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態新破點:再改版的微信圈子如何助推短內容?

2020-12-2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好物圈最初是微信的購物分享社區,用戶可在好物圈瀏覽朋友購買過的商品,slogan是「和朋友分享好物」,主打熟人購物推薦,但由於定位、分發和運營的原因,並未引發多少關注。後來,好物圈做出戰略級別的調整,放棄購物分享,轉向興趣社區,終於引發了較多的討論。

4月3日,微信圈子再次迎來了大版本更新,這個微信內的社區模塊,完成了調整戰略方向後的第一次大優化。

此次發版是「好物圈」進化成「微信圈子」之後,一次產品上的較大調整。微信圈子由好物圈發展而來,目前佔據兩個入口:

  • 一是「消息」頁頂部的下拉小程序菜單(需要添加過才有);
  • 二是「發現」頁的「搜一搜」。

從入口上來說,二級入口不算明顯,但作為一個探索期的產品,也非常可觀了。

好物圈最初是微信的購物分享社區,用戶可在好物圈瀏覽朋友購買過的商品,slogan是「和朋友分享好物」,主打熟人購物推薦,但由於定位、分發和運營的原因,並未引發多少關注。後來,好物圈做出戰略級別的調整,放棄購物分享,轉向興趣社區,終於引發了較多的討論。

微信圈子之所以引發人們關注,原因有二:

(1)在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鄭重宣布「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我們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一石激起千層浪,小龍哥的一句話,全網都在猜測「短內容」可能的形態。「視頻號」和「微信圈子」發布後,人們普遍認為,微信的「短內容」發力方向,至少包含這兩個產品。

(2)春節前後,「圈子類產品」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大致來看,目前圈子的形態大約是兩種:

  • 一種是基於好物分享的圈子,比如拼多多做了「拼小圈」,即刻孵化了好物分享社區「即士多」,就連B站也低調在會員購中上線了「圈子」;
  • 另一種是基於話題/興趣/內容/社區的圈子,比如正在灰度的「知乎圈子」,和本文的主人公「微信圈子」,迭代改版了的「貼吧」等。如此多的圈子類產品,無論能否成功,至少證明著這是當下產品的一個小趨勢。

這其中,月活11億的微信,能否通過微信圈子達成短內容的目標,成為人們關注的關鍵。

微信圈子與微信的「短內容」

微信是帶著願景做產品的,這可能正是如今很多產品經理缺失的初心。當長期的戰略目標確定,產品內功能、架構和迭代,都是為長期的願景目標服務。產品之中,哪塊業務負責驅動整體,哪個功能是「從動輪」,需要有清晰的規劃,之後在一次次迭代中,向長期戰略靠攏。

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從工具屬性到商業生態屬性的關鍵一躍,也是微信得以封神的驚世之筆,正因為有微信公眾平臺的誕生,創新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上千萬人靠微信吃飯,許多商業生態,本身就構建在微信的大生態之中。

微信公眾平臺造就了長文章,但如張小龍所言,微信公眾號發展成如今的形態,其實是一個誤會。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成為一種連接品牌和訂閱用戶的群發工具,應該是支持各種各樣的內容形式,其功能是想取代簡訊。歪打正著,成就了長文章在微信生態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造成了短內容的缺失。

張小龍說,他想做「人人都可創造的內容」,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創作幾千字的文章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微信覆蓋了近80%的中國人,幾乎是中國社會的復刻。

這其中,由於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社會關係的差異,分成了許多許多的層次,我們不能只看自己身邊的網際網路從業者。更應該意識到,中國還有十億的微信用戶,不具備高成本的長文章創作能力,但他們也想分享生活,也有表達自己的渴望。

目前,微信在短內容上,給出了「視頻號」和「微信圈子」兩種解決方案。「視頻號」雄踞一級入口,自然風頭無兩,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其局限性。

發視頻號門檻高嗎?不高,拿出手機就能拍一段。

人人都能發嗎?不能,拍視頻不算難,但手機截圖操作都不會的人大有人在,更何談視頻號需要視頻裁剪、配字、甚至還要調合適的長寬比解析度。

創作門檻是一方面,視頻號難以產生連接也是一方面。對於很多人來說,興趣圈中,同同道中人的分享是他們創作的源動力,而非是為了視頻或其他形式的內容分發積累粉絲。

以寫古詩為例:許多愛好者連朋友圈都不願意發,但卻樂此不疲的在筆友群創作和討論詩歌,即使這些詩作中大部分比較拙劣、完全沒有對仗和押韻。

社交的意義是網,社區的意義,則是把網中因連接密集而關係鏈密度較大的部分,單獨分離成塊。

如何滿足這些無所謂分發、但希望能夠交流的需求?

微信給出的方法是基於興趣的圈子,不僅滿足了同好者交流的需求,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因為興趣連接在一起,促成更多弱連接,實現更大的飛輪效應。

視頻號是基於一點,分發到面;微信圈子是聚木成林、集點成網。

在微信圈子作為社區,天然具備的篩選作用下,不同層次、不同偏好的用戶,能夠通過搜索和相互推薦自發的連接在一次,避免了不同群體間的矛盾和碰撞,同時也讓每個個體找到與自己更加相似的群體。

這些個體能夠在群體中大方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擔心被嘲弄,因為同一個圈子中都是相同愛好的人。而且發表出來的看法,能夠獲得更多相同愛好者的贊同和討論,獲得正向反饋,再次激發強化創作的動力。如此循環,正是實現了「人人」都能發布短內容,因為「人人」都有愛好,總能找到他想要的圈子。

對比知識星球,微信圈子有哪些不同的邏輯?

微信圈子備具爭議的,是和知識星球有很多的相似點。

查德一看,微信圈子確實有很多和知識星球共通的地方,很多人看到微信圈子的第一句話,「這不是微信版的知識星球嗎?」

那我們不妨來對比兩者。我可以先說我的觀點:微信圈子和知識星球部分功能相似,只是表象,其最核心的不同,是兩個產品內在邏輯的差異。

產品屬性上來說,知識星球是服務KOL的工具,微信圈子是產生內容的社區。

按照知識星球在官網的介紹:

知識星球是創作者連接鐵桿粉絲,做出高品質社群,實現知識變現的工具。創作者可以用知識星球連接鐵桿粉絲,做出高品質社群,實現知識變現……知識星球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社群收費管理難問題和內容不能沉澱問題。

從知識星球對自己的定位來看,更強調工具屬性,其業務目標是服務好擁有鐵桿粉絲的創作者,即KOL。從實際體驗上來說,知識星球以KOL為核心,構建了許多個中心化的社群,以星主影響力為增長驅動,以幫助星主粉絲變現為服務宗旨,同時在各星球中也是以星主為主要的內容輸出,星主同星友地位並不平等。

可以看出,知識星球雖然是一款屬於社區大類的工具,但更強調具備影響力的「單個人」。

微信圈子並沒有特別強調圈主的特殊地位,反而圈主在整個業務裡面,承擔的是一種「守夜人」的角色。在申請圈子時,圈主需要說明圈子的運營計劃,在圈子成員投稿後,圈主要肩負審核的任務,從這一層面來看,圈主更像是整個圈子的服務者。(在3日更新的新版本中,這一板塊已做調整,圈子不再是申請制,變為定向邀請開通,投稿也無需審核就可以發布到「最新」Tab中。)

當然在實際的運營當中,圈主的KOL化在所難免,這是正常的,若是沒有益處驅動,圈主對圈子運營的動力就會大幅減弱。但包括圈主在內,整個圈子的設計,還是為內容服務,由興趣而聚集,由同好而連接,圈子內部更為平等,成員崇拜的是優質的內容,而非某個直接的人。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微信圈子是塑造了多個以垂直興趣為核心的內容型社區,強調優質的內容,這也符合微信一貫的產品風格。

為什麼微信圈子的入口在「搜一搜」?

搜索場景下,精準到個人興趣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搜索是用戶對於觸達內容的主動尋找,對於用戶需求的把握,更加準確,這也就可以理解,百度通過搜索做出貼吧是多麼水到渠成。

微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默默優化搜一搜的能力,如今已經具有非常優秀的體驗。對於微信來說,因為搜索興趣,從而發現同好者社區,然後加入社區實現連接,完成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是非常自然而然的路徑(微信搜一搜可以直接搜索到相應的圈子)。

同時,新版本中,微信圈子新增了基於算法推薦的feed流,更加強化了同好和興趣內容的聚人作用(可能是算法推薦,不過現在推薦的內容還比較迷)。

所以,雖然微信圈子和知識星球在某些產品角色定義、內容呈現邏輯等方面有些類似,但絕不能簡單地把兩者歸類為相同產品,它們在產品最基本的底層邏輯上,具有鮮明的差異。

微信通過微信圈子,在已有的社交關係鏈中,搭建了非常多的興趣網,為更多層次的用戶提供了發聲渠道,同時也滿足了部分用戶想要消費短平快內容的需求,可謂一石三鳥,更別說微信圈子同微信群、公眾號相結合後的想像空間。

從長期來看,基於社交關係網的圈子,可能比基於流媒體分發的視頻號更有價值。一個kill time,一個save time。當然,這個價值並非一定在商業層面,也有可能在用戶的滿足感、驚喜感上,畢竟,讓網絡中一個孤獨的靈魂找到相同愛好者的慰藉,是多少錢都不一定能夠換來的。

 

作者:亨哼,95後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亨哼陣地(ID:hengpaper)

本文由 @亨哼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從微信7.0談談:熟人社交撬動起的內容生態
    本文通過分析微信此次的改版,來探討微信這個能量如此高之高的熟人社交平臺怎麼玩轉內容,同時通過對比以頭條為主的算法分發和以微博為主的PGC(專業內容生產)探討不同分發邏輯、不同生產關係的產品是如何建立相似的社交關係的。每一款產品都有一顆不死的做社交的心,不管是內容產品還是工具產品。
  • 4年來微信最大改版,你看見了什麼?
    同時,拍攝視頻的時候可以將視頻進行簡單的編輯,並且,微信將智能識別你的短視頻並為你匹配相應的BGM。 除了以上更新,此次微信改版還推出了「強提醒功能」,點進好友頭像,可以為其設置強提醒,設置後,當好友給你發消息時,你會收到全屏的提醒。
  • 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附微信官方解答)
    頭圖又要重新設計了作者:張潔,首發:新榜原標題:過個節回來微信又改版了,寫OKR的手微微顫抖!(附微信官方解答)9月25日晚,微信6.7.3 iOS版正式更新了!那麼,微信這次的改版又改了什麼,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微信官方怎麼說?以下是本年度新榜第N次分析微信改版的文章(以前那些打臉的分析,讓我們暫且忘了吧)。1、微信改版,又改了什麼?變化最顯著的是訂閱號信息的瀑布流頁面。
  • 微信視頻號佔位卡點,搶奪短視頻新紅利
    1月22日,微信正式宣布開啟視頻號這一「短內容」的內測申請。因為有張小龍光環加持,這一功能備受關注。不過相對來說,當時視頻號的知名度仍有很大局限。雖然在網際網路界「封神」,張小龍並非大眾明星。媒體競相報導之後,視頻號潛伏而下,悄然運行。而在一定程度上看,明星是網際網路產品的「破圈」工具。伴隨視頻號上更多明星入駐,這一產品正加速進入大眾視野。
  • 關於微信最新改版,你應該了解的幾個趨勢
    過去幾年,這一頁面最大的調整,還發生在信息流改版後。當時,用戶對小紅點越來越不敏感,為了更直接地呈現文章頭圖、標題,微信選擇用feed流的形式,訂閱的邏輯呈現公眾號。 首先吸引用戶進入公眾號詳情頁:信息流的公眾號名稱,從灰色變成類似超連結的藍色,而且點開會有動畫效果;其次詳情頁儘可能多地呈現內容:先是菜單欄上移,再是這次的改版:區分頭條次條,可直接查看歷史消息。
  • 微信推出視頻號,張小龍預告的短內容有點像Ins
    「微信短內容一直是我們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2020 年 1 月 9 日,張小龍「故意」缺席了微信在廣州舉辦的公開課。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長達 12 分鐘的視頻,視頻裡,他講述了對「信息互聯」的 7 點認識。其中,不乏對微信及其內容生態的深刻反思。
  • 微信公眾號的下半場將何去何從?
    這個功能主要對那些長期堅持輸出乾貨內容的作者有好處,你得先讓之前的讀者認可你,然後你再去付費閱讀,這樣讀者才會買你的帳。 畢竟那些長年白嫖的讀者,也是應該感謝一下作者了對吧。
  • 微信又來放大招了?微信重磅新功能圈子詳細體驗
    現在,騰訊又要用微信來出擊了!微信上線了「圈子」功能,用戶可以加入不同的「圈子」,和各地網友交流。不同的微信圈子有不同的主題,這聽上去很像是貼吧或者豆瓣小組的形式,那麼微信圈子的體驗到底如何?一起來看看吧。如何使用微信圈子?
  • 微信訂閱號終於改版了
    微信訂閱號醞釀已久的改版,終於來了,iOS 用戶升級後即可體驗。新版本的訂閱號基本形態變成了信息流。
  • 微信視頻號開放了,與眾多短視頻平臺有什麼不同?
    我們總結了微信視頻號改版之後,對創作者們影響最大的8個變動,希望能對你運營視頻號有所幫助。,會提示你看到的視頻被幾個朋友贊過;也會和朋友圈一樣,如果有微信好友點讚、評論過你互動過的同一條視頻,視頻號都會彈出新消息提醒。
  • 如果你是微信的PM,如何向張小龍匯報訂閱號「feed流」改版效果?
    改版效果如何評估呢?作為PM ,如何跟Leader匯報產品的改版效果?昨天,微信訂閱號將採用信息流設計的一則消息刷爆了新媒體運營圈,在一些產品、運營社區上也引發了熱議,最後總結:還是要用數據說話。所以,如果你是微信的產品經理,對於此次改版,你會如何通過數據進行評估?今天,以微信訂閱號的改版為例,跟大家談談產品改版評估這件事。
  • 微信「好物圈」更名「微信圈子」,它會成為下一個內容社區高地嗎?
    記者 | 佘曉晨112月11日,據Tech星球消息,微信「好物圈」正式更名為「微信圈子」。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在小程序中搜索「好物圈」,顯示出的小程序名稱為「微信圈子」。該圈主認為,好物圈吸引她的地方在於,在微信這樣一個基於熟人社交關係的平臺內部,有一個基於興趣的陌生人內容社區,對於做內容的人可能是一個新的風口,其內容的生產成本也比公眾號更低。微信會給她的好物圈提供一些流量扶持,她希望現在能佔住陣地。事實上,微信對好物圈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 微信又來一波改版,這次我「裂開」了
    當然,除了表情這個備受網友關注的功能外,此次微信還捎帶更新了許多其他的內容與彩蛋,比如微信公眾號信息流中不再顯示摘要,視頻號又雙叒叕改版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微信這次更新還有哪些小動作,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
  • 微信圈子「繼任」好物圈,能幫助圈內玩家們解決變現難題嗎?
    「無論是內容屬性上,還是帶貨能力上,好物圈2.0都有了『質』的升級」,幾位好物圈資深運營者告訴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升級後的「微信圈子」有哪些新花樣?先來看看,更名為「微信圈子」的好物圈2.0版主要變化都有哪些?
  • 圈子能幫助微信再造一個貼吧嗎?
    公開課前夕的改名,意味著圈子已經在微信搜索生態中找到了定位。好物圈由微信「我的購物車」變身而來,一開始的定位是「購物版朋友圈」,用戶可以在其中瀏覽併購買好友推薦的商品。然而,由於隱私擔憂與分享激勵等問題並未解決,且入口太深缺乏運營,「購物版朋友圈」並未迎來流量爆發。
  • 產品觀察|微信最先嘗試的「好物圈」,很可能被阿里、拼多多反超
    「微信圈子」也在4月完成了一次大的改版,首頁以信息流形式呈現「推薦的帖子」。對於巨頭而言,「圈子」是長在生態之上的,從不同的平臺基因出發,誰能做成「圈子」未有定論。微信好物圈以更名「微信圈子」宣告帶貨失敗,轉而重新搭建興趣社區。反倒是拼多多和阿里,以級別更高的入口或獨立App,試圖後來居上。
  • 微信公眾號支持「一鍵三連」!此次再次改版,新功能有沒get到你?
    6月29日,微信公眾號界面迎來繼今年3月份改版後的再次改版,本次改版底部加入了「分享」、「贊」和「在看」。微信公眾號界面改版 分享、點讚、在看加入這次改版之後,用戶對於文章的分享和推廣將會更加便捷。但今天,微信公眾號也支持「三連」了,原先底部的下方僅有閱讀原文按鈕、閱讀數、在看數三個部分,現在,一篇文章的底部有了五個部分,新增點讚和分享按鈕。微信功能迭代是產品最顯性的變化,今年以來,微信公眾平臺正在快速進行功能迭代,先後上線付費文章、新增視頻入口、評論區留言支持多輪迴復、推出搜索組件,以及爭議聲音最大的消息列表智能排序。
  • 微信又改版!這9大新動作,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作者:MS、YH,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微信不是在改版,就是在去改版的路上。最近,微信又迎來一波改版動作。這一系列的改版動作,也在網絡引起熱議和震動。其中討論最為激烈的,大概要數訂閱號的亂序閱讀。
  • 淘寶改版強化內容體系,拒敵抖音、快手
    電商交易與內容種草的融合趨勢進一步加強,優質KOL內容已不再是為銷售數據「錦上添花」,而是逐漸滲透種草-決策-成交的消費鏈路,搶佔前端的用戶心智高地。在淘寶改版階段,快手、抖音加大招商力度,B站、小紅書各自花式破圈,微信視頻號也上線帶貨功能……都想分一杯羹。
  • 「視頻號」深度分析,微信短內容殺手鐧(上)
    2020年1月初,「微信之父」張小龍在2020微信公開課中講到:「我們當年有個小小失誤,一個是,公眾平臺很長時間都只有 pc web 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公眾號本身並不是為媒體準備的這樣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