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IPO數據「撒謊」!項目還曾遭3000多人聯名反對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A股明星」華大基因IPO數據「撒謊」!項目還曾遭3000多人聯名反對

摘要

【華大基因IPO數據「撒謊」!項目還曾遭3000多人聯名反對】記者發現,華大基因前後兩份申報稿的產銷量出現了差異。華大基因2015年12月11日報送的申報稿顯示,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2014年產量約為51.56萬個,銷量約為51.56萬個。(國際金融報)

  華大基因可謂是A股市場上最亮的星星,即使經歷了最近兩天的跌停之後,其市值依然高達833億元。一眾資本可謂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就是這樣的市場明星,其IPO前後申報稿的財務數據,卻有著重大的差異,但沒有任何說明與解釋。

  與此同時,華大基因項目入駐深圳大梅沙片區,遭3000多人舉報,而相關訴訟情況,也沒有在申報稿中進行披露,這是為何?

  11月24日,繼昨日跌停後,華大基因股價一番掙扎之後,再次跌停。

  華大基因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

  2015年和2016年,華大基因主營業務收入的最大來源,為生育健康(比例分別為43.5%、54.62%).2014年,生育健康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31.71%。

  可當記者看完華大基因前後兩份IPO申報稿時,蒙了。

  猜不透的產銷量

  記者發現,華大基因前後兩份申報稿的產銷量出現了差異。

  華大基因2015年12月11日報送的申報稿顯示,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2014年產量約為51.56萬個,銷量約為51.56萬個。

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產銷情況數據來源:2015年申報稿

  而華大基因2017年3月14日報送的申報稿顯示,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2014年產量約為42.51萬個,銷量約為42.51萬個。

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產銷情況數據來源:2017年申報稿

  經初步計算,華大基因前後兩份申報稿,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2014年產量減少9.04萬個,變化幅度為-17.54%,銷量減少9.04萬個,變化幅度為-17.54%。

  為何前後申報稿,相同年份生育健康類服務(以樣本數為統計口徑)的產量、銷量數據不符?前後申報稿差異的產銷量去哪了?

  某企業管理諮詢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申報稿數據改變,圖表下方會有說明,如果沒有,最新申報稿的產銷量數據也應該會有統計依據。」

  但記者並未在申報稿找到詳細解釋,且公司於2017年申報稿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無主要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無前期重大會計差錯更正事項。」

  知名律師嚴義明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如果申報稿數據發生改變,需要進行說明。有可能是會計政策的調整,也有可能是差錯更正。」

  令人疑惑的是,記者發現,在華大基因前後兩份申報稿產量和銷量不一樣的情況下,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相關數據卻相同。比如,兩份申報稿的2014年總資產均為204890.81萬元,2014年營業收入均為113198.18萬元,2014年營業利潤均為5355.9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767.65萬元……都沒有變化。

  對此,同時具有中美兩國註冊會計師資格證的專家對記者表示,「產能數據是生產數據,對財務報表不會產生影響。但是產量和銷量,會影響帳面的存貨成本和利潤中的銷售成本。這兩項數據有不同,會導致利潤不同,有可能涉嫌虛假申報了。」

  三千多人的聯名反對信

  除上述數據令人不解外,記者發現華大基因的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場糾紛中作為第三人。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華大基因中心建設項目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大梅沙鹽壩高速以北,地塊編號2010-206-0002,總用地面積為102999.8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3745.2平方米。

行政判決書摘要數據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原告曾文英等5人均系居住在涉案項目(深圳華大基因中心項目建設項目)周邊的業主。

行政判決書摘要數據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原告稱,「原告和周邊很多業主都明確反對,華大基因項目入駐大梅沙片區,並向被告(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提交了三千多人的聯名反對信。」

  被告在2014年5月26日於官網發布「關於華大基因中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前公示」後,大梅沙周邊又有三千多業主再次提交了聯名反對信,並按被告的提示和法律法規的規定,於2014年5月30日向其提交了聽證申請……

  案件號為(2014)深福法行初字第1962號,判決日期為2015年1月12日,判決內容為:駁回原告曾文英、原告陳碧雲、原告卓宇紅、原告陳霞、原告曹新偉的訴訟請求。

  華大基因第一份申報稿報送的時間為2015年12月11日,申報稿對該訴訟並無記錄。

  另外,關於還有兩起案件,與華大基因控股股東的建設項目有關,分別為(2016)粵行申1522號和(2016)粵行申1523號。

  (2016)粵行申1522號顯示,再審申請人陳靄忠,基於其深圳市鹽田區成坑村原居民的身份,以涉案土地與其居住地相近,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涉案土地上興建的建設項目將會造成環境汙染,且有潛在生物風險為由,主張被申請人(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向第三人核發的深規土許BH-2011-0032號《深圳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以下簡稱涉案《規劃許可證》)侵犯其合法權益,訴請撤銷涉案《規劃許可證》。

  (2016)粵行申1523號顯示內容,與其類似,再審申請人為鄭強。

行政判決書摘要數據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上述兩起判決日期為2017年5月26日,判決內容為:駁回陳靄忠、鄭強的再審申請。

  不過,華大基因後一份申報稿,為2017年3月14日報送,上述兩起案件並未判決,但申報稿對這兩起訴訟並無記錄。

  華大基因於潛在糾紛風險中表示,「公司目前不存在智慧財產權相關糾紛,以及其他領域尚未了結的糾紛。」

  另外,華大基因表示,「控股股東不存在尚未了結的或可預見的,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

訴訟法律摘要數據來源:2017年申報稿

  對上述情況,上海駿豐律師事務所王建新律師對記者表示,「從法律角度沒有披露的必要,從謹慎角度出發,還是披露比較好。」

  另一位律師對記者表示,「還是要公告的,因為公司項目因此有了不確定性。但如項目與上市公司無關,則無需披露。」

  華大基因曾回復記者郵件,表示稍後準備好答覆。但截至記者發稿,華大基因尚未對記者的疑惑進行答覆。

  華大基因的財務顧問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也未回復記者的採訪郵件。

  另外,記者撥打申報稿顯示的保薦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律師(國浩律師(深圳)事務所)、審計及驗資機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的電話,接線人均表示申報稿顯示的相關經手人員,不在人員名單上,可能在其他地區或部門。

  華大基因保薦人律師為北京市嘉源律師事務所,經辦律師文梁娟對記者表示,「這個不方便透露,如果沒有公開的話,都屬於保密信息。」

  機構出逃>>>

  華大基因遭遇上市以來最大滑鐵盧:機構已經出逃


(責任編輯:DF302)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衝刺IPO:「生物界的騰訊」如何煉成?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對海內外眾多投資人慾拒還迎的華大基因股東名單格外惹眼,據其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共有43家股東且機構股東居多,中國人壽、上海雲鋒、華夏人壽、深創投等知名機構均在列。基因科技是一個「燒錢」的項目,前期尤其如此。因此,如何謀求政府庇佑成為成立之初華大基因的重要功課。汪建曾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我現在告訴華大的人,你們誰敢要飯去?敢要的就好,不敢要的是笨蛋。餓都餓死你了,還不敢要飯?」與政府打交道,除了「要飯」的勇氣,一定還需要技巧。2001年,杭州華大成立,做的事情是水稻基因組測序。政府後來掏的錢加起來數以億計。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金融投資報記者搜索發現,華大基因確有一則「遭科技部罕見處罰,又陷14萬孕婦基因外洩風波」的報導。科技部已於2015年9月對華大基因和華山醫院進行處罰。值得注意的是,被點名的牛津大學曾是華大基因第四大客戶。由此來看,其中有很大的利益關聯嫌疑。那麼,在華大基因被處罰後,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行業處於什麼狀態?
  • 洩露14萬孕婦基因庫?華大基因:不存在數據出境
    其中,由科技部2015年9月7日開具的罰單顯示,經調查發現,華大基因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基因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科技部勒令其停止該項研究、銷毀尚未出境的遺傳資源材料及研究數據,停止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方可再行開展。
  • 華大基因BGI Online負責人金鑫主講:基因大數據的起源、現狀與未來...
    金鑫曾參與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攻堅,包括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中丹糖尿病基因組計劃、人類泛基因組圖譜計劃、高原基因組計劃,及自閉症基因組計劃等。2008年左右,第一次獲取了亞洲人的基因數據圖譜,後來日本人、韓國人、非洲人等的基因數據也不斷被解碼出來,但當時,有自己個人基因組數據的人幾乎沒有,2010年開始,有非常多大型科研項目啟動,全球很多人有了自己的基因數據。保守估計,有自己基因數據的人已經超過了數百萬,我覺得這是令人非常興奮的事情,因為對於基因數據,我們曾經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從過去十年開始,基因數據非常快速地被獲取和積累起來。
  • 1.4億 華大基因中標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7月3日,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醫檢」)成為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的中標單位,中標項目總預算為1.4億元。2019年基因篩查約35萬例總量,項目總預算為1.4億元。河北省要求中標單位華大基因應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檢測孕期母體外周血中胎兒游離DNA片段,檢測結果必須包含21三體症候群、18三體症候群和13三體症候群三種疾病的患病風險。同時,中標單位要為受檢人購買保險,對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的情況進行賠償。
  • 華大基因投資百億在武漢建千億產業園
    利用該平臺,華大基因還將在武漢建立萬萬億次超算中心,用於數據信息分析,發展雲計算產業。另外,95億元是要規劃1500畝用地,建立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農業、生物製造和生物環保等領域的產業化基地。其中,在生物農業方民,發展新的轉基因育種、分子育種,並將與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院士合作。
  • 重估華大基因-新聞頻道-和訊網
    截止2019年底,生育產品臨床檢測累計服務近1100萬人次,已完成超過60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  2、多組學大數據與合成業務實現營收6.81億元,同比下降0.53%,佔總營收比重24.39%。  公司依託DNBSEQ?自主測序儀、BGI Online生物信息雲計算平臺及Dr.Tom多組學數據挖掘系統,在實驗和數據分析環節上實現了全面替代。
  • 媞問|華大基因CEO楊爽:基因技術發展迅猛,將普惠大眾
    就在前段時間,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在深圳正式啟用,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基因庫,被稱為生命的 「諾亞方舟」。擁有大量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體細胞樣本。已收集的基因數據包括:癌症資料庫擁有3000份樣本數據和5萬條基因組變異信息,還有與出生缺陷、植物、鳥類和農作物相關的資料庫。中國研究人員對人類DNA進行的基因編輯被美國《科學》周刊選為2015年重大突破。
  • 華大基因攜手阿里雲,AI 大數據助力基因測序;重慶未來 3 年投上...
    除了與醫生和醫療機構合作之外,DeepMind還將與谷歌的人工智慧健康研究團隊合作(二者均屬於Alphabet旗下公司),後者已在通過機器學習來檢測乳腺癌方面完成了自己的一些研究。DeepMin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合作是由其新合作夥伴提出的,他們想要的就是DeepMind和谷歌的研究人員,「這樣,該項目便能利用兩支團隊的人工智慧專家,以及谷歌的超級計算機。」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2期:華大基因營運長張凌離職
    據上市公司資料,張凌在加盟華大基因之前,曾在摩根大通短暫工作。2015年10月,張凌從投行高管位置進入華大基因高層,出任營運長。彼時恰逢華大基因原CEO王俊宣布離職創業之際。據彭博社11月26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張凌的老東家摩根大通欲重新聘用他,預計將於明年初開始在該行香港的醫療投資銀行團隊工作。
  • 美國又拉11家中企入「黑名單」 華大基因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列
    華大基因、歐菲光、碳元科技、今創集團等上市公司或其關聯方牽涉其中。這也是繼5月23日之後,美國方面又一次拋出「實體清單」。多家上市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本次列入實體清單的11家公司並非都是科技類企業,具體涉及到紡織、軌道交通設備、電子設備,甚至是髮飾品等多個領域。
  • 華大基因:子公司中標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
    摘要 【華大基因:子公司中標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華大基因(300676)12月25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近日收到《中標通知書》,確認深圳臨檢為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2023年度全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的中標單位
  • 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業
    在上午的主論壇上,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辦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還包括原華大基因營運長吳淳、首席科學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公司目前正在深圳註冊,將於10月27日正式成立,現公司創始人為主要股東。王俊告訴網易科技,這個創業項目是希望建立一個健康大數據平臺,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這些數據,幫助人們做健康管理。
  • 華大基因回應「缺陷寶寶」:該案例不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範圍
    連續幾日發酵後,華大基因對無創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公開辯護,並披露數據證明其高準確性。此前,據多家媒體報導,湖南長沙一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的患兒母親,在產前曾做華大無創基因檢測出錯,未能起到篩查作用,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嬰兒,且不予理賠,引發熱議。
  • 華大基因回應多項質疑
    文章以一個曾做過華大基因提供的「無創DNA檢測」卻伴隨出生缺陷的湖南男嬰案例帶入,指出其家庭向此前負責產檢的醫院及華大基因展開詰問和斥責。文章稱,基於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產婦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他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
  • 華大基因 半月市值蒸發百億 一周三發增持公告
    在此背景下,華大基因於7月17日、19日、23日連發三次增持公告,分別增持3000萬元、1000萬元、1.5億元,增持主體包括董事長、CEO、董事、高管、監事及核心骨幹人員。  7月17日晚,增持主體之一、華大基因CEO尹燁發微博稱,「這一刻,我和小夥伴押全部身家;因為華大十七年押的是我的青春」。對于波及股價和市值的無創產前DNA檢測事件,尹燁也聲明稱,「華大沒有漏檢」。
  • 華大基因:控股子公司中標生育檢測服務項目約5.13億元
    每經AI快訊,華大基因(SZ 300676,收盤價:130.01元)12月2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近日收到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發的《中標通知書》,通知書確認深圳臨檢為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2023年度全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項目檢測服務項目的中標單位。中標金額約5.13億元。
  • 華大基因市值蒸發百億 無創檢測檢出率超99%遭疑
    在此背景下,華大基因於7月17日、19日、23日連發三次增持公告,分別增持3000萬元、1000萬元、1.5億元,增持主體包括董事長、CEO、董事、高管、監事及核心骨幹人員。7月17日晚,增持主體之一、華大基因CEO尹燁發微博稱,「這一刻,我和小夥伴押全部身家;因為華大十七年押的是我的青春」。對于波及股價和市值的無創產前DNA檢測事件,尹燁也聲明稱,「華大沒有漏檢」。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招股書披露的這幾點值得關注|華大智造|...
    募集資金將用於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研發中心項目、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IPO前,汪建旗下智造控股持股41.15%,汪建旗下華瞻創投持股為11.15%;汪建間接持股為52.3%,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那麼經過四年多的發展,華大智造的業務布局、財務數據及研發能力究竟如何,或許從這份長達509頁的招股書可以一窺究竟。一、華大智造:致力於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華大智造要做什麼?
  • 華大基因回應違規傳遞人類遺傳資源出境:已恢復國際合作
    10月26,深交所向國內基因測序界龍頭華大基因(300676)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科技部行政處罰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公司採取的整改措施及效果;並說明「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是否與外方機構或個人存在合作,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