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為什麼要認真工作?

2020-10-20 陳小劍Jan

每天一本書」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50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天一本書#專欄,

每天花5分鐘閱讀一本書,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

今天要解讀的書是——《幹法》

本書作者,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和KDDI 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78歲高齡時又臨危受命,擔任日本航空領導人,僅用一年就將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歷史最高利潤,成為業內傳奇。1983年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10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對自己長達50多年工作心得的總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揭示工作對於人生的根本價值和意義。他相信,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工作觀,就不可能過好這一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追求成功與幸福的人,都應該首先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學習正確的「幹法」

01 工作的根本意義

稻盛和夫在序言裡說,寫這本書其實是出於對當下日本社會的深刻擔憂。隨著時代變遷,日本年輕一代更多是養尊處優,逐漸在喪失至關重要的工作價值觀。他們要麼逃避工作的痛苦和無聊,寧可當啃老族、御宅族,要麼追求一夜暴富,一勞永逸地享受生活。其實這種現象除了在日本,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也同樣存在。

稻盛和夫在開篇就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為什麼要工作?

現代社會普遍持有的一種工作觀是:工作是一種為了掙錢而不得不承受的苦役,越少越好。

他認為,現代社會這種「勞動即苦役」的觀點,主要來自西方基督教世界觀。在聖經裡,亞當和夏娃原本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伊甸園裡,不需要勞動,餓了可以隨便摘果子吃,但因為他們犯了錯,必須勞動才能換吃的。也就是說,人們為了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

但是在日本,則認為勞動是一種高貴的行為,對勞動精益求精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品質,最典型的就是近年來人人都在談的——工匠精神

比如,著名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一輩子做壽司,90歲高齡還在努力工作被尊為「壽司之神」,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又比如,他非常推崇的農村實踐家二宮尊德,出生貧困,沒有學問,靠著從早到晚地在田間精耕細作,最終把荒地變成良田,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後來,二宮尊德被德川幕府啟用,與諸侯們一起被邀請到將軍府中,在將軍面前,他的言談舉止自然流露出高貴和威嚴。

在稻盛和夫看來,工作對於人的根本意義就是:它能夠陶冶人格、磨礪心志,讓靈魂變得更崇高、更美好。而人生就是一場提升心性、磨鍊靈魂的旅程,只要我們在死亡的時候擁有比出生時更加高貴的靈魂,人生就達到了目的。

要做到這點,只需要全神貫注、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投入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這就是最尊貴的修行。所以,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專注於自己工作的人,自然就成為了人格厚重、靈魂高貴的人。在人的所有活動中,「工作是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不僅如此,稻盛和夫還相信,極度認真的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而變得強大,強大到足以扭轉命運、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02 怎樣做到極度認真的工作?

關於做到極度認真的工作,稻盛和夫說,可以從精神和行動這兩方面來看。

一、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要愛上你的工作,對成功有強烈的渴望。

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其實是一個極小概率的事件,絕大多數人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幹起。因此,很多人對於不喜歡的工作經常會消極怠工、牢騷滿腹,得過且過。

稻盛和夫說,這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人生態度,只會白白浪費掉自己的才華和機會,必須要積極轉變心態,想方設法使自己愛上手頭這份工作,將它變成自己的「天職」

而這背後的秘密就在於投入後的正反饋循環:不管喜歡與否,先埋頭苦幹,自然就會做出成果,然後自然就會得到肯定和好評,再然後自然就會更有動力和信心投入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份工作。這就是稻盛和夫所說的「通過努力喜歡上自己工作」的含義。

稻盛和夫眼中有三類員工,第一類是「自燃型」的人,他們充滿能量能夠帶動周圍的人並能夠自動自發地、創造性地展開工作;第二類是「可燃型」的人,他們是可以被自燃型的人點著,跟著他一起燃燒;第三類則是最差的,「不燃型」的人,這類人內心冷漠,充滿負能量,不但不能燃燒,還喜歡給周圍的人潑冷水。

總之,我們要想盡辦法讓自己愛上自己的工作,成為自燃型的人,同時還必須具備對於成功的強烈渴望

他發現一些能力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人,有的事業很成功,有的卻表現平平,而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他們所持有的願望在高度、深度、熱度上的不同,那些對成功抱有強烈渴望的人毫無疑問會更加成功。

二、行動方面

在行動上,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力求做到完美。

這幾年網絡很流行的一句話:你自以為的極限,只不過是別人的起點而已。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已經很盡力了,其實在別人那裡只不過是才剛剛開始。

稻盛和夫相信,面對困難時,要付出全部的努力直至超越自己的極限,才有可能做的比別人好,做到完美。

他經常故意通過「輕率的承諾」來激發員工的潛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所謂輕率的承諾,是指做出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承諾。看上去有點不負責任,但他認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困難只不過是思維或能力不足而已,當下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未來就做不到。

比如,創業之初京瓷只能拿到一些大企業不願意做、技術難度極高的風險項目,但以京瓷當時的技術條件,根本就不具備承接這些項目的能力,不過稻盛和夫絕不會說「我試試」,或者坦白承認做不到,而是斬釘截鐵、拍著胸脯向對方保證「一定能做到」。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只能背水一戰,結果是全體員工上下齊心、日夜奮戰,最終將不可能的項目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這就是稻盛和夫對輕率承諾的巧妙運用。

稻盛和夫還認為,除了要付出超過別人的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更進一步,力求做到完美。完美的產品不僅僅是內在性能要完美,而且外表也要完美無瑕,看上去就讓人心懷敬畏,甚至不敢用手去觸摸,好像會劃破手一樣。

而這種追求完美的理念,其實也是貫穿賈伯斯一生的人生哲學態度,正因為如此,他創造出了偉大的蘋果公司和偉大的產品,給世界和人們帶來巨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在稻盛和夫看來,無論是工作還是做人,都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人生和事業走得更順利和更遠。

—END—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號:陳小劍(chenxiao-jan)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活,為什麼而工作?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
    作為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世界上的影響是世界公認的,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2家世界500企業,更重要的是他將自己的成功哲學分享給所有人,讓眾多的企業家,通過他的經營哲學取得了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人為什麼活,為什麼而工作?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這些忠告!
    近日,稻盛和夫塾長又一力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正式對外出版發行,本書是稻盛先生復盤自己一生的經營哲學、人生智慧的凝結升華,從「道」的層面鼓勵人們培育美好心根,從而穿越逆境,收穫事業的成功以及幸福的人生。
  • 稻盛和夫:成功離不開中國
    23歲稻盛和夫畢業之後,當時是學醫,沒正規單位收編,好工作也輪不上他,所以就進去了當時瀕臨破產的松風工業。進去的第一個月,松風工業連最基本的工資也發不上,跟他一起進去的大學生紛紛離職,都堅持不下去了,只剩下稻盛和夫一個人堅持。
  • 稻盛和夫:人真正的能力是抑制欲望,每天必須極度認真的活著
    稻盛和夫認為:人真正的能力,應該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內。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戰勝自己貪圖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奮鬥,不能發揮天賦之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缺乏發揮自己能力的能力。人生如戲,所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腦細胞的多寡。學生時代常常會遇到兩類人,一類是聰明卻不努力的人,一類是死讀書的人。
  • 稻盛和夫:我為什麼不看好聰明人?因為沒這2樣,能力一文不值
    他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和KDDI均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很多人以進入這樣的公司工作為榮。但稻盛和夫層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招了很多「聰明人」,可這些人總認為自己很優秀,覺得公司這不好那不好,不久就陸續離職了。
  • 稻盛和夫:思考到「看見結果」,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經如此評價稻盛先生: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88歲的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要想在人生事業中獲得成功,必須持續保持強烈的思索,直至能夠「看見」成功的樣子。而且在具有這種「強烈願望」的同時,還要懷有一顆美麗的、明朗的、沒有絲毫雜念的、純粹的心——這就是稻盛和夫一生秉持的源自內心深處的「敬天愛人」的人生使命感與責任感。
  • 稻盛和夫: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工作!學渣:後悔沒早點知道
    因為經營不善,日航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無奈下日本首相請稻盛和夫出山,那個時候,稻盛和夫已經是七十八歲的老人了。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日航能夠起死回生,在他們看來,就算是其他幾位經營之聖在世聯合起來也無法拯救日航。
  • 武鐵軍:稻盛和夫先生榮任青島市經濟顧問
    我謹代表青島市夏耕市長和840萬熱情的青島人民,向稻盛和夫先生以及出席論壇的各位企業界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企業家,現任日本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稻盛基金會理事長,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兼CEO。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創立的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和日本KDII公司,在稻盛和夫的經營下均進入了世界五百強。
  • 稻盛和夫:利他就是利己
    第二電電時期的稻盛和夫英氣逼人 而這份決絕、隱忍在稻盛和夫年少時就已深植心間。 當稻盛和夫所負責研發的新品進入試產階段後,他意識到,唯有降低成本才能讓公司盈利,但居高不下的人工費讓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於是,稻盛和夫以一介普通職員的身份鄭重告知本部門的同事:既然大家沒有要緊的工作,就請各位按時下班回家吧,不料,竟因此引發「公憤」。
  • 稻盛和夫先生系列書籍讀書感(五)
    雖然現在因為工作安排,不能每天不離地陪伴他們,但我還是經常進班去看他們。和孩子們第一次在網上見面時,我欣喜、激動、想念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他們也歡樂無比。這是做作為老師的「神聖」之感。正因為老師是「聖職」,我要不斷修煉,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導師。二、其次,《活法》這本書也讓我品位到稻盛和夫先生傳給我的一些人生哲學。
  • 任正非:你不了解稻盛和夫!真正的稻盛和夫是什麼樣的?
    2011年9月,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不顧79歲年邁之軀,蒞臨中國深圳。而稻盛和夫不僅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還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化學家。而且任正非軍人出身,本身就很優秀,他要學習的榜樣,當然是優秀中的優秀,哪個都是優秀企業中的王中王。以前任正非學習IBM,現在任正非要學習日本稻盛和夫,想要消化創新進而產生一個華為的管理版本。
  • 曹岫雲:稻盛和夫的幸福觀,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
    那麼,怎樣看待稻盛哲學?舉個例子,曾經在一場千人的中國傳統文化大會上,有人給我提出問題:在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論壇上,為什麼要講一個日本人的哲學思想?我回答:稻盛和夫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到企業中的傑出典範。稻盛和夫說:要把向中國聖賢學習的教誨和在企業實踐中獲得的體會,如實告訴中國企業家,讓他們少走彎路。
  • 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磨鍊靈魂,使之得以更加純粹通透
    幾個月之後,稻盛和夫離開寺院,他感受到了自己新的使命,即悟後起修,入世普度眾生,這是人生的唯一正確活法。生活就是道場,不必脫離俗世,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鍊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 稻盛和夫:人為了什麼活?為了什麼而工作?這是我看過最牛的解答
    我相信每個人都想過三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是從哪裡來的?那死後要到哪裡去呢?對於生命,我們控制不了來,也控制不了去,但我們至少可以知道活著的意義。和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並成為日本「經營四聖」的他;自己白手起家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他;締造了京瓷40餘年從未虧損奇蹟的他;扭轉了日航瀕臨破產的絕境,使得日航重返世界500強的他。就是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 稻盛和夫:我為什麼不看好聰明人?因為少了這2樣,能力不值一錢
    稻盛和夫是整個商業圈的奇蹟,也是集所有成功名詞為一身的天縱奇才,但面對這些評價,稻盛先生只是表示,他年輕的時候實在算不上什麼聰明人。小時候稻盛和夫的學習成績並不好,上課也注意力不集中,考試更是連連掛科,在身邊的人看來,他的未來根本沒有什麼成大事的希望。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
    人為什麼活著?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在稻盛和夫看來,這三個問題和答案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指引,而他的答案只有8個字:提升心性,磨鍊靈魂。「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一個平凡的人想要脫胎換骨,變成一個非凡的人物,能有什麼辦法呢?
  • 稻盛和夫:人生的所有經驗,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稻盛和夫:人生的所有經驗,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稻盛和夫,企業界的傳奇,一手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在危難之際,將頻臨破產的日航重新救活,使之成為當年最賺錢的航空企業。稻盛和夫在創辦京瓷之初,曾經招聘過不少的聰明人,但是他們卻因為看不到公司發展的前景而離職,所以稻盛和夫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馬雲也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大多數聰明人,要麼自己創業,要麼跳槽去更大的公司,只有那些留下來的「笨人」,才能夠成為如今的億萬富翁。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深切體會到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 稻盛和夫:人生不過是一個公式,懂得套用的人,結果不會太差
    稻盛和夫在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的時候,就將其收錄總結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用以給年輕人的生活進行指引,讓他們在生活中減少被撞的頭破血流。為什麼稻盛和夫可以給出忠告,因為經歷,稻盛和夫的經歷給了他很多的人生思考。
  • 稻盛和夫:人生不過是一個「公式」,懂得套用的人,結果不會太差
    稻盛和夫在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的時候,就將其收錄總結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用以給年輕人的生活進行指引,讓他們在生活中減少被撞的頭破血流。為什麼稻盛和夫可以給出忠告,因為經歷,稻盛和夫的經歷給了他很多的人生思考。稻盛和夫出生在1932年,因為家庭的困難,稻盛和夫從小就受到生活的考驗。經歷過病痛、逝親、失去家園這些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