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的大蝸牛,老師告訴你最後怎麼處理了嗎?

2021-02-07 城市荒野Studio

學校發的大蝸牛,最後去了哪裡?


近日,很多家長在朋友圈曬出家中的「新寵」——學校發的「白玉蝸牛」。據蛙哥了解,這似乎是一項學校布置的自然課作業,讓孩子觀察蝸牛的習性。不過,蛙哥看完以後有一絲隱憂,這些蝸牛最終會如何處理呢?


▲家長朋友圈中的「白玉蝸牛」。


果然,蛙哥問了幾個熟悉的家長,紛紛表示老師只說要觀察蝸牛的習性,並沒有說觀察完了以後要如何處置這些蝸牛。那麼這些「白玉蝸牛」究竟什麼來頭,觀察結束後怎樣處理才是最合適的呢?

▲牛津上海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科學課本上的蝸牛觀察實驗內容。

所謂的「白玉蝸牛」其實是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的一個變異品種,因其肉體部分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最初作為食用品種被培育出來,但因顏值較高而在寵物市場上頗受歡迎。野生型褐雲瑪瑙螺肉體部分顏色較深,體型甚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之一,原產於非洲,因此俗稱「非洲大蝸牛」。

▲褐雲瑪瑙螺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之一,來感受一下它的尺寸。

▲經過人工改良的褐雲瑪瑙螺——白玉蝸牛

顏值果然提升了幾個檔次


褐雲瑪瑙螺是作為一種食用蝸牛進入平常人們的視野中的,由於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等特點而成為法國菜中經典的「焗蝸牛」的原料[地道的法式蝸牛是用歐洲當地的勃艮第蝸牛(Helix pomatia)、散大蝸牛(Helix aspersa)等為原料的,但這些蝸牛無法滿足全世界吃貨的需求,於是人們將目光轉向了褐雲瑪瑙螺等大型蝸牛]。但是,這種蝸牛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從養殖場中逃逸和夾雜在貨物裡的褐雲瑪瑙螺很快便佔據了各種生境,它們所向披靡,無所不吃,已經在包括亞洲、澳洲、美洲在內的熱帶地區形成入侵之勢。我國的南方地區也早已被褐雲瑪瑙螺攻陷,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臺灣、海南等地都能見到這種大蝸牛的身影,褐雲瑪瑙螺也被列為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勃艮第蝸牛是法國菜中的經典材料。


褐雲瑪瑙螺之所以有這麼強的入侵能力,得益於它們包羅萬象的食性和極強的耐受力。在野外,褐雲瑪瑙螺主要食用真菌和植物的葉片、花朵、果實等結構,但在它們的食譜中也可以包含動物屍體、人類的殘羹剩飯、蛋殼甚至橡膠、水泥、塑料等人工製品,真是沒有它們吃不了的東西啊!講一個蛙哥親身經歷的故事:我曾經從西雙版納抓到兩隻褐雲瑪瑙螺,稀裡糊塗地放在辦公室抽屜裡就將它們淡忘了,直到有一天我打開抽屜想找一份文件,卻驚訝地發現抽屜裡空空如也,厚厚的一沓文件被啃得丁點不剩,只留下一大堆糞便和粘液作為「回報」…

▲褐雲瑪瑙螺食性廣泛,胃口驚人

當然從飼養的角度來說,也確實是好養的寵物。


除了驚人的胃口,褐雲瑪瑙螺的適應性也堪稱頑強。儘管動作遲緩,成年褐雲瑪瑙螺堅硬的外殼其實在自然界,尤其是入侵地難逢敵手,成為一座移動的堡壘。不僅如此,褐雲瑪瑙螺的自然棲息地具有季節性乾旱,因而它們發展出了「夏眠」的習性,在乾旱季節縮入殼中並用粘液封住殼口以度過不利的氣候環境。這就使得即便在相對乾旱的環境,褐雲瑪瑙螺也能輕鬆應對。褐雲瑪瑙螺的繁殖能力也十分驚人,與大部分蝸牛一樣,褐雲瑪瑙螺也是雌雄同體,也就是說任意兩隻褐雲瑪瑙螺相遇就能互相交換遺傳物質,雙方各自能產下100~400枚卵。如此強大的適應能力,就是想要消滅它們也力不從心啊。

大蝸牛雖然可愛,但飼養起來可未必那麼有趣,許多孩子養了一段時間就失去了興趣,等學校的任務一完成,就急於「甩手」。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供選擇。

 

把大蝸牛「放歸野外」顯然是最省事的做法,但既然褐雲瑪瑙螺的入侵能力那麼厲害,小夥伴們肯定能想到放生是最差的選項。目前來說,褐雲瑪瑙螺還不具備在上海越冬的能力,但不排除一些適應性較強的個體在短時間內發展出適應低溫的能力,千萬不要低估入侵物種的進化潛力,防患於未然。

吃貨們讀到這兒肯定早已按捺不住了,既然褐雲瑪瑙螺最初是作為食用蝸牛引進的,既然不能放生到野外,那放到自己肚子裡可行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作為寵物的「白玉蝸牛」是人工繁育的品種,也是經常作為食物的品種,可以食用。至於是清炒、醬爆、鹽焗還是燒烤,那就各位吃貨見仁見智啦。吃剩的螺殼還能作為裝飾,可謂一舉兩得。但請注意,野生的褐雲瑪瑙螺不要吃,甚至儘可能不要接觸,因為野生蝸牛會攜帶大量寄生蟲和致病菌,可能傳播疾病!

▲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中間宿主之一是蝸牛,能引起腦膜炎等神經性疾病。


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既然老師沒有告訴大家如何處置,那還給老師也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方案,說不定哪天學校的食堂就多了一盤菜呢。但是還給老師的同時可別忘了轉發這篇文章給他/她看哦,老師一定會為你的專業和環保精神點讚。另外,城荒建議不要用褐雲瑪瑙螺等外來蝸牛給孩子觀察,完全可以讓孩子們在野外尋找本土蝸牛進行飼養、觀察,最後再將它們放歸自然,不僅能完成教學目標,對環境也沒有破壞,並且能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上海的本土生態。

▲上海最常見的灰尖巴蝸牛(Acusta ravida)也是極好的觀察材料。


【投票】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寒假出發 | 暑假出發 | 野性上海 | 荒野觀鳥 |

| 野性婆羅洲 | 蘇拉威西 | 西巴布亞 | 峇里島 |

| 天目山 | 大盤山 | 十萬大山 | 尖峰嶺 |

相關焦點

  • 法國蝸牛是世界名菜,非洲蝸牛卻遭人嫌棄,中國吃貨看到都躲著走
    法國蝸牛和魚翅、乾貝、鮑魚一起被並稱為「世界四大名菜」,法國的蝸牛料理是全世界都知名的美食,他們將蝸牛處理後,加上各種配菜和調料,做成法式焗蝸牛、洋蔥炒蝸牛、燴燒蝸牛、滑蛋蝸牛等等,一般作為法餐的頭盤菜。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原標題: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
  • 家長吐槽學校要學生帶蝸牛:作業不應成「考家長」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
  • 蝸牛告訴你!
    蝸牛將整個身心,蜷曲在螺殼裡,那豔麗的褶皺與蓓蕾的花邊是獨一無二的裙擺。而蝸牛擁有它,如同擁有獨一無二的愛。註定一生為愛跋涉,不管山高路遠;註定多少青春美麗的故事,都只能深埋在心中。而蝸牛爬上窗欞後,如月光撫摸的噝噝聲,足以抒發恬靜的內心,穿透情感敏感的神經。可月亮,代表不了相思和愛情,代表不了浪謾和永恆。惟有蝸牛,在流盡最後一滴血後,才和愛情一樣的透明。蝸牛有愛,就像真實的心靈,即使剖解來看,也十分坦然與純真,沒有半點虛情假意和矯揉造作。
  • 蝸牛學院CEO親述:一家IT培訓機構的5年運營及管理經驗大揭秘!
    花在學生身上,他會理解我們,他會知道我們是有人味兒的學校,他會願意介紹他的朋友、親戚、同學來蝸牛學院學習。這些邏輯我就不細說了,大家都能明白。但是,真正讓你花錢的時候,你是否願意,是否爽快,這才是關鍵所在,不是嗎?
  • 怎麼給英國老師發郵件?怎麼發英文郵件?
    在國外讀書,最常見的和學校、老師溝通的方式就是發郵件了,包括了學校有什麼活動、考試信息,或者你籤證等等,都是靠郵箱來傳遞,也就是老師或學校可能會不當面告訴你一些信息
  • 最強蝸牛形態怎麼解鎖 蝸牛形態選擇攻略
    最強蝸牛形態怎麼選擇?最強蝸牛形態怎麼解鎖?最強蝸牛前期用什麼形態?不少玩家都想知道關於最強蝸牛形態攻略!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最強蝸牛形態怎麼選擇?   目前遊戲中蝸牛共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喪屍形態」、「惡魔形態」和「巨龍形態」!
  • 學校閱讀打卡,要求近40萬字,孩子讀得像「蝸牛」,家長怎麼拆解
    暑假裡的課外閱讀,學校並沒有放鬆。閱讀打卡作業布置了一輪又一輪,還要堅持發閱讀視頻和閱讀筆記,粗粗一算,前後三輪閱讀量要求接近40萬字。作為中文閱讀起步晚,閱讀速度也算是「牛娃」(蝸牛的牛)的典型代表,家裡的孩子看一本10萬字的兒童文學書,按每天半小時算,估計要看10天。
  • 學校閱讀打卡,要求近40萬字,孩子讀得像「蝸牛」,家長怎麼拆
    暑假裡的課外閱讀,學校並沒有放鬆。 閱讀打卡作業布置了一輪又一輪,還要堅持發閱讀視頻和閱讀筆記,粗粗一算,前後三輪閱讀量要求接近40萬字。 作為中文閱讀起步晚,閱讀速度也算是「牛娃」(蝸牛的牛)的典型代表,家裡的孩子看一本10萬字的兒童文學書,按每天半小時算,估計要看10天。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晨報記者 劉宇瀚 見習記者 吳雪瑩  「這不就是法國大餐裡的蝸牛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
  • 科學匯|小蝸牛,大奧秘
    講解人: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六年級科學老師 章利洋「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聽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我們常常能在陰暗潮溼的土壤中看到拖著笨重的殼、緩緩前行的蝸牛。
  • 在非洲吃大蝸牛
    攤子上,都是蝸牛,哎喲,我可從來、從來沒有看過比這更肥碩、更活潑的蝸牛,一隻只從殼裡好奇地探出頭來,露出了小半截豐滿的肉體,蠕蠕而動。「這些蝸牛,是養殖的嗎?」我問攤主。「哈哈,蝸牛繁殖力那麼強,又何必費勁去養!」健談的攤主笑嘻嘻地說道:「在雨季裡,我們帶根竹杖,背個竹簍,到陰暗潮溼的叢林去。
  • 最強蝸牛卡龍珠技巧 怎麼卡龍珠
    18183首頁 最強蝸牛 最強蝸牛卡龍珠技巧 怎麼卡龍珠 最強蝸牛卡龍珠技巧 怎麼卡龍珠 來源:網絡
  • 蝸牛的疑惑的故事
    蝸牛的疑惑的故事 蝸牛有什麼疑惑呢,最後它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嗎?一起來看看吧! 蝸牛極其羨慕兔奔跑得快,它也曾竭盡全力想加快自己爬行的速度,可無論怎麼努力,速度還是快不了。兔子看了它一眼,一針見血地對它說:「這原因就在於你背上背著的那個『包袱』太沉了。你如果把它扔了,那爬行的速度就會快得多了。」 蝸牛連連搖頭說:「這可扔不得。扔掉它,下雨了,我往哪兒躲?颳風了,我往哪兒藏?扔不得,扔不得!」
  • 屈老師小班主題教案《蝸牛》
    活動目標:  1、老師在放音樂給小朋友聽時引出主題。  2、老師引導幼兒認識蝸牛,了解蝸牛的一些習性特點。  三、認識蝸牛。  1、這時候我會告訴幼兒這是蝸牛的觸角,蝸牛的眼睛就是長在觸角的頂端。  2、舉例說明:螞蟻也有觸角,當兩隻螞蟻的觸角碰到一起就是它們在對話,再用蝸牛與田螺。
  • 那些發生過不幸的宿舍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說來慚愧,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怎麼去世的,是自殺還是意外病亡。宿舍其他兩個室友找到工作了,我也搬出去了。但是據說學校沒有對這個宿舍進行任何處理,現在已經給新生去住了。18年剛考上研,現在站在宿舍門口時,依舊非常想吐。給我留下的心理陰影非常大。你現在住的寢室,也有可能早就死過不止一個人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 dr大萌萌告訴你新生兒保險該怎麼買?
    dr大萌萌告訴你新生兒保險該怎麼買?下面大萌萌為大家詳細介紹為什麼新生兒需要買保險。1.新生... 新生兒需不需要買保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保險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我們轉嫁風險。下面大萌萌為大家詳細介紹為什麼新生兒需要買保險。
  • 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 蝸牛睡眠學睡判斷方法
    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蝸牛睡眠APP是我們的睡眠監測大師,了解我們的睡眠質量,從而更好的調整睡眠。那麼大家知道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嗎?向新海域很多用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 蝸牛睡眠的原理:是通過呼吸。幫你記錄整晚的睡眠情況,包括記錄說夢話,磨牙,打呼嚕等。
  • 一堂觀察蝸牛課的設計
    上課後,學生們早已準備好了自己捉來的蝸牛,有的拿在手裡,有的放在文具盒裡,有的放在瓶子裡。我先讓學生們以猜謎語的方式進入正課,然後兩個人一組,每個小組發一個放大鏡,發一個觀察盒子,再發一個透明的塑料水槽,學生很快給蝸牛安了一個家,裡面有樹葉和泥土,蝸牛已經在裡面活動了。