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岫雲:稻盛和夫的幸福觀,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

2020-12-19 中外管理傳媒

諾貝爾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安格斯教授,以45萬美國人為研究對象,得出的結論:雖然人們的幸福感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升,但當達到美國人的平均年收入時,幸福感就不再提升。

演講:曹岫雲(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王爽 李靖

稻盛和夫老先生,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日本第二電電株式會社(KDDI),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78歲高齡接手日本航空,3個月就實現扭虧為盈。但這些耀眼的成績,都不及他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稻盛和夫擔任塾長的企業家學習會——「盛和塾」,在結束之前匯聚了全球超過1.4萬名經營者。他「利他」「敬天愛人」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一大批的企業家。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曹岫雲董事長,在「第28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分享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觀,為「寒冬」中的企業家,提供了一條充滿了愛、奮鬥和自省的精神出路。

以下為曹岫雲演講的部分精華。

1

稻盛哲學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稻盛哲學內容豐富,但大道至簡,用一句話表達稻盛哲學的核心就是:把「作為人,何為正確?」當作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即判斷事物的基準,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惡。

我把自己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稻盛前」,一個是「稻盛後」。學習稻盛哲學前,我會自覺不自覺以利害得失作為判斷基準,從個人的利害得失,到企業的利害得失,甚至國家的利害得失。而遇到稻盛哲學以後,我努力以是非善惡作為判斷事物的基準。

可是,「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改變自己原有的判斷基準談何容易?但只要不斷反省、修正,堅持往這個方向努力,就能從私心的束縛中解放,甚至可以把事故變成故事。

那麼,怎樣看待稻盛哲學?舉個例子,曾經在一場千人的中國傳統文化大會上,有人給我提出問題:在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論壇上,為什麼要講一個日本人的哲學思想?我回答:稻盛和夫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到企業中的傑出典範。稻盛和夫說:要把向中國聖賢學習的教誨和在企業實踐中獲得的體會,如實告訴中國企業家,讓他們少走彎路。

從某種意義上,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出口轉內銷」。

2

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

2000多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但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2000多年來,高論不少,莫衷一是。

金錢能買到幸福嗎?諾貝爾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以45萬美國人為研究對象,得出的結論:雖然人們的幸福感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升,但當達到美國人平均年收入時,幸福感就不再提升。高收入可以帶來物質水平的提高,但買不到精神的幸福。

日本大阪大學筒井佐代教授的研究表明:在日本,年收入低於150萬日元,幸福感很低;年收入150萬-500萬日元,幸福感會提升;年收入超過500萬日元之後,幸福感就不再提升;年收入超過1500萬日元後,幸福感反而降低。經濟的富裕,衣食住行的改善與幸福感上升並不成比例。

稻盛和夫的企業,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是他的企業目標。物質幸福是需要的,但如果不抑制過度的欲望,不管物質財富多麼豐厚,人還是很難感到幸福。

人的精神幸福到哪裡找?稻盛和夫告訴我們: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感受,幸福的關鍵是如何培育一顆能感受到幸福的心。稻盛和夫的經驗是「心純見真」。

3

稻盛和夫的幸福觀

一,每天認真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幸福從勤奮中來!喜歡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全神貫注、鑽深鑽透、觸及真理,在勤奮中培育能夠感受幸福的心。

勤奮工作絕不僅是獲得生活條件的手段,而且是戰勝欲望、磨鍊心智、提升人格的崇高行為。每天認真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它能塑造高尚的人格,獲得幸福的人生。企業全員幸福,就是要全員勤奮,所以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應運而生。

二,用「感謝」二字塑造心靈原型。

稻盛和夫說「感謝二字塑造了我心靈的原型」。要感謝挫折,感謝失敗,缺了它們其中任何一個就不會有稻盛和夫的今天。

當年,松下公司是稻盛和夫唯一的客戶,但是松下的訂單對價格和質量特別苛刻。比如:為它生產一年,工廠熟能生巧、效率提升了,會要求降價。再比如:訂單數量加倍,工廠生產成本降低了,也要求降價。又比如:財務報表顯示京瓷有10%的利潤,松下才5%的利潤,也會要求降價。

稻盛和夫一方面感謝松下給他訂單,另一方面感謝松下的嚴酷,鍛鍊了京瓷。當京瓷產品出口到美國之後,在質量和價格上已經具備了壓倒性的競爭優勢,一時間產品100%佔領了美國的相關市場。

三,用「反省」改變成功之後的傲慢。

人一旦成功就會傲慢,多少英雄好漢耽擱於此。稻盛和夫也曾經傲慢:京瓷上市後,一年有幾十億日元的利潤,但是稻盛和夫的年薪卻與一般幹部差別不大。起初他對此頗有微詞,但很快就開始反省:不管具備多麼卓越的才能,不管這種才能孕育了多大的成功,所有這一切不歸一人所有。領導人不可以將自己的才能私有化,而要將它用於為世人、社會謀福利。

四,用「奉獻」滋養感受幸福的心。

稻盛和夫赤手空拳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年近80歲時還挽救了一家曾是世界500的企業。雖然做什麼都成功,但稻盛和夫的生活非常儉樸。中央電視臺採訪他時,問他有沒有私人遊艇,他笑了,說:「我家裡有一輛雷克薩斯的小車。」稻盛和夫把為社會、為世人盡力,真正為他人好,視為人最高貴的行為。積善行,思利他,在奉獻中培育能夠感受幸福的心。也在無私奉獻中,感受到無比的幸福。

五,用覺悟事物的本質,獲得幸福的能力。

成功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是「思想品格×努力×能力」。工作上精於一業、鑽深鑽透、做到極致,就能覺悟事物的本質。因為在一切事物的深處都隱藏著普遍的真理。

稻盛和夫一輩子之所以能夠對人生,對工作,對經營的關鍵問題,能夠做出無數正確的判斷,是因為他發現,正確判斷事物的本質,就是判斷事物的基準,不用得失,只用善惡。稻盛經營的企業都是高收益企業,正是源於他把是非善惡作為判斷事物是非的標準。

4

幸福人生,源於把正確的事情貫徹到底

幸福是物質的相對滿足和精神的積極升華。是否感受得到幸福,取決於當事人的心態是以利他為主,還是以利己為主。那麼,幸福究竟來源於哪裡呢?

不管遇到何種境況,都抱著強烈的信念: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正確地貫徹到底。不屈不撓地實現這一條,就帶來了幸福的人生。

利他者自利,什麼時候人的內心會充滿深切、純淨、極致的幸福感呢?決不是私利、私慾獲得滿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為開花結果的時候。凡智者都知曉,為他人盡心盡力的行為,不只是對他人有利,福報也一定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來源:中外管理

相關焦點

  • 曹岫雲答學生九問:稻盛和夫是通過光明大道到達巨大成功的典範
    曹岫雲老師說:「稻盛先生是通過光明大道到達巨大成功的典範,是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徹底的現實主義優美結合的典範。這樣的典範對於中國的企業家,對於各行各業各級領導,對於渴望成功的有識之士,對於一切有志於追求人生真理的年輕人,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這些忠告!
    近日,稻盛和夫塾長又一力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正式對外出版發行,本書是稻盛先生復盤自己一生的經營哲學、人生智慧的凝結升華,從「道」的層面鼓勵人們培育美好心根,從而穿越逆境,收穫事業的成功以及幸福的人生。
  • 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而今在耄耋之年,他回望將近90年的人生旅程,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悟呢?在他的新作《心。》這本書中,稻盛和夫總結了畢生的經營之道和人生心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我們:想要改變人生,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全面復盤自己一生的所思所為,凝結出了他的最新著作,也是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 一位陌生清潔工,為何讓稻盛和夫熱淚盈眶?
    另外,用文字表達思想,我有自信,所以我翻譯了許多書,自己寫了三本書,並有緣與偉人稻盛相識。曹岫雲與稻盛和夫先生合影最後,最重要的是要覺悟,覺悟什麼呢?覺悟人的本質是真善美,是良知,並把它發揚光大,這是我在學習稻盛利他哲學中領悟的。所以我才會努力用利他精神傳播利他哲學,這才能夠與眾多盛和塾的企業家一起,打開了局面。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成功的終極秘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推薦語中寫道:「我推薦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幹法》,但我更願意把稻盛和夫的《心》推薦給大家,因為我發現這本書觸及了他一生成功幸福的心得。今天提到的這本《心》中,稻盛和夫著重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始終保持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回顧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總結超過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他告訴大家,不管企業還是個人,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1.什麼叫利他之心?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解釋什麼是利他之心。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先生也更加懂得了「感謝」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人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 稻盛和夫:成功的終極秘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稻盛和夫的家庭過去以印刷業為生,後來,由於戰爭,他們的房屋和工廠被毀,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年,稻盛和夫上了高中,決定幫助家人。於是他去找父親,讓他自己做紙袋賣。一開始,他把幾十個紙袋裝進竹框裡,騎自行車,沿街兜售,走到哪裡就去哪裡。
  • 稻盛和夫療愈心靈的秘訣,我一口氣讀完了,幸福人生就這麼簡單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一切唯心造,我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是由我們的心靈所創造出來的,只要領悟這一點,就會明白幸福人生其實很簡單。01. 坦然接受,積極面對命運的饋贈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稻盛和夫講述了他這麼一段經歷,這個故事他也曾在其他作品裡講過。
  • 稻盛和夫:讀懂三句話,心智越成熟,生活越幸福,活得也高級
    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令我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明確的定義,今天,我則通過書中的故事和稻盛和夫的忠告闡釋「人最高級的活法」。其實,稻盛從那以後,不僅僅只是形式上對一切說謝謝,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以謝謝的話語,溫暖著每一個人。熟讀稻盛的讀者,應當明白稻盛有一大奉獻精神「利他」,正因這種「利他」精神和虔誠的「感謝心」,才成就了稻盛,才有了京都陶瓷和第二電電這兩家世界500強之列的公司。
  • 稻盛和夫:讀透三句話,心智越成熟,生活越幸福,活得也高級
    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令我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明確的定義,今天,我則通過書中的故事和稻盛和夫的忠告闡釋「人最高級的活法」。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活著,就要感謝,對一切都要說謝謝,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才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這是做人做事應該有的基本心態。」 我們對今朝和過去的叩謝,是為了振作明日,也是為了活得更幸福、更瀟灑、更高級。
  • 稻盛和夫: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在稻盛和夫看來,懂得感恩,對生活、對自己活著表示感謝非常重要,他曾經寫道:「感謝」非常重要。我們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 稻盛和夫:做「懶媽媽」的孩子有多幸福?
    稻盛和夫的「懶」媽媽,沒有急著幫兒子解決被欺負的問題,而是勇敢放手,先讓他自己嘗試解決。孩子5歲時,我們可以幫他打跑10歲的壞孩子,可孩子20歲時呢?我們已經50歲了,還能繼續幫他打架嗎?只有在他小時候「偷懶」,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處理,才能放心他今後的人生道路。
  •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磨練自己的靈魂
    「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3、天天反省。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4、活著就要感謝。稻盛和夫不斷追問、思考和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行動,成就了稻盛和夫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由此向世人發出鄭重的囑託:只要憑著利他之心、感謝之心、謙虛之心、知足之心、強韌之心,堅持貫徹正道,時刻培養美好心根,積極實踐,沒有人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稻盛和夫:成功離不開中國
    稻盛和夫的「京瓷」,這個名字給別人第一印象都是賣瓶子、罐子、瓷器之內。還真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準確來說京瓷賣的是高密度,高級技術的公司,而且是一家擁有世界級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任正非曾在公開場所表示:自愧不如稻盛和夫的京瓷團隊。馬雲也三顧茅廬去日本拜訪稻盛和夫,對馬雲來說,稻盛和夫亦師亦友,還是崇拜的偶像。
  • 《活法》:稻盛和夫是怎麼把自己「活成」經營之聖的?
    稻盛和夫,是日本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拯救過日航,被世人稱為「經營之聖」。馬雲曾三次專程拜訪稻盛和夫,就是為了尋求解決企業的經營之道。任正非見過稻盛和夫之後評價稱:我們追趕不上他。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001「利他之心」,成就一生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波瀾壯闊的,風平浪靜的;平步青雲的,跌入谷底的,但是無論我們身處人生的哪個階段,稻盛和夫先生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人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
  • 稻盛和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玄機:利他
    無論是婚姻還是家庭之間最根本的矛盾其實就是在於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過於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對方的感受,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就容易在利己的心態中讓看似堅不可摧的關係分崩瓦解。阿德勒的這個觀點跟稻盛和夫所倡導的利他理念不謀而合。最近看了稻盛和夫的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了解稻盛和夫的人都應該知道他這一生的傳奇經歷。
  • 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經驗總結出的這個字,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稻盛和夫一生最大的成就和財富,但稻盛和夫自己卻不這麼認為:我88年的人生總結就1個字,這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那就是——心。我們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們都知道稻盛和夫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哲學家。稻盛和夫在自己的晚年之作《心》一書中提到: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意思是我們生活中一切的好與壞,都是由我們內心而來。
  • 愛善天使張帆能否成為中國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有日本「經營之聖」的美稱,他一生創辦了2家上市企業,更創下了78歲高齡接管瀕臨倒閉的日航,一年時間便扭虧為盈的奇蹟。稻盛和夫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哲學家,他的經營之道和思想給了很多人啟發,也影響了許多創業者,其中就包括馬雲、任正非、張瑞敏這樣國內頂級的企業家。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要認真工作?
    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對自己長達50多年工作心得的總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揭示工作對於人生的根本價值和意義。他相信,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工作觀,就不可能過好這一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