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先生系列書籍讀書感(五)

2021-03-01 合肥一蓮瑞德公學

2020年初,在學堂年度總結大會上,畢老師特別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思想,並訂購了《活法》、《幹法》和《六項精進》給學堂每位老師,希望老師們假期認真讀完,並思考如何落地。在此,分享部分老師讀書感悟,共勉之。

《活法》這本書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不僅是指個人的『活法』,而且把視野擴展到企業、國家、整個人類和人類的文明,因為企業、國家、人類鬥不過是個人的集合體,在應該具備的、理想的『活法』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差別」。

一、看完此書,有很多地方引起共鳴,先選取和日常與孩子、教育有感的幾點說說。1.「能夠把考驗看做機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這讓我想到我們學堂一直傳承下來的一句話:孩子是來渡我們成為更好的老師的。比如在引領孩子/家長時,會遇到棘手的問題,是埋怨怎麼遇見這樣的問題,還是把問題當作機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和引領呢?當我們能如稻盛和夫先生說的「竭盡全力」迎難而上時,相信收穫的不僅是對方,更多的是自己。這就是「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過程啊!2.「不可說謊,不給人添亂……無論那一條都是孩童時代家長和老師教過的——長大成人後忘了的——單純的規範。」我看了這本書後,認為稻盛和夫先生所傳達的精神一直是簡單至純的,回歸本質的。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引領孩子的時候,要考慮什麼才是本,如何去固本。比如學堂認為:德行是本,那麼如何去涵養德行呢?除了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還有就是孩子們日常的踐行。孩子們在日常踐行中,不斷內化,立德。3.「不脫離俗世,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練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在學堂的日常活動中,教育在每個細節裡,不只是在課堂上,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都傳遞著訊息,孩子是神靈,會感受到每一個細節並吸收。4.「事件的關鍵在現場」「關鍵是貫徹現場主義,仔細觀察現場情況。」「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貼近,用心靈去感受」引領孩子時,是絕對要陪伴孩子的。比如想了解某個孩子,那麼是一定要進班去體驗、觀察,「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貼近,用心靈去感受」,並且是持續一段時間去觀察,而不是聽說、偶爾地看見。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孩子在家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後再持續觀察,也許孩子的這個狀況只是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消失。「現場」是觀察孩子的必須模式!5.「教師對成長期兒童的人格塑造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必須幫助指導孩子們健康成長。」「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整個人格去面對和影響學生。教師是一種最貴的職業,是所謂『聖職』。」回歸到自己身上,學期末的時候,娃爸看著我很羨慕地說:「真羨慕你,找到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娃爸一定是感覺到我每天做事的喜悅。我之所以喜悅,是因為能夠陪伴孩子們,陪伴這些離開爸爸媽媽,和夥伴們生活的娃娃們,而孩子們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愛。比如現在的中班,當他們剛剛步入小班時,我抱在懷裡哄睡(他們對我的天然依戀真美),帶著他們歡樂玩耍,看著他們從奶聲奶氣的寶寶慢慢長大,感受到了時間流淌的歡樂。雖然現在因為工作安排,不能每天不離地陪伴他們,但我還是經常進班去看他們。和孩子們第一次在網上見面時,我欣喜、激動、想念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他們也歡樂無比。這是做作為老師的「神聖」之感。正因為老師是「聖職」,我要不斷修煉,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導師。二、其次,《活法》這本書也讓我品位到稻盛和夫先生傳給我的一些人生哲學。「願望是種子」(有想法,樂觀構想),「水庫式經營」(悲觀計劃,居安思危,有預見性),「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樂觀實行)。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如何引領孩子,先要做一些樂觀的構想,多一些思想火花(嘗試),但是也要做一些預案,比如家長各項意見如何去解決,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特別時期,如何用特別方式傳遞學堂的教育理念,並引領孩子。2、「持續與重複是兩回事」、「明天勝過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須不斷地改良、改善」正如我們從上學期開始系統學習的中文吟誦,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與之前相比明顯不同,在持續學習中不斷向子微老師請教,每個人在不斷提升。另外,在每周的家長涵養班上,我聆聽子復老師的分享,同時聽到學友們在生活中的經典運用探討,感受到經典與自己距離不再遙遠,更深領悟到了「道」的存在。「利他」而讓自己受益頗多。最近的一件小事就是,當時為了別人好而分享自己的觀點時,恰好點亮了別人的另外一個好的想法,別人又分享給我。這就是學堂常說的「分享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吧!4、「所謂『精進』,就是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的工作。」5、「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暗應長」、「因果關係很少以一目了然的形態出現」這和我們的教育一樣,不是「看不見」或者「暫時看不見」,就不存在。教育很多時候是隱性的,幼少兒的教育更是潛移默化而影響人的一生的。這讓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同時,也促進我們進一步修煉自己。總而言之,作為自己,需要放下一些「雜念」,跳出來看一些問題,憑著本心去全力做事,無需想太多回應。但是也要未雨綢繆,細節上要多考慮。另外需要自勉的是「精進」「精進」「精進」!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話就是「每一天都極度認真」!「樹木裡宿著生命。工作時必須傾聽這生命發出的呼聲——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 這是《幹法》一書中,稻盛和夫先生聽過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師傅的話。在這句話中,稻盛和夫先生聽到了:工作不僅在於使用工具修築漂亮的房屋,更在於磨練人的心志,塑造人的靈魂。我們工作面對的是真正的人——3-6歲孩童,如何才能對得起孩子們的靈性?一、「抱著積極的心態超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當自己時刻都在想一個問題(包括如何去溝通,如何去上好一個課,如何去解決一件事情等)時,總會得到比較好的答案。正如這段時間也做了新的嘗試,並且在不斷思考中,一有想法立即寫下來,再通過和老師們的討論,會發現好的辦法總是在你不斷思索、不斷努力的前方等著你,暫時沒有,是因為功夫還沒用到。二、「希望你們在工作中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顆被感動的心,要誠摯地對待生活。請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作動力,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前進道路上的一點一滴,都應該讓自己感到欣喜,抱著這樣的欣喜,更堅定地往前。且不說成功,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保持一顆被感動的心,其實也是保持一顆細膩柔軟的心,如孩童一樣純淨,正如我們常常說,我們的孩子太容易滿足啦:一口美味的食物、一個小小的笑話、大人的一個擁抱等等,他們都感到非常地開心。當孩子撲向你的時候,你感到無比開心,也以同樣熱情回抱Ta,當你和孩子互相說「我太喜歡你了」,當你在家時常忍不住想起孩子,發語音告訴Ta:「我想你啦,我想知道你在家做什麼」,相信這種愛的流動,不僅讓我們自己的心被愛填滿,我們的孩子也會感受到滿滿的愛,將來也能成為擁有滿滿愛的人。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一方面做事要有主動性,不說等著別人來安排,另一方面,要有預見性,比如這個寒假,能夠提前預計到不能如期開學,那麼要提前考慮老師在家做什麼,如何持續引領孩子與家長。當做事時,全身心投入,主動性與預見性自然就有了。四、「即使在工作被逼入『技窮策盡,已無辦法可想』不得不放棄的地步時,也不是終點,而是第二次開始的起點。」這種精神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樂觀積極精神的體現吧。那對於我,在遇到不可解的問題時候,也可以稍作停頓,換種方向,重新出發。例如這次疫情,大家都逐漸熟悉了網上教學的方式,這也是個突破,也為之後「正常生活」增加了很多可能性。真正印證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五、「無論如何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稻盛和夫先生多次提到正確、正面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確實是這樣,如果努力的方向都不正確、不正面,那只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正如我們日常帶孩子,我們要有個正確、正面的理念,然後再通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孩子哭了,一種是努力讓Ta不哭,恩威並用;一種是溫柔地陪伴,了解哭背後的原因,再從這原因去幫助孩子。這兩種方式高下立分,對孩子長遠的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能保持一顆謙虛的心,保持一個空杯狀態,這樣也可以自由發揮,將一件事當作新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因為自己做過,就不去創新。比如上一堂課,無論多麼熟悉,也要靜下心來,去想有什麼新的方法,另外隨著時間推移,自身的積累也在增加,如果能以空杯的心態去做事,借用日積月累的經驗和底蘊,同樣的事情,一定能做得越來越好,比昨天更進一步。這也是稻盛和夫先生說的能將事情做到極致的原因之一吧。《幹法》中稻盛和夫先生分享的點都是互相影響、不可分割的,正因為缺一不可,才有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奇蹟。願自己能夠求本、務本、做本!稻盛和夫先生在幾本書裡都提到過: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都抓住短暫的機會,拼命開花、結果/繁殖,留下後代,哪怕生命短暫。反觀作為世界上生物之一的人類,更要竭盡全力,是理所當然的義務。拼命努力會覺得辛苦,那麼如果喜歡你做的事情,再努力也不覺得辛苦,這也告訴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說培養對所做事情的喜愛是多麼重要。另外,全力投入工作就會產生創意。我自己也體驗過,當我對一件事反覆思考、不停思考的時候,就會有新的思路產生。另外,也想起我的舅舅,我五歲之前是在外婆家度過的,那裡是一個美麗的村子。我的舅舅初中畢業後,因為偏科,沒有考上高中,於是他就回家種地。每天白天扛著鋤頭出去幹活,到了晚上,他會坐在我睡房裡的書桌旁看書學習。我的外公外婆都不大識字,也沒有人讓他去學,但是正是舅舅有這種不放棄、拼命努力的精神,他逐漸走進了工廠,從工廠基層走進了管理層,再成了職業經理人。這個在《幹法》中也提到過。謙受益是自古以來的真理。當有謙虛的言行和態度,無論是誰都會願意去給你建議,當你傲慢時,很難得到別人的建議,或者說即使別人給了很好的建議,你也未必會去聽。現在常說的「復盤」,其實也是反省。每天晚上,安靜下來的時候,回顧一下,看看哪些需要改進,哪些做得挺好可以繼續堅持,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哪些本來該做但還沒及時做等等。這樣反省,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例如,我在做帶班老師的時候,每天晚上回來將一日流程過一遍,孩子過一遍,當天特殊事情過一遍,這樣可以梳理一下班級,看看哪些需要和家長進一步溝通,哪些今天還做得不到位,明天開始要加強,當復盤之後,心裡便有了安心的感覺。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所謂反省,就是耕耘並整理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應該「拔除自己心靈的雜草,播種自己希望的、美麗的花草,精心地澆灌,施肥,管理」。稻盛和夫先生說,「對一切都要說『謝謝』!」今年春節,我們遇上了罕見的疫情,當有人埋怨自己不能出門盡情活動時,會有一個聲音說——現在能夠健康地在家裡,與家人一起享受正常的一日三餐,就應該要感謝。確實是這樣的,看到醫生、護士奔赴抗疫前線,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只戴著口罩在各社區、小區宣傳執勤,我們能夠在家裡是多麼幸福!有一顆凡事感恩的心,自己的心也很愉悅。當同事幫你拿一支筆,幫你承擔一件事,幫你開一扇門,幫你留一碗飯,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幸福的人。稻盛和夫先生也提到自己的「感謝之心」是孩童時代和父親去禮佛時候感受到的「吉語」,並影響其終生。我們學堂特別重視激發孩子的感恩之心,通過餐禮、生日儀式及日常言行,引領孩子們從小知恩、感恩,學堂的孩子們真的很幸運。稻盛和夫談到了「小善」與「大善」的區別。更告知我們從事物的本質去看問題,做真正的「善事」。我感覺自己的樂觀精神也來自於此,之前不知道如何表達,看到這句話才恍然大悟。因為平常我對別人說,我一般不太有多少煩惱,即使有煩惱,也會很快就消散了,想著沒多大事情,會朝著好的方向去想,我想這就是沒有感性的煩惱吧。同時,稻盛和夫先生也指出,沒有感性的煩惱,這樣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情。確實是這樣啊,時間是固定的,看你如何去分配,與其在那哀兮嘆兮,還不如轉換思想去解決問題。這在日常家長的引領中,也尤為重要,家長與其抓住孩子的這個那個所謂的問題糾結、發愁,還不如放下,當你轉換心境,會發現孩子不一樣了,以此來良性循環。《六項精進》的後面,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與馬雲先生的對話。馬雲先生的「冬天的使命」、「陽光底下修屋頂」、「成功不屬於個人」「以人為本」等觀念都與稻盛和夫先生不謀而合。哲學不分國界,都是相通的。書中最後回顧了陽明哲學的核心思想——依良知而行,循天理而動!謹記!謹記!

返璞歸真,成人之美
「讓一個人成為更加美好的TA自己」

請長按關注我們

聯繫電話: 0551-63530223   63530221

地址1(幼兒部):合肥市政務區祁門路與翡翠路交口山水名城3棟一層

地址2(幼兒部):合肥市蜀山區西二環路與植物園路交口金凱花園A17棟

地址3(小學部):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路農業示範園1號

觀看學堂簡介視頻請點擊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武鐵軍:稻盛和夫先生榮任青島市經濟顧問
    我謹代表青島市夏耕市長和840萬熱情的青島人民,向稻盛和夫先生以及出席論壇的各位企業界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企業家,現任日本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稻盛基金會理事長,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兼CEO。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創立的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和日本KDII公司,在稻盛和夫的經營下均進入了世界五百強。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這些忠告!
    近日,稻盛和夫塾長又一力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正式對外出版發行,本書是稻盛先生復盤自己一生的經營哲學、人生智慧的凝結升華,從「道」的層面鼓勵人們培育美好心根,從而穿越逆境,收穫事業的成功以及幸福的人生。
  •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磨練自己的靈魂
    這一理念,正如稻盛和夫所推崇明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越是磨難處,越是修心時。為了修煉自己的心性,稻盛先生每日堅持六項精進: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
  • 稻盛和夫:成功離不開中國
    稻盛和夫的「京瓷」,這個名字給別人第一印象都是賣瓶子、罐子、瓷器之內。還真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準確來說京瓷賣的是高密度,高級技術的公司,而且是一家擁有世界級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任正非曾在公開場所表示:自愧不如稻盛和夫的京瓷團隊。馬雲也三顧茅廬去日本拜訪稻盛和夫,對馬雲來說,稻盛和夫亦師亦友,還是崇拜的偶像。
  • 稻盛和夫:年輕人,越是堅持不下的時候,越要這樣去做
    稻盛和夫傳奇的一生大概是十年前,已經退休的稻盛和夫,收到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的請求。讓稻盛和夫來運營拯救這家企業。全日本乃至世界的商業,都感嘆稻盛和夫無與倫比的商業頭腦。稻盛和夫用自己的一生經驗教導年輕人。當你越是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那麼越要去這麼做。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深切體會到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 稻盛和夫:思考到「看見結果」,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日本京瓷集團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位「相信而看見」的企業家。馬雲、任正非、張瑞敏等著名企業家都非常推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並視之為學習的榜樣。馬雲更是視之為偶像,曾三次親赴日本,當面向稻盛先生請教人生與經營問題。
  • 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我用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來回答大家。可能有些童鞋不太了解稻盛和夫先生,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稻盛和夫,是日本的實業企業家。創辦了2家公司,也都分別進入了世界500強。不僅商業水平高超,在哲學、思想、倫理觀等問題上,也是非常有智慧的。稻盛和夫在用人觀念上,提出了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
  • 稻盛和夫:我人生最大的財富,就在於一句話
    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厲害之處已經是毋庸置疑,白手起家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讓曾經頻臨破產的日航重新起航。日本首富孫正義曾說過:」如果沒有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思想和阿米巴經營方式,就沒有軟銀的今天。「任正非也曾:「稻盛和夫的京瓷擁有全球一流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我們趕不上他。我自愧不如,只能追隨。」稻盛和夫有句話值得所有企業經營者學習:」動機至善,私心了無「這八字真言,可以貫徹我們的一生。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在《心》一書中稻盛和夫先生是這樣說的:「從少年時代起,經歷青年時代,一直到踏入社會,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我的人生是挫折和失望的連續:小學考初中兩次沒考上、患肺結核臥病在床、高中考大學失利、此後的就職也很不如意。」
  • 「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積善行、思利他
    這是在2011年9月26日,訪問廣州的稻盛和夫先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在媒體採訪會的現場,作為現場主持人的時代周報記者本考慮到自己和稻盛先生平行而坐不太合適,本打算站在稻盛先生的身邊完成工作。結果稻盛先生剛一坐定,就趕緊拉筆者坐下。他的聲音慈祥和藹,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便有了以上這一幕。
  • 稻盛和夫:利他就是利己
    第二電電時期的稻盛和夫英氣逼人 而這份決絕、隱忍在稻盛和夫年少時就已深植心間。 當稻盛和夫所負責研發的新品進入試產階段後,他意識到,唯有降低成本才能讓公司盈利,但居高不下的人工費讓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於是,稻盛和夫以一介普通職員的身份鄭重告知本部門的同事:既然大家沒有要緊的工作,就請各位按時下班回家吧,不料,竟因此引發「公憤」。
  • 稻盛和夫:當然應該,這是常識
    稻盛和夫是誰呢?他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一個對中國有著深厚情感且對中國企業家影響較大的日本人!1959年,27歲的稻盛和夫成立了自己的企業——京瓷公司。京瓷,這個名字給人的第一印象基本上都是賣瓶子、罐子、瓷器之類的。
  • 愛善天使張帆能否成為中國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有日本「經營之聖」的美稱,他一生創辦了2家上市企業,更創下了78歲高齡接管瀕臨倒閉的日航,一年時間便扭虧為盈的奇蹟。稻盛和夫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哲學家,他的經營之道和思想給了很多人啟發,也影響了許多創業者,其中就包括馬雲、任正非、張瑞敏這樣國內頂級的企業家。
  • 任正非:你不了解稻盛和夫!真正的稻盛和夫是什麼樣的?
    2011年9月,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不顧79歲年邁之軀,蒞臨中國深圳。而稻盛和夫不僅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還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化學家。因為稻盛和夫的公司做的是精密陶瓷,核心成分是氮化鎵,是一種電子功能性的陶瓷,主要用於精密醫療器械和網際網路硬體,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而稻盛和夫的公司做的是精密陶瓷是世界上最好的。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句句讓人醍醐灌頂,勝讀十年書
    這個老者的名字叫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他全球唯一一位親自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企業家, 他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兩家企業都是世界五百強, 2010年,日本政府邀請當時已經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出生因金融危機而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僅用了一年時間,日航就做到了三個第一: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 為什麼稻盛哲學更受中國人喜愛? | 稻盛哲學「中國化」這10年系列二
    儘管2005年,稻盛和夫所著的《活法》就在中國出版發行,並且本刊創始人楊沛霆教授當年就已獨具慧眼地在卷首語上加以介紹,但在中國企業界並未引起廣泛重視。直至2009年,《中外管理》基於責任感決心創辦稻盛哲學系列專欄、並在率先報導世界盛和墪大會之後,將稻盛和夫本人邀請至中國北京,與中國企業界的思想家張瑞敏同臺對話,這才使得稻盛哲學在中國迅速發酵、傳播,進而真正意義上推動了稻盛哲學在中國的落地。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事業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曾這樣評價稻盛和夫:「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和夫原本也並不如何突出,成績也不好,就連大學畢業也是在老師的推薦下去裡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但他卻成為一代經營之聖,而他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並不是能力,更多的,是稻盛和夫所說的「信念」。
  • 秋山利輝與稻盛和夫
    秋山利輝與稻盛和夫:禪|大國工匠杜德春秋山利輝:「匠人精神」——所謂「執著」,就是對事情「不放棄」;所謂「不放棄」,也是一種「思想的深度」,從而淬鍊心性,養成自己稻盛和夫的 利他、敬天愛人、活法正是很好地吸收了儒釋道精髓,且稻夫 很好地吃透中國百家爭鳴的傳統國學文化精髓,做到捨得 放下 利他;拿得起 放得下 看得開;稻夫 既懂《孫子兵法》、又熟知 《易經》;《論語》不離口、《道德經》不離眼、《金剛經》不離耳、《心經》不離心……試問、半部 論語不是治天下嗎?
  • 稻盛和夫:內心不強烈呼喚的東西,不可能靠近你
    復盤稻盛和夫的思維模式與過程,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他的精神實質。 深入閱讀稻盛和夫的著作,抓住其意念運動的脈絡,實施關鍵節點,調整我們的思維頻率,同頻共振,便可快速躍遷我們的認知能力。把這種能力轉化到實踐上,知行合一,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氣場,就會吸引更多的資源幫助你夢想成真。 稻盛和夫持續精進的6大成事心法,值得珍藏與深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