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平安順遂,安穩喜樂。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弄明白,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在描述夫妻關係的時候說道:
如果每一個配偶對於其伴侶的興趣都高於對自己的興趣,那麼他們之間便會有真正的平等。如果他們都很誠心地奉獻出自己,他們便不會覺得自己低聲下氣或受人壓制。只有男女雙方都有這種態度,平等才有出現的可能。
阿德勒在這裡為婚姻關係做了一個非常感人的總結:他認為擁有幸福婚姻的關鍵,就在於要主動給予對方關心。並且關心對方的程度要比關心自己的程度更高,這才能算得上婚姻中真正的合作。
相信很多已婚和有戀愛經歷朋友們都能明白阿德勒這段話中的智慧。
無論是婚姻還是家庭之間最根本的矛盾其實就是在於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過於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對方的感受,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就容易在利己的心態中讓看似堅不可摧的關係分崩瓦解。
阿德勒的這個觀點跟稻盛和夫所倡導的利他理念不謀而合。
最近看了稻盛和夫的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了解稻盛和夫的人都應該知道他這一生的傳奇經歷。
他曾經成功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上市公司,京瓷和KDDI。並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利用一年時間使其扭虧為盈,並創造空前利潤。
最讓人驚嘆的是,稻盛和夫所經營過的這三家實力很強的公司屬於完全不同的三個領域,而且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這就讓人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稻盛和夫到底為什麼能夠在經營領域取得這樣的成就呢?
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稻盛和夫在書中提到了能夠度過美好人生的秘訣,正是自己的利他之心是否可以發揮出來。
所謂「利他」,就是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利害得失放在首位,單純的用是非善惡去作為一切行動和判斷的標準。
正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人生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內心所塑造的,內心的想法可以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所以如果我們堅持以「利他」之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的話,善果終究會有一天能夠回到自己的身上。
1.利他之心可以扭轉自己的困境
稻盛和夫在書中說,京瓷起步的時候,最初得到的訂單,是來自松下集團的一家公司。
松下對產品的品質和交期有著嚴苛的要求,並且每年都會對供應商提出苛刻的降價要求。
對此,有很多供應商總是憤憤不平,一味抱怨松「欺負供應商」。
可稻盛和夫卻不這麼想,他想到的是,松下雖然要求嚴苛,但是每年都會照常地下訂單,並且他們對產品和價格的嚴格要求鍛鍊了我們,讓我們拼命努力,做出了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
由於這個原因,京瓷孕育出了能夠超越行業水準的卓越產品,並保證了良好的收益,甚至壟斷了歐美的市場。
而一味發牢騷,憤憤不平的企業,卻在競爭中有很多已經消失了。
面對困境的時候,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產生消極的心態讓事情向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而能夠把困難當成財富,積極面對的人才能在痛苦中獲得成長,最終扭轉困境,取得成功。
正如巴爾扎克所說:
「苦難對於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
稻盛和夫能夠在處於困境的時候,依然用利他之心為客戶著想,不斷打磨優化自己的產品,最終不但收到了客戶的認可,也增強了自己的競爭性。
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突破困境,為別人解決問題之後,我們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自然而然會迎刃而解。
2.利他之心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稻盛和夫在書中舉出的兩個有關動物捕獵的例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百獸之王獅子在一次捕獵成功,填飽肚子之後,會在之後一周的時間裡,即使獵物就在旁邊,他們也不會發起攻擊。
黑猩猩雖然是草食動物,但有些時候它們也會襲擊牛羊等大型哺乳動物,因為動物性蛋白質營養高,味道好,整個族群都會興高採烈地一起享用。
但是即使如此,黑猩猩也並不會一直捕獵,而僅僅是為了補充生存必須的那部分營養,偶爾如此。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存在著人類世界所沒有的節制,他們懂得知足,所以沒有煩惱,紛爭就會相繼變少。
而人類世界的煩惱大多來自於欲望過多,就如同自私利己的心態的根源也正是在此。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小新,她本來和老公生活得很幸福,懷孕的時候,老公為了讓她不那麼辛苦,便讓她辭去了工作,安心在家裡帶孩子。
可孩子出生之後一切都變了,小新白天黑夜地照顧孩子,老公下班回家之後卻從不幫忙,只是埋頭工作或者一個勁刷手機。
小新找他幫忙,他卻說白天工作太累,晚上回來還不讓休息一下麼?小新很絕望地問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她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小新照做了,除了照顧孩子的辛苦,還把老公的生活照顧得井井有條。
後來她逐漸發現老公變了,不但會主動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還學著照顧孩子的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嚮往美好而舒適的生活,希望自己儘可能的少付出,多享受,可如果我們都去這麼想,那幸福生活又從何而來呢?各種矛盾都會在這種利己的心態中爆發出來。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根本的方式就是懷有一顆利他的心,少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多去思考如何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這樣就可以控制自己欲望無止境的擴張。
而他人在感受到我們真誠的不求回報的付出之後,也會給予我們正向的回應,事情就因此能夠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正如稻盛和夫在書中所說:
愛己之心、私心、利己這些對於自我的執著才是人類欲望的真實面目。所以,能減多少這類欲望,就能從心中除去多少自我,真我所佔的比例才能相應擴大。
3.利他之心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
最能把稻盛和夫「利他」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的一件事情就是日航的重建。
稻盛和夫認為,企業之所以破產,是因為包括領導者在內的全體員工,都持有著一顆導致企業破產的「心」,所以如何改變這顆「心」,才是重建日航的重中之重。
所以,他開始舉辦學習會,把他「拼命投入工作」、「不忘感恩之心」、「保持謙虛坦誠之心」這樣自己的人生哲學,試圖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
他經常會講這樣一番話:「大家都說這些道理非常幼稚,理所當然,十分簡單,但是,這些道理或者說思維方式,作為知識,大家或許都具備,但根本沒有掌握,更沒能實踐,這就是招致公司破產的元兇。」
在稻盛和夫的堅持之下,員工們由一開始的不屑,難以接受,最終終於讓所有人的態度都謙虛起來,認真聆聽他的講話。
正是由於他的哲學滲透到了每個員工的心裡,所以公司業績也就隨之飆升,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效果。
境隨心轉的原因正是如此,心就是我們的良心,我們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就是是非善惡,遵循的底層思維方式就是利他之心。
如此以來,依此行事,我們的人生,也有可能會發生不可預見的逆襲。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
「宇宙中吹拂著利他之風。只要揚起巨大的風帆,藉助這陣利他之風,人生之舟就能駛入美好命運的潮流,就能被導向幸福的方向。
結語: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秘訣就在於他的一顆利他之心。
這是他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是他決策的重要依據,是他人生中具備所有大智慧的外在表現。
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那麼我們的人生必然會變得跟之前大不相同。
有如此改變命運的方式,我們為什麼不去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