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決定一個人的層次與水平

2021-02-23 思想讀本


思想讀本(sixiangduben)——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中國人的心靈讀本。點擊標題下藍字「思想讀本」免費關注,深度閱讀,豐盈自己。

普通人在智商上,並無太大差異。真正的差異都出現在認知上。 

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個世界。看法不同,行為就不同,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同。 


認知層級決定了你的社會層級。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講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女孩在父親的葬禮上遇到一位很帥的男士,有多帥呢?大概就是立如芝蘭玉樹,笑如朗月入懷那種吧。 


女孩徹底迷上了男士,整日朝思暮想,期待與男神再次邂逅。 


不久後,她姐姐遇害了。 

兇手正是女孩。 

一般人很難理解,想見帥哥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姐姐呢? 

因為女孩第一次遇見帥哥,就是在一次葬禮上。所以,她認為只有再製造一場葬禮,男神才會出現。 

在女孩的認知裡,帥哥與葬禮存在必然聯繫。 

當然這是一種奇怪的邏輯。 

沒辦法,人類的認知是分層級的。 

最底端的暗黑區就是弗洛伊德女孩式的認知,他們無法將人與環境區分開來。 

你覺得荒謬嗎?其實,有這種思維邏輯的人很多。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說法: 

父母不咋地,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誰誰不怎麼樣,他朋友肯定也不怎麼樣。 

學理科的女孩肯定醜,學藝術的男生都是娘炮;做銷售的一定油嘴滑舌,做技術的一定呆如木雞; 

美女很物質,帥哥太花心;男人沒錢才老實,有錢就變壞,等等,等等。 

諸如此類大而化之的標準,都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我們都知道有錢未必一定花心,漂亮姑娘也不一定都物質。離過婚的未必都是自己的問題。 

這世上,標準太多,你一不小心就要被掛上各式各樣的標籤,沒人關心真實的你到底如何?他們只在意標籤上的屬性。 

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能眼睜睜的被人誤解,甚至被排斥。 

其實,你真的不必鬱悶。像這種粗糙的將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低層次的認知。 

不同層次的人,很難相互理解,更不可能成為朋友或者戀人。 



讀書的時候,有個男生對我頗有好感,但我一直毫無所知,因為對方沒做過任何表示。 

直到畢業前夕,他才告訴我,當初之所以躑躅不前,是因為我太優秀太有上進心,他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擔心在一起之後,會過的不幸福。 

那時的我尚且年輕,只驚訝於對方年紀輕輕便考慮的如此周到,真是自愧不如。 

後來,他的確找了一個學歷很低,又沒什麼上進心的女孩。 

我曾以為,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生活應該過的很幸福吧。 

直到去年,當我們再次碰面時,我的想法卻發生了改變。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中年人。 

在他眼裡,我看不到一絲激情。他越來越沒有鬥志,對一切新鮮事物都興味索然,心老的很快。 

三十歲的年紀,卻活成了六十歲的模樣。 

改變的不是容貌,而是心態。 

飯局快結束的時候,他意味深長地對我說:掌控一切的踏實感的確能給人帶來安全感,但同時也會失去挑戰的樂趣。 

我明白他的意思。 

踏實與麻木只有一線之隔。唯有激情與挑戰才能讓一個人感知生命的鮮活。 

這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愛情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它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沒有統一模板。 

優秀的女孩未必一定要找個優秀的男孩,有地位的人也未必會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有些時候合適就是合適,沒什麼原因可講。 

這種混淆現實與想像的認知,仍然處於較低層級,叫作混沌區。 

這個級別的人,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要麼盲目樂觀,要麼無端惆悵,最終感情事業都是一片暗淡。 


那麼,什麼才是高層次的認知呢? 

首先,這一層級的人,早已擺脫了低層次的暗黑區和混沌區,能夠把人與環境、現實與幻想區分開來 

其次,認知層級較高的人,很少焦慮迷茫,他們早已弄清楚「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哲學問題。 

處於這一層級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會人云亦云,被人當槍使。 

最後,具備高層次認知的人,最善於以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整個世界。 

懂得換位思考,明白主觀與客觀的差距,不把自己的好惡強加於人。 

這一類人,包容心很強,內心也很強大,通常為人謙遜隨和,界限感拿捏得當。 

他們更像一位智者。 

我們只有擺脫低層次的認知,才能擺脫混沌黑暗和焦慮迷茫的狀態,讓心靈恢復單純、快樂,讓生活歸於簡單、明晰。 

所以,我們要突破認知的迷局,勇於挑戰自己。 

相關焦點

  • 認知,決定了你所在的層次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容貌、身高,而在於認知。認知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當自己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勉強去拿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與其期盼「非分之福」,不如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當自己的境界提升了,這份「福」,才會是福,而不會是披著「福」的外衣的「禍」。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簡言之,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命運。1.這就是認知局限造成的。軒氏全腦軒腦師表示,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2.
  • 認知自己水平高低,是一個人最致命的短板
    實際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道理,都要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這就要求我們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而這其實就體現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從表面上看,是行動力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行動力其實是由人的認知水平決定的。
  • 人的認知層次,決定看到的世界
    每個人的認知,源於自身的知識結構層次、生活閱歷和修養,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認知度越高,對世界的把握就越到位,看世界的切入點也就越準確,對自我人生的定位則就會越理性,為人處世則會更磊落,更坦然,更低調,讓人更舒服。
  •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是認知,決定一個人的認知是思維
    我身邊一個創業達人告訴我:「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是認知,決定一個人的認知是思維。」涔汐今天把壓箱底關於思維訓練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啦。大家也可以這麼訓練,閒下來無事,對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找不同的觀點,也是思維發散法,如果你是為人父母,可以這麼訓練孩子,這樣孩子的創新能力不容易被扼殺掉。我們經常說的「頭腦風暴法」,就是發散思維。
  • 認知的六個層次,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一個人認知的層次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他所採取的措施,方法不同,結果也會大相逕庭。下面用六級認知加以說明。1-THE FIRST-低級認知者畫像:不思改變認知特點:視野裡是一堵牆思維結構:因為思維低級認知者在遇到問題時,如同困在竹筒內的蟲子
  • 認知能力決定生存能力
    現在好像很流行講認知的問題,把人生的高度、成功與否、生活的水平、財富的積累都歸因到認知水平這個因素上。可能,認知能力還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關於認知,我覺的就是人對世界及事物的規律、知識等方面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 心理學: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
    儘管人們對"外表決定水平"的偏見存在懷疑,但調查人員仍然在壓力下工作,發現這些結論符合社會心理學的規律。可以看出,男孩和女孩的外表優勢是存在的,也就是說,自己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群的薪資和工作仕途。
  • 認知升級: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個社會上,人雖然不分貴賤,但卻一定是有層次之分的,且層次的差距遠比貧富貴賤的差距更要致命。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層次問題。而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認識到一點,你的認知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升級了。
  • 認知的四個層次,對應成就的大小,看看你在哪個層次?
    人他的成就大小與自己認知的層次和維度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認知的維度很低的話,他思考問題只是在狹隘的層面,所以很難在事業上和人生上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層次和下面4個層次的認知是相匹配的,知道了自己的認知,在哪個層次上你就知道,你未來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樣子了,所以大家可以對照一下你在哪個層次,如果層次過低的話,必須通過增加自己的學識和見識
  • 認知層次越低,人就越固執
    說到底,還是多數老人家受過的教育、所接觸的資訊有限,造成了他們的認知有限。不光是老年人,身邊還有一些年輕人也很固執,比如叛逆期的青少年,這類年輕人往往也是缺乏見識,經歷太少,認知層次還處於較低水平。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
  • 認知水平越低,越自以為是
    1.懂道理和過好這一生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想要好的人生,就需要努力奮鬥,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不能做到,做到什麼程度,這才是決定著你有著怎樣的人生。就好像你能看懂菜譜,但不一定就能成為好廚子是一樣的。2.很多的道理其實是沒有道理的,或者說並不適用有人說出名要趁早,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也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具備不具備這個實力,有沒有做好準備,畢竟人生也有大器晚成這麼一說。其實這世上絕大多數的道理,都需要辯證著來看,這就需要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而這兩點原因都指向一個關鍵詞:認知水平。
  •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這個人的收入
    我反覆看了幾遍,便記住了,很多時候的人們都認為,一個人成功的多數時候是取決於他的運氣,但當我經歷的總總告訴我,那麼,一個人的狀態為什麼可以讓他一直處於低谷呢?那就是這個人的認知,不僅是心靈的認知,人性的認知,技能的認知,還有超出認知以外的就是一個人的運氣了。
  • 王陽明:認知的層級決定人生的品質
    01認知層級決定人生品質人的一生,都是從生到死,一條不可逆的單程道,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平等的人生中,卻產生了事業成就和人生境界的高低,也就是人生品質的不同。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是因為我們的生命認知層次有高有低。認知層次高的人生品質就好,認知層次低的人生品質就差。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層次
    小時候媽媽一直教育我說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層次,格局大了,眼界提高了,整個人生就會完全不一樣。小時候的我不太懂這些事情,媽媽口中的「格局」啊,「層次」啊在我聽起來跟天書一樣,只知道懵懵懂懂地點點頭。
  • 認知越高的人,層次越高
    作者:歆小迪(富書專欄作者)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越不在意誰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對她的觀點,擁有多面思考的能力。01大學時,我們宿舍六姐妹關係一直都不錯。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越不在意誰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對她的觀點,擁有多面思考的能力。可以客觀看待和衡量自己和事物,因而能做出更有利的選擇,擁有更長遠的追求,因此可以過上更高層次的生活。
  •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其實,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人的認知。像那位同事和文友問的問題,是屬於很膚淺的,就說明當下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低,更有人問出一些零碎的、詞不達意的問題,說明其認知能力更低。而一個人問的問題,如果比較有深度的、系統甚至是能給人以啟發,也就說明了其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很高。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買單
    其實關鍵在於你們「認知模型」的不同。認知,為什麼重要?1認知層次,決定了看世界的高度就像這張圖,每個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第一個人腳下空無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虛假的美好與生機。 第二個人讀了一些書,見過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後還有黑暗和消極的一面,於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這個人的層次和結局,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格局
    我們評價一個人很成功,喜歡用到一個詞,格局,好多人肯定很疑問,格局到底是個啥東西?百度百科給出的解答: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格局,註定了你的層次和結局!
  •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一生的福氣也越多
    歸根結底,這些毛病都是因為一個人的認知層面偏低而造成的!一個人越是表現地固執自負,越是表明其認知水平越低!認知低的人,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1、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越是固執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說了一番超出大家認知的話,讓人印象深刻:「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渾,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那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