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貴的外賣也是外賣,所以百度外賣只好把自己賣了)
xyzhang
每當中午跟同事開完會的時候,一家公司的工資水準和階級差異就出現了——
那位家有13套北京學區房的同事,雲淡風輕地打開百度外賣,點了一份七八公裡外的鼎泰豐小籠包,優惠立減後一百多人民幣,吃完以後抱怨沒吃飽;
而其餘仍然需要看月薪XX北京生活指南的同事,都用餓了麼或美團叫的外賣,總價還沒夠到人百度的配送費,「餬口而已」。
結果本周,百度外賣「賣身」餓了麼的消息陸續得到更多細節的證實——送鼎泰豐的賣給了送慶豐的。
百度外賣確實比餓了麼和美團貴,很早就以白領市場為品牌特色。什麼是白領市場?簡單來講,就是那些雖然離買學區房還遙遙無期,但卻有閒錢花在一日三餐的人群。
但絕大多數人只記得百度外賣的「貴」,一小部分人記得百度外賣上高品質店家更多。不過外賣這檔子事兒還期待吃到啥山珍海味呢?
有一次,王思聰跟他相熟的遊戲主播在熊貓直播上玩遊戲。到了飯點,主播準備一如既往點個外賣,本著向高端人士諮詢寶貴意見的態度,趁機問思聰有啥外賣推薦。思聰很誠懇地回了一句:外賣?我很少吃外賣的啊。
彈幕紛紛恍然大悟:對哦,人家家裡司機園丁廚師不知道有多少個呢。
「3進2 」的終結
外賣O2O行業,百度外賣、美團和餓了麼,紅黃藍三家爭霸。區別於美團和餓了麼的低客單價、高頻次,百度外賣做的是高客單價、低頻次生意。最初的邏輯是,百度外賣看準其他兩家未顧及涉足的「高端外賣」市場空白,便選擇以此為切入點。
百度外賣後來的一系列選擇,都與這個定位有關,比如在地推時注重品牌商戶,在沒有奪得足夠的市場份額時就提高配送費和商戶抽成,最早推出外賣全城送服務,以及跟順豐的合作——這些都讓百度外賣成了唯一一個不管店開在哪,你都能點到的外賣——有那麼一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貴氣。
百度外賣確實因此形成了自己差異化和品牌特點,但是卻也因此逐漸失去了更為大眾的市場,背離了外賣這個行當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外賣行業的市場份額始終是個謎。據TrustData在2017年5月發布的報告,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的月度覆蓋率分別是1.23%、0.97% 和0.20%。據比達諮詢2017年Q1的報告,餓了麼市場份額36.5%,美團外賣33%,百度外賣17.3%。但美團點評副總裁兼外賣和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莆中卻說過,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4%。
但無論是誰家的數據,百度外賣的掉隊似乎已經是公認的了。
在市場份額掉隊的同時,專攻高端的百度外賣運營成本也居高不下——高客單價、低頻次生意並不意味著你不需要養那麼多騎手——不然怎麼照顧白領們辦公在西城,卻偏要點東城餐館的需求呢。
隨著百度外賣逐漸收縮市場戰線,相當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用戶轉移到美團和餓了麼平臺,百度外賣訂單量隨之縮減。但縮減的訂單量平均到全時段,高峰期的訂單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需求,配送員隊伍的數量基本不能減少,否則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配送員的收入最大程度上取決於送餐的單數。一個配送員在飯點高峰期的配送能力基本上是恆定的,在哪個平臺都一樣;在高峰期之外,如果外賣平臺的訂單量不高的話,配送員的收入就會下降,收入下降後配送員會選擇跳槽到美團或餓了麼,百度外賣就需要付出更多與訂單數不相關的人工成本來保持配送員的數量。
由於全城送等服務,百度外賣的配送機制也是最複雜的,後來與順豐的配送合作算是一種解決方案,但這是無奈之舉。說白了,就是運營的規模效應建立不起來。
而且和順豐的合作,讓百度外賣變成了閃送的競爭對手。在過去,想吃某個不外賣的店,或外賣夠不到的店,叫個閃送是個不錯且奢侈的選擇。
在實際體驗中,百度外賣點個10公裡以外的店,配送費和閃送差不多。而且閃送的取貨服務基本是你叫得上名的館子、菜單上有的菜都能給你取貨送到。而百度外賣卻只能點餐館上架到外賣App上那些好送的菜品,可以說是非常沒有儀式感了。
還有另一個隱含的背景是:2014年和2015年所有中國網際網路的燒錢大戰,幾乎都有爭奪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入口的目的。騰訊給滴滴、美團輸送彈藥,微信支付起來了;阿里扶持快的、餓了麼,支付寶也在轉型行動支付中守住了。
百度當然明白支付入口的重要性,也做出了百度外賣來支持百度錢包。
但是除去外賣還能與百度錢包形成協同的業務並不多了,無外乎給百度的各項產品辦辦會員,買買百度的理財產品。而如果僅僅是為了吃個飯,誰會專門為百度外賣開個百度錢包,再綁張銀行卡呢?
由於2016年市場份額的下跌,陸續關停直營城市,在2017年百度外賣年會上,CEO鞏振兵不再提市場份額,而是著重強調在行業中的差異化。
你情我願的交易
兩年前,李彥宏還在高調宣布,投入200億支持O2O業務,O2O業務營收將超過主營業務搜索營收,百度的最終目標是「連接人與服務」。
在今年之前,作為百度技術擔當的深度學習實驗室,其實一直(IDL)用他們的人工智慧技術支持O2O業務,菜品識別、配送路線優化、語音評論轉化文字等,以至於在百度搜「百度IDL」,官網圖標竟然是百度糯米。
兩年之後,百度這座大船在引入新總裁陸奇、吳恩達去職後調了個頭,宣稱「AI才是百度的菜」,下一個人工智慧時代就是百度的未來。人工智慧不再是為O2O外賣服務的一項技術,而是徹底扶了正。
而百度外賣從去年開始,分別傳出過跟美團、順豐、餓了麼的賣身傳聞,最後終於以5億美元主體、3億美元流量資源總價8億賣給餓了麼,與其說是出入高品質餐廳的「白領」下嫁給了每天沙縣和黃燜雞的「民工」(含金融和網際網路),不如說這項交易繼續印證了中國網際網路顛撲不破的真理——高頻低價的生意比低頻高價的生意更容易活下來。
更何況,就像一開始說的,都是點外賣的,怎麼就有人覺得點貴一點就是上等人了呢?
2016年6月,李彥宏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被問到:「會不會考慮放棄(外賣)?」他回答說:「如果真的做不過,就不做,該做的決斷也要做。」
與此同時,百度集團層面也立刻削減了百度外賣的補貼,「效果」立竿見影,曾經一個月之內市場份額就掉了4個點。
從內至外,百度外賣都不得不被戰略性放棄。
反觀外賣市場另外的兩家,美團與餓了麼,為什麼是餓了麼?
據多家媒體報導,百度外賣此前與潛在收購方的交易傳聞告吹都是因為價格沒談攏。2017年5月,阿里巴巴剛剛戰略投資餓了麼10億美元,為此次交易提供了基礎。
而美團除了外賣之外,其他業務基本已經全部成熟。其中貓眼電影一年多前就成功分拆獨立了,再加上酒旅和到店業務,美團的O2O矩陣更為完整——就算是非要在吃上找高端,你可以去點評直接找個好館子啊。
而餓了麼,品牌識別高度聚焦於餐飲,以做廉價的學生外賣入場,最早的推廣都是投放在學生群體喜歡看的遊戲視頻等渠道,屬於從下往上做的典型。但給人的印象就是——超過50元人均,還會在這個App裡點麼?
餓了麼並不是沒有拓展高端商戶的能力,也不是沒有送高端餐的運力。它收購百度外賣,更像是在收購至今還在用百度外賣的那群高價值用戶,那群願意為高單價外賣買單的用戶。
它需要建設相對高端的O2O餐飲市場,突破品牌框架,從而進入更多的O2O業務。
據媒體披露,百度外賣被收購後可能要獨立運作一年。按這個思路一年之後也不一定會併入餓了麼品牌,說不定會改個名繼續運營個獨立的App。
畢竟,對於消費升級來說,給用戶一個「結界感」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