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涵】臺當局配合選舉季的川普政府「玩火」,是導致近期臺海局勢緊張的「幫兇」。17日,美國國務院第三號人物、副國務卿克拉奇躥訪臺灣,成為該機構1979年至今赴臺的最高級別官員。此時距離8月初美衛生部長阿扎爾訪問臺灣,不到2個月。
就在島內興高採烈地慶祝「臺美關係」升溫,期待克拉奇主持「臺美經濟商業高階對話」、甚至為雙邊貿易協定談判鋪路之際,美方卻當面潑來一盆冷水:美國國務院最後一刻確認,克拉奇此行只是為弔唁李登輝,並無其他安排。
此前被熱炒的「臺美對話」落空,島內輿論大失所望,開啟「甩鍋」模式。媒體爆料美方不滿臺灣提前高調宣傳,刻意取消對話、降低行程規格,臺當局則連忙否認。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克拉奇此行就是川普打選舉牌、絲毫不顧及臺灣臉色。國民黨也批評民進黨「一廂情願」、「好大喜功」、「大內宣失敗後大甩鍋」。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克拉奇 資料圖
美方最後一刻確認行程,臺媒期待美臺對話落空
不顧中國大陸強烈反對,17日下午,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能源與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躥訪臺灣。克拉奇作為職務僅次於正副國務卿的第三號人物,成為自1979年華盛頓臺北「斷交」至今,美國務院赴臺層級最高的官員。
本次行程最先由美方放風。8月31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史大偉宣布創立「美臺經濟商業高階對話」(下文簡稱,「臺美經濟對話」),美國在臺協會(AIT)透露對話將由克拉奇主持。有媒體認為,美方主動拋出這一話題,是回應臺當局數天前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的「誠意」。
消息傳出後,島內媒體與民進黨當局按捺不住激動,不等細節敲定就開始大肆炒作美國國務院實現「派員層級突破」、慶祝「臺美關係」升溫,給自己邀功。
臺「經濟部長」王美花9月2日稱,克拉奇將主持「臺美經濟對話」,內容涉及經濟、能源、半導體與5G。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此前透露,克拉奇來訪將是雙方進行雙邊貿易協定(BTA)談判的「重要前奏」。臺「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形容這一「高階對話」將可「令臺美經濟關係更上一層樓」。
據《聯合報》,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15日透露,已接到美國在臺協會向島內企業界人士發出的座談邀請,間接證實克拉奇將到訪。但相比臺灣輿論的聒噪,直到16日克拉奇出行的前一天,臺美雙方外事部門對於其行程安排卻三緘其口,令外界猜測是否尚有變數。
臺當局「外交部」稱,「在真正定案成熟之前,沒辦法透露相關細節」。「經濟部」則說,「目前僅確認是由美方親自來臺」,根據互動慣例,相關細節會由美方優先宣布。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一直拖到當地時間17日凌晨、克拉奇的飛機起飛6小時後,才確認他將出訪,並強調克拉奇是參加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告別儀式,一句話都沒有提及「臺美經濟對話」。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證實,克拉奇此行將不會舉行「臺美經濟對話」。「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則以「主隨客便」回應,稱來訪的各項活動,向來是尊重訪客規劃。不過臺「經濟部」官員強調,「對話」並未取消,美方也沒有改變主持人選,只是不清楚「何時、以何種方式舉行」。
當天下午5點,克拉奇的商務包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眼尖的媒體立刻注意到,這與8月初阿扎爾赴臺時乘坐印有美國國旗的行政專機相比是「降低規格」。克拉奇一行人下機後從「後門」匆匆離開,避開了守在機場正門抗議的民眾。
克拉奇17日下午乘商務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 視頻截圖
臺媒曝島內高調宣傳令美方不滿,臺當局忙否認
島內媒體爆料稱,經貿談判原本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負責,與美國務院提出的「美臺經濟對話」本就互不涉及。然而臺灣多個單位在這段時間持續宣傳「臺美經濟對話」有助於籤自貿協定,甚至不停向媒體洩露關於克拉奇行程的信息,讓美方相當不悅。
報導稱,「臺美經濟對話」尚未談妥,美方始終沒同意這是克拉奇此行的主軸,但臺灣方面卻從9月初就一直宣傳,讓美方「大為光火」。結果美國國務院推遲發布克拉奇行程,壓到最後一刻才通知媒體,連原本部分開放的行程,也全都改成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