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國神話中,天界和凡間一樣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職位,例如看守南天門的門將、鎮守煉丹爐的守衛等等。而在地球的星空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北極星千百年來一直都處於地球的正北方向,有天文學家將其看作是一個固定的「崗位」。
在漫天的星空中,如果要找一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都較為熟悉的星星,那應該是位於地球正北方的北極星了。在沒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古代,古人大多數時候都是靠北極星來指引方向,因此北極星也有個別稱叫「啟明星」。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所指的北極星和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北極星並不是同一顆星球,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極星實際上是一顆名為「勾陳一」的恆星,它距離太陽系大約430光年。這顆恆星原本就屬於小熊座,而並非屬於北極座,那麼它是如何成為北極星的呢?這就要從北極星的定義開始說起。大多數人認為北極星就是位於地球正北方的恆星,它始終都是同一顆星球。前一種觀念是正確的,而後一種說法則存在問題,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宇宙中的天體也在不斷地運動。
除此之外,我們所說的北極星實際上位於地球自轉軸或者其延長線上。而我們的自轉軸會隨著地球自轉運動、公轉運動而運動,所以在不同時期北極星並不都是同一顆星球。據天文學家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發現,地球自轉軸每經過2.57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周期運動,該現象被定義為「地球進動」。看到這,很多朋友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不是說北極星是自轉軸北端指向的星球嗎,那自轉軸時刻都在轉動,為什麼北極星還能夠一直出現在地球的正北方向呢?
實際上這與人類對於北極星的定義是緊密關聯的,我們把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恆星看作是北極星。由此可知北極星並不專指某一顆恆星,而是在自轉軸運動過程中有可能指到的那些恆星。這也就是說北極星的身份可以由不同的恆星擔任,目前天文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歷史上有超過30顆恆星先後扮演了北極星的角色,而且大約每過800年左右就會更換一次「演員」。
而扮演著如今北極星這一角色的恆星是勾陳一,專家預測它會在接下來十幾年中越來越靠近地球,然後再逐漸離地球遠去。下一個準備上場的是勾陳四,天文學家預測它的「上場」時間應該會在大約500年之後。有趣的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牛郎織女星中的織女星也被列為北極星的「候選人」之一,但如果人類想要看到織女星真正成為北極星的話,需要將人類文明延續到1.15萬年後。
由此看來,地球上出現的北極星實際上更像是人類社會中一個固定的崗位,經歷一定的周期後就會有新的恆星上崗。在古代它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人類指引方向,而這一作用在如今通訊發達的人類社會中已經不那麼明顯了。或許等到人類返璞歸真的那一顆到來,北極星的作用又將重新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