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再創新高!美國人警告:能遏制變暖,但有副作用

2020-12-25 中國氣象愛好者

通過人們對大氣層的觀測和南極等地冰芯的研究,科學家們可以確定,地球大氣層中以二氧化碳(CO2)為首的溫室氣體濃度自工業革命以來逐漸升高,到2017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達到了百萬分之405(405ppm),這是地球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7年同時也是歷史上最熱的年份之一。不過,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指出,這一切實際上比人類想像的更嚴重,因為海洋吸收了二氧化碳,減緩了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和這些排放可能導致的變暖。

世界海洋是人類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的一個重要「倉庫」。美國氣象學會2017年的氣候狀況報告稱,2017年海洋從人類活動中吸收了26億噸的淨碳,比2005 - 2015年的19億噸平均值高出了36%。由於光合作用等多種效應,海洋和大氣之間在不斷交換著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NOAA給出了海洋吸收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綠色區域)以及將其釋放回大氣(紫色)的位置。

與2017年的碳淨吸收量相一致,更多的海洋區域是深綠色,意味著海洋正在從大氣層中大量吸收碳,代表大量釋放二氧化碳的深紫色則不算特別多,但在NOAA給出的地圖上格外顯眼——溫暖的熱帶水域是海洋向大氣排放碳的最大區域。而地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則大多是海洋吸收碳最多的地方。在熱帶地區之外,海洋也有釋放碳的區域,這往往是因為強大的海流和水下地形會導致深層富含碳的水湧上表層。

很顯然,海洋吸收碳,它正試圖延緩全球變暖,看起來地球似乎有著自己的調控系統。當然,由於海洋植物生長和自然氣候變化的季節性變化,包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等氣候模式,每月的吸收量都會有很大差異。但這調控系統並非沒有副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會顯著增加海水的酸度,從而損害有著碳酸鈣外殼的貝殼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

從1982年到2001年左右,觀測結果顯示人類生產碳的海洋吸收量下降。但是從2002年到2017年,海洋吸收的碳量大幅增加。自2000年以來,海洋碳吸收率每十年增加了8億噸。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有助於遏制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總量上升的趨勢,但很顯然,這也會延續海洋酸化的趨勢。

但儘管海洋已經正在吸收更多的碳,2017年的總吸收量增加了36%,但從目前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上升趨勢來看,海洋吸收的過程似乎難以抵消二氧化碳的迅猛上升,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地球二氧化碳濃度雖有波動,但延續了持續的上升趨勢,這種情況意味著全球氣溫仍將穩定的上升。

不過,科學家們認為,跟蹤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對於了解海洋酸化的速度以及未來大氣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速度仍然至關重要,這可能誘發新的全球性危機。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濃度激增或毒害海洋!德國專家警告:有毒藻類將大量爆發
    這些年,二氧化碳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臭名昭彰的化學物質,因為它是大氣層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隨著它的濃度已經超過百萬分之400(400ppm),毫無疑問,它帶來的全球變暖正在日漸加劇。但全球變暖不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唯一後果。
  • 麥當娜、波特曼等巨星紛倡導素食以遏制全球變暖
    核心提示:「碳減排生活」是時下非常熱門的話題,因為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就是被無限制釋放到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根據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如果你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一年就可以減少1.5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國巨星麥當娜、娜塔麗?波特曼日前都呼籲,希望人們能成為素食主義者,以此來遏制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引起的海洋危機有多嚴重?關乎於物種滅絕,一定要重視!
    生命起源於海洋,所以當我們探索外星球是否有生命時,肯定要看它有沒有海洋。海洋大約覆蓋了地球的70%,所以我們常常以為人類很難對如此巨大的水體產生影響,往往忽略了海洋正在面臨的危機。那麼,全球變暖引起的海洋危機有多嚴重?關乎於物種滅絕,一定要重視!
  • 世界氣象組織呼籲:為可持續海洋而創新
    據監測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歷史新高,人類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月份,比1981年-2010年5月份的平均氣溫高出了0.63攝氏度。二氧化碳濃度是指二氧化碳被生物圈和海洋吸收後留在大氣中的物質,它不同於淨二氧化碳排放。數據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二氧化碳濃度受季節和區域波動影響,季節最大值通常出現在北半球春季初期。
  • 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其實地質史上它的濃度總趨勢是下降
    2019年5月,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又創新高,達到415ppm(百萬分之415,即0.0415%),為1400萬年以來的最大值,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在一提到二氧化碳,大眾都知道它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有人據此認為它是無用的廢氣,甚至有害的毒氣,與「滋養之氣」氧氣正好相反。
  • 聯合國秘書長警告:再不重視它,災難就會降臨地球
    在科學界,全球氣候變化,尤其是全球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幾乎全部的氣候學家認為,人類的活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為此,在2016年4月,171個聯合國的會員國籤署了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但在2017年的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這一協定,他認為氣候變化是「史上最大的騙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太陽活動、二氧化碳、全球變暖)
    衛星導航失效2、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調節,有人稱之為海洋「生物泵」作用。該作用可能( )A. 緩解全球變暖B. 縮小臭氧層空洞C. 減輕酸雨汙染D. 加快洋流流速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
  • 全球變暖加劇,給地球注射「退燒藥」有用嗎?專家:對農業不利
    這些年,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加劇,異常天氣、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人們開始恐懼,開始擔憂,開始考慮如何才能阻止全球變暖。在遏制二氧化碳排放進度緩慢的情況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往大氣層中注入化學物質遮擋陽光來冷卻地球。
  • 全球變暖下的海洋吸收了多少熱量?相當於每秒一顆原子彈發生爆炸
    根據對這項新研究的分析,過去150年來全球變暖使海洋吸收的熱量相當於每秒發生一次原子彈爆炸。大部分的熱量儲存在海洋深處,但近幾十年來科學家才開始關注測量。現有的海洋吸收的總熱量估計只能追溯到1950年左右,而這項新的研究追溯到更早的1871年。科學家們表示了解過去海洋熱量的變化對於預測氣候變化的未來影響至關重要。
  • 科學家把大氣二氧化碳變成電能,或將解決全球變暖難題,前景廣闊
    近日,科學家們取得了一定突破,一種既能高效回收二氧化碳,又可以生產絕對清潔的二次燃料的方法或許將進入我們生活。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iScience。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套以二氧化碳為原料來產生電能並製造氫氣的系統。與傳統的非質子-CO2電池不同,該系統以Na-CO2電池為主體,在充電期間不會再次釋放出二氧化碳,可以更好地用以解決環境問題。
  • 新方法可從空氣中高效分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怎樣影響氣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分離空氣等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這種方法將來有望成為對抗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2015-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四年,今年或再刷新。全球每年氣溫屢破記錄,二氧化碳為什麼能使全球氣候變暖?
  • Nature:海洋大管子助「地球自救」
    浮遊生物能吸收和鎖住二氧化碳 他們認為,若能把海底養料豐富的海水帶到海面,就能為海面的綠藻和浮遊生物造就良好的生長環境,海面上的綠藻和浮遊生物能大量吸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待綠藻和浮遊生物死後,他們的已經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身體將會下沉到海底,把二氧化碳鎖在海底,從而為大氣清除溫室氣體。
  • 全球變暖已停止,地球開始平衡?科學家警告:2050年人類文明或崩潰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人類工業化的影響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100年裡連年激增,這被認為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相關研究人員卻發現,全球平均氣溫在近年來趨於平穩,不再有上升的趨勢。
  • 北極生機勃勃的綠色,是對人類最致命的警告
    一片鈷藍色的海洋,映襯著綠色植被覆蓋的沿岸土地,北極竟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這滿目的綠色並不是好消息,而是大自然給出的最嚴厲警告,北極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北極更豐富的植被,正在加速永凍土融化,加速釋放溫室氣體,這不僅會對整個世界造成一系列影響,甚至直接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將成為最暖年份之一,冷冬即將變暖冬?
    一直飽受眾人爭議,自從宣布拉尼娜到來後,大家一直在議論今年是不是冷冬呢?相信大家能感受到,今年比往年更加寒冷,大範圍降雪比往年來得更早一點,可是在12月2號,一則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尚未停止,2020年很有可能會成為「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疑惑,今年明明如此寒冷,為何成為了最暖月份之一?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 研究發現,浮遊植物能夠增強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來自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報導稱,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極大地增強了北冰洋的吸收能力二氧化碳。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研究報導稱,從1998年到2018年微小藻類的生長增加了57%。世界氣象組織稱,未來5年,地球平均溫度將至少上升1攝氏度該學院地球系統科學系的研究小組使用新的海洋顏色算法梳理了一系列綠色植物色素的測量數據葉綠素。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在這個平衡中,大氣中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內的溫室氣體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它能吸收長波輻射,將一部分能量保留在地球系統中,這就起到了保溫的效果。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溫作用,我們生活的大氣平均溫度可能比現在冷30攝氏度左右。所以溫室氣體並不是魔鬼和壞蛋,它們是我們地球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問題在於溫室氣體在大氣中越來越多了!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不僅全球平均氣溫比以前高,極端天氣也出現了,並且冬天比以前更加寒冷。據了解,因為全球變暖,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釐米,淹沒了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 氣候危機就是海洋危機,聯合國報告:不可逆,海洋發生全方位轉變
    報告由來自36個國家的104位科學家參考了近7,000篇有關最新氣候科學的已發表論文, 對海洋的當前和未來影響提供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評估。 報告警告,隨著氣候危機加深,海洋將面臨嚴重危險,並指出:氣候危機就是海洋危機。
  • 一年你可能排放了2.7噸二氧化碳 阻止全球變暖從我做起
    我國預計未來20年將變暖2.8℃,上海則剛經歷了百年氣象史上最暖的一個冬天。科學家發現,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誘因中,過度排放二氧化碳佔2/3。目前國際社會正試圖改變一個難以忽視的「碳源」:個人消費引起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