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拉弓弦就能射殺?我們都誤解了,真相其實完全不同

2021-01-10 文史怪

在平常生活中,有這麼一個常見的成語,叫做「驚弓之鳥」,意思是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同時比喻那些經過驚嚇的人,一聽到動靜就十分的害怕。相信也有不少人知道這個故事的出處。

更嬴是戰國魏國的神射手,一天他陪著魏王散步,看見天上飛過來一隻大雁,更嬴便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空拉弓弦就能射下這隻鳥兒,魏王自然不信了,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沒想到更嬴隨著拉滿弓箭,大雁竟然真的應聲而下。魏王急忙追問更嬴原因。

更羸則回答說,並非自己箭術高超,而是大雁自身問題,它飛得很慢,是因為體內有傷,而鳴聲悲,是因為它長久失群。這樣一隻帶傷的孤雁,聽到尖利的弓弦聲音,便慌亂一團,導致舊傷迸裂,這才衰落下來,魏王聽了也是佩服不已。

這個故事,被收入到了《戰國策·楚策四》中,其間更嬴射鳥的原文為:更嬴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鳥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嬴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嬴,以虛發而下之。

因此「驚弓之鳥」典故開始廣泛傳播,但是很多人也懷疑起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真的有這麼誇張的事情嗎?大雁在幾百米的天空上飛,它又怎麼可能聽到地面上更嬴射箭的聲音呢?其實這個成語,我們誤解了千年,真相完全不同,根本就不是這樣。

如果有射箭的愛好者就會知道,弓箭最嚴禁空放,越是價值高的箭,能夠承受的力量越大,那麼就越講究這個忌諱,而弓箭館裡面,一般也會有弓箭嚴禁空放的標語。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磅數越大的弓片,開工後射出的箭能量也就越大,同理,如果單獨拉空弦,卻沒有箭矢將弓片蘊藏的彈性勢能轉走,那麼輕巧的弓本體就容易受到損害,減少使用壽命或者直接斷裂。而更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傷害到射箭手本身,現代射箭館就有過因為放空箭,弓片炸裂,從而導致射箭手被彈射的木纖維刺傷事故。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弓箭基本上都是一個原理,而更嬴,作為神箭手,更不可能不知道。那麼「驚弓之鳥」故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其真相還是在故事原文當中更嬴動作的「虛發」詞彙上面。這裡的虛發並不是指空放弓弦,而是指沒有射中的意思。漢代司馬相如就在《上林賦》提到:「箭不苟害,解脰陷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三國曹植《七啟》中記載:「機不虛發,中必飲羽。」《二刻拍案驚奇》則說:「矢不虛發,發必應弦。」這裡的「虛發」,指的都是射不中,從而誕生了「箭無虛發」這個成語。

因此真實情況,應該是更嬴往大雁的附近射了一箭,然後可憐的鳥兒聽到箭身導致舊傷復發而下墜,這個解釋才符合邏輯常理。

相關焦點

  • 驚弓之鳥,一個被誤讀了2500多年的典故,空拉弓弦就能射殺?
    「驚弓之鳥」一個世人皆知的歷史典故,卻也是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典故。其乃出自於《戰國策· 楚策四》,意指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 「驚弓之鳥」拉動弓弦不放箭,真的能把鳥射下來?我們都誤解了
    《戰國策》卷十七的楚策四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魏國的更嬴,是戰國期間有名的神射手,為此十分受到魏王的重用,,而在一天,魏王和更嬴在看臺上,看見了一隻大雁,更嬴便對楚王說,我就算不用箭也能幫助大王射下這隻鳥,魏王並不相信,但更嬴很快拿出弓來,並不搭箭,而是對著天空拉動弓弦,大雁竟然按照更嬴所說
  • 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驚弓之鳥》試講題目及詳細教案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學過的朗讀技巧,讀出魏王疑問、驚嘆的不同思想感情。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 【新原創】驚弓之鳥
    啪啪兩槍,結束了他們的爭辯。剩下的軍官們立刻安靜下來,接著聽老師講課。老師接著說,「射手說:國王陛下,您就看著吧。」隨後,射手張開自己手裡的弓,並沒有搭箭,只聽弓弦啪的一聲,那支大雁果然應聲落地。國王感到很奇怪。【這時候,滿屋的恐怖分子也很奇怪,只是看著倒在屋外的兩具屍體,不敢搭話。】
  • 小學語文《驚弓之鳥》教案設計模板
    一、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2、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悲慘、癒合」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的意思。3、了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二、教學重點難點體驗更羸邏輯推理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我們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 關於焦慮症,你也有這樣的誤解嗎?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其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焦慮情緒。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察覺到自身的焦慮情緒,或是在認識焦慮症時,經常存在誤解,以下這些就是常見的誤解:  誤解二:內向的人才會得焦慮症  真相:部分焦慮症患者在性格上確實比較內向,但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成因,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其他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如家族遺傳、腦內神經遞質分泌因素,長期壓力之下對心理狀態的影響等。
  • 若虹媽媽講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成語:驚弓之鳥[jīng gōng zhī niǎo]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反過來說,它啟示我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俗話說的「未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就是這個道理,也是與做賊心虛恰恰相反的意思。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 分手後,男人卻不拉黑你的真實用意,其實很多女人都誤解了
    但是,有些男人,不管是主動分手還是被分手,既不拉黑,也不刪除,但是也不理對方,讓女人很費解,不知道他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有的女人可能在分手後,也會這樣做,但是男女畢竟有別,相信男人這樣做和女人這樣做的心理動機,肯定是不同的。因為,男人有男人的心理特質,他們的行為總會體現出男性的特點。
  • 【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成語】:驚弓之鳥【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解釋】: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出處】:《戰國策·楚策四》之《晉書·王鑑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近義詞】:傷弓之鳥 心有餘悸 驚弦之鳥【反義詞】:初生之犢【例句】:敵人在我們排山倒海的攻勢面前,毫無抵抗之力,猶如驚弓之鳥,只要聽到炮聲就會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 很多人都誤解了,原來這才是「真相」
    很多人都誤解了,原來這才是「真相」。土豆作為一個家常菜當中最常見到的一種食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相信很多人在說起炒菜的時候,除了喜歡做西紅柿炒雞蛋之外,最喜歡的大概就是這個炒土豆絲了吧,因為大家也都覺得這個炒土豆絲不僅特別的簡單,最重要的是吃起來也是比較好吃的。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可以這麼說,達爾文之前的世界,和達爾文之後的世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只有在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的進化論之後,科學的光芒才真正照亮了整個世界,」史鈞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時表示,「歐美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科學素養主要看兩方面:是不是懂一些量子力學、是不是懂一些進化論。
  • 著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婚姻的真相,其實是這個
    而老公本來在父母走後想好好謝謝老婆的,結果沒等感謝,老婆因為老公說的"等父母退休,就讓他們來跟我們一起生活吧,這種家的感覺多好呀"這句話,把臉拉得老長。其實,很多夫妻和自己父母在一起時,會有退行的表現,因為自己無論多大都是父母的孩子。
  • 生活中難免被人誤解,當被誤解的時候,不要有過多解釋
    生活中大家難免會被其他人誤解,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每個人對待事情的理解也不同,所以難免被其他人給誤解了,當被他人誤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非常慌張,會尋求他人的認同,或者去告訴別人真相。
  • 大部分人都誤解了!真相告訴你,吃貨不可不知
    大部分人都誤解了!本篇告訴你真相,吃貨不可不知!什麼是甜甜圈?五個方面告訴您!甜甜圈的存在形式在歐美國家,甜甜圈是一種快餐形式的存在,常被當作早餐,受喜愛和普遍程度就好比我們的大餅油條。在亞洲,雖然甜甜圈也深受著人們的喜愛,但它在我們生活中,更多時候只是一種甜點形式的存在。
  • 真相截然相反,那些被我們誤解千年的名言
    但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之中,有些流傳度非常高的名言警句,被我們誤解了上千年。有的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出錯而致,有的是只看點,而不看面,導致理解有偏。今天,就與大家看看這些被誤解的名言警句的真實意義。1.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在影視劇中,被經常引用,強調一個大丈夫,要有毒心才能成就大事。
  • 曾仕強教授:我們現在都說要爭先。其實是我們誤解了老子的意思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奧秘分享 第三十七章我們為什麼要爭先?我們現在都說要爭先。其實是我們誤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是要爭先的,道家是很積極的。他是站在不爭先的立場上來爭先。可是我們都說是劉備自動去的。一個人要做到叫人家來找你,不要老推銷自己。今天的人動不動講「你要推銷你自己」。那就是你作賤,把自己當成了商品。你不是商品。今天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是做錯了,但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懂《易經》。只要你懂了《易經》你就會調整過來。一個人好好的準備,還要看時機。
  • 為什麼戰場上不能夠射殺跳傘的飛行員?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禁止射殺跳傘的飛行員?有說是出於《日內瓦公約》,其實也不盡然,至少不全面。一、「跳傘」先說降落傘既然要說跳傘的飛行員,就要從降落傘說起。三、傳統始於「不射殺迫降的飛行員」上文說到當時的飛行員普遍具有貴族精神,其實,這也是當時各國空軍的建軍原則之一,在對方的飛行員迫降後,乃至明顯要迫降時,就等於是退出戰鬥了,因此,佔優勢一方的飛行員必須主動放棄攻擊。
  • 那些年,我們誤解的雷射美容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誤解的雷射美容   記者手記   每位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做「凍齡美女」,明星更不例外。   專家TIPS   皮膚衰老是人的自然生長過程,雷射美容可以解決皮膚問題,為求美者帶來美的改變但並不能使人完全停止衰老。我們需要在不同時期解決不同的皮膚問題,但絕非一次性杜絕所有問題。
  • 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射殺的黑龍,到底是啥動物
    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生物,耶律阿保機並沒有射殺過什麼黑龍,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美化他的形象而杜撰編造出來的罷了!換句話說,黑龍是偽造出來,其實並不存在。為何這麼說呢?原因也很簡單,古代的統治者都喜歡利用鬼神之說來美化和塑造自己的偉大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籠聚人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已。這是古代統治者的常用手段,根本不足為奇。比如我們熟悉的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出生的時候就曾發生過一件「神奇」的事情。
  • 其實我們人人都是種族主義者?
    在一個抗議美國黑人被警察射殺的示威活動中,一個參與者(他可能還是同情理解黑人的同盟軍)居然會同意種族主義者的觀點:黑人比白人睪丸素水平更高,因此警方對黑人加強監管控制並不公平。我意識到,在他眼中黑人是因為自身殘暴的天性才會遭到警察射殺。聊到這裡,我們中出現了一陣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沉默。我和朋友並沒有質疑他提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