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

2020-12-18 騰訊網

很多人讀《水滸傳》的時候,都喜歡讀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梁山好漢一個一個慘死的情節不忍心讀下去。八百裡水泊梁山,起義事業轟轟烈烈,最後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鷹犬被利用而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扼腕痛惜。於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帶領梁山好漢與大宋決一死戰,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首先從領導人來對比

大宋這邊的領導人是宋徽宗趙佶,一個除了皇帝不會做、其他都做得很好的藝術皇帝,其藝術成就堪稱古今中外皇帝第一人,可惜皇帝做得實在太差,最後被金人擄去遙遠的東北,生不如死。

宋徽宗雖然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北宋的亡國與宋徽宗有著直接關係。他在位期間不思進取,總是沉迷於大興土木,重用佞臣,結果搞得大宋民不聊生,內部起義不斷,外部威脅頻頻。看起來這樣的君主似乎不堪一擊,可是大宋朝畢竟建立了上百年,屬於正統地位,對外宋徽宗可以屈辱求和,稱臣送錢都可以,但是對內鎮壓起義來說,宋徽宗還是不會太手軟的。

再看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呼保義",在江湖上名聲在外,有一幫忠心耿耿的弟兄追隨,擁有八百裡水泊梁山的基業。其時聲勢浩大,接連攻克幾個重鎮,還曾大鬧開封府,讓朝廷著實恐慌了一把。

可是宋江從一開始打出的口號就是"替天行道",也就是替皇上行使道義,從根本上說,宋江還是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即便是宋江拒絕了招安,但抵抗朝廷的意志也並非十分頑強,這點與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義性質相差太遠,甚至比不上秦朝末期的陳勝、吳廣起義。

想要推翻朝廷,領導人的反抗意志很重要。宋江的反抗意志並不是那麼強烈,而宋徽宗鎮壓起義的意志又比較堅定,所以雙方領導對決,宋江敗。

二、分析手下將軍

宋江手下能夠指揮作戰的屈指可數,呼延灼、關勝、徐寧等原先在朝廷指揮過兵馬的將軍帶兵還可以,但也少得可憐,況且也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其他功夫高的像林衝適合當保鏢,武松、魯智深適合當打手,真刀真槍指揮作戰,實力太弱小。

北宋雖然步入末期,但是朝廷中的名將依然很多,張叔夜、韓世忠等大將,連強悍的金兵都能打得過,尤其像韓世忠這樣的名將,經歷了從北宋到南宋的轉折期,曾經在黃天蕩圍困十萬金兵,更何況梁山幾萬人呢?而在正史中,也正是張叔夜帶人消滅了宋江流寇。從將軍對比上說,朝廷完勝。

三是統領士兵

先從宋江來說,宋江的兵種還是比較齊全的,水兵、步兵都有,還有古代意義上的炮兵。通過一系列的戰鬥,宋江收編了很多地方武裝,實力有所擴充,但是根據書中描寫,宋江人馬應該不超過五萬,也有的說不超過三萬,即便這幾萬兵馬都是精銳,但是依然難以與朝廷對抗,為何?

都知道宋朝"三冗",其中就有"冗兵",宋朝的士兵,至少上百萬。即便這些士兵戰鬥力比較低,宋江想要打垮這上百萬士兵,也得要費很大的力氣。況且,宋朝士兵的戰鬥力其實並不弱,在與西夏、遼國等國作戰的部隊中,有很多精銳力量,常年徵戰,實戰經驗豐富。在金兵第一次包圍東京時,還曾經逼退金兵,如果調集部分邊疆士兵回防,梁山草寇的士兵,分分鐘被大宋正規軍團滅。兵力對比上,宋江完敗。

四是根據地建設

想要成就帝王霸業,推翻朝廷統治,一個穩固充實的根據地必不可少,不管是劉邦還是朱元璋,都非常重視穩固後方,劉邦有關東肥沃土地,朱元璋同樣效仿"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每當打下一片土地,便重視當地的政治經濟建設。在《水滸傳》中,方臘其實是比較重視這方面的,所以才建立了小朝廷與北宋對抗。

宋江的八百裡水泊梁山,看似面積遼闊,其實真正可用的地方並不多,沒有足夠的糧草來支撐宋江的討伐大業。朝廷如果有耐心,圍而不攻,梁山好漢很有可能就困死在山上。況且宋江雖然也攻打了一些城池,但以掠奪糧草為主,如何建設和鞏固沒有提及。由此可見,宋江要想推翻朝廷,是沒有根據地支撐的。

五是其他方面

宋江想要推翻朝廷,面臨的困難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從內部團結上來講,宋江要想推翻朝廷,也得有內部支持才行,雖然當時提出招安時,就有武松、魯智深等人強烈反對,但是如果不招安,提出推翻朝廷的想法,會有更多的人來反對。只要看看三十六天罡星中有多少原體制內的人員就知道了,他們來梁山可不是為了落草為寇,只是權宜之計,還想著以後有機會高升呢。

再比如軍事謀略上來說,宋江就更不行了。吳用小打小鬧還可以,成就帝王霸業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差得太遠,他甚至都比不上朱武。而朝廷這邊,為了鎮壓起義,是可以高度團結的,而且北宋的文臣能人輩出,這點也是公認的。

總結

總體看來,宋江想要推翻朝廷,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宋江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嗎?也不是。當時北宋統治已經是風雨飄搖了,《水滸傳》上的農民起義軍就有三支,如果宋江和方臘、田虎等起義軍聯合,遙相呼應,朝廷真有可能會顧此失彼,如同隋朝末年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一般。不過,即便如此,以宋江的實力,估計最後也就成為諸侯王,然後被其他有實力的起義軍吞併,比如唐朝消滅王世充、明朝消滅陳友諒。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錯怪宋江招安之心,其實這是宋江為梁山謀求的唯一出路
    但是宋江和吳用一商議,不顧眾英雄的反對,將高球釋放,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得到朝廷的詔安。水滸影視基地高塘州上了梁山的宋江為了自己的父親說出「死而無怨」的話,可以說明宋江的大孝子身份與儒家提倡的「首孝悌」吻合。
  • 千年佳作《水滸傳》——好就好在招安
    四大名著《水滸傳》,一部千年的佳作。以宋江為代表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打著「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聚集天下108將,殺富濟貧,打抱不平。直殺的貪官膽戰心驚, 不得不罷戰言和。宋江等一幹將領只求招安,歸順皇帝,報效國家,這在封建社會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區區梁山彈丸之地,畢竟不是久留之處,宋江率領眾好漢南徵北戰,滅方臘,平四方,讓兄弟們有個好歸宿。不論宋江的下場如何,但他「寧朝廷負我,決不負朝廷」的愚忠精神既保全了名節,也庇護了一大批梁山的英雄好漢。
  • 此人武藝勝過梁山五虎將,比宋江更早被招安,還暗示了梁山的命運
    等橋段,他們的知名度也許是在《水滸傳》這作品本身之上的,寫過書的人便知要將如此多的人物塑造得各不相同有多難,更不用說還要讓人印象深刻了。 反過來說,對於讀者而言這同樣是個大工程,要了解到記住如此多的角色談何容易,更可怕的是,書中可不僅僅只有梁山好漢這一團體,包括朝廷、王慶、田虎、遼國、方臘勢力,這可有大幾百人,所以讀者在討論《水滸傳》中的強者時往往也容易忽略掉其中某些角色,就比如本文要聊的這位好漢,他的實力堪比梁山的五虎將,甚至他若是上了梁山只怕是可以坐第二把交椅,盧俊義都要給他讓讓位,可惜這人在率軍攻打梁山後就不知所蹤了
  • 《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
    在亶父的率領下,周部族歷經艱險,遷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這裡不但土地相對肥沃,而且基本擺脫了戎狄侵擾,周部族在周原開始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周王朝。《詩經·大雅·緜》就是周人用來紀念和歌頌亶父對周部族發展貢獻的詩歌,詩中的「水滸」一詞指的就是後來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後世將「水滸」一詞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宋江想讓自己內心這顆忠義的種子播種到眾人心中,於是宋江道:「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位兄弟扶助,同心同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第82回宋公明全夥受招安,濟州太守對前來招安的宿太尉說:「這一般人,要圖忠義報國,揚名後化。」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後把大旗上「替天行道」也改成了「順天護國」。這改牌換旗盡顯了宋江的忠心。2.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想當皇上,他能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水滸傳的世界中,宋江是最大的主角,也是這部小說中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被招安之前,手底下有人建議讓宋江自己當皇上,可是宋江就不願意,一直希望以戰促和,通過打敗朝廷的軍隊進而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後再次回到大宋王朝的體制之內。那麼,如果當時宋江在梁山造反,推翻大宋王朝有多大的機率成功呢?
  •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真如《水滸傳》中一樣嗎實際上大不相同
    歷史上的確發生過「宋江起義」,且在山東地區影響極大,不過持續時間較短,前後不過兩年時間,與同時期的方臘起義相比規模要小很多。宋江後來因為戰事不順接受招安,但很快又再度反叛並被徹底消滅,與《水滸傳》不同的是,宋江並未參加平定方臘的戰役,因為方臘在宋江起義被平定之前就已經被消滅了。
  • 水滸宋江為啥主張招安?民以食為天,不招安梁山必亂
    無論是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漢,還是他們麾下那十數萬普通將士,人人都要吃飯才能活下去——當然,如果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自然就更好了。  然而,要想做到吃飽飯,已經很難,要想讓人人大塊吃肉就更加難了。  細究起來,宋江之所以會選擇招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迫於梁山的經濟壓力:為了讓眾兄弟眾將士吃上飽飯,他不得不選擇招安。
  • 漲知識 | 《水滸傳》中的 「水滸」 是什麼意思?
    因此,後世將「水滸」一詞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知道了「水滸」的這個典故,再來看《水滸傳》,是不是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宋江武松林衝魯智深等一眾豪傑好漢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在正常的社會中生活,人生的出路被生生截斷,「八百裡水泊」中的「梁山」便成了這些好漢唯一的出路與安身之地。
  • 你知道《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
    知道了「水滸」的這個典故,再來看《水滸傳》,是不是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宋江武松林衝魯智深等一眾豪傑好漢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在正常的社會中生活,人生的出路被生生截斷,「八百裡水泊」中的「梁山」便成了這些好漢唯一的出路與安身之地。而當「一百零八將」成功聚首梁山之後,接下來如何發展又成為新問題,遂又在宋江的帶領下尋找新的出路……但是,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能夠有全新的出路嗎?
  • 【國學智慧】《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
    知道了「水滸」的這個典故,再來看《水滸傳》,是不是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宋江武松林衝魯智深等一眾豪傑好漢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在正常的社會中生活,人生的出路被生生截斷,「八百裡水泊」中的「梁山」便成了這些好漢唯一的出路與安身之地。而當「一百零八將」成功聚首梁山之後,接下來如何發展又成為新問題,遂又在宋江的帶領下尋找新的出路……但是,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能夠有全新的出路嗎?
  •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爭議,一個生活在自我矛盾中的人物
    摘要:《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對宋江性格的描寫,可謂充滿了矛盾性和爭議性。然而,正是通過這種複雜的、具有爭議的性格描寫,成功地把宋江的心理活動盤活。也正是因為對宋江刻畫的成功,才使得《水滸傳》能與《三國演義》等並稱為四大名著。《水滸傳》如果沒有宋江這個人物,他就是一本沒有靈魂的書。
  • 真實的《水滸傳》:英雄好漢還是烏合之眾?
    張叔夜事先安排的伏兵和原本佯敗的軍隊一起殺出,將早已亂了陣腳的宋江起義軍團團包圍,而宋江起義軍也沒有小說中梁山好漢那樣強悍的戰鬥力,腹背受敵,死傷慘重。亂軍之中,宋江的一個副將被擒,官軍也不斷向他湧來,自知大勢已去的宋江只好下令投降,率眾接受招安。
  • 《水滸傳》宋江被毒死後,手裡有兵有權的好漢為什麼不為宋江報仇
    水滸傳》結局的,宋江喝了御賜毒酒害怕李逵造反,也被宋江毒死了,李逵和宋江死後,智多星吳用和花榮都因難過而自殺。為什麼吳用和花榮沒有給宋江報仇而是選擇自殺?還有幾個人是有勇有謀,手握兵權的,他們為何不為宋江報仇?這幾個人就是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相信看過水滸傳原書、影視劇的朋友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只要殺掉高廉,宋江的威望又將水漲船高;第四,高唐州油水很足,打下之後,所得錢糧可供糧食用上好久。綜上幾點,宋江必須要拿下高唐州,會進一步削弱晁蓋在梁山的影響,繼續實施他的招安大計。結果,他辦到了。而宋江這些努力,晁蓋都看在眼裡。作為一山之主,怎麼可能沒有點眼界?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相信看過水滸傳原書、影視劇的朋友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但實際上,宋江背著這個罵名冤枉的很。
  • 水滸傳:宋江是最大的陰謀家,梁山的崛起和終結都因宋江的陰謀
    宋江是《水滸傳》一書中最大的陰謀家,全書以宋江的陰謀始,又以宋江的死而終結。宋江被發配江州時,在潯陽樓上題下一首詞和一首詩。詞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何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詩曰: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晁蓋臨終遺言疑點,為何不把寨主傳給宋江?
    夫在公,梁山為宋江,非晁蓋而是江也;私,蓋亦私於宋之不惡也。故晁蓋皆當傳寨長於宋江。而怪者,不唯無為,反謂能執射自殺,乃以為寨主。然文武勳高,五虎將之一秦明皆為所破。蓋言如故欲難之,不欲宋為寨主。其有讀者以晁蓋接班為林衝。以衝武勳高強,力破史文公。至有讀者,蓋見宋江有歸朝之意,且已高於宋矣,故為之。
  • 《水滸傳》中宋江的忠心義舉
    書中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位鮮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為作品的主人公,其形象更為豐滿複雜,其評價歷來也褒貶不一,毀譽參半。本文參考前人對宋江形象的分析,用馬克思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對宋江這一文學形象再次做個全面剖析,以期能夠對文學批評做一些貢獻。《水滸傳》中刻畫的宋江性格的核心在於「忠義」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