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學校、父母是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孩子都可能模仿和學習

2020-09-06 教育思享

導讀:家庭是學校、父母是老師。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有三個環境將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分別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但是,在不同的階段,這三者對孩子的影響比重卻是不同的,產生的作用也就不同,相應的對待方法自然也應該有所區別。

第一是家庭。

眾所周知,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他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所以當孩子年幼之時,家庭對孩子性格、習慣的養成會起到無與倫比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家長的言行舉止,孩子都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事處世,孩子都會下意識地學習。而這些行為、習慣,最終又會在孩子學習時產生積極或是消極的影響。

第二是學校。

當孩子達到入學年齡以後,他們的身心、智力都會有一個較大成長的階段,特別是接觸了書本、其他同學以後,更是會加速這一個過程。所以,在這個階段中,學校和老師應該正確、有效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學習知識、增長才能的同時學會與其他同學相處,學會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交流、溝通、相處的道理,是其走向社會的必然之途。

第三是社會。

都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身處其中的人沒有能夠獨善其身的。對於孩子來說,利用自己良好習慣、知識技能和為人處世來對社會中的人和事進行判斷,分辨其中的是非對錯、利益得失,同時保持自己的初心,減少他人的影響,特別是那些不良行為的影響,顯得極其重要。

顯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在教育的階段影響不同,但卻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是相互之間遞進影響的過程。因此,父母在處理這三者間的關係時,一定不能孤立地去對待,而是要動態、發展地去看待。

1、明確家庭教育在三者中的基礎性地位。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在學校和社會教育良好開展打地基、夯基礎,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既要注意方法,不能採取過激的手段,讓孩子產生了不好的行為、習慣;又要注意教育的內容,儘可能地將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掌握大量的生活實踐,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

2、明確學校教育在三者中的主導性地位。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而一個人,從3歲進入幼兒園開始,到22歲大學畢業,有19年的時間都在接受學校教育,可以算是生命中最長時間的「投資」了,而這還並沒有計算更高學歷教育、非全日制教育以及其他培訓所佔用的時間。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他人生未來的走向,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功,全都是在學校教育這個階段決定的。所以,學校教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成就的大小,其主導性地位毋庸置疑。

3、明確社會教育在三者中的決定性地位。

由於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必須融入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當然,相比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隱蔽性」其實更強,因為在這個階段中,苦口婆心地說教式教育幾乎不可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己在摸爬滾打中總結、提高、再總結、再提高的過程,從而決定了孩子在這個社會中能否走得更遠,也最終成為了判定他們這一生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相關焦點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對子女最具影響力的教材,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刻在孩子心中的豐碑。教育孩子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與其空口說教、 一天到晚地嘮叨,不如為孩子做出榜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年齡越小,榜樣的影響力就越大。
  • 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家庭背景,也不是學區房,而是父母的言行舉止
    「那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太蠢了吧。」小男孩原本稚嫩乖巧的臉蛋上,透露著一絲憤怒和鄙夷。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遍遍過濾自己以往的言行,回憶起自己的不少不良言行,深刻提醒自己不能再在孩子面前出現那麼不好的言行,做了壞榜樣。
  •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習?孩子的言行舉止,往往都隱藏著家長的影子
    但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家長的依然可以注重啟發孩子,挖掘孩子的潛力,幫助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輕鬆和從容一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父母在培養教育時,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和長處,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出來
  • 在孩子面前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不管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應該注意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老公天生不是那種出口成「髒」的人,這也是讓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我聽不慣那些夫妻間說話不分場合不管自己言行舉止的人,有的丈夫說話甚至是連老婆媽媽什麼都帶出來的,這是我最討厭的,誰都是父母生養的,一個人的本性還是能改正的,只是看你個人怎樣做。
  • 最棒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
    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老師也是孩子的家長,齊心協力讓孩子變更好在孩子面前,需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是家長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但同時家長還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不要認為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師和學校的,如果自己能教好那就不需要孩子上學了。這樣想的父母其實都是在推卸教育的責任。
  • 父母必須面對的事實:孩子90%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這是最常見的教育理念,但很遺憾的是,父母對此都沒有太大的重視。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父母什麼時候開始承認教育的艱難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父母們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
  • 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言行,3個方法解決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空閒在家,孩子吵著要逛街,漫步在街道上,孩子總是上下打量路人的言行舉止。不遠處有位老人佝僂前行,時不時咳嗽幾聲。孩子看到之後,也學著老人的樣子,彎腰咳嗽,將我的手臂當作"拐杖",模仿老人的腔調對我說:"這是誰家的閨女啊!
  • 父母的這四種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父母們學會這些,孩子有出息
    文/小熊育兒日記父母總是希望能夠為孩子提供儘可能優良的物質條件,幫孩子打好基礎,讓孩子未來的路可以順暢一些。其實,真正影響孩子未來的因素,卻被很多家長忽略了。父母的言行舉止,才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這些異常老師都看在眼裡,心裡不禁有些擔憂。前幾天,老師趁著中午別的小朋友午睡的時間,把小櫻帶到了辦公室聊天。在老師溫柔耐心的陪伴下,小櫻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原來最近小櫻的父母工作出現了變動,沒有辦法抽出時間照顧女兒,夫妻倆商量著想把孩子送去奶奶家。這些內容被小櫻聽到之後,心中非常難過,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想把自己送走。
  • 父母言行舉止,會對影響孩子的這四個方面
    如今,許多家庭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因此他們將更加嚴厲地教育他們的孩子,甚採取棍棒法,但是有些家庭會使用一些明智的方法來教育他們的孩子。 今天,我將分享一個很火的一個父子之間的對話。孩子點了點頭,停止了哭泣,可以想像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又有那些方面呢? 1.影響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環境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實際上,每個父母的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是有道理的或有愛心的行為,則孩子能學會和使用它。這是一件好事,這表明父母教育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些父母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語,他們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無比,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家庭往往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的場所,當孩子出生時,他的家庭環境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父母就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懂得避諱,那麼,家長的避諱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美美家的女兒今年三歲大了。美美與老公都是平時比較大大咧咧的,對於言語也並不避諱,想說就說了。有一天,美美和丈夫帶著女兒外出散步。
  • 孩子的言行舉止是父母的縮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最近生完兒子的林大姐回來上班了,看著精神狀態非常好,但是一些言行舉止卻不經意地讓身邊的人產生了反感。現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曬曬日常,分享生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我自己的孩子,想怎樣就怎樣,我自己的朋友圈想怎樣發就怎樣發,外人管不著等等這樣的想法。其實無可厚非,但是真得為情商考慮一下。有人說情商高的媽媽會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小時候的言行,基本上就是爸爸媽媽的縮影。
  • 爸爸「用力點」,女兒的一句模仿,雖然童言無忌卻讓父母羞紅了臉
    但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任何行為,孩子都會記得住,也能模仿得出,所以,很多家庭看孩子的言行舉止,就能決定父母這個家庭的教育態度。,今天秦女士和老公都休息,所以要為小雅補一次生日,請了親朋好友到家裡聚餐,秦女士從早上就開始忙了,因為很難得的一次聚餐,所以秦女士早早就開始忙了,一直忙到中午都沒有消停。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無比,有些事家長要避著孩子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場所,當孩子出生時,他的家庭環境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因為家庭環境對孩子人格發展影響極大。其實,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文化。每個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家長的語言和行為本身便是一種文化,塑造著孩子的行為模式與生活目標,並提供新生代的社會化基礎。
  •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一、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不良生活習慣的話,那麼孩子有很大的可能也會受到父母影響。如生活不自律、飲食不規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之後,就要學習講話,這是最基本的能力。
  • 兩個帶孩子坐公交車的父母,行為舉止,完美體現了兩個家庭的素質
    導讀:兩個帶孩子坐公交車的父母,行為舉止,完美體現了兩個家庭的素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兩個帶孩子坐公交車的父母,行為舉止,完美體現了兩個家庭的素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模仿別人,學說髒話,父母應該怎麼辦?
    壯壯這個階段,和我那時正處在同一個時期。其實,人們有崇拜的想法,甚至出現盲目崇拜的模仿行為特別正常,我們就是在觀察和模仿中學習的。孩子的模仿行為中,期望獲得力量感、重要感是主因。回顧一下,小時候,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崇拜父母的階段。自己做不到,自己不會,父母卻能輕而易舉完成。那個階段,父母是完美的化身。
  • 父母都管不了的孩子,老師就一定能治得了?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給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了,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和學習的問題。《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因為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優秀的老師,都永遠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父母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和學習榜樣!
  • 女兒超高的模仿天賦,說出一句話後,卻讓寶媽無地自容
    其實孩子的年紀越小,越不知事,對於家長很多不合適的言行舉止,都會有一個不分場合的模仿,這樣一來,就會讓家長覺得尷尬的無地自容。1- 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多加注意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就像是另一個自己一樣,這不僅是在說孩子都有超高的模仿力,更是在表明家庭成長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說父母的性子都是很溫和的,在對孩子對別人的時候都是溫溫柔柔的,說話也是輕聲細語的,那麼孩子的性子也會比較溫柔,說話也不會太大聲。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不已,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家庭環境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可能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是一生的責任與義務,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家長的期盼與驕傲,孩子將來是否成才成人與家長的教育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更與家長的言行舉止有著直接的關係。
  • 對於敏感、自卑的孩子,要留意言行舉止,不要讓他產生誤會
    對於敏感、自卑的孩子,要留意言行舉止,不要讓他產生誤會假如一對父母,很看重小孩念書的成績,偏愛成績好的老二,對成績較差的老大比較冷淡。不管這種差別待遇父母是有意或無意,只要老大感覺到了,很可能他就會這麼想&34;想到傷心處,也許有一天他會卷個小包,離家出走了,反正他對這個沒有溫暖的家也沒什麼依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