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欄】旨在邀請ME學院的老師為孩子和家長們講解各領域的知識,科普行業前沿的資訊、行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同時,分享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或是與ME學院課程有關的內容延伸,旨在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ME學院口碑爆棚的物理精品課《無處不在的物理學-機械,運動和能量》上周重新開課啦!
剛開課大家就非常活躍,在群裡提出各種物理問題。其中有個學員問:「地球是自轉的,為什麼我們卻感覺不到它在轉?」
對此,滿教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我們看鐘表時,發現秒針轉得很明顯,那分針呢? 再觀察幾分鐘時針,看起來動了沒有? 它們的區別是什麼?你坐在火車上,怎麼知道火車是停了還是在運行呢?如果火車完全勻速前進,你看窗外靠什麼判斷車在動?」等問題,引發學員積極思考。
有學員疑惑:地球自轉與時針分針有什麼關係?
滿教授再次啟發:「仔細想想,為什麼你能感覺秒針在轉,卻感覺不到時針在轉?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它們轉動時,你怎麼知道哪個是秒針哪個是時針?
經過引導,學員們意識到與快慢有關係。
(PS:這就是ME學院物理課群的真實互動場景,上述問題的答案會在文末揭曉)
恰巧,滿教授前幾天寫了一篇乾貨滿滿的觀星科普小記。文章既普及了一些天文知識,還回答了學員的問題。快來和滿教授一起看星星~
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博士
現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分校(SFSU)
物理與天文系終身教授
從事軟凝聚態物理、準晶、光子能隙、無序材料及非線性光學的研究。
在《自然》《美國科學院院刊》《美國物理快報》《自然通訊》等頂級科研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多次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頒發的的科研資金。
好幾年沒去我們學校組織的天文臺露營了。
昨天跑過來,發現星空特別好看。
前半夜,銀河璀璨,後半夜,殘月如鉤。
先發一組手機拍的星空。
(圖1)
(圖2)
圖1、圖2是早上5點多醒來時拍的(其他圖是入睡前拍的)。
圖1中最大最著名的那個星座,人人都認得吧?
我是手動調節曝光15秒拍攝的,所以農曆二十五左右的勾月也被照成了一大團。
(PS:滿月通常在日落的時候升起,而農曆下半月的月亮,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0幾分鐘,所以殘月是天快亮時才升起。想知道為什麼嗎?我們的科普課會講到哦。)
(圖3)
(圖4)
圖3中有幾個星座,教大家認一認。
藍色那一團很密的是昴宿星團,又稱「七姊妹星團」,英文名是「Pleiades」,羅馬拼音「Subaru」(因斯巴魯車標而出名)。
其實這一團有好幾十顆恆星,但肉眼只能看見5-7顆。
▲斯巴魯汽車的標誌就是昴宿星團的六連星
在昴宿星團下面一點,是金牛座。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銳角,由昴宿星團和金牛座中間那幾顆星組成,我在圖4中用藍色的點標出來了。
再下面就是最著名的三連星,傳說是獵戶座獵戶的腰帶。我也用藍色的點標出來了,以後大家就認得了吧?
而這個時候,獵戶座還剛剛從東方升起不久。
(圖5)
(圖6)
往頭頂天空更高的位置看(圖5),昴宿星團,金牛座的銳角,仍然清晰可見。
圖6左上角,有一個扭曲的w形狀,是著名的仙后座。仙后座的位置處有璀璨的銀河。
從市裡驅車2小時到達此處的天文臺,遠離城市,手機沒信號,已經是附近最暗的地方,才能看到銀河。可惜手機鏡頭太小,拍不出銀河,能拍到這些星星已經很了不起了。
(圖7)
(圖8)
再換一個方向,仔細看一下仙后座(側立起來的W),它的旁邊是仙女座。我拍到的那一長串仙女座的星星,也在圖8上標出來了,簡直是一模一樣,大家看到了嗎?
從入睡前到早上五六點,星空就變化了很多,因為我們的地球在自轉。
地球沿著貫穿南北極的一個軸進行自轉,地球北極軸線指向的方向有一顆星,不管地球怎麼自轉,這顆星永遠對著地球的北極點,所以,我們把它叫作「北極星」。
我們在北半球總能看見北極星,而且它總是指向北方。北極星與北鬥七星的關係很簡單,找到北鬥七星的大勺子之後,沿著勺子外沿的短邊,延長7倍的距離,就看到了北極星(參考上面的動圖)。我也在圖9裡用紅色的圓圈標識它。
(圖9)
由於地球是沿著北極與北極星之間連線的軸進行旋轉,所以導致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圍繞北極星在逆時針轉圈。
距離北極星近的會圍繞北極星轉小圈,像上圖的小紅圈一樣;遠一點的就圍繞北極星轉大圈。就像北鬥七星也是圍繞北極星逆時針轉圈,所以我們在這個位置看到的北鬥七星的大勺子已經立起來了。開個小玩笑,如果這時勺子裡盛滿粥是會漏出來的。
若干小時以後,北鬥七星會繼續升上去,仿佛整個勺子完全倒扣過來了。當然那時候天已大亮,我們是看不見的。
一天之間,從地球(北半球)看過去,所有恆星都在圍繞北極星用24小時轉一圈,近的轉小圈、遠的轉大圈,包括太陽。行星和月球雖然位置會相對地球有移動,但在一天之內移動得並不多,總體仍然是圍繞北極星轉一圈。
所以,我們每時每刻看到的天空其實都在隨著地球的自轉而變化,只是變得比較慢而已,一時半刻看不出來。如果你盯著月亮和旁邊的建築稍等10分鐘,就能看出來一點點。
下面這張圖10是我在網絡上找到的,照相機長時間曝光拍出來的效果,可以看到,每一顆星星都在圍繞北極星移動了一段圓弧,而轉一圈要花24小時。那麼,這一張照片大概曝光時間是多少呢?大家能猜出來嗎?(文末揭曉)
(圖10)
如果能夠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太陽從日出到日落穿越的軌跡,再劃出月亮的軌跡,還有星辰的軌跡,我們就能夠清楚地發現,地球是在圍繞北極連接北極星的那條軸自轉呢。
地球自轉沿著的軸是貫穿地球北極和南極的軸,這個軸指向一個恆星,所以自轉也是沿著北極和這顆恆星之間的連線為軸進行旋轉,而這顆恆星被起名為「北極星」。在北半球的任何位置看過去,北極星都是指向北方的,並且,它不會因為地球自轉而移動。
(PS:感謝父母給我買的一套《十萬個為什麼》,那時大概不到10歲吧,我讀得特別起勁,其中有一本是天文,都被翻破了。其實天文和物理不分家,天文處處是物理。)
——滿威寧,2018年11月2日
揭曉答案
Q:圖10拍攝的照片曝光時間是多少呢?
滿教授:大約是曝光3個小時拍的。每顆星星留下的痕跡大約佔整個圓周的1/8,所以是24小時的1/8。你猜對了嗎?
Q:你坐在火車上,怎麼知道火車是停了還是在運行呢?為什麼地球一直自轉,我們卻感覺不到?
滿教授:我們第一節課的視頻裡講過,火車內的物體包括我們自己,如果火車加速/減速/轉彎/左右搖晃時,由於慣性,我們不能完全跟上火車的加速/減速/搖擺,所以相對於火車本身,我們能感覺到搖晃和車座的推力等。
但如果火車完全不加速、不減速、不搖晃地保持前進的話,車廂內的物體整體都在一起運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力和搖晃,只有通過看窗外,才知道車廂在動。
火車向前走的時候,窗外的東西在車裡看起來向後退。
同理,我們在自轉的地球上,就好像在一個速度均勻,也不搖晃的火車上,周圍的房子、樹木,所有的一切都用同樣的速度在自轉,看地球上(的物體),包括看雲層都是看不出來的。要往「窗外」看,也就是看天空上的東西,才能夠看出來,地球在轉。
那麼我們往天上看的時候,像在火車上那樣,看見周圍的景物倒退了嗎?
冷不丁一看,你可能覺得沒有,就好像我們去看一個鍾,看起來秒針走得很快,時針卻紋絲不動。
實際上時針在走,只是很慢,12個小時才能轉一圈。你盯著它看三五分鐘幾乎看不出來什麼。
而我們的地球轉得更慢了,24小時才會轉一圈呢。
地球在轉的時候,我們往天外看,發現周圍的天體(包括太陽、亮、星星)從東向西轉動,實際上是地球正在從西向東轉的結果。
雖然轉得非常緩慢,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也能看見哦。比如說早晨看下太陽,中午再看時發現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就是因為你所在的位置已經轉到了正對著太陽的方向。(為了保護眼睛,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直接盯著太陽看,黯淡的夕陽除外)
如果你去山上或海邊看日出或日落,你會發現大約幾分鐘後,太陽就整個升出或落入地平線。你也可以觀察一下月亮和周圍的建築,大約幾分鐘後你會發現,月亮跟周圍的建築比起來,升高了一點點。
這就是地球,緩慢,自轉的結果。
ME未來科學院の物理精品課
《無處不在的物理學-機械,運動和能量》
再次震撼來襲!!!
16節原創精品視頻課+9節線上互動討論課
由美國物理教授親自操刀課設
全程植入小實驗、視頻、動畫教學
挑選含金量最高的物理知識
用小學生都熟悉的語言,系統地梳理一遍
陪伴孩子4個月,全線執教,隨時答疑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物理思維
並輔助初中物理學的銜接與深入學習!
跟隨普利斯頓物理博士
體驗顛覆國內刻板物理教育的物理課!
原價¥1200,現2人拼團只需¥999/人
*本文為滿威寧教授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拼團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