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參加現場的央視對話。
稻盛和夫與廣州市市長萬慶良、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桂科、廣東知名書畫家林雅傑合影。
編者按:
真實的稻盛和夫,比書本和媒體上所描繪的那位「經營之神」更具有一個普通老人的親和。但是親身接觸以後,又會切身地感受到來自一個偉大人物的光芒。哲學家、企業家、質樸的勞動人民、出家人、慈善的長者,在稻盛身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角色。而對於參與稻盛廣州行的幾千名中日兩國人士來說,一個老人,從遠處走來,身影由模糊變得清晰,他的一言一行,那些樸素的言辭,讓聞者折服,帶來啟迪和智慧。稻盛和夫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誠如他自己所說:向善、勤勉、自省,才是構成他人生的真正精神內核。
本報記者張子宇
「年輕人,你站著幹什麼,也快坐下吧。」這是在2011年9月26日,訪問廣州的稻盛和夫先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在媒體採訪會的現場,作為現場主持人的時代周報記者本考慮到自己和稻盛先生平行而坐不太合適,本打算站在稻盛先生的身邊完成工作。結果稻盛先生剛一坐定,就趕緊拉筆者坐下。他的聲音慈祥和藹,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便有了以上這一幕。
而在媒體採訪結束以後的照相環節,一幹記者蜂擁而上,爭相和稻盛先生合影以及籤名,其熱情之強烈幾乎和普通粉絲無異。這對於見多識廣的媒體圈來說,也是極為罕見。可以說,記者們走南闖北,見過的名人雖多,但是稻盛和夫這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身上發出的光芒和感染力,確實是非常特殊的。
事實上,已經年逾八十的稻盛和夫,以他親切、認真、隨和的個人魅力,使這股稻盛旋風在廣州的土地上颳得更加猛烈。
樸實無華的長者
在會場內外,不時可以聽到這樣的議論,「沒想到老人家已經80歲了,思維和發言還是那麼清晰。」在這次為期3天的中國之行中,稻盛和夫用他自己的身體力行,打消了別人對他年齡的擔憂。
在9月25日下午和央視主持人的對話中,他言語精闢,思路敏捷。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而在第二天下午,他更是面對數千名的觀眾,一口作了近一個半小時關於阿米巴經營的講演。這樣一個依然精力旺盛、能量充沛的稻盛和夫,既使第一次接觸他的人感到吃驚,也讓許多久慕其大名的粉絲非常欣慰。
而在26日的晚宴期間,稻盛的胃口非常之好。不但仔細品嘗了各色中國美食,而且可能由於出生於民風硬朗的鹿兒島縣的關係,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他的口味還比較濃烈。當服務員上了一碗青菜粥後,稻盛品嘗了幾口以後將旁邊的一碟辣椒醬拌入其中,然後津津有味地將「辣醬菜粥」吃淨。在日本,人們習慣一日三餐都以米飯或者麵食為主食,而粥只是作為病人的病號飯。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稻盛先生是一個極為爽快隨和的人,身上有很強的勞動階層的樸實特性。
事實上,在記者發布會上接受《南都周刊》記者關於他的家庭的採訪時,稻盛和夫表示,自己有三個女兒,她們已經全部嫁人了。自己很享受和家人子孫一起吃飯的感覺,很多時候他會帶著自己的家人去一些烤肉店或者壽司店聚餐,如同普通的人家一樣共享天倫之樂。
「而且我和家人聚餐的地方絕不是大家想像的非常高級的場所,都是普通的烤肉店或者迴轉壽司店。」稻盛先生補充說。這引發了在場人士的感慨。在日本,迴轉壽司店是一種以普通工薪階層為主要客戶群體目標的廉價飲食店,如果年輕小夥子在迴轉壽司店約會女生是會被嘲笑的。稻盛的生活簡樸可見一斑。事實上他在擔任日本航空董事長期間,就堅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上班,以示復興公司的決心。
「而且我的子孫們都居住在非常普通的公寓裡,我沒有把別墅一類的東西給他們,一間也沒有。」在回答有關「富二代現象」的問題時,稻盛還對在場記者透露。這再次引發了大家的驚嘆。
稻盛的好胃口甚至引起了旁邊賓客的注意。坐在稻盛左邊的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桂科看到他又拿起一碗麵吃起來,不禁說道:「看來他真的很喜歡吃廣東麵食啊。」稻盛對麵食的喜愛是非常著名的,而因為麵食不太好消化,也讓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他曾經因為一次吃烏龍麵吃得太多,而導致進醫院做了手術,胃部被切除了一部分。而26日的晚宴,也讓他品嘗了廣東傳統的鹼水面。而且幸運的是,那晚的好胃口並沒有讓稻盛先生感到身體不適。
親切隨和,來者不拒
雖然被稱為「經營之神」和「活的傳奇」,但是稻盛和夫始終保持了一種樸素隨和的作風,一種源自長期辛勤的、親力親為的工作的勞動階層的質樸。相比於有些熱情過度的中國塾員,日本的塾員更加內斂一些。但是總會有那麼幾個人,走到稻盛的附近,喊著「塾長、塾長」。而這個時候,稻盛總是會猛然回過頭去,四處張望,當看到呼喊的人時,總是會心一笑。
對於許許多多希望能夠和他合影,求其籤字甚至僅僅只是握一下手的粉絲,稻盛和夫本人可以說有求必應。這讓擔心他體力不支的周圍工作人員非常為難。有時候,工作人員擋住請求籤名的人,稻盛反而會主動把對方手上的書拿過來認真籤字,這種真誠的態度感動了許多人。
而且,與很多名人相反,對於稻盛來說,籤字是一個比合影更讓工作人員頭痛的請求。因為作為合影來說,稻盛端正慈祥,並不需要做特別的表情或者姿勢,但是對於籤名,他總是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地寫下自己的名字而非草草應付。他的籤名,「稻盛和夫」四個字一筆一畫都是清楚專心地書寫下來,並沒有使用那種可以快速完成的「明星籤名體」。
另外,對於在這次活動中和自己接觸交往的每個人,稻盛和夫都以一種非常親切平等的態度對待。無論對方是一名企業家、官員、記者或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塾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稻盛沒有採取一種機械應付的方法。相反他一坐下來就立刻和工作人員要紙和筆,對於記者的每一個問題,他都非常認真地記下問題的要點然後再作回答。而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是非常詳盡而仔細的,沒有一個是簡單應付或者推辭不答。
在晚宴上最後的剪彩和合影活動中,稻盛和夫一直堅持和大家一起站著,儘管很多人擔心他的身體,多次勸說他坐下就可以了,但是稻盛先生還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站立,讓大家感受到他的心始終和大家在一起。可以說,稻盛和夫一直用自己樸實親切的生活作風,實踐著自身敬天愛人、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這種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也是他的經營哲學能夠贏得如此多信仰者的緣故之一。
本報記者肖素吟發自廣州
9月26日上午,作為稻盛學旅的最後一站,在番禺錦繡香江會所,三百名企業家濟濟一堂,或來自製造業、或來自服務業。
他們,不過是中國企業家迅速崛起的一個縮影。隨之而來的則是,管理經營思潮的湧入和衝擊。其中,較之彼得德魯克或者傑克韋爾奇,稻盛和夫嶄新的東方管理思想,逐漸為中國企業家所推崇。
稻盛禪道
對於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企業家而言,每當這位年逾八十歲的鶴髮老人娓娓道來之際,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那是創業者的共鳴。
誰能想到,曾經的他逆境重重:出身貧寒,幼時成績平平,無緣名牌大學,甚至還因結核病命懸一線。
27歲的創業亦難掩艱險:在此之前,因功高震主而被逼退出松風工業;創業之初,由於是技術出身,對經濟知識和企業會計一竅不通。更甚的是,京瓷的創業資本是稻盛技術折成,而友人們費盡周折、甚至抵押房屋所籌的。
此後,京瓷創造了50年從未虧損的奇蹟,即使京瓷的銷售額曾經在半年中就降了90%,但還是沒有出現虧損,彼時利潤率已達30%。
「很多人評論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有先進的技術,是因為京瓷趕上了潮流。但我認為絕非如此。我認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經營判斷的基準,不是『作為京瓷,何謂正確』,更不是『作為經營者的我個人,何謂正確』,而是『作為人,何謂正確』。」稻盛幾番強調道。
至52歲,稻盛和夫創辦KDDI,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與京瓷共同位列「全球五百強」;78歲掛帥長期大幅虧損的日航,扭虧為盈,一再應驗稻盛哲學。
「熱情」、「拼命工作」、「開啟智慧之井的神靈在現場」,如此直白的語言,即是稻盛哲學的簡易詮釋。相比之下,與彼得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或者傑克韋爾奇的數一數二市場原則等術法不同,稻盛和夫則偏於道法,重於心性。
他甚至向主流的西方經營哲學說「不」,集東方哲學之大成,涵蓋印度佛陀、泰戈爾、中國儒家和道家、明治維新三傑。
當2008年金融危機一再證明西方企業一味逐利的欲望時,稻盛和夫卻是反覆強調知足觀。在共通的東方文化背景下,稻盛的儒釋道思想似乎更易為中國企業家參透和推崇,尤其是稻盛曾率領京瓷歷經兩次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和日本泡沫危機。
危機前瞻
「中國經濟正處於劇烈變化前夜」,稻盛和夫一言為與會企業家反覆咀嚼。他表示,很多企業經營者不擇手段拼命賺錢,不走正道,認為人格理念修煉不著邊際,但事實絕非如此。
這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可以說是見證了幾乎將近一個世紀的經濟危機: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90年代的泡沫經濟危機,2000年的IT泡沫危機和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對於危機,他似乎有著驚人的嗅覺。
事實上,在稻盛和夫掛帥之前的日航,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產生了高達2.32萬億日元的總負債,負債額創下日本國內公司的最高值,為此日航不得不正式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從而創造了日本歷史上除了金融業之外的最大破產案。
然而,自2010年2月稻盛和夫零薪酬出任日航CEO,半年後扭虧,至2011年3月31日,日航實現淨利潤1884億日元,創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妙手回春的稻盛和夫對此危機的評價,則是欲望所致。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岫雲則轉述稻盛和夫的話,表示,「目前國內拜金主義盛行,甚至預言五年內中國經濟將下滑,房地產泡沫將破裂。」
如其所言,中國企業家的現狀是,隨著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著因融資、匯率變化帶來的困難,甚至湧現了多個省市倒閉潮的輿論風波。
值此時刻,「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的稻盛思想無疑亦將引領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