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2020-12-13 騰訊網

作者 | 劉如楠

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

7月29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此前,教育部也曾發文強調,「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的獎勵」。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

「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大家有更多機會投入到長期研究中,能夠淨化學術風氣」;

「高校可能會在名義上進行綜合考核,其實賦予論文的比重仍然較大,打擦邊球」

……

論文與獎勵脫鉤,將對科研人員和學術界帶來何種影響?對此,《中國科學報》調查採訪了5位高校教師。

曾經的高額論文獎勵:每篇Nature/Science 100萬

過去,大多數科研機構和高校都會對發表SCI論文進行獎勵。如果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獎勵會更多。

例如,《中國科學報》注意到,有單位明確規定,發表一篇CNS論文,獎金高達50萬元,有的機構甚至獎勵100萬元。

某高校獎勵標準

某市區獎勵標準

對此,有科研人員指出:「部分高校明文規定獎勵標準;也有些高校的獎勵涵蓋在崗位津貼中,崗位級別不同,薪酬不同,要求的論文數量、期刊也不同,達不到對應的級別要求,就自動降級;還有些將論文換算成『績點』,比如一篇JCR 1區論文對應600點,1點約等於50元,即3萬元。」

「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是這樣,明裡暗裡都會對論文進行獎勵。」該科研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

7月29日,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其實,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就發布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

其中明確,「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並要求「雙一流」建設高校在7月31日前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建設方案。

兩次重磅通知,徹底將論文與獎勵「脫鉤」。這會減少科研人員的收入嗎?沒有了論文和獎勵驅動,他們做科研的積極性是否會受到明顯影響?論文「注水」、造假問題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改善?未來的考核體系何去何從?

以下為5位高校教授的心聲。

收入會下降嗎?積極性是否受影響?

▲ 李立(化名,東部地區某高校副教授):

肯定會影響收入,而且影響非常大。高校教師的工資收入普遍較低,我的科研獎勵在學校裡算中等水平,科研獎勵佔收入的比重較大。甚至有部分同事的科研獎勵可以達到百萬元,他們受影響也很大。

這自然也會影響積極性。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而言,結婚生子、買房等生活壓力很大。生存問題解決不了,何談發展呢?

我現在很糾結,也很迷茫。如果論文獎勵全部取消,沒有經濟保障,做學術對我來說就是奢望。

▲ 蔡寧(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教授)

我認為不會影響我的收入和積極性。對我們這種研究型大學而言,發表論文一方面是為了得到同行認可,另一方面基於項目評審、結題需要。普遍是沒有額外獎勵的。

▲ 喻海良(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

我是年薪制的,對我的收入沒有影響。

是否有利於改善論文注水、造假現象,鼓勵大家追求高水平研究?

▲ 李立:

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大。對於我們這種「雙非」高校來說,想要做出高水平研究是非常困難的,也不能拿對清北的要求來要求所有高校。況且,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沒有足夠的數量積累,也很難一下子有高水平的研究。

▲ 蔡寧:

我認為出臺這樣的政策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把發表論文變成指標競賽,按照數量排序打分。在進行學術評價時,還要注重文章內容、影響力等。

但對論文造假作用不大,很少有人為了獎金去發注水論文。

▲ 喻海良:

還是有幫助的。在缺乏論文的時候,獎勵一下,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不缺論文了,缺的是有影響力的工作。這也會使老師專注於重大問題和重大發現,少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老師如果追求快速產出,就會影響帶的學生,對整個科研環境很不利。

層次較低的高校取消了獎勵,還會有人去嗎?

▲ 蔡寧:

對於高層次學校來說,不缺論文,也就沒必要獎勵;

而對那些偏遠地區的、層次較低的高校來說,缺乏學術論文,或者說缺乏優質期刊、高水平的論文,進行獎勵是一種提升學術水平、提升排名的措施。等到論文質量、數量提高了之後,無法支付高額的獎勵費用了,獎金水平自然就會降低。

但如果這些高校取消了獎勵,誰還會去呢?

▲ 馬軍(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

論文獎勵利用的是「鰻魚效應」。學校財力有限,能拿到高額獎勵的人是很少數,但可以進行招聘宣傳、吸引人才。

脫鉤後,如何考核高校教師科研績效?

▲ 李立:

論文不獎勵的話,可以將論文獎勵的錢打包到聘期任務中,不再按照職稱級別制定聘期任務,而是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聘期任務。給基本工資,完成聘期任務的話可以額外給錢,那就可以將論文與獎勵脫鉤,這樣也不會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 喻海良:

在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考慮學科差異,像醫學、環境、能源等,影響因子如果低於10,就不算好的研究,但像海洋領域、機械製造等,影響因子高於2或3,就算是非常好的了。

▲ 張風(化名,東部某高校教授)

國家政策出臺之後,學校自然也有相應出臺應對政策,沒有哪個學校只憑論文進行獎勵,宣稱的是「綜合考核」,但論文確實是所有考核指標中權重最大的一項。

學校要比排名、比優勢學科,對論文有迫切的需求,就把指標分配到了每個老師和學生頭上,而且每年還會增加。工資收入、招生人數、實驗室面積、辦公室面積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資源,都和績效掛鈎。

獎勵獎得讓人心跳,懲罰罰得讓人活不下去。

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關鍵是怎麼執行。

▲ 馬軍:

高校的獎勵不止論文,還有申請的課題項目、獲得各種獎項、專利轉讓與發表等等。這裡面最容易做的就是發表論文,所以大家都去做簡單的事兒了。國家想糾偏,初衷是好的。

高校在執行的時候不能「一刀切」,片面得把對科研成果獎勵理解為論文獎勵。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展現方式,體現了勞動,也是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延伸和成果,完全取消論文獎勵並不適合。

我認為高校可以設定一個獎勵上線標準閾值,動態調整。高校應因地制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分級實現年薪制,可以一定程度促進科研團隊融合,減少科研個體戶。

你對論文與獎勵「脫鉤」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http://ftz.gd.gov.cn/zhl/content/post_2701318.html#zhuyao

http://www.zbjy.cn/lwfm/57536.html

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0/202007/t20200729_158040.htm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

不想錯過科學網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喜歡本文?點讚 + 在看 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作者 | 劉如楠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對此,《中國科學報》調查採訪了5位高校教師。曾經的高額論文獎勵:每篇Nature/Science 100萬過去,大多數科研機構和高校都會對發表SCI論文進行獎勵。如果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獎勵會更多。
  • 獎勵與論文「脫鉤」,聽聽他們怎麼說
    作者 | 劉如楠發一篇CNS(指Cell、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50萬、100萬元,即將成為歷史。獎勵達百萬,影響較廣泛一直以來,大多數科研機構和高校都會對發表SCI論文進行獎勵。如果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獎勵會更多。
  • 在Cell、Science、Nature發表一篇論文究竟有多難?
    近幾年,中國科研界碩果纍纍,好消息頻頻傳來,大家為中國科學的欣欣向榮喝彩,甚至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些成果能否獲得諾獎。一搜索CNS,馬上讓你腎上腺激素飆升,並為之熱血沸騰。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後來,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深圳,一年之內發了十餘篇,以至於財政預算中的獎勵金額都不夠付。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發表論文獎勵最高的國家(地區),以最高16萬5千美元(100萬元)的單篇獎勵,十倍遙遙領先於亞軍沙烏地阿拉伯和季軍卡達。
  • 一篇CNS獎50萬?Nature報導:中國將禁止對SCI論文進行金錢獎勵
    SCI論文進行獎勵,尤其是在國際或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比如說自然科學領域頂尖學術期刊的代表:CNS(Cell、Nature、Science),發表一篇CNS論文,有些單位的獎金高達60萬人民幣。2020年2月2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Nature 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China bans cash rewards for publishing papers(中國禁止對發表論文進行現金獎勵)的新聞報導。該政策旨在削減對SCI論文的過度獎勵,之前的獎勵措施鼓勵科學家發表大量論文,而不是專注於有影響力的研究。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主刊論文,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發表,3月13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戈惠明
  • 我國近20年論文現金獎勵政策研究:一篇最多可獎16.5萬美元
    據澎湃新聞8月1日報導,一份對中國近20年論文現金獎勵政策的統計報告於近日發布。有高校的政策顯示,對一篇發表於《自然》或《科學》雜誌的論文,作者最高可獲得16.5萬美元獎金。 報告也指出,從搜集到的樣本分析來看,中國高校的這一政策所參照的標準已經逐漸從只看論文數量,轉向也看質量。
  • 【教師節】象山高塘島鄉百萬元獎勵留島教師
    這份大禮包分為「教師業務成績獎勵」和「安心海島育苗獎」。前者獎勵在課題、論文競賽中取得成績或所帶班級教學質量高的教師;後者是普惠制——只要教師能安心留島任教,每人每年就能拿到2000元獎勵和600元至1800元不等的交通補貼。根據不同服務年限,教師們還可每人每年再拿到800元至4200元。骨幹教師、名教師服務每滿5年,每人額外再獎3萬元。
  • Science、Nature摘要綜述
    Farquharson、Falk Amelung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72-5摘要已知降雨會觸發地震活動和改變火山活動性。但是,有關這類效應的觀察局限於火山淺地層,降雨是否會激活深層巖漿運動並未可知。
  • 獎勵與論文應該完全「脫鉤」嗎?
    反對者認為取消論文獎勵會降低高校教師的待遇,打擊他們的科研積極性,不利於國家基礎科學的發展。科技部的發文更像一個綱領性文件,鼓勵高校探索合適的方法評估論文與獎勵的關係。要想正確看待高校論文獎勵,我們需要知道為何科技部會對這個話題一年兩度發文。一直以來,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對SCI論文都有金錢獎勵,以此吸引人才和鼓勵科研。
  •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迎來頂級期刊豐收年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12月12日,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這已經是浙江大學在2019年發表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論文,其他四篇分別是信電學院的陳紅勝教授,材料學院的餘倩教授,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
  • 26位教師入選首屆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
    11月6日,2018年度「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鄧倩妮、北京大學教授田永鴻等來自國內9所高校計算機學科的26位優秀教師成為首屆獲獎者,獲得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聯合頒發的獲獎證書。
  • 論文與獎勵「脫鉤」是一大步
    來源:南方日報科技部、自然基金委日前在官網發布通知: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要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曾將我國科技發展問題總結為「一對矛盾」「兩個軟肋」。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26名教師入選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新聞—科學網
    11月6日,2018年度「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以下簡稱獎勵計劃)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4名教師入選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 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哈工大報訊(劉宏偉/文)12月19日,2019年度「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來自國內30多所高校計算機學科的54名優秀教師獲獎。我校計算學部劉揚、劉宏偉、李治軍、戰德臣(按姓氏筆畫排序)4名教師獲獎,獲獎教師數量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並列全國高校首位。副校長徐曉飛代表學校在頒獎典禮上發言。
  • 百萬大獎,清華生物施一公院士獲得陳嘉庚科學獎,網友:羨慕
    生物這個學科,說實話,大學學了後感覺這就是一個文科,畢業了啥也不會,碩士博士也這樣,畢業基本啥也不會,只能去高校大專騙學生。生物這個專業很有前途,國內的nature,science,cell大半都是生物類論文,不過大多數學生畢業沒前途而已,不過大多數人沒前途,不代表所有人沒前途,比如清華施一公就很有意思前途。
  • 百萬大獎,清華生物施一公院士獲得陳嘉庚科學獎,網友:羨慕
    生物這個學科,說實話,大學學了後感覺這就是一個文科,畢業了啥也不會,碩士博士也這樣,畢業基本啥也不會,只能去高校大專騙學生。生物這個專業很有前途,國內的nature,science,cell大半都是生物類論文,不過大多數學生畢業沒前途而已,不過大多數人沒前途,不代表所有人沒前途,比如清華施一公就很有意思前途。
  • 第二屆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頒獎
    期間,2019年度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頒獎,來自國內30多所高校計算機學科的54位優秀教師,獲得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聯合頒發的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