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書」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50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天一本書#專欄,
每天花5分鐘閱讀一本書,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
今天要解讀的書是——《幹法》
本書作者,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和KDDI 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78歲高齡時又臨危受命,擔任日本航空領導人,僅用一年就將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歷史最高利潤,成為業內傳奇。1983年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10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對自己長達50多年工作心得的總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揭示工作對於人生的根本價值和意義。他相信,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工作觀,就不可能過好這一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追求成功與幸福的人,都應該首先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學習正確的「幹法」。
01 工作的根本意義
稻盛和夫在序言裡說,寫這本書其實是出於對當下日本社會的深刻擔憂。隨著時代變遷,日本年輕一代更多是養尊處優,逐漸在喪失至關重要的工作價值觀。他們要麼逃避工作的痛苦和無聊,寧可當啃老族、御宅族,要麼追求一夜暴富,一勞永逸地享受生活。其實這種現象除了在日本,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也同樣存在。
稻盛和夫在開篇就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為什麼要工作?
現代社會普遍持有的一種工作觀是:工作是一種為了掙錢而不得不承受的苦役,越少越好。
他認為,現代社會這種「勞動即苦役」的觀點,主要來自西方基督教世界觀。在聖經裡,亞當和夏娃原本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伊甸園裡,不需要勞動,餓了可以隨便摘果子吃,但因為他們犯了錯,必須勞動才能換吃的。也就是說,人們為了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
但是在日本,則認為勞動是一種高貴的行為,對勞動精益求精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品質,最典型的就是近年來人人都在談的——工匠精神。
比如,著名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一輩子做壽司,90歲高齡還在努力工作被尊為「壽司之神」,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又比如,他非常推崇的農村實踐家二宮尊德,出生貧困,沒有學問,靠著從早到晚地在田間精耕細作,最終把荒地變成良田,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後來,二宮尊德被德川幕府啟用,與諸侯們一起被邀請到將軍府中,在將軍面前,他的言談舉止自然流露出高貴和威嚴。
在稻盛和夫看來,工作對於人的根本意義就是:它能夠陶冶人格、磨礪心志,讓靈魂變得更崇高、更美好。而人生就是一場提升心性、磨鍊靈魂的旅程,只要我們在死亡的時候擁有比出生時更加高貴的靈魂,人生就達到了目的。
要做到這點,只需要全神貫注、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投入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這就是最尊貴的修行。所以,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專注於自己工作的人,自然就成為了人格厚重、靈魂高貴的人。在人的所有活動中,「工作是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不僅如此,稻盛和夫還相信,極度認真的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而變得強大,強大到足以扭轉命運、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02 怎樣做到極度認真的工作?
關於做到極度認真的工作,稻盛和夫說,可以從精神和行動這兩方面來看。
一、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要愛上你的工作,對成功有強烈的渴望。
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其實是一個極小概率的事件,絕大多數人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幹起。因此,很多人對於不喜歡的工作經常會消極怠工、牢騷滿腹,得過且過。
稻盛和夫說,這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人生態度,只會白白浪費掉自己的才華和機會,必須要積極轉變心態,想方設法使自己愛上手頭這份工作,將它變成自己的「天職」。
而這背後的秘密就在於投入後的正反饋循環:不管喜歡與否,先埋頭苦幹,自然就會做出成果,然後自然就會得到肯定和好評,再然後自然就會更有動力和信心投入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份工作。這就是稻盛和夫所說的「通過努力喜歡上自己工作」的含義。
稻盛和夫眼中有三類員工,第一類是「自燃型」的人,他們充滿能量能夠帶動周圍的人並能夠自動自發地、創造性地展開工作;第二類是「可燃型」的人,他們是可以被自燃型的人點著,跟著他一起燃燒;第三類則是最差的,「不燃型」的人,這類人內心冷漠,充滿負能量,不但不能燃燒,還喜歡給周圍的人潑冷水。
總之,我們要想盡辦法讓自己愛上自己的工作,成為自燃型的人,同時還必須具備對於成功的強烈渴望。
他發現一些能力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人,有的事業很成功,有的卻表現平平,而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他們所持有的願望在高度、深度、熱度上的不同,那些對成功抱有強烈渴望的人毫無疑問會更加成功。
二、行動方面
在行動上,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力求做到完美。
這幾年網絡很流行的一句話:你自以為的極限,只不過是別人的起點而已。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已經很盡力了,其實在別人那裡只不過是才剛剛開始。
稻盛和夫相信,面對困難時,要付出全部的努力直至超越自己的極限,才有可能做的比別人好,做到完美。
他經常故意通過「輕率的承諾」來激發員工的潛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所謂輕率的承諾,是指做出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承諾。看上去有點不負責任,但他認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困難只不過是思維或能力不足而已,當下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未來就做不到。
比如,創業之初京瓷只能拿到一些大企業不願意做、技術難度極高的風險項目,但以京瓷當時的技術條件,根本就不具備承接這些項目的能力,不過稻盛和夫絕不會說「我試試」,或者坦白承認做不到,而是斬釘截鐵、拍著胸脯向對方保證「一定能做到」。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只能背水一戰,結果是全體員工上下齊心、日夜奮戰,最終將不可能的項目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這就是稻盛和夫對輕率承諾的巧妙運用。
稻盛和夫還認為,除了要付出超過別人的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更進一步,力求做到完美。完美的產品不僅僅是內在性能要完美,而且外表也要完美無瑕,看上去就讓人心懷敬畏,甚至不敢用手去觸摸,好像會劃破手一樣。
而這種追求完美的理念,其實也是貫穿賈伯斯一生的人生哲學態度,正因為如此,他創造出了偉大的蘋果公司和偉大的產品,給世界和人們帶來巨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在稻盛和夫看來,無論是工作還是做人,都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人生和事業走得更順利和更遠。
—END—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號:陳小劍(chenxia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