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作招生依據,競賽少些功利

2020-12-17 瀟湘晨報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日前開始在北京市教委官網徵求意見。《辦法》規定,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將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清單每年動態調整一次,在市教委門戶網站公布並印發給各區教育行政部門。

近期因多個獲獎作品受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引發熱議。鑑於此,教育部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要全面自查,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並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這次北京通過地方立法,建立中小學生競賽清單管理制度,並明確規定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顯然更具可操作性。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暴露出來的問題,僅揭開了冰山一角,有關部門對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的管理,還存在不少短板。過去,一些培訓機構受利益驅動,恣意誇大學科競賽在升學中的作用,導致「學科競賽熱」失去了理性。2018年以來,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開展整治校外培訓班行動,引發了一場學科競賽「停賽」潮。

特別是2019年1月,教育部公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這份只包含了32項全國競賽的「白名單」一經公布,就在中小學生競賽圈和培訓圈中引發「地震」。而曾在民間大名鼎鼎的中小學數學「四大杯賽」——「迎春杯」「希望杯」「華羅庚金杯」「走美杯」,三個已經停辦,一個僅面向高中生。

不可否認,學科競賽本來是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科興趣,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好經」,但在功利誘惑之下,卻明顯被主辦單位、學校及家長念歪了。長期以來,以「奧數」為首的競賽活動,慢慢變了味,淪為功利角逐場。學科競賽本來就屬於「小眾運動」,卻變成了「大眾項目」。初、高中擇校亂象,高考加分及保送制度,使很多學生參與「奧數」的功利性被強化,動機和行為被扭曲,違背了學科競賽的初衷。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以規範「奧數」為突破口,採取叫停過多「奧數」競賽、規範「奧數」培訓、嚴禁「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鈎等措施。同時,明確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嚴禁憑奧數成績擇校,規範和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取消奧賽和部分科技類競賽國內獲獎生保送大學的資格,等等。特別是,北京市明確反對並禁止在義務教育階段舉辦任何形式的學科競賽,曾先後果斷叫停「迎春杯」等數學競賽項目,並治理通過選拔學生,幹擾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各類培訓機構。

學科競賽的成績不作為招生依據,讓學科競賽回歸了興趣本位。下一步,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更多體現公平正義的政策,引導和規範學科競賽,朝著有利於教育事業、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掌握全國和本省份競賽名單,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名單外的違規競賽活動,發現線索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共同維護學科競賽的良好秩序。

相關地方和部門應出臺有效措施,大力淨化競賽環境,讓競賽回歸本位;轉變競賽的獎勵機制,弱化功利誘惑,摒棄孤注一擲的病態心理,將競賽的舞臺還給那些真正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這才是義務教育和學科競賽的初心所在。

【來源:北京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成績不作招生依據 讓競賽回歸興趣本位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日前開始在北京市教委官網徵求意見。《辦法》規定,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將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清單每年動態調整一次,在市教委門戶網站公布並印發給各區教育行政部門。近期因多個獲獎作品受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引發熱議。鑑於此,教育部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要全面自查,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並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 評論|競賽少些功利就會多些純粹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入學升學的加分依據,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止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據7月20日新華網)不久前,雲南昆明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完成的「癌症研究」項目,將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推至輿論旋渦中:一名小學生,如何寫出碩士水準的論文?
  • 北京:競賽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依據
    日前,《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開始在北京市教委官網徵求意見。辦法規定,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將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清單每年動態調整一次,在市教委門戶網站公布並印發給各區教育行政部門。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
  • 北京擬規定:競賽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依據
    BTV北京新聞微信公眾號12月14日報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要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為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北京市教委起草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日前開始在其官網徵求意見。
  • 中小學生全市性競賽將出臺管理辦法 競賽結果不作為招生依據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將出臺管理辦法競賽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依據本報記者 李祺瑤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競賽成績不作為入學加分依據值得注意的是,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市教委在文件中明確,在競賽產生的文件、證書、獎章顯著位置標註活動已經市教委認定的文件名稱、文號以及「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
  • 雙流區義務段學校籤承諾書:招生不提前、不看競賽成績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招生入學管理,規範學校辦學行為,落實學校不得為義務教育段的民間競賽、考級等選拔性考(測)試提供場地,不得以任何競賽成績、排名為依據或參考招收義務教育段學生相關規定,12月4日,區教育局組織召開了義務教育階段規範招生入學工作會。
  • 北京將出管理辦法 中小學全市性競賽結果不作為招生依據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日前開始在市教委官網徵求意見。競賽成績不作為入學加分依據值得注意的是,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市教委在文件中明確,在競賽產生的文件、證書、獎章顯著位置標註活動已經市教委認定的文件名稱、文號以及「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
  • 北京將出管理辦法 中小學競賽結果不作為招生依據_中國經濟網...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將出臺管理辦法  競賽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依據  本報記者 李祺瑤  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須先審批,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日前開始在市教委官網徵求意見。
  • 石家莊:嚴禁中小學通過考試競賽成績招生
    8月15日前全市集中開展中小學招生工作專項檢查嚴禁中小學通過考試競賽成績招生河北新聞網訊(記者任學光)近日,石家莊市教育局再次重申中小學招生「紅線」,根據相關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嚴格落實「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要求。嚴禁通過考試招生,依據競賽成績招生,嚴禁公辦學校招收擇校生,嚴禁以「重點班」「實驗班」「快慢班」等名義冠名招生。普通高中學校要嚴格遵守省、市各項中考政策和招生規定。
  • 北京:競賽成績不得作為基礎教育招生加分項
    競賽成績不得作為基礎教育招生加分項本市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競賽 主辦方、承辦方應做到「零收費」北京市教委日前發布《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提到,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競賽活動。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類活動獲獎結果只能視為榮譽。該辦法適用於有關部門、單位、社會組織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
  • 教育部:任何獎項均不作為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加強中小學競賽管理
    要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通知》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 「與升學脫鉤」能否讓競賽去功利化
    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提出「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  過去在中小學,各類競賽扎堆舉行,學生趕場「考證」忙。特別是有些競賽,被冠以各種「國字號」頭銜,被主辦方吹噓「可以為升學加分」,更是讓不少家長趨之若鶩。「培訓熱」「報班熱」隨之愈加興盛,競賽在功利化之路上越走越遠。  競賽何去何從?近年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已經經過幾輪洗牌。但競賽功利化亂象仍然存在,加重了學生、家長的壓力和負擔,需要予以重視。
  • 2020取消自主招生官方證實,娃還有無必要搞學科競賽?
    6月25日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高考加分)。 6月26日前,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 上海2017年中小學招生嚴禁與競賽等級考試成績掛鈎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 上海市教委日前發布2017年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嚴禁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舉辦各類重點班、實驗班、快慢班;嚴禁以任何形式進行文化 測試選拔並按照測試成績分班;嚴禁將學生奧數成績、英語星級考等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各類等級考證書作為招生錄取依據,並落實相關問責制度。
  • 學生競賽結果,「脫鉤」也需「掛鈎」
    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北京市教委起草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在競賽產生的文件、證書、獎章顯著位置標註活動已經市教委認定的文件名稱、文號以及「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
  • 各自主招生高校對數學競賽成績的要求
    近幾年興起了「自招熱」,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願意過自主招生幫自己準備一個能夠到高校的階梯。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目前全國共有90多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資格。
  • 不掛鈎 「零收費」 北京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入學...
    為規範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防止活動項目過多過濫,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北京市教委日前(13日)發布《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中特別提出,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 任何競賽獎項不作為中小學入學升學依據,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全面自查
    每經編輯:胡玲據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消息消息,為規範個別競賽在組織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範競賽管理工作。
  • 高考英語不再統考 成績仍作高招依據
    原標題:高考英語不再統考 成績仍作高招依據 關注理由 高考改革的新聞繼續發酵,引發社會極大關注。根據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教育部並沒有公布完整的考試招生改革方案,但可以明確的是,英語仍是高校招生選拔的重要學科。 焦點一:不再統考,英語還是不是高考科目? 教育部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有一些人還將其解讀為「高考不再考英語,英語考試成績也不納入升學條件中了」。
  • 高考作文素材5:避免「文思錢湧」,作文競賽要回歸純粹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作文寫得不錯,便指望能爭取作文競賽得獎,參加自主招生,砸開名校的門。背後的功利,是熱衷參加各種作文競賽的主要誘因。但實際上,很多人卻犯了信息不對稱的錯誤——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作文競賽只有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和「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三項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