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風流一生,臨終前卻頒布一條命令,創造4字成語,傳頌至今

2020-12-17 一品歷史

曹操這位「亂世之梟雄」一直以奸臣稱世,雖然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統一大業,但仍然不能泯滅他屠城的暴行和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的不恥,其實曹操在年輕時也是一個富有理想,想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圖的人,由於出生在政治家庭之中,曹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很早便進入了仕途,曾經因為恪守為民,秉公執法的正義形象深受人民愛戴,但奈何官場黑暗,人心冷漠無情,在意識到通過仕途伸展政治抱負的願望泡湯後,而立之年的曹操開始了軍界生涯,也從此展開了一代梟雄的傳奇人生。

初入軍界的曹操便出師不利,雖然有眾好友的幫助,但還是吃了敗仗,隨後的幾年一直作為一個地方小諸侯,碌碌無為的生活,好在朋友們之間情深意切,不久,在鮑信,張邈等人的幫助下,曹操一舉拿下黃巾軍,實現大捷。

步入中年後的曹操多次徵戰徐州,不知是否因為父親被陶謙殺害,曹操心中多年的仇恨被激發出來,在攻入徐州後,殘忍的屠殺蒼生,所到之處無一生還,濫殺無辜的行為也成為了曹操人生中最大的敗筆,被人們唾棄千年。

在殺父之痛還未消散時,現實又狠狠地來了一擊,曹操多年的好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張邈為了自保背叛了他,反而投奔了呂布,幫助呂布拿下了兗州大部分地盤,這讓曹操很是受傷,要知道當初袁紹要求斬除張邈時,曹操看在多年情分上,一直為張邈留生路,不過在多次激烈交戰後,曹操成功收回原地,擊敗呂布。

在亂世混跡多年後,曹操開始對未來有了明確的規劃,雖然一路走來一直受到袁紹的幫助,但奈何利益大於情深,想要實現政治理想,就必須與袁紹決一勝負,此時曹操在各方面都無法與袁紹抗衡,於是曹操又開始實施奸計,直到營中刀光劍影,袁紹才如夢方醒,由此曹操成為了朝中第一把手。

東漢末年,是非紛擾,周瑜曾評價曹操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雖說曹操一生做了很多豐功偉績,徵伐割據諸侯,結束政權紛爭,大興水利,發展農業生產,但一個挾天子的做法讓他遺臭千年,成為了人人口中的「漢賊」。

眾所周知曹操晚年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生前雖未廢帝稱皇,但一直將劉協看做傀儡,輔佐自己成就霸業,在曹操去世後,曹丕一反其父生前的做法,以魏代漢,並追加曹操為「武皇帝」,由此,曹操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賊。」

雖然曹操一生都活在謾罵聲中,但他臨終前的遺言卻受到後人的讚美。

漢·曹操《遺令》:「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他向後人表明葬禮要簡單樸素,安排各位妃妾以不錯的生活環境,交代他們學習鞋履等的製作來維持今後的生活,並且表示去留隨意。梟雄的一生自此結束,對於曹操此舉,歷史上稱之為「分香賣履」。曹操一生雄才大略,雖最終以一個暖心的結尾收場,給後世留下了值得傳頌的事跡。

文獻出處:《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曹操去世之前,囑咐後代4個字,足以讓後人稱讚千年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的評價都存在著爭議,有人誇就有人貶,其中,曹操就是常被世人拿來津津樂道的一個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時魏、蜀、吳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曹操一方的實力最強,而曹操不僅在軍事上有很大成就,他還是個作詩高手,留下了不少佳作,被後人傳頌。
  • 三國的某位梟雄,獨創了一個成語,至今仍然被老年人掛在嘴邊
    三國時期的曹操創造了一個成語,讓人們從此不再忌諱說死亡,反而時常將這個詞掛在嘴邊。中國封建社會將近千年,所以衍生了不少封建思想。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鬼神,避諱死亡,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你千萬不能當著他的面說「死」這個字,不然他認為你這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他可能會十分生氣。
  • 一場風流往事,卻導致妻散子亡,更讓曹操直到臨死前也不能釋懷
    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除了奸雄的形象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人妻控,從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到何進的兒媳尹氏,統統都被其收入內室之中,其後來還跟兒子曹丕搶甄氏,雖然最終失利但貪色之性在三國演義裡被描述得淋漓盡致,好色的曹操雖然風流,但這個風流卻也讓其曾吃過大虧,而且那次的虧吃得很疼
  • 該成語看似出自曹操之手,實則另有其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這句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陶謙傳》注引《吳書》,時間是在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所牽涉到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時任兗州牧的曹操,另一個則是徐州牧陶謙。這段文字較長,在此不逐字逐句翻譯,僅做個大概的解釋,其大意是這樣:曹操的父親曹嵩在徐州的泰山郡被殺,曹操歸罪於徐州牧陶謙,便打算出兵復仇。不過,曹操又畏懼陶謙兵力的強盛,於是發布命令讓各州郡停止爭鬥,與自己聯合去討伐陶謙。曹操的這道命令是這樣說的:「如今天下大亂,州郡紛紛起兵,不僅將士疲憊不堪,百姓們也苦不堪言。
  • 曹操殺孔融全家前,九歲兒子首創了成語至今在用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南北朝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發生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漢末士人領袖孔融和他的兩個兒子。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 詩詞大會成語飛花令,3到10字成語,詩詞裡都有
    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加入了成語飛花令,在我們的印象裡,成語大多都是4個字,其實卻不然,成語還可以是3個字,也可以是5個字、6個字、7個字甚至更多。比如「莫須有」、「破天荒」、「讀書破萬卷」、「射人先射馬」、「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七十古來稀」等,都是成語。
  • 呂布臨終前大喊六個字,可惜曹操沒當回事,否則三國歷史將不存在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一聽到這句歌詞人們就會想到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而一談起三國,人們勢必會想到曹操、呂布、劉備、孫權等人。這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漢末群雄之一。他的家鄉在五原郡九原縣,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那塊地方。
  • 該成語源自曹操,說了一堆瑣碎事兒,卻令劉備自嘆不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文選》,故事的發生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主人公是曹操。原文如下:吾婕妤與伎人皆著銅爵臺,善待之。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這段記載中的「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這句話,這段文字後來變成了一句成語,叫做「分香賣履」,意為臨終彌留之際顧念妻室而留下瑣碎的遺囑。本文的這個成語故事,是曹操在臨終之際留下的一道遺令。
  • 4位高僧臨終遺言公開!僅僅二十個字,讀懂受益一生!
    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在佛教傳播的道路上,有著諸多高僧大德,為了弘法利生不畏艱辛;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佛教的智慧開示眾生。如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弘一法師、本煥長老、夢參長老等等,都是用盡一生,去弘揚佛法。
  • 曹操忌諱「死」字,發明一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流傳上千年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曹操病逝之前,留下了4個字,令後世人稱讚上千年
    曹操,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戰略家,甚至書法家。曹操的文章中有很多時事,其中最有名的詩是《短歌行》 《觀滄海》 《龜雖壽》。除了詩歌,曹操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統一中國北方。匈奴、書生等民族成功地阻止了中原的侵犯。
  • 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誤,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還變成了一個成語
    其實是由於曹操的一次重大失誤,這個失誤在後世還成了一句成語。建安二十年(215年),赤壁之戰七年之後,曹操徵伐據守漢中的張魯。張魯自知實力有限,不是曹操的對手,就投降了曹操。此時,曹操得到了漢中這一大片土地。這漢中可是一個戰略要地,自古就有巴蜀門戶之稱,是北方政權攻佔西南的橋頭堡。只要曹操得到了漢中,就可能佔領益州。
  • 光武帝劉秀一生獨創五個成語,全部流傳至今,你一定知道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被其他事務,耽誤的文學家,例如一代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且一舉統一了江北,終其一生,不是在馬背上打天下,就是在書房中處理政務,然而他卻為後為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名句,然而一個早於他近二百年的人物,不但在政治上取得了比他們更大的成就,在文學上的創作能力,比起他們也不遑多讓。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的很委婉,如今老人常說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
  • 曹操司馬懿一起創造了三個成語, 有一個你肯定聽說過
    其實我們在舔屏的同時也可以學一些基本的歷史知識,比如這二位曾創下傳播率極高的三個成語,小編今天不恥鄙陋,給大家普及一下。得隴望蜀。司馬懿給曹操當行軍主簿的時候(主簿主要負責起草命令,同時也能出謀劃策,相當於後來參謀長的角色,位卑權重,楊修也幹過這個官。)
  • 九歲小孩被皇帝賜死,臨終前說了7字遺言,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湘東王劉彧就是飽受他折磨的一個,劉子業曾經在地上挖了一個坑,然後裝滿了髒水,再把劉彧的衣服全部脫掉,把他扔進水坑裡,同時還命令他吃木槽裡夾雜著各種雜食的飯。劉子業看到叔父們飽受折磨的樣子時常笑得前仰後翻。而他對待他的叔祖江夏王劉義恭則更是殘忍,劉子業不僅將其殺害,甚至還把他的肚子剖開,眼睛挖出來,泡在蜜水裡做「鬼目粽」。
  • 趙雲擊敗曹操的這一戰役 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 是什麼成語?
    劉備劇照在劉備要親率大軍為關羽報仇之前,趙雲勸阻劉備道:「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現在應該趁曹丕代漢之際,攻打曹魏,徵服了曹操,東吳自然會臣服於主公。」趙雲的確是一名忠貞不二、武藝高強的虎將,其實,趙雲還非常的有謀略,在一次趙雲與曹操作戰的戰役中,趙雲不僅用超高的謀略打敗了曹操,並且,趙雲的做法還造就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 曹操:世人皆罵我狡詐,其實三國我最真
    曹操的「平生奸偽,死見真性」曹操敢把狡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曹操狡詐中有真誠,曹操如此狡詐,也有真實的一面。公元220年,當時六十六歲的曹操一病不起,曹操對生死的事情,看得非常開。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現代人對於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的風流往事,可謂心向神往。真實歷史中,唐伯虎一生窮困潦倒,時常靠朋友接濟。嘉靖二年,唐伯虎病逝之時,得虧好友祝枝山幫其操辦後事。可不少後世文學專家認為,唐伯虎一生著有不少繪畫作品。
  •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孔融一家?
    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只不過最終的曹操沒有看到天下統一,同時最終的三國贏家也不是曹氏宗親,反倒是了司馬家。從曹操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一面,歷史上的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殺死了很多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聖人,他就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