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了,重7斤9兩很健康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新生兒在接受心臟超聲,診斷評估。 上海新華醫院供圖

8月29日8點51分,一名曾經在媽媽子宮內接受過心臟手術的寶寶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出生了,他體重3980克(7斤9兩),新生兒評分達到滿分10分,其身體發育軌跡也與健康新生兒一樣。

更重要的是,經過心臟超聲評估,宮內手術的治療效果好於醫生預期,目前這名寶寶不需要任何治療。

早在一個多月前,即7月17日,這名寶寶還在媽媽腹中,因被診斷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來到新華醫院,專家為其實施了一場宮內心臟手術,這場手術也被稱為亞洲首例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

8月29日8點,這名媽媽懷孕38周3天,新華醫院麻醉科主任石學銀、張成密醫生產婦實施麻醉後,婦產科主任汪希鵬、婦產科王磊副主任醫生為其實施手術,僅用了20分鐘,寶寶順利誕生,響亮的哭聲標誌著寶寶建立了自己的心肺循環系統。

第一時間,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孫錕教授、小兒心血管主任陳筍為小寶寶做了心臟超聲評估。

經過評估,這名寶寶原本重度的主動脈狹窄經過宮內治療,已轉為輕到中度主動脈狹窄。孫錕教授說:「他的治療效果好於預期,我們的宮內球囊擴張術將接近閉鎖的主動脈瓣成功打開,經過在母體內7周的生長,瓣口直徑增大到原來的兩倍以上,可以讓足夠的血流順利通過。所以這個寶貝短期內不再需要進一步手術,隨訪即可。」

寶寶原本應有一個宮內手術時穿刺的針眼,經過在子宮內7周的生長,如今已經沒有任何痕跡。

孫錕教授介紹,此次的宮內治療解決了三個問題:第一,救命。當時在宮內這個寶的心臟已經出現心包積液,心功能衰竭,宮內的主動脈瓣擴張術糾治了這一情況;第二,生長。經過擴張後的血管和心臟進一步發育;第三,機遇。經過這樣的治療,可以為寶寶贏得手術時機,甚至無需手術。

「根據胎兒病情的危重情況,類似的宮內手術最早可以在孕22周實施。」陳筍主任說,患兒的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是在媽媽懷孕24周的時候發現的,父母強烈要求保留這個新生命,在新華醫院密切觀察至31周時,情況並不理想,左右心室也逐漸比例失調,同時出現了心包積液和二尖瓣反流,所有跡象均表明,胎兒的主動脈瓣狹窄向極重度的方向發展。

孫錕教授進一步表示,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約佔先心病的3%-6%,胎兒如果在孕早期就發生主動脈瓣狹窄的話,隨著孕周的增長,左心室由於充盈血量持續降低,最終可能導致進行性發育不良和衰竭,形成左心發育不良症候群。對於這類胎兒,國內很多醫院選擇放棄治療終止妊娠,而宮內心臟介入治療可以明顯改善主動脈血流,促進左心室的發育,為出生後建立雙心室循環創造機會,明顯改善預後。

而對於這類實施過宮內心臟手術的患兒,出生後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手術治療,仍然要根據隨訪和觀察情況來決定。

相關焦點

  • 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 宮內手術療效好於預期
    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 宮內手術療效好於預期 2018戴榮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記者 陳靜 徐明睿)一位孕32周的準媽媽腹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在上海成功接受了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為其出生後的進一步手術治療獲得有利條件。  29日,男寶寶順利降生了。
  • 在媽媽肚子裡接受心臟手術!這個酷寶寶出生了,近8斤重!
    圖片說明:孫錕教授做新生兒心臟超聲,診斷評估。戴榮攝。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29日報導:今天上午8點51分,此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接受亞洲首例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的男寶寶順利出生了!
  • 寶寶出生時的體重,關乎其健康狀況?5斤、7斤和9斤,哪個更好?
    因為跟隔壁和對面的床位的寶寶相比要輕很多, 對面的孩子出生時9斤,白白嫩嫩,小胳膊就像蓮藕似的,一節節的,小臉蛋胖嘟嘟的看起來可愛極了。婆婆說自己孫子不夠重,就是因為吳女士在懷孕期間挑食,不肯多吃,這才導致孩子瘦弱,看著沒有一點福氣。
  • 剛出生體重只有2斤7兩的寶寶 挺過最危險的4天
    俊俏的臉蛋,精緻的五官,大大的耳垂,如果只是看相片,你一定會覺得寶寶健康又可愛。但是,四天前孩子剛出生時,根本不會啼哭,她渾身慘白,四肢綿軟,甚至連呼吸也沒有,醫生判斷孩子的生命跡象——就是她微弱的心跳。
  • 女童出生12天接受心臟手術 心臟停跳51分鐘(圖)
    才12天大的寶寶就做了心臟手術。於丹丹攝出生僅僅12天,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西西(化名)就進行了心臟手術,醫生讓孩子心臟停跳51分鐘,然後鴿子蛋大小的心臟進行了一番「裝修」,為她重新建立了一座「心牆」,還用一把「小傘」堵住了她破損的「心眼」,挽回孩子寶貴生命,西西也是國內報導年齡最小的進行「心臟缺損鑲嵌手術」的患兒。
  • 孕26周胎兒心臟發育不良 在媽媽肚子裡接受手術
    孕26周胎兒做心臟介入手術市婦兒醫院完成單中心胎兒肺動脈閉鎖球囊擴張術7月31日,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多學科聯合為一孕26周胎兒進行了國內首例單中心(醫院獨立完成)的胎兒肺動脈閉鎖介入治療,在胎兒心臟介入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這也是國內接受胎兒介入治療最小孕周的案例。
  • 早產兒出生重10斤3兩!源於他的媽媽有這些症狀
    在老人的眼裡,大胖小子才是最招人喜歡的,所以準媽媽懷孕後,都會被要求多吃一些。但其實準媽媽如果在孕期吃太多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而這也會使肚子裡的寶寶變成「巨大兒」,這對準媽媽和寶寶都是有危害的。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就收治了一個胎齡36周體重達10.3斤的早產兒,媽媽的體重更是達到200斤。
  • 寶寶出生時幾斤,最健康最聰明?
    你生下來的時候多少斤?科學家說出生體重可能影響你的智商高低、身材胖瘦,甚至可以影響你一生的健康。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出生時越重智商越高?專家介紹說,宮內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媽媽子宮裡時為了滿足能量需要,只能拼命攝取營養,他小小的身體也給自己設置了符合當時情況的代謝水平。當這個孩子出生後,營養情況發生了變化,已經能夠滿足他的需要了,但體內原定的程序並沒有改變,造成了他之後的代謝異常。所以低體重兒成年後往往更容易肥胖,也更容易患上各種代謝性疾病。
  • 29周胎兒在媽媽腹中成功接受心臟手術,術時心臟僅杏仁大小
    28孕周前發現肺動脈瓣重度狹窄2013年,蓉蓉順產誕下一名健康的寶寶。之後,她分別兩次自然受孕,但都小月份自然流產。2018年,這個喜愛孩子的家庭終於順利迎來「二寶」,全家人都欣喜萬分期待孩子降臨。在排除了胎兒其他結構異常及遺傳性疾病後,擺在蓉蓉和家人面前的有兩套救治寶寶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繼續等待,每2周隨訪胎兒肺動脈瓣狹窄程度和宮內狀況,綜合母親及胎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分娩,出生後立即進重症監護室,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相應的手術治療;但在繼續期待的過程中,胎兒病情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出生後只能進行單心室修補,這意味著複雜多次的先心病手術
  • 肺部腫塊擠歪了未出生寶寶心臟 多學科團隊協作成功手術
    胎兒心臟(紅圈內)被腫塊(藍圈內)擠壓變形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近日,劉女士(化名)產檢時發現胎兒肺部長了腫瘤,還沒出生的寶寶就長了「腫瘤」,這讓夫妻倆嚇了一跳,隨後,他們帶著焦慮的心情來到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產科就診
  • 子宮內「兩套房」住了仨寶寶,三胞胎闖過重重危險平安出生
    出生剛一周的她們,由於早產加上極低體重,需要在溫箱裡再接受一段時間的嚴密監測與專業照護。 從得知懷三胞胎的驚喜,到少見的「雙絨三羊」的驚嚇,再到三姐妹順利出生的欣慰,嚴女士一家終於不用再提心弔膽了。
  • 27周寶寶出生後才1150克重 心臟多個洞口未閉合
    今年2月23日,陳女士懷孕36周,離預產期還有一個月,但胎兒有早產的跡象,醫生立即為她做了剖宮產手術。胎兒出生後,被診斷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RH溶血症,立即被送到小兒重症監護病房搶救。徐莉敏介紹說,經過檢查,孩子的血色素只有7.7克,而正常的孩子出生後血色素最起碼能達到14.5克。血色素低的直接後果是血液攜氧功能降低,會引發大腦缺氧,造成腦損傷。
  • 寶寶出生時,醫生報的「幾斤幾兩」,暗示智商的高低?提前了解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三年抱兩」、「來年添個大胖小子」是很多老一輩人習慣性對新人的祝福語,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得出,在傳統觀念的認知中,孩子的出生體重非常重要,一部分人甚至誤以為孩子體重越重越健康、體重越重越聰明
  • 小胖墩出生9斤3兩 醫生說不是越胖越好
    本報曾報導永川1斤6兩的小寶寶「乖乖」,在醫務人員的照顧下已經健康出院。28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產科又迎來一個「大寶寶」。重醫附屬醫院產科主治醫師饒明禮介紹,該寶寶體重達4660克,在醫院產科也是比較少見的。
  • Baby兒子重5斤9兩,嬌小的李小璐居然生下9斤半的甜馨!
    最近,Angelababy和林心如都趕在猴年的年末生下寶寶,baby已經在黃曉明的陪伴下出院了,長輩們都說什麼坐月子不能吹風之類的,但好像女明星完全沒這個問題,而且根本看不出剛剛生完娃。baby的兒子出生時重5斤9兩,這算是新生兒正常的體重範圍。林心如的寶寶出生時6斤1兩,她最近公開了產後的照片,看起來也是氣色超級好。孫燕姿一向是瘦瘦的紙片人,懷孕從頭到尾都沒怎麼胖過,最後生下的寶寶重6.8斤,並且是自然分娩。前不久當媽媽的陳妍希,生下的的寶寶算是比較重的了,出生時8斤,當時還是早產了一個月的。
  • 世界首例手術機器人子宮移植寶寶誕生
    說到子宮移植,我們來梳理一個時間線:2014年,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成功,同年9月,世界首例移植子宮寶寶誕生。2017年,世界首例遺體子宮移植成功,同年12月,世界首例取自遺體的移植子宮寶寶誕生。同時,2017年還有一項重大突破,即在瑞典進行的機器人子宮移植手術。
  • 出生1年接受6次手術 堅強寶寶「抓周」抓起聽診器
    雖然出生才一年,一欣卻已經經歷過很多大人都沒有經歷過的痛苦,因為先天性三項畸形,一欣幾乎一生下來就被判了「死刑」,但親人們沒有拋棄,醫生們沒有放棄,一年六次手術,終於將這個堅強的寶寶從死神的手裡搶了回來。
  • 哈醫大四院「冠軍寶寶」重10斤8兩
    2015年,哈醫大四院的「冠軍寶寶」誕生了,10斤8兩!在產婦和家人歡天喜地的同時,醫生感慨而擔憂起來,寶寶太大了,尤其夏天了,孕媽媽真要管住嘴啊,這一周之內8個巨大兒,還有9斤8兩、9斤、8斤半……」  一周前已過預產期的郭女士來哈醫大四院待產,經產科蔡雁主任查體及超聲估計均提示胎兒過大有可能超過9斤,本來對順產信心滿滿的她感到十分驚訝,「為什麼孩子會那麼大?」
  • 胎兒23周被取出子宮做手術後放回(圖) 醫生稱之為奇蹟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種妊娠期腫瘤,通常長在胎兒的尾骨部分。患病後,腫瘤會和胎兒爭搶有限的供血,胎兒心臟跳動就會受到影響,情況不好的話就會死去。  今年6月,琳莉23周零5天的時候,瑪格麗特在德克薩斯兒童醫院接受了手術,這個時候的腫瘤都快比琳莉大了。手術共進行了5個小時。「摘除腫瘤時我們做得很快,只花了20分鐘。最花時間的是打開子宮。我們不想讓媽媽的健康受到影響,所以進行得很仔細。」  由於腫瘤已經很大,要取出來的話還是需要切口,所以摘除腫瘤時胎兒完全離開了瑪格麗特的子宮,暴露在空氣中。
  • 新生兒出生9斤1兩,壓壞了醫院體重秤,被醫生要求索賠,現場搞笑
    ※新生兒體重9斤1兩,把醫院體重秤都壓壞了!昨天,看到一則新生兒出生的視頻。準媽媽已經順利分娩了,醫生和護士們抱著寶寶對媽媽說:您家孩子9斤1兩,把我們的稱都壓壞了,要賠啊!期間還聽到了準媽媽和醫護人員哈哈大笑的聲音。這可以說是相當快樂的出生場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