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錯怪宋江招安之心,其實這是宋江為梁山謀求的唯一出路

2020-12-23 小周讀名著
名著水滸系列新說

宋江可以說是整個水滸傳中的靈魂人物,坐上了梁山頭把交椅,麾下猛將如雲,面對高球的三次徵討,梁山好漢齊心協力,擒拿住了高俅。但是宋江和吳用一商議,不顧眾英雄的反對,將高球釋放,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得到朝廷的詔安。

水滸宋江劇照

所以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宋江假仁假義,他舉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卻做著拋棄兄弟,升官上任的把戲。他嘴上說著朝廷奸佞當道,卻親自釋放奸佞,並且以禮相待。很多人把虛偽的頭銜扣到了宋江的頭上,作為《水滸傳》最討厭的人。

梁山好漢壁畫

其實宋江有這樣的追求和他的職業有關,他原是鄆城押司,是個文書小吏。他自己就說「自幼曾攻經史」,說明實在宋朝那個充滿文人氣息和理學氣質的年代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中走過來的,所以本質上的宋江是我國封建歷史上忠君的知識分子典型。

水滸影視基地高塘州

上了梁山的宋江為了自己的父親說出「死而無怨」的話,可以說明宋江的大孝子身份與儒家提倡的「首孝悌」吻合。他招募呼延灼的時候就說:「等來日朝廷大赦天下,招安,一齊剷除奸邪,替天行道」。——水滸傳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水滸霹靂火秦明劇照

宋江有著傳統的政治理想。他不一定是儒生,但他有儒生傳統的政治理想,即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他想要立功立德立言。所以他起初接到晁蓋的極力邀請,卻仍不願上梁山。混跡於黑白兩道,只是生存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對黑道天生嚮往。所以他上梁山之初,就沒有打定終身落草的想法。這與眾多草莽英雄是截然不同的。

宋江晁蓋劇照

宋江對梁山的前途認識更清楚。宋江的政治眼光,是他在梁山立足的根本。他對梁山前途的分析判斷,遠遠超出所有梁山好漢。他知道一直和朝廷對抗下去,縱然結果如何無法預料,但是這種對抗的成本會越來越高。三敗高俅,兩贏童貫,雖然說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梁山的勝利會一直存在下去嗎?對抗朝廷的行為已然觸犯了社會基本綱常,百姓會接受一個劫富濟貧的梁山,但不會接受一個屢屢與朝廷作戰的梁山。

金槍手徐寧劇照

水泊梁山,其實就是四周環水的一個小小孤島,這個地方,在當時的歷史年代,無法通過其它的方法到達,只有水路,那按照現在的說法是「要致富,先修路」,像這種地方連路都沒有,怎麼可能致富呢,不能致富,也沒法擴展土地。

水滸欒廷玉和曾家五虎

一百零八位好漢還有兵馬在發展過程中肯定出現土地稀缺的問題,土地稀缺,思想上肯定就會產生變化,就會出現爭奪「宅基地」的局面,而且會一發不可收拾,你爭我鬥,兄弟間反目,傷亡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會出現比招安更慘的局面。

水滸劇照大敗高太尉

梁山一百單八將,真正的好漢沒有幾位。以前為匪的,大多數是吃人肉濫殺無辜的變態,以前在朝廷為官的,也是一些沒有什麼大局觀的人。梁山好漢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戰略眼光,還沒有堅定的信念。他們都是為了保命不擇手段之人。此等人群,很難有大作為。

水滸劇照宋江燕青

梁山眾人也不是鐵板一塊,分為很多派系。他們能夠維繫在一起,有的是想被朝廷招安,有的是想反抗朝廷,有的只是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有的是為了享受落草的無拘無束的所謂快活。人常言道:眾心齊,泰山移。在各懷鬼胎的梁山中,要是不受招安,很難有好結果。

水滸傳插畫

大家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都想擁有各自的空間來保護自己的隱私,可是水泊梁山這種地方,土地和金錢都是稀缺的,梁山好漢又不能水上造房,因此各自擁有的空間都是很狹小的。空間狹小,就會加劇彼此之間的摩擦,時間長了,這種摩擦的聚集,必然會擦出爭鬥的火花,到那時,都不用朝廷出面,梁山好漢就自滅了,這種結局也是悲催的。

水滸梁山好漢劇照

梁山起碼三分之二的好漢們骨子裡沒文化,就如同李自成起義失敗一樣。殺進汴京,只會接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最後,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招安確實是明智之選。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無外乎有三種結局:一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如劉邦和朱元璋;二是被鎮壓下去,如陳勝、李自成和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現有朝廷出力。

秦末劉邦起義

第一條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只有劉邦一個;第二條路失敗的案例卻有太多太多,宋朝之前就有綠林軍、赤眉軍、黃巾軍、陳勝、黃巢…「自幼曾攻經史」的宋江想必對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團具體走哪條路,他心裡可能已反覆權衡了很多次。

陳勝吳廣起義

宋江之所以選擇第三條路,是不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的一種定位呢?改朝換代不可能,被鎮壓下去不甘心。宋江面前只剩下第三條路了,那就是招安。至於朝廷讓宋江和方臘「狗咬狗」,這一選擇雖顯無奈,卻反而多給他一線生機。

水滸方臘劇照

粱山上的多數頭領都是些地痞村霸打殺搶財的歪瓜裂棗的烏合之眾,在朝庭強大的軍事手段下,梁山失敗也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也就是在這種不利於梁山的情況下,宋江吳用等為了手下兄弟們的前途,選擇了招安是正確的,也是唯一的出路。不是麼?堂堂正正地做國家的良民,娶妻生子求取功名才是正道,總比做恐怖分子做賊殺人放火反政府強吧。

水滸影視基地

宋江,作為一個在政治上、在官場上有所圖的人,他的第一選擇是博一個好名聲,幹好本職工作,等待哪天有個伯樂發現他這個千裡馬推薦給朝廷,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實現他的政治目標了。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才會那麼努力地去結識江湖好漢,才會不惜錢財不顧風險的成為一個刀筆吏。

水滸好漢壁畫

不管怎麼樣,因為梁山沒有一個人能夠給梁山指出另一條出路,所以梁山接受詔安也就成為唯一途徑,宋江的抱負也就實現了。後來徵遼國,打方臘,為朝廷效力,為國盡忠,宋江也就名留青史雖死無憾了。

相關焦點

  • 梁山的出路在何方?吳用提出一個設想,宋江斷然拒絕
    例如在整個勸降過程中,遼國竟然完全沒有意識到宋江有可能是詐降,沒有做任何的防禦措施。僅憑宋江的三言兩語,霸州守將康裡定安就讓梁山的一萬兵馬進入城內。同時,對於益津關、 文安縣的突然失陷,遼國上下都沒有任何的應對措施。種種這一切,只能說明作者在設計故事情節時過於隨意,留下了不少的漏洞和硬傷。
  • 水滸傳:宋江是最大的陰謀家,梁山的崛起和終結都因宋江的陰謀
    宋江是《水滸傳》一書中最大的陰謀家,全書以宋江的陰謀始,又以宋江的死而終結。宋江被發配江州時,在潯陽樓上題下一首詞和一首詩。詞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何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詩曰: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水滸宋江為啥主張招安?民以食為天,不招安梁山必亂
    細究起來,宋江之所以會選擇招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迫於梁山的經濟壓力:為了讓眾兄弟眾將士吃上飽飯,他不得不選擇招安。  在王倫時代,梁山上只有三四位頭領,一二百位嘍囉,他們獲得錢財的方式十分簡單,就是搶劫過往的客商。梁山地域寬廣,號稱八百裡水泊,又是幾個縣區的交界之地,不乏商旅來往。
  • 此人武藝勝過梁山五虎將,比宋江更早被招安,還暗示了梁山的命運
    《水滸傳》中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這人數已經相當之多,作者施耐庵能夠將這些角色不重樣的塑造出來已是不易,何況他還能夠將其中的一些重要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這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魯智深、武松、林衝這些個角色,你也許都沒讀過《水滸傳》的原著,甚至壓根就對這段故事不感興趣,但你一定從各種信息渠道聽到過「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衝風雪山神廟」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宋江想讓自己內心這顆忠義的種子播種到眾人心中,於是宋江道:「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位兄弟扶助,同心同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第82回宋公明全夥受招安,濟州太守對前來招安的宿太尉說:「這一般人,要圖忠義報國,揚名後化。」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後把大旗上「替天行道」也改成了「順天護國」。這改牌換旗盡顯了宋江的忠心。2.
  • 梁山好漢中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三人,接受招安才是大勢所趨
    那時我總想,若是好漢們沒有接受招安,一直在梁山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啊!長大後再讀《水滸傳》,居士我才明白,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漢們必然的結局,不招不行。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究竟有多少人支持招安,又多少人反對招安?其實真正反對招安的人少之又少,明確反對招安的人,數來數去也只有三個。
  • 《水滸傳》中宋江的忠心義舉
    《水滸傳》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作品講述的是北宋徽宗年間的故事。當時社會黑暗,官逼民反,眾多江湖英雄被迫落草為寇,齊聚梁山,除暴安良,最終又為統治階級利用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相信看過水滸傳原書、影視劇的朋友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此後,這項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心理學中人際關係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權威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理論的五大理論支柱之一。又被行為科學所吸取,並成為行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而宋江一生都在謀求的招安大計,實際上始終暗合這種理論基礎。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相信看過水滸傳原書、影視劇的朋友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但實際上,宋江背著這個罵名冤枉的很。
  • 《水滸傳》宋江被毒死後,手裡有兵有權的好漢為什麼不為宋江報仇
    水滸傳》結局的,宋江喝了御賜毒酒害怕李逵造反,也被宋江毒死了,李逵和宋江死後,智多星吳用和花榮都因難過而自殺。為什麼吳用和花榮沒有給宋江報仇而是選擇自殺?還有幾個人是有勇有謀,手握兵權的,他們為何不為宋江報仇?這幾個人就是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
  • 《水滸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
    很多人讀《水滸傳》的時候,都喜歡讀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梁山好漢一個一個慘死的情節不忍心讀下去。八百裡水泊梁山,起義事業轟轟烈烈,最後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鷹犬被利用而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扼腕痛惜。於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帶領梁山好漢與大宋決一死戰,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 水滸傳中武松獨臂擒方臘,立了大功為何選擇出家?只因宋江這四字
    只因宋江這四字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梁山108單將各種熱血沸騰的故事都是我們曾經最為敬佩之事,大家對於裡面的劇情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在被翻拍成了影視劇之後再次掀起了眾多人心中的英雄江湖,我們小時候看這些劇情只是覺得很精彩熱血沸騰,不過我們現在再來看就會從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單單只是劇情裡面表現的那樣。
  •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爭議,一個生活在自我矛盾中的人物
    《水滸傳》中的宋江,一個生活在自我矛盾中的人物宋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核心人物,說他重要,是因為作為起義軍首領,他親手創建、發展、壯大了義軍的隊伍,使之成為大宋王朝的心腹大患。古話常說:自古「忠」「義」難兩全,可在《水滸傳》中,對宋江的描繪既體現了義,又表現了忠。這就是作者給宋江的一個定義,「忠義」。當然,整部書也是圍繞著宋江的忠與義的碰撞來寫的。
  • 梁山招安後,李逵曾說出一計可保眾人性命,卻被宋江一口否定
    《水滸傳》這部小說,從頭到尾細細品讀,不難發現,這些武藝高強的好漢們,其實從始至終,都不過是中路上山成為扛把子的宋江的棋子而已,為的只是能讓自己進入仕途,成為朝廷官員。可憐這麼多英雄好漢,卻最終都被滿嘴仁義的宋江給坑到死,實在令人感到唏噓。其實這麼多好漢,並非都是被宋江騙到最後才醒悟過來,有的只是已經上了賊船,無法在下船了而已。只是可惜了這麼多為宋江拼命的兄弟,到最後醒悟十分,內心的悲痛。而這些好漢中,有兩位正好處於極端情況。
  • 歸棹廬主︱梁山招安之謎:落花啼鳥總關愁
    從陸友的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清晰讀出這樣兩個不爭的事實:一是「誰挽長江洗兵馬」「懸賞招之使擒賊」等詩句,寫出了宋江他們受招安擒方臘的忠君之舉;二是「後來報國收戰功,捷書夜奏甘泉宮」等詩句,則寫出了宋江他們「統豺虎,御邊幅」「平虜保民安國」的報國之心。而那徵遼報國的故事,簡直就要呼之欲出了。
  • 梁山好漢滅亡的原因:宋江殺錯一人,信錯一人,未殺一人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大家肯定看過水滸傳,水滸傳中,宋江是108位英雄好漢的領頭人。
  • 如果宋江死活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最後會怎樣?只會有一種結局
    《水滸傳》裡面最令人唏噓的事情,莫過於宋江從梁山隊伍建立完整之後就開始謀劃招安的事情,最後被招安的梁山好漢卻被朝廷一個一個的幾乎全部害死,令人忍不住思考,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會好一些呢?
  • 《水滸傳》宋江性格的描寫
    宋江本來沒有殺人之心,但潑辣刁鑽的婆惜一步步地逼他,傷害他,侮辱他,訛詐他,使宋江的憤怒一點一點地積累,終於越過一心理忍受能力的臨界點,點燃了那鬱積於胸的無名怒火。殺惜的過程,作者寫和非常耐心,非常用心。從娶惜到殺惜的過程中,我們不難持出宋江的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宋江殺惜的描寫非常真實,非常出色;但殺惜中的宋江,其性格顯然與一個梟雄的形象相距太遠,造成了總體上的不協調。
  • 水滸傳中做思想工作的高手,宋江只說3句話,解決招安的分歧
    梁山好漢相聚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活,這當然是小人物想過的日子了,但是作為梁山首領的宋江,卻有著自己的理想報復。在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中國社會,能在朝廷當官,成為皇帝重臣,在當時社會看來才是正統,才是光宗耀祖的頭等大事。於是被朝廷招安,就成了宋江當上梁山首領後的政治路線。
  • 《水滸傳》:宋江的三個綽號?暗暗隱喻了宋江左右為難的矛盾性格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經久不衰的意義,值得反覆閱讀、品味。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都各有自己的綽號,其中宋江的綽號是最多的,共有三個。其他的英雄好漢都只有一個。於是,問題來了,宋江為什麼會有三個綽號呢?這三個綽號分別代表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