壇忽然就變得安靜起來
  • 宋畫裡的花鳥魚蟲叫醒春天,6幅在美國,2幅在日本
    〔北宋〕趙佶 桃鳩圖 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般的提高,這得感謝宋徽宗趙佶。趙佶一生精於書畫,主推建立官方畫院,他在位時,把畫家的地位提高到了最高位置。或許,這一字一畫可以抵消江山之恨?我們不得而知。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趙佶的《桃鳩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應試下的「快樂教育」,考了誰,快樂了誰?
    心頭難免湧出那句熟悉的話語:「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等你長大了會明白父母的用心,父母不會害你的!」曾經最反感的話術成了自己嘴上永不淘汰的真理。除了角色轉變外,也透著些許無奈。因為我們大部分人不做教育,更不懂科學的教育,更多的是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做著努力。學區房,名師輔導,藝術培訓都是當下教育上的必備套餐。大家覺得做完這些,就算是個合格的家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