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競賽結果,「脫鉤」也需「掛鈎」

2020-12-23 河北新聞網

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北京市教委起草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在競賽產生的文件、證書、獎章顯著位置標註活動已經市教委認定的文件名稱、文號以及「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區域內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管理,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類活動獲獎結果只能視為榮譽。(12月14日北京新聞微信公眾號)

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展示平臺,中小學生競賽對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成長意義重大。但是,受中高考加分等功利因素裹挾,中小學生競賽過多過濫、亂象叢生,不僅加重了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還嚴重破壞了教育公平。學生競賽結果與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脫鉤」,是得民心、順民意之舉。

競賽結果與中高考加分「脫鉤」後,如何發揮競賽結果的激勵反哺作用,調動備賽學校、教師、學生及相關機構的積極性,也是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為此,在力推競賽結果與招生加分「脫鉤」的同時,還應該強化「掛鈎」,建立評價、激勵等相關機制,鼓勵更多學生走進賽場,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競賽結果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掛鈎」。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於「全人」發展理念,強調多維多向價值導向,是一種過程性、全景式的學生成長評價,有利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有助於擺脫「唯分數」評價桎梏。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身心健康素養、審美體驗素養、實踐創作素養進行有效評價,與《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總體改革方案》倡導的新評價理念高度契合。為此,可以某種形式將學生競賽參與及獲獎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以「記錄在案」的形式對學生綜合素養予以肯定、褒獎。

競賽結果與輔導教師績效考核「掛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向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學生競賽結果是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突出的直接表現,賦予學生競賽成績一定分值並納入教師績效考核範圍,能夠引導廣大教師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全面、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將工作著眼點從「育分」調整為「育人」。

競賽結果與學校年度考評 「掛鈎」。目前,學校教育質量如何,除了參照中高考成績,學生競賽結果也是重要的「晴雨表」;學校是「唯分數」「唯考試」,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學生競賽結果也是重要的考核依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機構在對學校進行年度考核及綜合督導評估時,可有效採集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結果信息,將其作為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參照,並將評估結果與校長獎懲「掛鈎」。如此「掛鈎」,有助於學校矯正辦學方向,更新發展理念,規範辦學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不斷提高辦學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競賽結果與上述考核、評價、評選「掛鈎」,不能犧牲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時間,更不能「走後門」「開綠燈」,而是要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備賽,乘興而去,滿意而歸。

(作者呂建,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相關焦點

  • 「與升學脫鉤」能否讓競賽去功利化
    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提出「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  過去在中小學,各類競賽扎堆舉行,學生趕場「考證」忙。特別是有些競賽,被冠以各種「國字號」頭銜,被主辦方吹噓「可以為升學加分」,更是讓不少家長趨之若鶩。「培訓熱」「報班熱」隨之愈加興盛,競賽在功利化之路上越走越遠。  競賽何去何從?近年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已經經過幾輪洗牌。但競賽功利化亂象仍然存在,加重了學生、家長的壓力和負擔,需要予以重視。
  • 讓中小學競賽釋放更多正能量
    這也意味著,對於不在名單上的全國競賽,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均不得組織承辦。中小學生需不需要競賽?答案是肯定的。組織競賽的初衷在於給學有餘力的學生設置「跑道」,讓人才在你追我趕中冒出來。競賽可以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抓手,也有利於不拘一格選人才。但曾幾何時,各類名目的全國性競賽過多過濫。
  • 復旦交大等上海4高校英語四級已與學位脫鉤
    是否脫鉤取決高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今年7月書面答覆全國人大[微博]代表林燚提出的英語四級考試應與學位證書脫鉤的建議中重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並未制定學士學位授予與英語四級考試掛鈎的辦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校在多年前的確有將英語四級考試與學位掛鈎的情況。
  • 復旦上海交大等上海4高校英語四級已與學位脫鉤
    是否脫鉤取決高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今年7月書面答覆全國人大[微博]代表林燚提出的英語四級考試應與學位證書脫鉤的建議中重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並未制定學士學位授予與英語四級考試掛鈎的辦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校在多年前的確有將英語四級考試與學位掛鈎的情況。
  • 熱點丨讓中小學競賽釋放更多正能量
    這也意味著,對於不在名單上的全國競賽,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均不得組織承辦。  中小學生需不需要競賽?答案是肯定的。組織競賽的初衷在於給學有餘力的學生設置「跑道」,讓人才在你追我趕中冒出來。
  • 人民日報評中小學競賽過多過濫:用好白名單制度
    這也意味著,對於不在名單上的全國競賽,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均不得組織承辦。中小學生需不需要競賽?答案是肯定的。組織競賽的初衷在於給學有餘力的學生設置「跑道」,讓人才在你追我趕中冒出來。競賽可以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抓手,也有利於不拘一格選人才。但曾幾何時,各類名目的全國性競賽過多過濫。
  • 結果 2016「Shelter」國際學生建築設計競賽結果公布
    )是由日本木造都市先驅者—Shelter株式會社主辦的一項有著將近20年歷史的國際學生競賽。本屆競賽由藤本壯介出題,名為「多樣的建築」,「目的是讓學生重新從尺度,位置,功能,預知程序中思考建築,提出多樣的建築提案。」
  • 北京學位與英語掛鈎高校:四級不達標 落戶都困難
    事實上,川內已有多所高校在幾年前就開始試水英語四六級與學位脫鉤。目前包括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都完全把四六級與學位證脫鉤,更多的高校採用的是「軟掛鈎」方式,四、六級沒過,通過其他方式補足這一缺陷,學生仍可拿到學位。  記者調查發現報考人數沒有因此下降,但畢竟「那些年被英語耽誤的青春」在法規上已逐漸成為歷史。
  • 教育部重大聲明:英語四級不與學位證書掛鈎
    是否脫鉤取決高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今年7月書面答覆全國人大代表林燚提出的英語四級考試應與學位證書脫鉤的建議中重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並未制定學士學位授予與英語四級考試掛鈎的辦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校在多年前的確有將英語四級考試與學位掛鈎的情況。
  • 武漢18所高校學位與英語四級脫鉤
    需通過學校組織的相關考試)  湖北中醫藥大學  武漢輕工大學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  武漢音樂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  江漢大學  武漢商學院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需通過學校組織的學業考試)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 不掛鈎 「零收費」 北京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入學...
    期滿後,如果要繼續舉辦的,需重新申報認定。主辦方承辦方向學生學校做到「零收費」與此同時,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競賽應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主辦方、承辦方不得向學生、學校收取成本費、工本費、活動費、報名費、食宿費和其他各種名目的費用,做到「零收費」。不得以任何方式轉嫁競賽活動成本。
  • 獎勵與論文「脫鉤」,聽聽他們怎麼說
    前不久,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此前,教育部也曾發文強調,「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的獎勵」。
  • 「天才」小學生背後青創賽:曾與高招掛鈎,每年吸引千萬學生
    這是此項賽事舉辦多年來首次與高考錄取「脫鉤」。取消與保送政策掛鈎後,該比賽仍然被納入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條件之一。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官網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顯示,「強基計劃」之前,青創大賽獎項都是申請學校自招資格的最低標準之一。2020年1月份起,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被取消,青創大賽與高考錄取「脫鉤」。
  • 「碩士學術論文與學位脫鉤」,政策違背初衷就要改
    其中,「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碩士招考初試達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尤為引人關注。說到「碩士學術論文與學位脫鉤」,就不得不提掛鈎。其實,二者被掛鈎也僅僅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上海財經大學率先實行碩士學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然而到了2006年,上海財經大學又率先將二者「脫鉤」。一掛一脫,讓上海財經大學成為該領域改革與再改革的先驅。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學位不再與英語四級掛鈎
    記者昨天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經學校學位委員會討論通過,從2001級及以後的在校生開始,南航的本科學位不再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掛鈎,學生自願報名參加四六級考試。這是我省高校首次宣布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跟學位脫鉤。  此前,雖然教育部未硬性規定拿到學位必須通過大學四級考試,但絕大多數高校將兩者掛鈎,對於大學生來說,過四級已成為首要任務,並佔用了一半以上的課外學習時間。
  • 「天才」小學生背後青創賽:曾與高招掛鈎,每年吸引千萬學生
    這是此項賽事舉辦多年來首次與高考錄取「脫鉤」。取消與保送政策掛鈎後,該比賽仍然被納入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條件之一。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官網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顯示,「強基計劃」之前,青創大賽獎項都是申請學校自招資格的最低標準之一。2020年1月份起,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被取消,青創大賽與高考錄取「脫鉤」。
  • 上海兩大奧數杯賽正式宣布停辦 國外奧數競賽現狀如何
    去年以來,在市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下,「四大杯賽」紛紛宣布停辦或改名,以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同時,奧賽獲獎者報考大學的專業必須與奧賽科目相同,即奧數獲獎者原則上只能免試進入高校數學系,如欲報考其他熱門專業,則仍需通過全國統考,但數學科目可按滿分計算。德國自從1961年起,當時的民主德國就開始舉辦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根據德國聯邦教育部的表述,德國的奧數比賽需要展示「邏輯思維、演繹推理能力,以及應用數學解題方法的創造性。」
  • 評論:發表論文與學位脫鉤是理性糾偏
    發表論文與學位脫鉤是理性糾偏張濤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該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此次改革中,中傳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
  •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7月29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通知指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7月29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此前,教育部也曾發文強調,「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的獎勵」。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