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在學堂年度總結大會上,畢老師特別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思想,並訂購了《活法》、《幹法》和《六項精進》給學堂每位老師,希望老師們假期認真讀完,並思考如何落地。在此,分享部分老師讀書感悟,共勉之。
《活法》這本書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不僅是指個人的『活法』,而且把視野擴展到企業、國家、整個人類和人類的文明,因為企業、國家、人類鬥不過是個人的集合體,在應該具備的、理想的『活法』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差別」。
一、看完此書,有很多地方引起共鳴,先選取和日常與孩子、教育有感的幾點說說。1.「能夠把考驗看做機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這讓我想到我們學堂一直傳承下來的一句話:孩子是來渡我們成為更好的老師的。比如在引領孩子/家長時,會遇到棘手的問題,是埋怨怎麼遇見這樣的問題,還是把問題當作機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和引領呢?當我們能如稻盛和夫先生說的「竭盡全力」迎難而上時,相信收穫的不僅是對方,更多的是自己。這就是「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過程啊!2.「不可說謊,不給人添亂……無論那一條都是孩童時代家長和老師教過的——長大成人後忘了的——單純的規範。」我看了這本書後,認為稻盛和夫先生所傳達的精神一直是簡單至純的,回歸本質的。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引領孩子的時候,要考慮什麼才是本,如何去固本。比如學堂認為:德行是本,那麼如何去涵養德行呢?除了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還有就是孩子們日常的踐行。孩子們在日常踐行中,不斷內化,立德。3.「不脫離俗世,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練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在學堂的日常活動中,教育在每個細節裡,不只是在課堂上,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都傳遞著訊息,孩子是神靈,會感受到每一個細節並吸收。4.「事件的關鍵在現場」「關鍵是貫徹現場主義,仔細觀察現場情況。」「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貼近,用心靈去感受」引領孩子時,是絕對要陪伴孩子的。比如想了解某個孩子,那麼是一定要進班去體驗、觀察,「用眼睛去凝視,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貼近,用心靈去感受」,並且是持續一段時間去觀察,而不是聽說、偶爾地看見。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孩子在家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後再持續觀察,也許孩子的這個狀況只是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消失。「現場」是觀察孩子的必須模式!5.「教師對成長期兒童的人格塑造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必須幫助指導孩子們健康成長。」「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整個人格去面對和影響學生。教師是一種最貴的職業,是所謂『聖職』。」回歸到自己身上,學期末的時候,娃爸看著我很羨慕地說:「真羨慕你,找到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娃爸一定是感覺到我每天做事的喜悅。我之所以喜悅,是因為能夠陪伴孩子們,陪伴這些離開爸爸媽媽,和夥伴們生活的娃娃們,而孩子們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愛。比如現在的中班,當他們剛剛步入小班時,我抱在懷裡哄睡(他們對我的天然依戀真美),帶著他們歡樂玩耍,看著他們從奶聲奶氣的寶寶慢慢長大,感受到了時間流淌的歡樂。雖然現在因為工作安排,不能每天不離地陪伴他們,但我還是經常進班去看他們。和孩子們第一次在網上見面時,我欣喜、激動、想念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他們也歡樂無比。這是做作為老師的「神聖」之感。正因為老師是「聖職」,我要不斷修煉,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導師。二、其次,《活法》這本書也讓我品位到稻盛和夫先生傳給我的一些人生哲學。「願望是種子」(有想法,樂觀構想),「水庫式經營」(悲觀計劃,居安思危,有預見性),「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樂觀實行)。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如何引領孩子,先要做一些樂觀的構想,多一些思想火花(嘗試),但是也要做一些預案,比如家長各項意見如何去解決,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特別時期,如何用特別方式傳遞學堂的教育理念,並引領孩子。2、「持續與重複是兩回事」、「明天勝過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須不斷地改良、改善」正如我們從上學期開始系統學習的中文吟誦,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與之前相比明顯不同,在持續學習中不斷向子微老師請教,每個人在不斷提升。另外,在每周的家長涵養班上,我聆聽子復老師的分享,同時聽到學友們在生活中的經典運用探討,感受到經典與自己距離不再遙遠,更深領悟到了「道」的存在。「利他」而讓自己受益頗多。最近的一件小事就是,當時為了別人好而分享自己的觀點時,恰好點亮了別人的另外一個好的想法,別人又分享給我。這就是學堂常說的「分享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吧!4、「所謂『精進』,就是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的工作。」5、「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暗應長」、「因果關係很少以一目了然的形態出現」這和我們的教育一樣,不是「看不見」或者「暫時看不見」,就不存在。教育很多時候是隱性的,幼少兒的教育更是潛移默化而影響人的一生的。這讓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同時,也促進我們進一步修煉自己。總而言之,作為自己,需要放下一些「雜念」,跳出來看一些問題,憑著本心去全力做事,無需想太多回應。但是也要未雨綢繆,細節上要多考慮。另外需要自勉的是「精進」「精進」「精進」!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話就是「每一天都極度認真」!「樹木裡宿著生命。工作時必須傾聽這生命發出的呼聲——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 這是《幹法》一書中,稻盛和夫先生聽過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師傅的話。在這句話中,稻盛和夫先生聽到了:工作不僅在於使用工具修築漂亮的房屋,更在於磨練人的心志,塑造人的靈魂。我們工作面對的是真正的人——3-6歲孩童,如何才能對得起孩子們的靈性?一、「抱著積極的心態超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當自己時刻都在想一個問題(包括如何去溝通,如何去上好一個課,如何去解決一件事情等)時,總會得到比較好的答案。正如這段時間也做了新的嘗試,並且在不斷思考中,一有想法立即寫下來,再通過和老師們的討論,會發現好的辦法總是在你不斷思索、不斷努力的前方等著你,暫時沒有,是因為功夫還沒用到。二、「希望你們在工作中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顆被感動的心,要誠摯地對待生活。請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作動力,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前進道路上的一點一滴,都應該讓自己感到欣喜,抱著這樣的欣喜,更堅定地往前。且不說成功,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保持一顆被感動的心,其實也是保持一顆細膩柔軟的心,如孩童一樣純淨,正如我們常常說,我們的孩子太容易滿足啦:一口美味的食物、一個小小的笑話、大人的一個擁抱等等,他們都感到非常地開心。當孩子撲向你的時候,你感到無比開心,也以同樣熱情回抱Ta,當你和孩子互相說「我太喜歡你了」,當你在家時常忍不住想起孩子,發語音告訴Ta:「我想你啦,我想知道你在家做什麼」,相信這種愛的流動,不僅讓我們自己的心被愛填滿,我們的孩子也會感受到滿滿的愛,將來也能成為擁有滿滿愛的人。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一方面做事要有主動性,不說等著別人來安排,另一方面,要有預見性,比如這個寒假,能夠提前預計到不能如期開學,那麼要提前考慮老師在家做什麼,如何持續引領孩子與家長。當做事時,全身心投入,主動性與預見性自然就有了。四、「即使在工作被逼入『技窮策盡,已無辦法可想』不得不放棄的地步時,也不是終點,而是第二次開始的起點。」這種精神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樂觀積極精神的體現吧。那對於我,在遇到不可解的問題時候,也可以稍作停頓,換種方向,重新出發。例如這次疫情,大家都逐漸熟悉了網上教學的方式,這也是個突破,也為之後「正常生活」增加了很多可能性。真正印證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五、「無論如何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稻盛和夫先生多次提到正確、正面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確實是這樣,如果努力的方向都不正確、不正面,那只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正如我們日常帶孩子,我們要有個正確、正面的理念,然後再通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孩子哭了,一種是努力讓Ta不哭,恩威並用;一種是溫柔地陪伴,了解哭背後的原因,再從這原因去幫助孩子。這兩種方式高下立分,對孩子長遠的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返璞歸真,成人之美
「讓一個人成為更加美好的TA自己」
請長按關注我們
聯繫電話: 0551-63530223 63530221
地址1(幼兒部):合肥市政務區祁門路與翡翠路交口山水名城3棟一層
地址2(幼兒部):合肥市蜀山區西二環路與植物園路交口金凱花園A17棟
地址3(小學部):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路農業示範園1號
觀看學堂簡介視頻請點擊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