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是指哪一顆恆星?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2020-12-14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每天夜晚降臨之後,天上就會浮現出大量的星星,對於這些星星古人並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可是在現代人的眼裡,我們都知道,它們基本都是跟太陽相似的恆星。

漫天的星星亮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星星特別明亮,有的星星則比較暗沉。雖然很多人對於天上的星星都沒什麼了解,但是有一顆星星卻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它就是北極星。

相信朋友們對北極星並不陌生,它可以說是星星界,知識度最高的了。在晴朗的夜空下,我們可以以在正北方的方向,看到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它就是北極星。只要你夜晚抬頭向正北方看星空,就很容易看到這顆星,不需要什麼專業的尋星知識,只要看哪顆星最亮,它就是北極星。

北極星的古人的心裡,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每一個古時候的的觀星者,都將北極星看成是星星中的老大。因為它太亮了,而且位置還是永遠不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天上星星的位置並不是一塵不變的,它們基本都處於運動狀態。

所以,古人的觀星者就是通過記錄各個星星的移動位置,從而找到一定的規律來進行觀測,所以才有了星宿學。而古人在觀察研究星星運動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參考物就是北極星,因為它不會跟其它星星一樣,會變動,它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永恆定位在正北方。

所以北極星是古代航海、野外活動辨認方向的一個很重要指標,另外也是小至觀星入門之辨認方向星座,大至天文攝影、觀測室赤道儀的準確定位等皆為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北極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來地球上的人們也靠它的星光來導航。

那麼北極星到底是指哪一顆恆星,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離北天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北極星又稱北辰、紫宮、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稱,紫宮也就是玄宮,宮中女主為陰德星,是為弇茲聖母九天玄女。也有人認為昊天上帝居處北辰,「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約在距今一萬五千年至一萬三千年時,北極星因弇茲氏織女而命名為織女星,源於古代漢族人民對遠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故起名為北極星。

以上是古人對於北極星的一些神話色彩,而到了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能夠觀測到北極星的一些神秘面紗,也知道它是位於小熊座方向,距地球約434光年的恆星。質量約是太陽的4倍,可能很多人認為,北極星就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其實上不是這樣。

如果北極星只是指的某一顆固定的恆星,它是無法永遠佔據地球的正北方位置,要知道地球一直是處於自轉運動狀態,而且自轉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太陽與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地球的自轉軸會出現周期性的擺動(大約25700年為一個周期),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進動」。

由於「地球進動」現象的存在,地球的自轉軸不會一直指著同一個方向,所以我們會看到天上的星星位置並不是固定的,而是處於一種運動當中,在沒有天文望遠鏡之前,人類正是依靠長時間觀測星星的運動軌道,從而對宇宙有了初步的認知,知道了地球並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一直處於運動當中,並且通過記錄星星的運動位置,還能夠得到準確的運動軌道和周期。

如果你去觀察記錄北極星的運動軌跡,那你就會大失所望了,因為它是不動的。如果是指唯一的一顆恆星,北極星不可能永遠處在正北方不動,既然它能夠一直保持不動的狀態,說明北極星並不是特指天空中的某一顆星,它是一個泛指。

現代科學對於北極星的定義是離北天極星最近的一顆亮星,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北極星並不是固定的。事實上,通過天文觀測,目前北極星的「候選者」有30多顆,平均下來,大約每800至1000年就會更換一次。

正是由於北極星的不斷互換,所以它才能夠一直成為正北方最亮的那一顆星,並且還能夠永遠佔據正北方的位置不動。而現任的北極星是「勾陳一」,它將會在未來幾十年裡不斷遠離北天極。大約在500年後,北極星的稱謂將由另一顆恆星「勾陳四」取代。

而在牛郎織女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星,也是也是北極星的「候選者」之一,它將在大約11500年後擔任「北極星」一職。雖然我們現在知道了北極星是一群恆星的不斷替換,並不是特指某一顆恆星,但是它在人類漫長的文明歲月裡,奠定的地位依然是牢固的。

正因為北極星的位置相對穩定,不易變化,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忠誠,有著自己的立場。從人生的角度來說,北極星有著嚮導我們到達目標的意義,正如它可以讓我們分辨方向一樣。

從愛情的角度來說,北極星象徵著堅定,執著和永遠的守護。如果將它擬人化,那麼它一定對離它近的那個星有承諾,不然也不會不離不棄的守護,比如月亮,雖然它們離得遠,但是北極星還是守護者。所以北極星很堅定,象徵著永遠不會變。

北極星曾經對地球說過,如果你什麼時候迷路了,就抬頭看看我,我會永遠在這兒等你。於是迷路的人們都會抬頭尋找北極星。那麼你在夜晚迷路之後,會不會也抬頭尋找北極星以確定方向呢?

北極星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還太遙遠,距地球430多光年,這是目前我們無法跨越的一個鴻溝。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當我們成為星際文明,有了星際航行的能力之後。就可以跨越星系前往北極星去近距離觀測,去看一看在人類心裡地位高貴的北極星到底是什麼情況?那裡會不會有跟人類一樣的智慧文明存在?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極星總在地球的正北方向?實際上它是一個固定的「崗位」
    而在地球的星空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北極星千百年來一直都處於地球的正北方向,有天文學家將其看作是一個固定的「崗位」。在漫天的星空中,如果要找一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都較為熟悉的星星,那應該是位於地球正北方的北極星了。在沒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古代,古人大多數時候都是靠北極星來指引方向,因此北極星也有個別稱叫「啟明星」。
  • 整個宇宙都在旋轉,為何北極七星的位置一直不變?它真的是恆星嗎
    審核:小文在距離地球434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著一顆我們非常熟悉的天體,它,就是在地球的正北方天空中,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北極星」。從科學概念中,北極星指的是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它的直徑大約為5200萬公裡,質量是太陽的4倍,同時,北極星與太陽一樣,都是恆星,並且北極星的亮度要比太陽更高,這也是為何在地球的夜空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它的原因之一。在古代,人們對於宇宙和各個天體不了解,夜晚抬頭看向天空,總會編造一些非常美好的故事,並且將天上的星星都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 【知識專欄】天文臺觀星科普小記:「地球一直在自轉,為什麼我們卻感覺不到?」
    地球沿著貫穿南北極的一個軸進行自轉,地球北極軸線指向的方向有一顆星,不管地球怎麼自轉,這顆星永遠對著地球的北極點,所以,我們把它叫作「北極星」。我們在北半球總能看見北極星,而且它總是指向北方。地球自轉沿著的軸是貫穿地球北極和南極的軸,這個軸指向一個恆星,所以自轉也是沿著北極和這顆恆星之間的連線為軸進行旋轉,而這顆恆星被起名為「北極星」。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
    對此我有一個簡單的回答,我說:「宇宙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她換了一個問題:「那我們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那時候,我被困在車裡,沒有辦法上網。但是當我一回到家能夠搜集資料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並且認為我應該和你們分享它。為了充分的回答這個問題,你們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基礎的背景知識。準備好了嗎?
  •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的「星空燈塔」
    夜空中最亮的恆星恆星是指能夠通過自身的核聚變反應,從而發光發熱的天體,太陽就是一顆恆星,我們地球大約距離太陽1.5億千米,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太陽就是一個光亮的圓盤,但是那些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恆星,我們肉眼只能看到光亮的一點了。
  • 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連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也會變的
    地球自轉軸方向我們可以假設它指向與假想天球的邊緣交界之點,這點我們稱為天極。天極點分為北天極和南天極,不過在它們的精確位置處,並沒有太好的參考物,如明亮恆星。通常我們需要指一個方向都需要一個參照物,這裡我們也需要一個,那就是明亮的恆星。地球自轉軸指向點最為接近的一顆明亮恆星,我們就稱這顆恆星為極星。
  • 趣知識;不動的北極星及北鬥七星
    一,北極星。北極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目前所指是「勾陳一」。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鬥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於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北極星距地球約434光年,直徑約為5200萬公裡,質量略大於太陽質量的4倍,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北極星實際由北極星Aa、北極星B及北極星Ab三個天體組成)。
  • 行星磁層和恆星耀斑的相互作用,為何能決定一顆行星的宜居性?
    正如大家所知,根據恆星的光譜分類來看,我們的太陽是一顆G型主序星。並且,當我們的太陽處於活躍時期的時候,也會像其他M型恆星一樣出現較大幅度的活動起伏。尤其是當它們出現超級恆星耀斑爆發活動時,甚至還會對圍繞其運行的行星、以及該行星上可能誕生的生命帶來不可逆性傷害。
  • 北鬥七星都是怎樣的恆星,它們各自到底有多大?
    區別:小熊座中的七顆恆星稱小北鬥;帝星在小熊座,北鬥在大熊座,所謂鬥為帝車。 北鬥七星從鬥身上端開始,到鬥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鬥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 北鬥七星是什麼恆星,它們都在銀河系內嗎?
    北鬥七星全在銀河系內,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顆「天樞」,也就123.6光年。實際上,我們在夜晚時,肉眼能看見的所有點狀星星,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距離地球不超過8000光年;更遠的距離,只有一些星雲和超新星,在特殊時候能被肉眼所見。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團隊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 新望遠鏡捕捉宇宙誕生第一顆恆星的光,長期來一直是天文學的目標
    然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們正領導著一組科學家,他們提出只要時機把握好,運氣好,韋伯太空望遠鏡就能捕捉到宇宙中誕生第一顆恆星發出的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天體物理學教授Rogier Windhorst說:尋找第一顆恆星長期以來一直是天文學的目標,它會告訴我們關於早期宇宙的真實屬性,直到現在才對電腦建模。
  • 哪一顆恆星距太陽最近?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它坐落於星系的中心,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依靠本身強大的質量帶來的引力,牢牢束縛著八大行星,讓它們能夠穩定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可是說恆星就是像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的管理者,正是宇宙中有數不盡恆星的存在,才能夠有效管理一個個小星系,從而維護整個宇宙的穩定。
  • 20顆太陽的近鄰恆星,你知道最近的是哪一顆嗎?其距離又有多遠?
    你問你的朋友這樣一個問題:「離我們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然後你就可以看他們冥思苦想地球有哪些鄰近的恆星。或許是天狼星?是那顆叫α什麼的恆星嗎?是參宿四嗎?答案無疑是太陽,一個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的巨大的等離子球體。準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離太陽最近的是哪一顆恆星?
  • 恆星為什麼叫「恆」星,難道恆星恆定不動才這樣命名的嗎
    首先我們先區分一組相對的概念 , 恆星和行星, 這兩個名詞都是人們根據其特點賦予他們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命名中,「恆星''的「恆''字指的是穩定不變,「行星''的「行''字是指不停地變化,恆星位於中央靜止不動,而行星圍繞它們不停地運轉,兩者正好組成宇宙中的一個個星系。
  • 太陽為什麼會變成紅巨星,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給出猜想
    太陽為什麼會變成紅巨星,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給出猜想引言: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而且太陽系就是因為太陽誕生而形成的,所以太陽對於太陽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就沒有所謂的太陽系,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但是地球和其它行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地球誕生了生命,而且還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這對於地球來說是非常榮幸的事情,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其它的行星目前還沒有發現生命存在的跡象,而且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地球之外的奧秘了
  • 請定好您的鬧鐘,今晚我們來欣賞下天龍座和五千年前的「北極星」
    任何一顆最接近北天極的恆星便是北極星。右樞曾於5000年前掌管著北極星之位。(右樞是天龍座α,也稱為紫微右垣一,是在天龍座內的一顆恆星)。如何找到這條龍呢?請讓北鬥七星指引你。不過請記住,龍的全貌只有在暗夜中才會顯現。北鬥七星在六月的夜晚高懸於北邊,其勺口外側的兩顆星指向北極星,即北天之星,也是小熊座「小北鬥」的手柄末端。
  •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一顆恆星一旦能量開始產生減速,就會被認為正在死亡,儘管一顆恆星通常需要大約40億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冷卻下來。 3、中世紀的鍊金術士們研究了北極星,認為它掌握著永恆運動的秘密。古希臘人認為恆星和所有其他天體每天圍繞地球自轉。氫彈中發生的核反應與恆星的燃料反應是一樣的。
  • 體積是太陽7億倍的恆星,隨時都將爆炸,會給地球帶來傷害嗎?
    曾經地球就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隕石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因此人類對於隕石撞擊還是非常恐慌的,但是好在如今人類的科技是非常先進的,對於宇宙中的行星都可以觀測到,能夠掌握更多行星的信息。不過地球有著太陽系的層層保護,所處的位置也是比較安全的,因此即使宇宙每天都會發生行星撞擊,但是大家也不用對行星撞擊感到害怕,因為地球的大氣層以及木星、月球都會幫助我們阻擋隕石的襲擊。宇宙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除了會有隕石的襲擊以外,有一些恆星也是非常危險的。
  • 比太陽大25倍的恆星系統將產生超級大爆炸,可怕的是地球處於其炮口上
    銀河系中有1500億顆恆星,這些恆星的情況都是不相同的,有的是單一恆星,有的則是雙星和多星系統,而且這些恆星的壽命都不一樣,有的可能剛剛誕生,有的則已近死亡。在距離地球8000光年的位置,有一個編號為WR104的雙星系統,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兩顆恆星,它們相互環繞,其系統公轉時間約是220天,因為巨大的質量和引力,主星和伴星都產生了強烈的恆星風,在其所在空間中形成了一種"風車型"的螺旋噴發模式。而也正是由於WR104的恆星風的高速運動,恆星中大量物質被拋出來,使其氫元素等物質過快流失,這種現象也加快了它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