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機構正在嘗試打通大型非金融公司從事銀行業務的壁壘,以「工業貸款公司」的形式從事銀行業務,繞開傳統金融機構須遵守的資本和流動性監管要求。這在該國引發了激烈爭議。
12月15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批准工業貸款公司(industrial loan companies或industrial loan charter,簡稱ILC)監管法規,將允許大企業開展銀行業務,且可避免受限於金融機構須遵守的資本和流動性條件。
FDIC批准的工業貸款公司,雖也面臨著資本要求,但其母公司只需承諾,若銀行陷入困境會提供支持。而美聯儲會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每家銀行控股公司必須有足夠的資本來防範風險損失,並確保其資產負債表有足夠的流動性。
業內對此分析認為,這些監管差異,加之銀行從事非金融業務的限制,使得銀行在FDIC新規則下處於競爭劣勢。亞馬遜、Facebook、沃爾瑪等大型企業未來或可開展銀行業務,從而可能會衝擊華爾街。
FDIC主席Jelena McWilliams稱,新規將讓市場參與者更清楚掌握FDIC對產業銀行母公司的最低規範。
不過,ILC的原意讓公司給員工提供小額貸款,新規將長期以來的做法轉化為正式條文,很可能為企業開啟方便之門,讓有關公司發展成大銀行。
此前,有關提案引發銀行業界擔憂,因為大型公司會利用龐大客源、消費者和流量來搶佔貸款市場,建立大規模的銀行業務,並能提供政府支持的金融服務(包括FDIC的存款保護),而這些工業貸款公司受到的監管要求卻少於傳統商業銀行。
今年早些時候,FDIC有條件的批准了兩家貸款公司——行動支付公司Square Inc.和學生貸款機構Nelnet Inc.的存款保險。
目前,日本在線零售商樂天株式會社(Rakuten Inc.)正計劃再美國猶他州申請設立一家銀行,用於向該公司美國購物返現業務的客戶提供貸款、信用卡和其它金融服務。
業界正在關注FDIC是否批准樂天在美申辦銀行,將其視為非金融企業打破銀行和商業之間隔離的案例。若最終獲批,則亞馬遜、Facebook、谷歌、沃爾瑪等大型公司通過工業貸款公司法規的特許經營權進入銀行業,且不受銀行業的嚴苛監管。
根據報導,美國的工業貸款公司自20世紀初就已存在,包括通用汽車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工業巨頭及零售商等,最初用於為商業銀行服務不足的工人提供信貸。1987年,美國國會豁免了《銀行控股公司法》對「銀行」的定義,工業貸款公司擺脫了傳統貸款人所面臨的監管限制和美聯儲監督,出現了爆炸性增長,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2010年,美國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對金融監管進行了全面改革,工業貸款公司的申請窗口暫停。
但隨後,2017年以來,川普政府任命的銀行監管機構傾向於打破該國銀行和商業之間的隔離。
如,2020年8月,美國監管當局放鬆「沃克爾規則」緊箍咒,在交易活動方面給予銀行業更大的靈活性。此前,沃克爾規則禁止那些由納稅人提供保險的存款的銀行去從事自營交易。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